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今天呢,我们正式开始介绍《伤寒论》。《伤寒论》在过去,大家都耳熟能详地听过,都知道我们张仲景写的《伤寒论》。那在开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基本的一个概念。这个“伤寒”呢是来自《难经》 第五十八难。他五十八难的时候,伤寒,有五个病叫“伤寒”。伤寒有五。第一个是中风,这个中风你不要把它想成现在医院里的中风,那个是错,不一样哦。不是那个中风。就是伤于风,风,得到了;还有呢,就是伤寒;再来呢,是温病;再来呢,是热;再来是湿热。不管是哪一种,都来自伤寒。
而冬天呢,在中医的观念里面,在《黄帝内经》的观念里面讲到,冬天主收藏,外面是很冷的、很寒的。冬天的性本身是主收藏,气候是冷的,这叫做正气,你说,“老师,为什么叫做正气?”因为节气是这样的,这是标标准准的正气。因为我们在伤寒论里面会分到时疫,比如说你现在看到的SARS,或者是瘟疫,就是时疫的问题。这里我会把它分开来,《伤寒论》里面统统有,张仲景都有留方子下来,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用。像SARS我们为什么开大青龙?,都会慢慢介绍给大家看。
如果是正气,冬天本来就是冷的,如果你在冷的状态之下,病人得到寒症,得的是正气的病,就是一般的病。你如果是得到非正气的病,冬天呢本来应该很冷啊,结果呢你是很温热的,不但气候跟节气不和,冬行春令,这个时候呢,你发现到,男女老少,不管他大小是谁,得到的症都一样,这就是所谓疫病,比如说SARS啊,流行性的病,传染性的。经方里面就开始区分了。张仲景呢,就是看《黄帝内经》,他的热论,我记得是第三十一篇“热论”,张仲景为什么把他《黄帝内经》第三十一篇“热论”,把他归纳成“六经辨证”。所谓六经辨证,就是当你把它归纳成六经,就是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归经了以后呢,每一个经发生的病变你可以有依循。一个病变一个症状一个处方,你有所依循。所以六经辨证的话,有这个条理写下来的话,学中医很好学。
经方并不是张仲景研究出来的。经方是上追,一直追,追到黄帝、岐伯、伊尹都在用经方,张仲景呢就是经方的传承的人,他把经方统统收纳起来,上古、古代的圣贤用的绝对处方。所谓经方就是绝对处方,你们不要去改他了,依样画葫芦就解决了,叫经典之方。张仲景把它不但收纳起来,同时把它按照六经的方式,把它一条一条,每一个经发生的不同的病变,用什么处方,张仲景把它配置得非常好。所以,我们讲伤寒论的时候就是讲如何去配置它。
所以,当你们熟练了以后,你只要听,“一听到那个症状处方就已经开完了”,你就要熟练到这种程度才行。每一个方子我都会跟诸位介绍得很详细,包括什么时候使用。
所以说,当你在进入伤寒的时候,我会分两种,一种是正气,春夏秋冬得到的病,开处方,有时候是时疫,是疫病,我们开的处方,不太一样。
张仲景是集大成的人,所以说,我们医师历代都是以张仲景为医圣。经方家呢,我在网络上推荐的书是你们比较好容易找到的,等到大家学完以后我再推荐很好的书给你们,这个书就不好找了,你们要花一点心思去找。我都有了,因为我知道,我就把他收起来了。那你们可能比较难找。现在我不能在网络上写哦,我在这里先申明,不能在网络上写 ,怕写上去你们从此找不到书了。都是古书,古书都是没有版本的,那变成说要从我这边拷贝出去了。没有办法啦,没有原版。
所以诸位,研究过《内经》以后,读过“热论”就知道我们介绍的那个问题。今天开始呢,《伤寒论》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太阳篇呢,大概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介绍之前呢,我要给诸位一个观念,有了这个观念,你再去看《伤寒论》的话,就简单了。
画图,你们这个图看的时候,记不记得我们那个六壬,我们那个六壬法里面,也可以看到这个图。这个是十二个时辰,我们所谓五运六气,十二个时辰里面我们分六个气:第一个气呢,我们叫厥阴,厥阴气讲的是亥时和巳时,这两个相对的。厥阴呢,如果一天分阴阳,大家看过阴阳的太极图是一个圆的,不是一条线,瞬间天黑,瞬间白天,没有这种事情。慢慢慢慢天黑,慢慢慢慢白天。这说明阴和阳是慢慢慢慢转换的。那厥阴的意思就是阴的刚开始的时候要准备结束了。出尽的时候开始往下坡走的时候。到子时的时候,我们称为少阴。子时午时的时候是少阴的时间。到丑未的时候呢是太阴。如果走到寅和申的时候,这个呢,我们叫少阳。再来呢,卯时酉时呢,我们称之为阳明。到了辰和戌的时候,这个我们叫做太阳。这个叫一天的六气,它的循环。
那为什么定义叫做气?这种中医被人家诟病的就是名词很多。让人家不太了解。不太了解的状态之下,就说中医比较玄啊,这个是玄学,没有意思。其实这个不对。你如果真的了解的话,还找不到别的字好形容它。用气比较好形容它。所谓六气,气就是不断地动。因为讲到气,就是会流动。它不断地流动。如果说是顺时针的时候,顺着走的时候,是正,正气。
正气就是说你是无病的状态,没有病的状态,你是常人。当医生最基本的药知道什么叫做健康状态,你健康不知道,你如何知道这个病人被你治好了?对不对?你如何确定他病被你治好了。所以,中医和西医不太一样。西医呢,马路上,我是肝病专家,我是肾脏病专家,中医不是,中医“我是健康专家”,对啊,中医我们健康状态就是健康专家啊。所以你如果肝病,去找西医的肝病专家,结果病人与医生都死在肝病。因为他们是病的专家,不是健康的专家。
所以,你一定要学习中医。一定要知道,整本伤寒金匮都在讲,你看他的病证很多,实际上他的重心在哪里?重心在健康的标准。
如果六气是顺时针方向走,是常态。正常的。如果是反呢,你如果是病气的时候,它反着走,就是病态,就是生病了。
比如说病在太阳,病在太阳的时候,你没有治好,没有找到好的经方给他治好,病进入阳明,进入少阳,至于进入这些中间的变化怎样,我们进入伤寒金匮的时候跟诸位详细地讲。基本上开宗明义的时候,脑袋里面先有这个概念。当你存有这个概念的时候,脑筋里面就很清楚了,厥阴症啊什么的,你也不会迷惑掉,你也会知道病在痊愈的时候,它的症状怎么走怎么走。很清楚。其实就是一个图嘛,这个就是六气。
《伤寒论》就是条辨,所以我们无可避免的一定要把条辨列出来给大家看。《伤寒论》这个条辨呢它是“言简刚中”。在中国的相书上讲,“言简刚中”的人是君子、是人才,讲的话简单扼,有的人讲话很复杂,讲了十分钟还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我就跟他讲,你告我你要什么就好了。不要那么复杂。张仲景就是一位非常“言简刚中”的人,也因为他的“言简刚中”,当然是很好了,可是呢,误了很多人。大家都看不懂啊。这问题就来了。所以说,真的要了解伤寒金匮呢,要把整套看完以后,把它稍微整理一下,你的系统就出来了。否则的话,光是这样,你看不懂啊。把它背起来你还是不会用。我的工作就是我帮诸位整理过,整理过以后呢,那你看就会比较清楚了。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第一个呢,我们为什么要讲太阳病?为什么张仲景从太阳篇开始?太阳呢,在表,诸位在练针灸的时候,我们的膀胱经就是太阳经,对不对?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都在肩背后方。
很多人,在过去的经方家呢,有的人说,太阳就是调养,我们不要把伤寒论里面讲的“太阳”跟针灸混在一起,其实也无可厚非。混在一起,不混在一起,这倒无所谓。因为针灸我们看到经络,我们就按照经络来治病,如果真的是指太阳,而是指全身我也也同意。但是有的时候张仲景又有些条辨呢又完全是在太阳经上面。
初期的时候是在太阳,也就是在表。中医有我们所谓的八纲辨证,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病如果是外来的外来的话,外来的风啊,刚开始,初起的时候,初犯病一定在表,在外面嘛。表,就是在外面。病在表。张仲景把这个表叫做太阳。
##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呢,它的症状是什么?脉是浮的,头项强痛而恶寒。历代的医家,你看太阳的时候,他下的定义,太阳呢,为寒水。这是常态。什么叫做寒水?我们人身上有很多水,所以你摸到身上的时候,你摸上去,额,是冰的,皮肤是冰的,常人,正常人你摸到的时候,正常人身上是冰的,手脚是温热的。你摸到他身上是燥热的,待会儿我告诉你是什么病。待会儿张仲景会讲到。所以正常人呢皮肤表面上是冰的,这叫太阳寒水。这个寒水呢,我们为什么要有寒水?就是保持我们身体跟外界的一个隔阂,有这个寒水保护到,我们不会丧失体温。我们人也可以不需要充电,对不对?我们吃饭就可以充电,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比如说你现在到非洲去,那里很热,到北方去,很冷,我们有这个太阳寒水在保护到这边。这个水是寒冷的,这个水不是停在那里不动的,是不断地更换,一直在换,一直在换,这水的循环一直在换。这水在换的时候,你才会有,比如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一直不断地在更新,不断地代谢。所以我们人是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代谢状态之下。所以人是一个“动物”嘛,他是全身在动,不停在动,而不是不动。
当病在表的时候,大家看,一个“脉浮”,整个经方里面,张仲景用经方,伤寒金匮呢,它有四种脉是主要的脉:(浮、沉、迟、数。)第一个就是浮,有浮呢,他就有沉嘛,有迟,有数,以后会见到很多的条辨,它会告诉你脉迟、脉沉,脉什么东西,还有很多其它的脉,脉玄啦,先不要去管他。
张仲景主要代表的四个脉就在这,浮、沉、迟、数。浮呢跟数这两个脉呢是阳,沉迟呢是阴,是阴脉。这是一开始你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那浮脉的定义是什么?我在介绍针灸的时候都有介绍过,你手指轻轻地摸在皮肤上就摸到脉,那就是浮脉。你按脉要斯文一点,轻轻地摸到皮肤上面,就可以摸到脉,就叫做浮脉,不要压它,指头跟它根本就是刚碰到的,就叫做浮脉。当然了,我们的脉诊,用脉来看病是下工。我们有望闻问切,切是下工。但是张仲景这里提到脉,我们就一定要有脉。因为你会四种诊断的时候,往往很多时候状况很多,有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必须要摸,或者怎么样,状况会很多。所以说四种(诊断)都要会,比较好一点。如果是你重按到骨边(才有的脉)就是沉脉。所以这两个脉是以脉部位、位置来说,来形容它的位置。而迟和数就是以它的速度来决定它的,是迟,还是速,有的快,有的跳得很慢,你不要管说什么一息几下,先不要管。脉按下去,“老师,他的脉怎么跳那么慢,我的脉跳得比较快。”他的脉跳得很慢,或者他的脉跳得很快,一个迟,一个速。以这四个脉,迟和数是速度,浮和沉是位置,来做阴阳脉的一个基本上的一个概念。
当你有这个概念的时候,初病时候,一个人刚开始得到病,太阳证的时候,得到病,如果你的脉出现是浮,后面跟着是“大”,跟着是“动”、跟着是“滑脉”,跟到是“数脉”,这些呢都是属于阳脉,但是你以一个“浮”作为一个标准,以一个浮作为基准。如果说,原来的脉,刚开始生到病的脉是这个(“大,动,滑,数”)脉,结果呢,后来呢,这个脉改变了,逐渐改变称为“涩脉”,脉比较涩,脉会比较“微”,比较“弱”,脉没有力量,同时呢脉比较“弦”,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本来是阳脉,比较大,慢慢变成阴脉,阳本来很好啊,是有病,刚开始,慢慢慢慢变成阴脉的时候,代表病在进,所谓病在进,就是病在变坏了,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概念。还有呢,如果你反过来,病人刚开始在病的时候,一开始病的时候,他的脉是沉脉,跟到呢是很涩,很微,微小的脉,很弱的脉,很弦的脉,这些以后大家在念《伤寒》《金匮》都会读到。那你以沉微主,刚开始你查到病人刚开始一得到病就是这种脉,然后呢,脉改变了,逐渐改变为浮、大、滑、数,脉动得很强。这几种脉,由阴脉变成阳脉,这是病势在退,病在退却。这是从脉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是一个定性的,定的脉,一般的常态。所以,诸位,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你如果一开始摸到是浮脉,结果吃了你的药以后呢,脉越来越涩、微、弱、玄,对不对?吃坏了。病就越来越深。那如果说,老师,既然这样子的话,你刚刚讲的四个脉,浮、沉、迟、数。正常人的脉呢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这样子想。这是把脉简单整理一下给大家。
正常的人呢,不管是春夏秋冬,你摸上去他的脉的时候,我们摸脉的时候,先轻轻摸皮肤,一摸,摸不到脉,这不是浮脉。稍微按下去可以摸到脉,他不是浮脉,也不沉,沉就是按到骨边才摸得到的脉,那是在中间,也不迟,也不数,正常人。诸位先不要去看《难经》里面说我们那个寸关尺啊什么脾啊心啊小肠,先不要去管他。张仲景没有分那么细。张仲景说不需要啦,病已经解决了,还分那么细。浮数沉迟就够了,处方都开完了。因为我们还有望闻问嘛,张仲景很会望诊。所以他不会去强调那么多。
现在外面很多,现在可能诸位会听到,很多,有些地方的中医出来的时候,一摸脉,病人是不要讲话,一摸脉,什么统统讲得一清二楚,这种是下工。结果开处方时候,一开出来七、八十味药,一个病人七八十味药,一个病都治不好。张仲景不赞成这样子。那不是中医,那是巧匠,就是玩一些技巧,不是真正的中医的精神。我们看再重的病也不会是这种,这种不需要。这是我给诸位基本的一个概念。
基本上,对于这个脉的诊断,张仲景认为说,简单地讲就是,我们把它归纳简单一点的话,张仲景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呢,任何的病,当见阳脉,一定要看到阳脉。过去我临床的时候,就看到很明显。病人来的时候,比如说心脏病,感冒时最明显,处方一剂下去就知道。原来那个脉啊,比如说病人原来是很浮很大很数,或者是有结代,常常跳跳停一下,处方吃下去才一个礼拜以后来,还没有问他,一摸脉脉就已经改变掉了。只有经方才达得到,经方才可以立竿可以见影,才可以看到见影这个结果,当然你要是配合针灸来,那效果更快。感冒,那真的是早上吃,中午就好了。快到这种程度。碰到有些人会隔日,为什么?因为他可能感冒的时候有些情志的问题,一边喝你的桂枝汤,一边跟他的先生吵架。对不对?或者是一边喝桂枝汤,一边担心她儿子,所以病没有完全好,要隔天。那怎么知道她病完全好?后面张仲景就写得很详细。很多人说看《伤寒论》不好看懂,其实《伤寒论》很明白啊,张仲景写得很清楚啊,我看的时候很清楚啊。我们慢慢介绍过去,大家就知道了。
所以说,当你对这个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慢慢会在《伤寒》《金匮》会重复地跟诸位讲,这样你就不会弄错了。
当你看到脉浮的时候,这个浮是在表,所以太阳病呢一定是初病,刚开始得到的病,脉是浮的。
“头项强痛而恶寒。”得到太阳病的时候,一定是后项、后脑勺这个地方得到的。诸位在学针灸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脑袋后面呢,风池、风府、风门,老师,这些穴道都是用风字来命名,代表说脖子这个地方是最冷的地方、风最容易进来的地方。所以说,天气再冷,脖子缩一下,你如果衣服穿得不够,天气冷没有关系,稍微缩一下脖子呢,就比较不冷。那你如果说,老师,我不相信,我就脖子后面对着冷气,冷气从后面吹,那一定感冒,一定重感冒。因为伤于寒就是从后面来的嘛。有的人呢,大家不知道这个伤寒哈,因为张仲景当年也没有想到后来有冷气嘛,所以要以此类推。所以天气很热啊,我们在外面的时候,全身发汗,对不对?回来去夜市又吃了生煎包啊吃了烤香肠,身体很热,回来脸就对着冷气吹,当年张仲景也想不到还有冷气,现在是夏天,寒热变化这么快,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脸是歪的。脸部中风了以后呢,老师,我怎么脸部中风了?没想到他昨天晚上流大汗的时候吹到风。寒则缩,拉到一边。张仲景就算没想到,但是,他有方子在那边。这方子已经写好了,因为理论是一样,所以说,我们现在去看汉朝的处方,汉朝当时的情形,如果把处方统统了解了以后,即使变到现在这个环境呢,处方还是照样适用。所以,我常常还是开经方来治疗面部中风,很快。然后,告诉他怎么来的。因为张仲景不会这样写啊,他怎么知道,谁知道后面会发明冷气啊,对不对?但是你的环境是一样,他的理论是一样,所以环境再怎么改变,理论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练经方的时候,一个是这个观念哈,时代不一样,但是处方还是通用。第二个呢,剂量的问题,待会我讲到处方的时候,我再给诸位讲剂量的问题。
那会“恶寒”呢,恶寒的原因呢?我们身上的常态,正常人呢肺主皮毛,所以皮肤毛孔都是肺臓在管,我们这太阳经实际上心肺之表为太阳。心脏和肺脏,这是《黄帝内经》的,心脏不断地搏动产生的热,像你手不断地握拳、不断地这样动,产生很多的热,这个热呢是要靠肺,肺是寒嘛,肺法象天幕是寒,这个寒跟这个热两个对在一起才能来保持身体的温度。就好像汽车引擎一定有很好的水箱搭配,你引擎太大水箱太小也不行,水箱太大引擎太小也不行,所以人身上肺和心脏是配好的,配对配好的,所以保持恒温在这边。那你如果说受到风寒以后,一受到风寒以后,这寒水停在那边里不动,会造成头项强痛。这新的水不断地供应上去,旧的水还在这边,这边产生的压力,痛来自压力,并不是说发炎了。
这个长久能看就好了,下载也是很大的,保存不下来呢
蚩萸山人 回复 @皮皮妈的小心机: 私信我,分享给您
感谢倪老师无私大德大爱,感谢主播无私分享。
蚩萸山人 回复 @守护天使_vl: 感谢您的学习支持
能保存就好啦
蚩萸山人 回复 @豚宝与波杜: 需要的话私信分享给您
老师说分享什么书,能分享吗
蚩萸山人 回复 @妙净1322867: 倪师人纪系列电子版
谢谢主播
蚩萸山人 回复 @cocol0: 感恩倪师大爱大能,感谢您的学习支持
请问还没有完结吧?
蚩萸山人 回复 @凤明羽: 是的,还没有完结
有字幕就完美了
蚩萸山人 回复 @听友494357628: 暂时字幕还不完整
想永久保存
蚩萸山人 回复 @紫蝴蝶_of: 感谢您的学习支持
谢谢您的视频
蚩萸山人 回复 @小哲_zb: 不客气 感谢您的学习支持
我需要,能分享给我吗?
蚩萸山人 回复 @笑看风云500: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