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切记不要传闲话

027 切记不要传闲话

00:00
05:23
027 切记不要传闲话

书接上回,志宽的父亲给我和小宁,讲了一个邻里之间传闲话惹出是非的故事。

老爷子的楼下,住着一位退休工人张二婶。二婶60多岁,老伴儿去世,儿女单过。她一个人住着两居室,养着两条小狗,有事儿没事儿,常在小区内遛狗。

遛狗就遛狗呗,她的眼睛却不闲着。谁家来个人,她的小眼紧盯,那张婆婆妈妈的嘴也跟着“遛弯儿”。今儿这家出了什么事儿,明儿那家来了什么人,她都门儿清。

当然,她的眼神再好,盯人再紧,也不可能跟着邻居进家门,钻到人家被窝儿里,于是她便凭借着想象,动脑子琢磨人了。今儿王二哥身边跟着一个漂亮女孩儿进了楼门,她便猜测王二哥有了外遇,找了个“小蜜”;明儿王大爷咧着嘴出了楼门,她便怀疑王大爷跟儿子吵了嘴生了闷气。

猜测就猜测呗,她还把它说出来。小区里养宠物的闲人不少,这些人凑到一块儿,张二婶就有“节目”了,张家长李家短,她的舌头嚼起来没完没了。

您想,人多嘴杂,再加上张二婶的添枝加叶,本来是一头驴,她给说成了大象;原本是个玻璃杯,到了她的嘴里,却成了大花瓶。这能不招惹是非吗?

头一个跟张二婶翻脸的是王二哥。人家两口子本来和和睦睦的,张二婶愣说王二哥有了“小蜜”。其实常跟王二哥出来进去的那位漂亮女孩,是王二哥的外甥女,她来北京看病,住在了王二哥家。

王二哥的老父亲王大爷,也跟张二婶翻了脸。他的儿子挺孝顺,压根儿没让他生过气,儿子在单位,工作也挺不错。想不到,张二婶的闲话让儿子惹了一身臊。

当然,他这当老家儿的面子上也难堪呀!老爷子听到传言以后,越想越生气,到后来,血压升高手冰凉,进了医院。

志宽的父亲笑着对我说,张二婶的舌头还把他“送”到了火葬场。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爷子头年在儿子志宽家住了半年多。张二婶在小区里,好长时间没见到老爷子了。那天,她见到一个胳膊戴黑箍儿的女的,跟着志宽进了小区,于是便猜测老爷子“走”了。

其实那女的,是志宽的同事,她母亲刚去世,开车跟志宽来家取东西。

几天以后,一位老邻居见到志宽,忍不住抹了眼泪。志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

老邻居说:“你们老爷子是多好的人呀!‘走’得太可惜了。”

志宽纳闷了,我们家老爷子活得硬硬朗朗的,没‘走’呀,这是哪儿的话呢?一问才知是张二婶传的闲话。

志宽把这事儿跟老爷子念叨了念叨。老爷子乐了:“嗨,您瞧人这一张嘴,愣把活人给说‘死’了。得了,算我扛着墓碑,再活几年吧!”

秋天的时候,老爷子搬回来住,特地拎着两盒月饼到张二婶家串门儿,去堵她的嘴,弄得这位爱嚼舌头的张二婶无地自容。

听了老爷子讲的这个“段子”,我问小宁:“你有什么感受?”

小宁说:“我觉得这位张二婶太爱传闲话了。她是不是闲出了毛病呀?”

我说:“过去在民间,专有这路爱扯老婆舌的人。咱也不能去堵人家的嘴。不过,时代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这种风气也该改一改了。”

小宁说:“这真是舌头底下压死人。看来邻里之间要搞好关系,切忌传闲话。”

我说:“对,传闲话也是说话。有人说谁不会说话呀?一岁小孩就牙牙学语,两岁多的孩子一般都会说话。我觉得说话跟说话不一样。‘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句话能让一个国家兴旺,一句话也能让一个国家灭亡。”

志宽的父亲说:“嗯,这并非夸大其词。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很多。国家大事如此,咱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如此。”

我对小宁说:“大爷这话在理儿,就拿刚才老爷子讲的‘段子’来说,如果那位王二哥和王大爷包括老爷子,真跟张二婶较真儿,这就不是简单的传闲话的问题了。他们完全可以上法院起诉,告张二婶一个污辱人格、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老爷子笑道:“是呀,我招谁惹谁了,她咒我死。不过,邻里之间还得讲宽容。张二婶不是没文化、不懂老礼儿也不懂法嘛!咱还得原谅她。”

我说:“还是大爷知道老礼儿,讲宽容,您看要是碰上较真儿的,张二婶的舌头准得惹出麻烦来。邻里之间不是不能说话,而是要懂得怎么说话才算文明礼貌。”

小宁问:“您觉得怎么说话才能搞好邻里关系呢?”

我说:“这个问题确实值得一说。不过,咱们下回再聊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昀在晴天

    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