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第182集-谁愿意用一只手换天下?

【让王】第182集-谁愿意用一只手换天下?

00:00
11: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谁愿意用一只手换取天下?


我们进展到《庄子让王》篇的第四章,这一章就是这一集主要的内容。它在说什么呢?它所谈的是韩国跟魏国在争一块土地,要准备打仗了。这时候一个人来了,魏国的贤人子华子来了。子华子,我相信你还有印象。


在〈则阳25.4〉篇里面,魏王跟齐王有一些冲突,因为齐王不守信用,所以魏王想要怎么样?他第一个想派刺客对付他。公孙衍将军认为哪有大王派刺客的,你给我军队,我去跟他们作战;季子是主张和平的,认为好不容易七年没有战争,为什么要打仗?


然后华子来了,他说你们主战派的是乱搞,主和派也乱搞,认为你们是乱搞的,我也是乱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后面惠子推荐一个人来了叫做戴晋人。戴晋人就用蜗牛的角这么小,但是两只角就跟两国一样还要去争,何必呢?


华子应该是受到戴晋人的启发,他这一次很有趣,他去见韩国的国君。韩国、魏国,他是魏国人,他去见韩国的昭僖侯去跟他谈一些道理,所谈的内容跟上一次戴晋人劝魏王,内容是非常类似的。因为天下那么大,你何必为了一块土地而让自己伤脑筋,让身体气坏了?就是类似这样的故事。


这一次又有一个新的进展了,就是用一只手去换取治理天下,你要不要做?


我们看看庄子怎么写的。


韩国与魏国正在争夺边境土地。子华子前去拜见韩国国君昭僖侯。昭僖侯面带愁容。子华子说:现在让天下人到你面前写下盟约,盟约上说:『左手取得盟约,则砍去右手;右手取得盟约,则砍去左手;然而取得盟约的人必定拥有天下。』您愿意去夺取吗?昭僖侯说:我不去夺取。


子华子说:很好!这样看来,两只手臂比天下重要,身体又比两臂重要;韩国远比天下为轻,现在所争夺的土地又远比韩国为轻,您又何必愁坏身体、危害生命,去担心得不到这块土地呢!昭僖侯说:说得好!劝我的人很多,但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子华子可以说是懂得轻重了。


这是很短的内容,而子华子用的比喻也相当的生动。就是天下人各国诸侯,大家开会写一张盟约。上面说:左手取得盟约,砍去右手;右手取得盟约,砍去左手;取得盟约就可以拥有天下。请问:您愿意去取这张盟约吗?要断一只手,算了!宁可不要。这手是我的手啊!天下毕竟是我身体之外,拥有天下,断一只手,看样子是划不来。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喻,但是很多人不那样想。你看,子华子去见韩国国君的时候,他面带愁容。这国君很烦恼,这烦恼下来之后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整天担心。结果那个土地还没拿到就可能生病了,甚至可能短命了!


那个土地只是边界的土地,比起天下算什么!你为了这么一点土地,结果伤害自己的生命,叫你用一只手去换天下你都不要,结果你现在伤害生命去换得边境的一小块土地,有这样去想问题的吗?所以这就是简单的比喻。


我们经常看古代的故事,从大秦帝国开始一路下来,这些国家相争,我常常在想:打仗打得那么累,死那么多人,有必要吗?其他的电影也都一样,很多武侠小说里面的武林人物,他自己本身的资产,他的名声地位已经不错了,可以当到某一个宗派的领导了。他好好的过日子,这一辈子可以过得很轻松很愉快,那还是要争这个争那个,争到最后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就结束了。


但是,人间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认知产生了区分,区分之后就要比较谁贵谁贱,谁富谁穷,谁得意谁失意。大家都追求那个好的,这跟老子说的一样,天下人如果都去追求杰出,那么,自然就有问题了。


你说,有些重要的东西、贵重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大家都要争。自古以来去挖掘宝物的,争夺各种财产的故事层出不穷。让我们都觉得有必要这么辛苦吗?就算这些你得到了又如何?


但是,没办法,大家还是喜欢做这样的事,而我们平凡人也喜欢看这样的故事,觉得故事很生动。人都要立志去追求人间的成就,他忘记这种成就都是相对的,都是因为你有认知作为区分,区分出来之后,大家都是要追求物以稀为贵的东西。


为什么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面强调,要常常让老百姓无知无欲。他绝不是一种愚民政策,因为老子说得很清楚,他自己就是愚人之心也哉。我就是愚笨的人的心思啊!所以他不是一种愚民政策,因为他知道让老百姓有知,但这个通常都是区分区分一来就有各种欲望,就有各种言论,到最后天下大乱。


你要有正确的,就会有正确的欲望,但正确的谈何容易!正确的对道家来说,就是要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一切都在里面。你何必区分贵贱,何必区分得失成败;你一区分的话,你就要去比较就要去计较,到最后争个高下,就算分出高下又如何?那是你心里面真的可以安顿的地方吗?


道家认为,你要安顿只有安顿于道。像人相忘乎道术,鱼相忘于江湖


所以从这一集里面,我们学到什么?我们这一集只看到〈让王〉篇的第四章,这一章的内容并不长。你要怎么去劝一个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点,劝人用比喻比较有效。直接跟别人说:你干嘛打仗!打仗,你要损失多少力气,你后面还有各种情况作为后患。直接叫人想开一点,别人不会听,用比喻就很有效了。你得到盟约可以号令天下,但是要失去一只手,你要不要得到这个盟约呢?心里想,算了!不要了!这是比喻,然后就说明你为了争这一小块地,结果自己愁眉苦脸活得不愉快,有必要吗?所以用比喻是有效的。


其次,比喻怎么去表现呢?在这一章里面,譬如你为了赚钱而累坏了身体,生病了;你为了赚钱而经常烦恼;或是你为了赚钱而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友谊这些。有必要吗?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你再看,人大部分在事后会悔恨,人生没有不后悔的。所以,你怎么样让你现在想清楚,省得将来后悔,那就是一个用比喻的妙处。


你想想看,这个韩国的昭僖侯为什么可以想通?因为他想到,争了半天到最后愁身、伤生,为我的身体愁苦,伤害了我的生命,获得的是什么?一个边境的一小块土地。那完全没有必要啊!


这也是孔子说过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想到将来是什么样的后患,那你一定会有眼前立刻出现的忧患。因为过去没有长远的考虑,现在这情况到一个转折点了;因为过去没有长远的考虑,眼前就出现问题了。所以为了避免将来有问题,现在就开始要有长远的考虑。


学道家思想,另外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要把时间拉长,空间放大;时间拉长就是你不要只看现在,你要看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你这一生时间过得很快,如白驹之过郤,要做什么呢?一定要设法去悟道,这才是重中之重啊!


那空间上,你要放大。其实多少帝王将相在历史上都是为了争一块地,争一些地方,而产生各种困难。所以这里我也想到楚国一位贤人,我们多次提到他就是孙叔敖,他因为对楚国有很大的贡献,他快过世的时候,楚王问他说:你要我送你哪一块地?


结果孙叔敖选择的是一块丘陵地,最差的地方,偏远的地方。他的孩子都非常不高兴,别人有这么大的功劳,一定选择在王城附近,王城里面,选一个大的相国府这些。


但是孙叔敖知道,我选择这些好地方,我过世以后绝对传不过三代,后面别人跟你抢了。我现在选一块偏远的山坡地,根本是非常贫瘠的,没有人要的,世世代代,没有人跟我的子孙抢。看到没有,孙叔敖,真的是有这样的故事,说明确实是有他的远见。


所以学道家一定要练习: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放大,心胸自然就开阔。许多事情就化解于无形,没有任何问题了。


下一集的主题是:谁会用价值连城的宝珠去射麻雀?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能直指人心的劝导需要有更大的格局。我们常人往往与昭僖侯一样都被身外之物所困住,而忘记了身体本性远比外物重要,需要时常被点醒。

  • 听友186910120

    学道家一定要练习: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放大,心胸自然就开阔。许多事情就化解于无形,没有任何问题了。

  • 呆呆up

    昭僖侯废己一手有天下而不攫,废民之手亦不攫乎?

  • 听友186910120

    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放大,心胸自然就开阔。许多事情就化解于无形,没有任何问题了。

  • 知和合

    老师好

  • 听友240997361

    学道经历的生死考验很让人后怕

  • heart1965

    人相忘于道术,鱼相忘于江湖。

  • heart1965

    愚人之心!

  • J之大盗

    “为了获得财富,我们不惜践踏那些有碍手脚的亲戚、朋友和路人。可是一旦得到财富,又将它拱手撒给精神分析师,试图弄清我们为何不幸福。”凡事强求来的都要付出代价,只有了解正确的“知”我们才能幸福。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