《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3-苏世民的成功之道(本书完,下本讲《富甲美国》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3-苏世民的成功之道(本书完,下本讲《富甲美国》

00:00
11:18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苏世民的成功之道


欢迎来到“富豪列传”书单。我是孙思远,让我们一起品读全球顶级富豪的人生故事,破解他们的财富密码。


上一期,我们讲了黑石集团早期的发展历程。苏世民在创办黑石公司之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争取到了8.5亿美元的资金,并且成功在美国的钢铁行业里赚到了一大笔钱。


但是这次成功的投资,也让他过于看好钢铁行业,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导致让他犯了一个错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反省之后,苏世民对公司的决策制度做出了一些改革,自己也开始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笔交易。


在钢铁行业失利之后,苏世民又开始考虑另一个机会,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当时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其实也不好,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都在说:市场冻结了,买主逃走了,房地产市场要崩盘了。


但是苏世民觉得,形势最烂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大的时候。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先咨询了一些资深专家以及高盛集团的人,听了他们的观点。因为这些内行人都觉得,房地产应该会触底反弹,所以苏世民也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他先是买下了美国阿肯色州一批很新的花园公寓。因为项目很新,所以连翻修都省了,直接往外租就行。到1991年的时候,房地产价格确实开始有点反弹的迹象了。而随着经济慢慢复苏,房屋的租金也在涨。因此,这些花园公寓的年回报率非常好,还产生了稳定的现金流。


吃到这次甜头以后,黑石就决定继续做大房地产业务,后来房地产业务也成为了黑石集团最大的一块业务。


在做房地产业务的时候,黑石仍然保持着“紧迫感”十足的工作方式。20072月,黑石集团进行了一笔房地产史上最大的收购,动用了高达35亿美元的自有资金,撬动了300多亿美元社会资金,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商业物业集团“权益写字楼投资信托公司”。


这么大的手笔,这么高的负债,让苏世民也非常担心。这一次万一有什么闪失,整个黑石集团就全完了。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苏世民坚持要求:整个公司都不能休息,一旦收购下来,一旦对方的资产到手,马上就要连夜分拆出售,赶紧把不好的部分全都卖掉,绝不能有片刻耽误。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本钱,风险才最小。


他当时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在收购关闭和出售大额资产这两件事之间,不要让我看到阳光。” 意思就是说,这些事情必须在一夜之间做完。


在苏世民的强烈要求下,收购成功之后,全公司连庆祝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就连夜开始把到手的一批相对较差的资产往外卖;同时把黄金地段的、最好的那部分资产留了下来,因为这些东西以后还会大幅升值。


当天晚上,黑石就在西雅图和华盛顿一共卖出了60多亿美元,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分别卖出了30亿美元,在波特兰、丹佛、圣地亚哥和亚特兰大分别卖出了10亿美元左右。这一通操作下来,黑石很快就收回了一半左右的投资,苏世民这才放下心来。


当时很多人都对苏世民的做法不太理解,大家都觉得,煮熟的鸭子都到手了,还能飞了吗?你着什么急呢?但苏世民却不敢冒险,他必须把控整个交易的风险。


事实上,在这次收购事件发生半年之后,风险真的就来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很多靠贷款交易的企业都出现了大麻烦。但等到危机爆发的时候,黑石已经收回了大部分的成本,也已经偿还了绝大部分债务,这让黑石集团成功躲过了这次危机。


就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大手笔操作,黑石集团很快从一家无人问津的小公司,变成了华尔街举足轻重的投资公司,甚至被人称为华尔街的“资本之王”。如今,黑石集团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多亿美元,苏世民的个人资产也达到了35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富豪榜中可以排到前50名。


黑石集团的业务也早已从美国扩展到全世界,包括中国市场。苏世民其实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从2007年开始,黑石就开始在中国的一些产业进行布局,入股和收购了多家企业。2021年,黑石集团还差点收购了中国房地产巨头SOHO中国,当时出价30多亿美元,不过最终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收购成功。


除了商业上的往来,2013年,苏世民还以个人的名义捐赠了1亿美元,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专门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为期一年的硕士项目。2016年,苏世民书院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也成了中美学术交流的一个样板工程。


好,到这里,苏世民的人生轨迹就给你讲完了。读完整本书,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站在演讲台上的那个其貌不扬,却又叱咤风云的人。我觉得,苏世民这个人好像是一个十足的矛盾体:


他既和蔼可亲、谦虚礼让,又争强好胜、锋芒毕露;他既野心勃勃、凡事都想往大里做,又非常抠细节,非常在乎各种小事;他既敢想敢闯,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又非常谨慎小心,坚持说自己没有互联网的天赋,坚决不去投资互联网行业。


他既善于用尽一切手段规避风险,让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又似乎有无止尽的冒险欲望,总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做出“赌博”一般的大动作。 


既大胆又小心,既保守又极端,在顺境的时候想着风险,在逆境里想着机会,做大事的时候就顾小节,做小事的时候就拼命要做大……


或许,正是这么多的矛盾加到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苏世民。或许,也恰恰是把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统一起来的能力,才是苏世民最大的本事。


就像他在工作的时候,总是带着非常强烈的紧迫感一样。在他眼里,越是顺利的交易就越有危险,越是拖延风险就越大,所以哪怕很多任务不是很紧急,苏世民也会把它紧急地完成。在这样的风格下,黑石集团的每次交易,都跟打仗一样。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虽然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却要通过利他的手段去达到利己的目的。”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个苏世民成功的秘诀,我觉得亚当·斯密的这句话是最合适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苏世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一开始找不到资金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一些日本资本的需求,于是就通过帮助日本资本进入美国,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后来的交易中,他也总是能找准对方的需求,这让他负责的交易成功率非常高。


说到底,苏世民虽然是以投资和财富闻名天下的,但他在大学的时候,选的专业却是一个观察人、研究人的专业。而世上最复杂、最矛盾的,恰恰就是人本身,大富豪苏世民是这样,平凡的我们也是一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一句话:“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通过苏世民的故事,你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其实并不需要让人心里的“光明”和“黑暗”去不停厮杀,我们需要的只是好好地观察和研究我们自己和别人,需要的只是把矛盾的两方面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力量,需要的只是多一些握手,多一些连接,多一些机会。


面对矛盾,大多数人可能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但在苏世民这里,他的第一选择往往不是从正面去冲击矛盾,而是会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化解矛盾。


比如说,他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时候,发现耶鲁大学里只有男生,而男生又特别想接触女生。面对这种矛盾,他既没有去找学校理论,也没有偷偷摸摸违反校规,他选择光明正大地通过一种合规的方式,也就是邀请芭蕾舞团表演,最终给全校的男生找到了一个接触女生的机会。


所以你看,在他这里,矛盾依然是存在的,但是矛盾带来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那他为什么能够想到这种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呢? 这就跟他的思维方式有关了。


在苏世民大学毕业,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有一位面试官问他:“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苏世民的回答是:“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一个‘电话总机’,有无数的信息打进来,我能获取信息、分类信息,然后再把信息发送到世界各地。”


这个回答,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事实上,如果你只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能很难明白他具体想要表达什么。不过,只要我们把这句话和他化解矛盾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苏世民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对立的矛盾中找到独特的化解方法,不就是因为他接收到的信息足够多吗?


如果你仅仅是一部电话,那你得到的信息就是单一的,遇到的问题也是类似的;但是如果你是电话总机,那你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多时候只要把这些信息做一个分类、做一个连接,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比如说,当他看到耶鲁大学的男生接触不到女生的时候,他就知道一次芭蕾舞表演就可以把男生和女生连接到一起。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他得知道芭蕾舞团是怎么回事儿,知道怎么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息,那这件事他想都不可能想得到,更别说真正做到了。


事实上,在很多交易中,苏世民之所以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都是因为他可以把需求和资本连接到一起,让它们各取所需。就是通过这种“连接”,他才能找到自己出手的机会。对他来说,有连接就有机会。如果暂时找不到机会,那就创造更多的连接、更大的连接,这样也能给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这就是苏世民的成功之道。


好,到这里,《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自传,就给你全部解读完了。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