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丨理想国丨02 “正义”就是欠债还债?——第一卷(下)

哲学丨理想国丨02 “正义”就是欠债还债?——第一卷(下)

00:00
13:39


上一讲说到,《理想国》的主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这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选择过正当生活,行正义,能使人灵魂安宁。在对话里,老人克法洛斯也说出了让苏格拉底心生敬意的观点,那就是灵魂安宁是一个人可以获得的“最大好处”。因而正义生活是值得过的。然而,对“正义”该如何理解呢?“正义”真的能带来这样的好处吗?我们这一讲就来谈谈《理想国》第一卷是怎么讨论这个问题的。


正义的定义

在克法洛斯引出了话题之后,第一卷其余的内容,以及第二卷的一部分内容,讨论了有关正义的定义问题。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者们,并没有顺利地找到正义的恰当定义。正是为了能够看清楚,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正义,苏格拉底带领他的对话伙伴们,开始“建造”一座以正义为标准的城邦,也就是理想国。这就是说,《理想国》这本书中的“政治学”部分,首先是作为一种说明工具,用来解释什么是正义的。

在进入“国家建设”的内容之前,苏格拉底分别与三名对话者,讨论了三组有关正义的定义。这三组对话都非常精彩,也建议你听完这节课之后,翻开书再去读一读。


玻勒马霍斯:正义是欠债还债

第一组的论辩对手是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他“继承”了父亲的观点,赞同一位著名诗人对正义的界定,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债。这里的“债”不仅仅指金钱财务。它很宽泛,包括所有属于一个人应得的对待。所以苏格拉底把它解释为“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加上“恰如其分”这个限定语是因为,有些“债”在返还的时候,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就不成其为“恰如其分”的,于是就不应该返还。这就要求人们在遵循“欠债还债”这个定义的时候,对返还对象加以区别。于是就有了这第一组论辩当中,对于正义的第二个定义:正义就是助友损敌。朋友应得的是善,而敌人应得的是恶。这个界定对于战争双方似乎特别合适,苏格拉底也谈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很快就避开了它,并没有正面予以回应。但实际上呢,他有步骤地、迂回地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要运用“助友损敌”的规则,首先就需要区分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那些看起来是朋友的人,不一定真的是朋友;而那些看起来是敌人的人,也不一定是真的敌人。这就需要智慧穿透单纯的意见世界,认识到人、事、物的真实状况。这自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人们并不总是拥有辨别力,那么,当他们遵循“助友损敌”这条规则的时候,反倒可能在事实上“助敌损友”。通过这个步骤,苏格拉底削弱了“助友损敌”这个命题的说服力。然后,苏格拉底更进一步,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伤害朋友或任何人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和正义者相反的人的功能,是不正义者的功能”,“伤害任何人无论如何总是不正义的”。他说,正义者是好人,好人不会让其他人变得更坏,所以从概念上说,作为好人的正义者,不会伤害他人。

这样,通过对第一组定义的讨论,苏格拉底得到了有关正义的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从反面说,正义不会使人变得更坏;从正面来说,正义使人变得更好。这里所谓的好坏,都是指一个人作为人的品性。这当然并不是正义的定义。我们从中仍然不清楚,正义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只是让人意识到正义的“作用”。或者说,“使人变得更好”这一点可以用来检验一个有关正义的定义是否合格。


色拉叙马霍斯: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组论辩。第二组论题的论辩对手是一位修辞家,有时候也被称为诡辩家,色拉叙马霍斯。他斩钉截铁地提出了“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这个论断。这个说法看上去也不像定义,而是一个对正义的本质的说明。但是如果搞清了色拉叙马霍斯是如何得出这个论断的,我们就可以理解它其实包含了有关正义的一个定义:正义就是守法。这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统治者制定法律,被统治者遵守法律就是正义,而这样的正义就是对统治者有利的。统治者是强者,他们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独裁者是这样,贵族统治的时候也是这样,平民统治的时候还是这样。苏格拉底本人在临死前也恪守法律,不接受朋友的越狱建议。他那也是在守法,也是在坚持做正义之事。在苏格拉底真实生活的时代,“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这个定义也是很流行的,而且在城邦生活中,很有力量。但是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驳斥了它。他使用的策略同前面的一样,首先弱化“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的普遍性,也就是先假设正义不总是强者的利益。因为,只要强者,也就是统治者,会犯错误,他或他们就会制定出有损于自己利益的法律。这时被统治者遵守法律属于正义,但这个正义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于是,正义有时候就是不利于强者的。为此,色拉叙马霍斯不得不修正自己的命题,用一种更加严格的概念来定义正义。他说,真正的统治者是不会犯错的。犯错的时候,就不是真正的统治者。说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意思是指正义是真正的强者的利益。

那么在第二组辩论中,针对修正后的“正义”的严格概念,也就是正义是真正的强者的利益,苏格拉底采取了新的策略。他作了许多类比来提出反驳。例如,一名医生拥有医术。医术的对象是病人的身体。它的功能是照顾病人的身体,医治疾病。这意味着医术是为了病人的利益的。但是医生通过救死扶伤的专业技术获取报酬。他用他的医术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样,在医生身上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本领:医术和赚钱术。一方面是医生用医术把病人变好,另一方面是医生以此来赚取自己的好处。但只有前者属于医术的范围,后者不是。所以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医术,而不是赚钱术。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也与此类似,他拥有统治的技艺,和凭借统治的技艺来为自己谋利的本领。这里面,统治的技艺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好的统治,百业具兴,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这当然是正义的,但这部分正义并不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者的利益则在于他为自己谋私利的本领,也就是对应于医生那里的赚钱的技艺。苏格拉底的这个区分暗示了统治者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的区别,从而暗示了在官员提供有益的公共服务之时,其私人身份应该如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色拉叙马霍斯并没有被说服。他是这样反驳苏格拉底的,他说,如果人们说,牧羊人(统治者)是为了羊群(被统治者)的利益而把羊群养得肥肥壮壮,这是非常可笑的。你是否觉得这个反驳很有道理呢?色拉叙马霍斯其实没有进一步深挖他的这个异议,就转到一个相关但其实并不相同的命题上去了,我们后面会讲到。但是苏格拉底没有放过这个问题。他的进一步论证使我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反驳看似犀利,实际上是无效的。因为苏格拉底对技艺本身和利用技艺来赚钱或谋利的本领所作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对同一件事情当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方面,强行进行概念上的拆解。相反,他的这个拆解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医生的收入问题同医生履行医务职责的行为,是可以现实地区别开来,并加以制度化的。同样,统治者为自己谋利这个方面,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是选举产生的,他私人的动机可能就是为了自己的金钱、名誉或其他好处,但是这些私利都必须得到选举政治规律的约束,甚至还要受到其他政治责任机制的限制。一旦他施政不利,或者作出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之类的行为,都可能被赶下台,最严重还可能锒铛入狱。这些以及类似的制度或措施,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换句话说,不管治国者内心怎么想,他都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做事。古代和现代的区别主要在于,古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更多地依赖统治者的德性教育,而现代则更注重制度,好的制度能够让坏的统治者也做好事。

当然,色拉叙马霍斯没有继续就这个问题与苏格拉底辩论,而是转到了第二组论题中的另一个命题上去了。这个命题是“强者利益”这个立场的变形。它非常重要,触及根本。可以说,整部《理想国》对话,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色拉叙马霍斯有点愤世嫉俗地指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而“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人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这样,强者或统治者就等于是各种能够逃脱惩罚的不正义者。

如果色拉叙马霍斯是对的,正义者总是吃亏,而不正义者反倒得利、享福,那就很难有充分的理由,让人选择过正义的生活。这是古往今来无论中西的人,都要面对的大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对此苏格拉底怎么对付呢?他给出了一个全书最核心的类比,就是城邦与个人的类比。他的论证的说服力,与这个类比紧密相关。他说,任何团体,包括城邦在内,都需要用正义来维持内部的和谐。哪怕是一个以为非作歹、打家劫舍为目的的犯罪团伙,在内部也要讲正义。否则他们就会内讧,就会不和谐,就不能有效地合作,进行共同的行动。如果大多数成员都以不正义的方式为人处事,那他们就什么共同的事都干不成。因此,苏格拉底揭示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违反共同规则、从不正义的做法当中捞到好处的人,其实是以其他人为人正直、处事正义为前提的。这就好像后来的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的那样,要是大家都说谎,说谎反而就没用了。只有在一个总体上说真话的正常社会,说谎才可能有利可图。所以,说真话具有优先性,说谎反而是派生的或寄生性的。正义的问题也是如此。而假如个人与团体是类似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只有内在和谐,才能过得好。而内在的和谐就是一种正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心灵管理并指挥着人身上的各个部分。这种内在的和谐就是正义在个人身上造成的效果。因此,正义的人才生活得更好、更快乐。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苏格拉底的观点说服,色拉叙马霍斯只是勉强同意苏格拉底的论证,并没有被说得心服口服。不但色拉叙马霍斯没有心悦诚服,其他人也觉得不满足。于是在第二卷,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两兄弟又发起了第三组讨论。他们再次、并且是系统地重提了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迫使苏格拉底继续证明,正义不但对受到正义地对待的人有好处,它同时也让正义之人自己生活得更好。这组讨论理论性更强一些,而且可以说是提出来“一套理论”,逼迫苏格拉底采取最为曲折迂回的方式来加以回应。这个回应构成了《理想国》其余部分的内容。所以,对这第三组讨论,我打算在下一讲单独介绍。我们要看一看,格劳孔兄弟的那套“理论”究竟有什么力量,叫苏格拉底要拿出全副精力来对付它。我们下一讲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叶满天

    标题很吸引我,内容听不下去。就觉得绕来绕去,想听清楚明晰些的。

    黄叶满天 回复 @黄叶满天: 再次来听,觉得老师讲得还是很精彩吸引人的。拿出一点耐心,本来自己这方面底子就是太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