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像断案一样推理,让谎言无所遁形

【鬼谷子】像断案一样推理,让谎言无所遁形

00:00
11:39

鬼谷子第二篇《反应第二》,以反应二字作为核心。什么是反应呢?简单的说,就是反反复复的去试探对方,反反复复的观察对方的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调整自己的策略,然后再次进行试探,最终逐渐接近事情的真相。

这就是反应篇的核心内容。

为什么要反复试探呢?鬼谷子的捭阖之道,精髓在于把握人性的弱点,抓住人心的漏洞,对其施加影响,进而左右对方的行为。而要把握对方的弱点,那么就要对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这种了解可以是从其他渠道获取而来,比如你可以通过与他的朋友、领导、同事、亲人等等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了解到部分信息,经过汇总拼凑,就能够对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有时候我们接触不到对方的亲密关系人,又或者时间比较紧凑,不容你慢慢去收集信息。这时候就要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去了解对方了。

而一个人的心里话,往往是不会轻易吐露的,即便是我们用钓语术,把对方的一些想法钓了出来,但是很多有可能这仍然是谎言,甚至有时候是对手故意卖给你的破绽,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么就会一脚踏入到陷阱中。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不怎么熟悉的朋友,或者是同事,忽然请你参加他的婚礼。你可能心中有点不太情愿,毕竟非亲非故,关系又一般。这种情况下想起你,这不是把你当成冤大头么?

可是你也吃不准要不要去,于是你私下找了几个同样被邀请的朋友,悄悄打听,看看他们会不会去。被问到的朋友,个个都拍着胸脯说,既然都邀请咱们了,那必须去呀,红包也不能少。于是你信以为真,谁知道真的到了那天,你发现只有你自己独自赴约,那些朋友一个都不见踪影。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都有被别人爽约的经历,明明承诺的很好,可是关键时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靠谱。有的是压根没有和你说实话,有的则是的确临时有状况,身不由己。再比如说,工作中这种情况更是常见。领导安排一个任务,无论有多简单,总会有人拖延,或者是不符合要求。这也是承诺了,但是估计不足,导致最后失约的表现。

从这些经验,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无论看上去多么靠谱的承诺,或者是你认为真实有效的信息,你都不能掉以轻心,轻易地采纳。而是要反复不断的去确认,去分析,去判断。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最贴近事实真相的信息。

比如你和对方约好了什么时间见面,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可以分别提前三天,提前一天来和对方多次确认时间。一方面保障事情不会有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礼貌的提醒对方,不要让他临时安排事情。事实上,如果是专业的商务礼仪,甚至会要求当日提前要发送拜访函给到对方。

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判断方式,适用于最基本的沟通场景。而很多时候,你面临的局面要复杂得多。比如沟通的内容,如果涉及到对方的私密信息,或者涉及到多人,多角色的时候,那么他所阐述的信息,就更需要反复确认,甚至有时候要像一个侦探查案一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才能得出接近真相的事实。

比如在面试的时候,很多的人会简历造假,或者过度包装。他们在面试的过程,就好像是嫌疑人隐瞒事实,试图逃避法律制裁一样,同样会说谎,会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有所隐瞒。审讯的技巧,是反复多次,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不同的侧面来佐证对方话语中是否有逻辑漏洞。因为一个人只有对真相,才会记忆深刻。而对于编造的谎言,总会有模糊,或者不清晰的地方。

曾经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寝室的四个学生,在考试前夕通宵打游戏,结果耽误了考试时间。四个人一商量,编造了一个谎言,把自己弄得满脸油污,对老师说,我们四个人本来已经在赶来考试的路上了,可是在路上看到有一辆车爆胎了,一位老太太很焦急无助,于是我们就帮她换好了轮胎,这才赶过来。

老师看着他们四个人狼狈的样子,语气和善的说,助人为乐是可以理解的,你们下午再来补考吧。四个人很高兴,一番准备,下午来到了考场。四个人分别被安排在教室四角,拿到卷子后,试卷上只有一道题,分数是100分,题目写着,请问是哪个轮胎爆胎?

谎言不是真相,既然是谎言,就一定有破绽。尤其是慌乱之中,或是临时起意编造的谎言,必然会在细节上漏洞百出。所以针对粗糙的谎言,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询问,推敲,去查找他背后的漏洞。就像是被包装过的简历,有的人自称独立管理运营过大项目,你去问问细节,必然会前后矛盾;有的人说自己是销售冠军,可是他连销售业绩,都无法自圆其说。我们只要反复追问细节,就能够很容易识破对方的谎言。

而精心策划、或者是无心欺骗的谎言,细节上可能是无懈可击,这时候就需要用事实来佐证了。比如说你去谈一个业务,客户对你非常认可,而且向你承诺,即将要和你合作。那么他说的是真是假呢?是虚情假意的敷衍,还是无心的欺骗呢?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验证了。比如你可以推理,既然对方是非常认可你,而且有明确的成交意愿了,那么他们是否有清晰的签约时间计划?有没有明确的资金预算?我们可以用开放式的提问,去向客户求证这些信息。如果客户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是含含糊糊,自己也不清晰。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很有可能,这是一种虚假的承诺。

再进一步,倘若客户并不是很清楚这方向的信息,但是确有其事,那么你可以直接要求客户,帮你约见一下能够决策的相关领导。因为如果签约计划是明确的话,那么根据流程,客户也需要向领导直接汇报。可是倘若他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要么对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要么就是这件事如同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太靠谱。

再比如说,领导让你临危受命,但是你可能并不清楚领导的意图。那么你就要去沟通,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来确认,行使职务对应的责权利是否明确,领导又赋予了你什么管理工具。比如你是否有人事权,有没有财务权力?如果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名称,那么这很有可能就是去背黑锅的。

还有时候,有的人话说的很漂亮。你还没有去做的时候,他可能比谁都热情,甚至还会帮你忙前忙后,左右张罗。就像是你准备创业,想要邀请朋友一起合伙,共谋大事。朋友会拍着胸脯说,帮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可是你真的辞了职,面对一堆困难的时候,再去找他,他可能仍然是非常热情,嘴上说着大义凛然的话,可是话锋一转,就会有一堆理由来搪塞你。我们有的朋友不明所以,以为他的理由确有其事。可是明日复明日,他总有理由来推三阻四,那么我们就应当明白,其实对方从心中就没有真的打算来帮你。但是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正确的判断,很有可能,你会被这种不负责任的谎言所拖累。

因此鬼谷子用反应二字来提醒我们,事情不可轻信,耳听为虚,只有行动才能证明语言的真假。而只有被验证过的信息,才可以拿来作为判断的依据。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也不要对任何事情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对于不确定的事情,不要着急下结论。而是要实事求是,你有什么信息,就说什么信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对于不确定的信息,不加以验证,就会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这样就会影响你对事情真相的把握。比如可能在沟通中,对方总是在言语中针对你,或者干脆就是对你视而不见。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并不代表对方就真的反对你的意见。相反,表现的对你赞同,认可的人,也未必就真的会为你投出关键一票。所以不要主观上就认为前者是你的敌人,后者就是你的盟友。

除此之外,成事贵在周密,不仅要严密,还要周详。下一章,我们一起学习,谋事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