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2-“事业部”制度创始人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2-“事业部”制度创始人

00:00
10:17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事业部”制度创始人


欢迎收听“富豪列传”书单。我是孙思远,让我们一起品读全球顶级富豪的人生故事,破解他们的财富密码。


上一期,我们讲了艾尔弗雷德·斯隆早年的人生经历。斯隆在大学毕业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厄特滚珠轴承公司工作。一开始做的是基层工作,后来他父亲收购这家公司之后,他就开始做管理工作。


在斯隆管理公司的十几年时间里,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部分,海厄特公司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1916年,41岁的斯隆遇到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春天,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杜兰特主动联系他,表示想要收购海厄特公司。


在这之前,斯隆从没产生过出售公司的想法,但是杜兰特的一番话让他开始思考自己和公司的未来。当时,海厄特公司虽然发展得还不错,但确实遇到了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海厄特公司变得非常依赖少数几个大客户。尤其是福特汽车公司,直接占了海厄特公司一半的销量。如果和福特汽车之间的合作出现问题,那海厄特公司肯定会马上破产。


第二个问题是,海厄特公司的产品已经发展到极致了,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不继续发展,公司的产品又会面临被其他产品取代的风险。所以,当时的海厄特公司也面临着一个困局,不管改不改变,都会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一直不改变的话,长期看公司肯定会走下坡路;可是要想改变,重新开发新产品,太费事不说,也无法保证一定会成功。


第三个问题是,虽然斯隆把自己十几年的心血都放在了海厄特公司上,而且公司表面上做的也还不错,但因为公司的产品太过单一、利润也不高,所以这么多年过去,斯隆自己其实并没有赚到多少钱。而这一次如果答应收购的话,就可以马上变现,获得一大笔财富。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考量之后,斯隆最终同意了杜兰特的收购。他给杜兰特的报价是1500万美元,经过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以13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收购的资金,一半用现金支付,另一半折合成收购公司的股票,这也就相当于斯隆也入股了收购后成立的新公司。


除了海厄特公司,杜兰特还同时收购了另外4家汽车供应链公司,并且把它们和海厄特公司合并在了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叫做“联合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算是通用汽车的一个子公司,在完成合并之后,斯隆还成为了这家新公司的总裁。


所以这次的收购对斯隆来说很划算,通过这次收购,他不但获得了一笔财富,而且还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而实际上,公司除了换个名字以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还扩展了不少业务。


之后,在斯隆的运作下,联合汽车公司又收购了2家汽车产业链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而且在新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斯隆就完成了3000多万美元的销售额,业绩非常好。


1918年,新的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之后,也合并了联合汽车公司,斯隆也因此成为通用汽车总公司的副总裁,并且加入了以杜兰特为核心的管理层。这个时候,斯隆的大部分财产也都变成了通用汽车的股票。


进入通用汽车总公司之后,斯隆的平台就更大了。不过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当时的通用汽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杜兰特的管理风格。


斯隆在书里写道:“我对杜兰特先生的看法具有两面性。我崇拜他在汽车方面的天才,崇拜他的想象力,崇拜他慷慨而诚实的人品。他对公司的忠诚不容置疑。但是我认为在管理方面,他过于随意,而且给自己的负担过重。所有的重大决策都只能有他来制定,然而他做决策的时候,又往往比较冲动……”


就是因为这种性格,杜兰特在1918年到1920年这三年时间里,让通用汽车的规模不断膨胀,但是却没有拿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导致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内耗严重,最终导致通用汽车再次陷入危机,濒临破产。


1920年,重蹈覆辙的杜兰特再次被董事会赶出了通用汽车。这一次,因为美国经济大萧条,杜兰特没能东山再起,从此就跟通用汽车没有关系了。


在杜兰特离开之后,通用汽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最终确定让斯隆来担任公司的总裁和CEO。就这样,通用汽车公司迎来了长达23年的斯隆时代,这段时间也是通用汽车最辉煌的时代。


斯隆上任之后,很快就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还是认可杜兰特不断扩张企业的做法,认为这种“大即是好”的原则没有问题,问题是公司大了之后管理也要跟上,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任自流。


在杜兰特时期,通用汽车的大部分子公司都是各自为政。这些子公司不但在恶性竞争中不停内耗,而且还总是把亏损报给总公司,让总公司负担,产生的利润却私自截留,一点儿都不给总公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隆构想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结构里,不同的产品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这个部门就叫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都有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比如设计、采购、成本核算、制造、销售等等,这些部门在具体事务上可以独立经营,但总的预算和运营政策,都要由总公司统一管理。


简单说,就是各个事业部要“在政策上统一,在管理上分权”。这样就可以确保事业部的业务是以总公司的利益为前提,同时又能让事业部在具体的工作中保持足够的灵活度,不至于被总公司掣肘。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通用汽车的内部管理很快就顺畅了起来。管理制度确定之后,斯隆又开始思考公司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当时,虽然福特的T型车仍然卖得很好,但斯隆在研究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属于T型车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行业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新变化。在斯隆看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08年以前。这个时期汽车才刚刚发明出来,汽车的性能参差不齐不说,价格还非常贵。这个阶段的汽车市场很小,基本就是一些有钱人买来尝尝鲜,普通人对汽车完全没有兴趣,也没能力消费。


1908年之后,汽车的性能逐渐稳定,汽车也开始替代马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个时期,普通大众开始成为购买汽车的主力军。福特汽车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市场需求,推出了价格非常便宜的T型车,所以才成为了销量最好的汽车制造商。


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汽车已经有了一定的普及度,这个时候的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就更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汽车款式,而是开始追求性能更好,款式更丰富的汽车。


发现这个端倪之后,斯隆认定一个属于汽车的新时代就要到来了。而这个新时代,正好符合通用汽车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就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于是,斯隆决定让通用汽车设计更多款式的汽车,而且还把这些汽车的价格设定在不同的区间,这么做一来可以减少公司旗下的品牌互相竞争,避免内耗;二来也可以给不同购买力的客户提供不同的选择,让通用汽车的品牌覆盖经济型到奢侈型之间的各个档次。


总之,通用汽车的目标就是全面占领整个汽车市场,而且还要在占领的过程中,引导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比如说,通用汽车会给消费能力比较弱的人,先推荐旗下的雪佛兰汽车,然后过几年再引导他们换一辆级别更高的车型,比如别克或者凯迪拉克。


为了吸引消费者换车,通用汽车还推出了旧车折价换新车的营销策略,而且每年都会推出新的车型来刺激车主换车。另外,因为在价格战上实在打不过福特,斯隆还让通用汽车推出了贷款买车、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这样消费者就不用一次性拿出太多的钱,也可以把自己心仪的汽车开回家,甚至还可以直接买到稍微高出自己消费能力的高级车型。


这一系列销售措施出台之后,通用汽车的竞争力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大幅增加。斯隆刚刚接手的时候,通用汽车每年的销量是20多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7%左右;到1926年的时候,通用汽车的年销量就提升到了120万辆,占美国汽车总销量40%的份额。到了1940年,通用汽车的年销量更是接近200万辆,市场份额也达到了50%,也就是说美国人买的两辆车当中,就有一辆是通用汽车。相比之下,福特汽车1921年的市场份额高达56%,但到了1940年的时候,就只剩下不到20%了。这个时候的通用汽车,早就已经超越福特汽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1946年,71岁的斯隆辞去了公司总裁和CEO的职位,但是依然保留董事会主席的位置。 1956年,81岁的斯隆把公司董事会主席的职位也辞去了,不过很快又被公司任命为董事会荣誉主席,这个头衔他一直保持到1966年去世的时候。


好,到这里,艾尔弗雷德·斯隆的人生经历,就给你全部说完了。下期音频,我们再来分析他身上的一些其他特质。因为时间关系,这期音频就先到这里了,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