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印度海陆两军分歧,区别施策化解两国边境分歧

透析印度海陆两军分歧,区别施策化解两国边境分歧

00:00
08:43

欢迎收听军备解码带来的最新军情和武器资讯,欢迎订阅关注!

近日,我国公开了“中印两军在加南达坂一线脱离接触”的消息。外界得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却非常意外,毕竟在近期并没有听到两军发生对峙等情况的报道,猛不丁听到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觉既诧异又有些不同寻常。这里还要再提一下,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航母几天前刚刚服役,正积极招标法国、美国舰载机。这两个消息在我国舆论中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尽管很多人感觉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印度方面两个动作内部的运行逻辑,可能和外界想象得并不一样。

首先,虽然官方媒体并没有就近期两军接触进行深入报道,其他非官方渠道也没有更多有效信息,但总体来说,这次两军的近距离接触应该并未引发危机,推测或许是我方出于改善边境环境的需要,在强化基建时,印方调集兵力试图破坏,而我方则调遣援军增援,双方随即发生对峙,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随后双方就地展开谈判,最终逐步脱离接触。由于在中印边境沿线,高原地形崎岖、环境复杂,这种级别的近距离接触在过去几十年中都未曾中断,未来也不太可能彻底终结。

再加上印度内部政治、陆军军官团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屡屡在北部边境挑起事端。可以说,虽然我们并不愿意发生这种接触,但在被动之下还是很难断绝这种事情的发生。事实上,我们目前已经在边境部署了体系健全的监视系统,大量应用了雷达、红外、无人机等先进传感器,甚至武直-10都开始在喀喇昆仑进行日常巡逻。但漫长的边境线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条防线很难彻底压制印方的躁动。不过,或许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如果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此次印度海军4万吨中型航母“维克兰特”号服役,倒会成为符合我们利益的关键动作。

当下的印度军队总人数约为144万人,其中陆军超过123万人,占总人数的86%,其余空军约14万人,海军约7万人。与军队人数占比相对应的是,印度陆军拿走了印度国防开支的绝大多数——60%以上,并且印度陆军现役人员薪资和退役人员退役金占比非常高(两者都占了印度国防总开支的25%左右)。如此夸张的比例,自然使得印度海军、空军非常不满,但印度陆军在三军中的特殊地位由来已久,空军海军很难撼动。举个例子,2021年12月搭乘米-17V5直升机意外身亡的首任印度国防部总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就是印度陆军军官出身,其升迁轨迹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服役后屡屡在北部边境挑衅——获得印度政治团体支持大肆宣传——然后获得更高级别职位继续挑衅。

换句话说,在印度陆军中,北部边境的挑衅已经被视为快速升迁的良机,甚至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当然,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印军驻边境军官比哈尔第16团指挥官桑托什·巴布上校身亡,其上级印军第3步兵师指挥官阿比吉特·巴帕特少将事后被贬,使得这条印度陆军军官眼中的“光辉大道”,开始变得非常危险,短期内应该会有所收敛。但这条道路的潜在优势仍然存在,印军在几年后卷土重来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分析印军之前数十年的经历,从外界直接施压似乎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从内部突破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印度陆军在其军队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也是不断在北方挑衅获取的利益。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雪山上调集重兵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往往毫无收获,在经济上还要背上沉重负担,是一种为满足部分人私利的高投入、高风险行为。相比之下,向南经略印度洋则会带来明显的政治和经济收益,更符合印度政府所谓“印度洋是印度的印度洋”的战略规划。

一支军队的权利和义务总会是平衡的,既然印度海军已经装备了两艘4万吨中型航母,那么也就需要升级其海洋战略,否则在第二艘航母上花费近100亿美元而没有动作,势必将引起其他兵种的强烈反弹。最关键的地方就在这里,一旦印度海军开启其南下战略,印度陆军北上战略的地位就会被严重削弱了。

举个最经典的例子,日本军队在上世纪30年代,也酝酿形成了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方向,这两者分别由日本陆军和海军主导,双方各持己见,争论多年也没有最终结论。直到1939年日本与苏联在诺门坎大战,日本陆军两个常备师团的主力部队被苏联名将朱可夫指挥的第57特别军击败,参战部队十去七八。自此,日本陆军的北上战略宣告破产,也彻底失去了对外战争的主导权。此后,为了获得东南亚的丰富资源,日本军队最终在日本海军的引导下向南全力出击,又与美国海军血战数年,最终输得干净彻底。

目前,印度海军和陆军的分歧,并没有当年日本军队那么强烈,这主要是因为印度陆军实际上仍然掌握着绝对主导权,但印度海军的话语权正随着其航母战力的迅速增长而扩大。一旦在扩展海洋控制权的同时,能够在军队内部争取更多支持,势必能拓展其利益共同体,并随着规模扩大而不断壮大。在军队资源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印度陆军主导的北上战略将持续受到削弱,获得的资源、支持必然随之减少,并因政治、经济收益有限而受到重重阻力。到了那个时候,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才会使得多年来一直让我国感到棘手的西部边境问题,迎来真正破局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印度内部陆军和海军的分歧,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印两国边境纠纷,而且印度海军为了达成以航母为核心、全面掌控印度洋的战略布局,甚至需要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合作。这样说来,似乎有些“化敌为友”奇妙变化,尽管有些难以置信,但事实上却是完全可行的。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海军向印度进发时遇到的最大外部阻力来自美国。一般来说,受到两国陆军在边境屡屡发生摩擦的现实情况影响,我们的舆论对印度海军发展航母的动作持有敌视态度,这实际上并没有客观准确深入进行分析,仅仅比较笼统地将印度海军和陆军混为一体。

但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印度海军当前的战略需求与我国海域相去甚远,与印度陆军的内部分歧,也导致其对印度军队当下的北上战略并不认可。也就是说,中国军队与印度海军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进行合作的基础。举个例子,日本军队在30年代的北上战略,是以日本陆军为主导,直接目标是苏联,日本海军舰队则是从侧翼辅助。而南下战略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导,直接目标是美国,日本陆军作为辅助。在这种简单的对比中很容易发现,两种战略所针对的目标,由于预定战场的变化而完全不同,印度海军、陆军面临的恰恰正是这种情况。

印度陆军的目标不言而喻,但印度海军一旦向印度洋进发,实际上就是要触动美国海军多年来的印度洋霸权。自20世纪海运大发展以来,印度洋就是世界海洋贸易的关键环节,上一任全球海权霸主英国最后的衰落,正是失去了苏伊士运河控制权,从而无法干预印度洋局势。至于当下的海权霸主美国,更是将印度洋视为其海权的最关键基石,在核心的波斯湾海岸线,设有为数众多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印度海军意欲染指印度洋霸权,实际上就是在拆除美国海军全球霸权的柱石,这可比美国海军失去南海控制权更令其惊惧。

事实上,外界虽然对美国军舰在南海的活动高度关注,但很多人都没有发现,美国海军对于正蓬勃发展的印度海军也很警觉。2021年4月,美国海军驱逐舰在事前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径直闯入印度专属经济区时,在印度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度被视为美国试图压制印度海军发展的标志。如今美国和印度的关系虽然有很大缓和,甚至美国还同意提供F/A-18E/F舰载机,参与印度海军第二艘航母舰载机竞标,但并不意味着对印度航母发展没有警惕。

对于美国这个本土远离欧亚大陆的国家来说,一味压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它一直通过更加灵活的平衡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就在不久前,美国国防部刚刚批准了对巴基斯坦空军出口价值约4.5亿美元的F-16战斗机零部件和升级包。这份巴空军期盼很久的订单,之所以在中国歼-10CE交付不久后就顺利完成,实际上正是美国试图保证对巴基斯坦军队影响力,保证其内部装备平衡的措施。以此推测,传言多年的武直-10ME交付巴基斯坦后,被美军扣留多年的12架AH-1Z武装直升机,估计也会有新的转机。

当下印度海军对外招标航母舰载机,除了美制F/A-18E/F之外,还有俄制米格-29K、法国“阵风M”可以选择。美国海军出于平衡控制考虑,提供F/A-18E/F参与竞标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目前F-35C隐身舰载机已经规模化上舰,足以压制普通非隐身舰载机。总的来说,印度海军第二艘航母的服役,对中国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进一步提高印度海军南下战略在印军内部的地位,以及对美国海军霸权造成的潜在冲击,实际上在短时间内都有利于我们。至于说未来印度海军真正成为印度洋霸主,对向远海进发的中国海军编队造成直接威胁,那未免太过遥远。就目前来说,将印度海军和陆军区别对待,以不失冷静的态度看待印度航母发展,无疑是更加合理的应对方式。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