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理想国
都说两千年来的西方哲学史都是对柏拉图的注释,而《理想国》呢,又是柏拉图最负盛名的一部对话。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雅典人,他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所学园成为了西方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以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从古代晚期往后直到整个中世纪,大体来说,西方的思想不是柏拉图派,就是柏拉图学生的流派,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派。但是从近代早期开始,现实主义的思想兴起,这一对师徒的思想都成了反思和批评的对象,《理想国》这部著作则成为了空想乌托邦的典型代表(比如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的马基雅维利就是这么认为的)。等到二十世纪,基于对现实政治经验的反思,有些学者又把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当作极权暴政的思想源头,而且这样的看法还很有影响。
当然,也存在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些研究者认为,把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解读成极权主义的鼻祖,完全是没有读懂柏拉图。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相对立的评价,原因之一是这本书的主旨其实不那么容易把握。我们的阅读不打算介入学术争论,但我会首先带你搞清楚《理想国》的主题;确认了主题之后,我们会更容易找到阅读这部古代经典的视角,意识到今天阅读它的意义何在。
雅典学院
《理想国》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理想国》这个标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部有关理想国家的书,属于政治类,尽管是一位哲学家写的。《理想国》这个标题古希腊原文的意思是“城邦体制”,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政治共同体,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城邦体制”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体制”,也就是讨论国家制度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设计得有一个标准。如果你的标准是很现实的,比如把抵御外敌入侵以自我保存这个目标作为标准,那么国家的体制就会依照力量和效率的路线来安排。《理想国》的标准与此不同,看起来就很理想主义。它的标准是正义。因为以正义为标准,所以,人们也完全可以说,《理想国》的主题是“正义”。它不仅仅是政治学著作,更是伦理学著作。这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就有点不切实际了。这可能也是这部作品在中文当中被译成“理想国”的原因吧。然而,我们得问一问:为什么以正义为标准?是柏拉图喜欢幻想,不切实际吗?
不是的。原因就像《理想国》的书中讲的,正义的问题“牵涉到每个人一生的道路问题——究竟做哪种人最为有利?”“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人该怎样采取正当的方式来生活的大事。”也就是说,这本书所要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人生大事”,而且还是人生的“一切问题中最大的一个”。《理想国》当然用主要的篇幅讨论了“国家大事”,但是“国家大事”需要以“人生大事”为基准点来理解。人应当过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只有用这个主导性的问题来统摄整部书,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要想象一种不切实际的国家体制,然后才有可能理解这本书为什么会引起质疑和争论,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理想国》的主体内容。
像柏拉图的绝大多数作品一样,《理想国》是一部对话,有时间、人物、地点和情节,所以,读起来就像文学作品,生动,富于戏剧性,甚至还有诗意。所以,这部书非常好读,非常受欢迎。但是好读不一定就好懂。因为它的内容非常广博。《理想国》全书共分为十卷,内容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学问部门,从数学、音乐、天文、文学、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其次呢,柏拉图借助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是对话体,经常争辩来争辩去,争辩到最后,不一定有一个明白无误的答案,这样一来,我们读者不大容易把握作者真正的观点是什么。所以,对话这种形式,其实会让观点变得复杂,不易理解。希望通过我的解读,能够帮助你理解整个对话的主线条。我们马上来看一下第一卷的内容。
如何做出人生道路的选择?
刚才我们说过,《理想国》的主题不是国家大事,而是人生大事。那么,从人生道路的选择这件人生大事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第一卷的对话,是由一位老年人克法洛斯引出谈话内容的。谈话的主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而老年人走到人生暮年,走完了人生各个阶段,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有了真实的经验,因而,相对于对话当中的其他年轻人来说,克法洛斯是有发表意见的特殊资格的。但是,在克法洛斯引出人要过正义的生活这个主题之后,就被柏拉图“安排”离开了对话,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情节设置很值得思考。有些研究者认为,克法洛斯代表一种权威,而且是有政治意味的权威。这种权威妨碍自由探讨,所以让这位老人离开对话,才能保障对话在自由的氛围下进行下去。但是,我对这个解释并不十分赞同。克法洛斯确实具有某种权威。这一点我们已经指出过了:与在场的所有人相比,包括与苏格拉底相比,最年长的老人克法洛斯拥有最多的人生经验。由一位老人引出关于人生选择的对话,再自然不过了。可是这种“权威”并不具有“政治”意味。这位克法洛斯是叙拉古人,在雅典属于外邦人。他虽富有,却只是一位制作盾牌的工匠,不属于公民阶层,在当时的古希腊,这样身份的人没有参与政治的义务和权利,也就更不属于拥有丰富治国经验或获得了声誉的政治家。所以,我认为,克法洛斯不可能拥有包含政治意味的权威。
那么,为什么要在正式的对话开始之前,让这位克法洛斯离开呢?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克法洛斯已经选择并且已经走到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后阶段。不适合与这样的老年人就正当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展开争论,况且克法洛斯对自己的一生还是比较满意的。之所以不适合与他争论,是因为,那样会有一种风险,就是他已经过完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会被辩论所怀疑、贬低甚至推翻,而老年人已经不再有机会重新选择了。假如他被驳倒并且被说服了,那他就会痛悔不已,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价值。这样很残忍。而假如他被驳倒但没有心服,他就会受到冒犯,甚至恼怒。让他离开对话是对这位老人的尊重。
第二个原因是克法洛斯的“人生感悟”得自经验,充满了偶然性,因而他提出来的良好人生状态,依赖于一些具体的、不可普遍化的条件。笼统地看,克法洛斯提出了让苏格拉底心生敬意的观点。他说“老年”使他心平气和,宁静寡欲,精神上摆脱了羁绊。之所以能够如此,又是因为他的富有,足以令他做正义的事,“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如此,则能够心灵宁静地去往另一个世界。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克法洛斯那样有钱;而且,克法洛斯本人有钱,首先也是因为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这属于偶然条件。柏拉图笔下典型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其目标都是要去发现真理,也就是不变的、恒定之物。克法洛斯的“经验之谈”基本不注重前后一贯,与之后的对话中“推理”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关于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以及苏格拉底的推理方式,你会在后面的课程中不断感受到。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老年人克法洛斯代表的是经验,而其余对话中主导的是理性。再次强调一下:克法洛斯与其余对话之间形成的对比,不是权威与自由,而是经验与理性,也可以说是偶然与必然。
虽然克法洛斯离开了对话,但是,他留下了整个对话都以之为中心的命题:行正义之事令人灵魂安宁。换言之,就是正义才是值得过的生活方式。这在形式上与苏格拉底要为之辩护的目标是相同的。于是,问题就在于:什么是正义?
柏拉图对话的戏剧性
第一卷其余的内容就进入正题,开始探讨对正义的理解。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接过他父亲的命题“正义就是欠债还债”,与苏格拉底展开了争论。我们下一讲再具体地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我想强调柏拉图对话形式上的一个特征,就是对话里带有戏剧性,这个特征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内容,是有帮助的。
前面已经说过,《理想国》也充满了戏剧性,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出戏剧。这个特点提醒我们去注意对话过程中情节的变化。比如,克法洛斯的主张是由他的儿子接着往下讲的。儿子为父亲的人生经验辩护。这个设计意味着生活方式往往是传统的产物。因而,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乃是理性对传统与经验的检验。当苏格拉底将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驳倒的时候,对话过程也就成了一个与父亲、与传统争夺青年人的过程。此外,这对父子关于正义的定义得自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古希腊诗人,叫西蒙尼德。于是,苏格拉底对话也意味着哲学与诗的较量。
第一卷的戏剧性情节是全书中最丰富的。所以我们可以再举几个例子。比如第一卷一开始,苏格拉底和他的同伴格劳孔在雅典城外的港口参加完女神献祭并看完赛会之后,准备返回雅典城。这时,前面提到过的老人克法洛斯的儿子和一帮青年人硬是要留住苏格拉底。他们告诉苏格拉底,晚上,那里会有火炬赛马,还会有庆祝会。他们计划先吃晚饭,然后就去逛街、看表演,完了再同这里的年轻人聊天。苏格拉底对火炬赛马表示有兴趣,等听完整个安排之后,便说“看来咱们非得留下不可了”。可是苏格拉底等人一到克法洛斯家,谈话就由这位老年人引发,并由青年人持续地进行下去,其他一切都一概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了。言辞、交谈、理论性的探讨,其魅力,看来足以让人遗忘火炬赛马和庆祝会的现实。这段情节描写很生动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因为,对于实际生存于现实世界中的人来说,超越现实的可能方式,就是这种类型的遗忘。与“遗忘现实”这一点密切相关的是,《理想国》的对话发生在城邦之外,而对话的参加者,在现实世界中也都跟政治保持了一定距离(注意:虽然对话的内容是柏拉图创作的,但对话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苏格拉底本人已经退出了城邦的政治生活,另外两个最主要的对话者,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他们是柏拉图的两个哥哥),虽属贵族,却也疏离于政治。其中的格劳孔更是被苏格拉底劝退的,因为他曾经一度打算投身政治。
“遗忘现实”、“城邦之外”、“远离政治”,这三个特点与“理想国”中的政治制度的设计密切相关。它们意味着,交谈中的这些人,不是改革者或革命家;他们并不打算为政治行动描画一副蓝图。也就是说,书中的“理想国”的整个设计,目的不是为了在实际的城邦里推行。那么,苏格拉底和他的年轻同伴们究竟为了什么要耗费精力,如此严肃地“想象”理想国呢?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理想国》这本书与其说是讲国家大事,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大事。一切都与一个人选择人生道路的人生大事相关。老年人克法洛斯已经开了好头:过正义的生活。然而,如果经常发生的是正义的人吃亏,不义的人得便宜,那么我们还会选择正义的生活吗?应该选择正义吗?首先需要问的当然是,所谓正义,究竟指什么?下一讲,我们就来探讨何为正义的问题。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