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众病之王》知晓癌症的“前世今生”

06《众病之王》知晓癌症的“前世今生”

00:00
29:14

章节名称:

06《众病之王》 | 知晓癌症的“前世今生”

文稿内容:


——· 关于本书 ·——

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一书中,作者生动地向我们阐述了这场人类为了延长生命,与癌症展开的悲壮战争。可以说,这部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厚重作品,足以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为之动容。在书中,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抗癌战争未来的美好前景,他告诉我们:癌症虽然可怕,但人类终将打赢这场持续千年的战争。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癌症研究员悉达多·穆克吉。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穆克吉目睹了许多因为罹患癌症,而不得不悲伤地走向死亡的患者。这让他对于人类抗击癌症的漫长历史,以及为了彻底打败癌症,人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一书中,他生动地向我们阐述了人类为了延长生命,与癌症展开的这场悲壮战争。

——· 本书金句 ·——

1. 癌症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更完美的“版本”。

2. 癌症是人类疾病中最“凶狠阴险的敌人”,而对抗癌症的故事,则充满了创造力、适应力和毅力,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傲慢、狂妄、专制、误解、空想和骗局的故事。

3. 一种疾病之所以能如此强力地潜入一个时代的想象力,往往是因为它触动了那种想象力中潜在的焦虑。

4. 临床生涯最崇高的时刻,就是看到一种反向的航程——遇到从陌生国度归来的男男女女,就在我的眼前,看到他们攀爬回来。

——· 音频文稿 ·——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研究员悉达多·穆克吉所写的《众病之王:癌症传》。

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6万字,我将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在对抗癌症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得不拼尽全力,才能从头顶紧闭的天窗中窥到一丝曙光。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这场对抗癌症之战的终极目标,并非彻底打败癌症,而是与癌共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肺结核、鼠疫、天花、霍乱……这些曾经带走无数生命的瘟疫之神,一个个被人类从神坛上拉了下来,然后再踏上一只脚,让它们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但人类与疾病的战争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充当死神的瘟疫,那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时刻盘旋在我们头顶上的死神,就是癌症!

这是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癌症而死去的人竟然高达800万之多!在中国,大约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将会在他们一生的不同时期,不得不直面癌症这个可怕的杀手。这一切冰冷的数据,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癌症,这个高举着镰刀的死神,就站在我们身后不远的地方,狞笑地看着我们。

那么,癌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会罹患这种可怕的疾病?它真的是一种无法被治愈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远离癌症的威胁,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一生呢?在《众病之王:癌症传》这本书中,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是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在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穆克吉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中心担任癌症研究员。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穆克吉目睹了许多因为罹患癌症,而不得不悲伤地走向死亡的患者。这让他对于人类抗击癌症的漫长历史,以及为了彻底打败癌症,人类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众病之王:癌症传》一书中,作者生动地向我们阐述了这场人类为了延长生命,与癌症展开的悲壮战争。可以说,这部关于生存与死亡的厚重作品,足以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为之动容。在书中,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抗癌战争未来的美好前景,他告诉我们:癌症虽然可怕,但人类终将打赢这场持续千年的战争。
介绍完作者的情况之后,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三个重点,来为大家详细解读这本书中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癌症并不是现代病,而是一个数千年来与人类如影随形的死神;

第二个重点: 手术、放疗、化疗,在癌症面前为何不堪一击;

第三个重点:面对癌症,难道人类真的没有还击之力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癌症并不是现代病,而是一个数千年来与人类如影随形的死神。

很多人都以为,癌症是一种现代疾病,就像美国女作家苏珊在《疾病的隐喻》这本书中所写的那样:“癌症是一种典型的属于20世纪的苦难。”

但其实并不然,癌症存在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只不过,在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都很低的古代社会,人们在直面癌症的威胁之前,往往就会因为肺结核、霍乱、天花、鼠疫,甚至是一场流感而丧失生命。

也就是说,在其他令人闻之色变、动辄带走数十万条人命的疾病,被人类彻底征服之前,要论及可怕程度,癌症只能暂时屈居二线。

在一张距今5000多年前的莎草纸上,就记录了一段关于癌症最古老的病历:一位古埃及名医遇到一个奇怪的病人,那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但是,在她的乳房上却诡异地出现几个高高隆起的肿块,名医惊讶地发现,这些质地密实的肿块是活的,它们潜伏在女孩的皮肤下面,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迅速滋长蔓延,直到把这位原本活泼的女孩,耗到油尽灯枯为止。

这位古埃及医生沉默了,在病历上,他只能写下“没有治疗方法”这六个字,等于是宣判了女孩的死刑。而这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例死于癌症的患者。

在随后的岁月里,癌症似乎销声匿迹了两千多年。

直到公元前400多年,一位来自希腊的历史学家的记录下它再次显露出踪迹。这一次,罹患癌症的是波斯大帝大流士的妻子,波斯皇后阿托莎。

有一天,阿托莎惊惧地发现,在自己引以为傲的乳房上,竟然出现了一块血流不止的肿块,还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面对这种疾病,就连经验最丰富的宫廷医生,也只能摊摊手,说一声爱莫能助。近在咫尺又无法摆脱的死亡威胁,让阿托莎变得既暴躁又封闭。除了一个深受她信任的奴隶之外,她坚决不见任何人,就连大流士特意派来照顾她的侍女,都被她不留情面地赶了出去。

最后,还是那位奴隶给阿托莎皇后出了一个主意:他用一把锋利的刀,将皇后乳房上的那个肿块,连同皇后的整个乳房一切彻底切掉。在经历了这种残酷而原始的手术之后,阿托莎皇后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至于皇后的癌症后来有没有复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次历史上首例有记载的癌症切除手术,显然暂时取得了成功,不仅帮皇后缓解了眼前的痛苦,还让她有心情给大流士吹了吹枕头风,并引发了随后那场旷日持久的,波斯与希腊之间的战争。

虽然古代的医生们在面对癌症时,暂时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他们也一直在思考:癌症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他提出了一套“四体液”理论,试图对各种疾病的成因做出解释。根据这个理论,人体的一切元素,都是由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黏液这四种体液构成的。如果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那他体内的四种体液就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有某种体液过量,就会打乱平衡,引发疾病。

另外一位名叫盖伦的古希腊医生将“四体液”理论进一步发扬光大。他认为,凡是由炎症导致的局部红肿、胀痛现象,都是因为血液过量而导致的,结核、脓肿、黏膜炎等表现为发凉、潮湿的疾病,则是由于黏液分泌过量所导致的,至于会使人的皮肤变黄的黄疸,当然被归结于黄胆汁的分泌过量,而导致癌症的元凶,就是四种体液当中最凶险的黑胆汁。

盖伦认为,所谓的癌症,就是黑胆汁淤积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无处宣泄,所以凝结成不断增大的肿块。这个理论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因此,在解剖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时候,“四体液”理论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统治着整个医学界。

按照盖伦和他的老师希波克拉底的观点,黑胆汁在体内无处不在,四处弥漫,就算你把癌变部位切除掉,黑胆汁还是会流回到原处,因此,依靠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长期以来被外科医生们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那如果得了癌症,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在当时的药铺里,摆满了千奇百怪的治癌药物,诸如野猪的牙、狐狸的肺、螃蟹的眼、乌鸦的脚,乌龟的肝,你大可以尝试个遍,看看哪一种药物会在你身上起作用。

假如你去质问医生: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奇怪的药,癌症仍然没有被治好?医生们多半会这样回答你:那是因为你吃得还不够多,药物有那么多,你就慢慢吃吧,总有一款适合你!

看来,古代的医生们在面对癌症时,真的是束手无策啊。那么,这种毫无招架之力的局势,后来有没有得到改变呢?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下

第二个重点:手术、放疗、化疗,在癌症面前为何不堪一击。

在“四体液”理论一统医学界的年代,那些不幸得了癌症的患者,只能选择吃下大把令人反胃的、无法称之为药的东西,然后静静躺在床上等死。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那真是一个无比黑暗而漫长的时期啊。

幸好,随着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在人的身体里,还是在肿瘤的内部,都没有所谓的“黑胆汁”存在。就这样,影响了西方医学界一千多年的黑胆汁理论,经过人类的不断摸索和探究,彻底被抛弃在历史的旧纸堆里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向癌症发起的宣战。

既然黑胆汁并不存在,那些稀奇古怪的药物也完全没有效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像那位波斯皇后切除乳腺癌一样,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病人身上的肿瘤呢?

18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亨特的苏格兰医生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实验。他发现,肿瘤和肿瘤是不一样的,有些肿瘤没有和机体的组织黏连在一起,这样的肿瘤是完全可以被手术安全摘除的。但还有些肿瘤已经和体内的组织融为一体,并且开始转移到身体各处,对于这样的肿瘤,手术就无能为力了。

如果说,亨利的发现为手术切除肿瘤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麻醉术和消毒术的相继问世,则为手术治疗癌症奠定了物质基础。麻醉术能够让医生在病人身上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手术,而消毒术则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感染的风险。

这样一来,通过手术治疗肿瘤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于是,外科医生们拿起了手术刀,向癌症发起了进攻。

到了20世纪初,包括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在内的许多癌症都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假如能在这些癌症侵袭到其他器官之前,就彻底把它切除的话,那很多癌症患者就可能被治愈。

是啊,一切听起来都很美好。但人们很快就发现,很多癌症虽然看上去已经被彻底切除掉,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在病人身上卷土重来,而医生不得不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切除肿瘤的手术。

于是,有些医生开始思考:为什么癌症会复发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切得不够彻底呢?那如果采取更激进、更彻底的手术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根治癌症的目的呢?抱着这样的期望,一些医生在“根治性外科手术”这条极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彻底治愈乳腺癌,他们不惜把病人患癌一侧的锁骨和胸大肌也彻底切除。有些更加激进的医生,甚至把病人的部分肋骨和一侧肩膀也截掉了。

对于可怜的病人来说,在自己身上实施这样的手术,简直是一种残酷的肉刑。但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医生和病人都认为,为了彻底打赢这场抗癌之战,挽救病人的生命,就算在患者身体上造成这样的创伤,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这些手术的效果却让人大为失望:在76位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病人当中,只有一半人活过了三年,另外一半患者,则死于复发的癌症。随后,医生们不得不承认,乳腺癌患者最终能不能幸存下来,和医生实施手术的范围大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取决于在手术之前,癌症扩散的范围有多大。

既然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医生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抗癌武器。这一次,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刚刚被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

科学家发现,放射性元素可以通过击碎DNA链条的方式,杀灭那些正在快速分裂的细胞。这不就是杀死癌细胞的最佳武器吗?于是,在彻底治愈癌症的狂热气氛中,放射肿瘤学这个新学科诞生了。医生们开始使用各种高剂量放射疗法,对癌症患者身上的肿瘤发动攻击。

不可否认的是,放疗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来说,确实是一种福音。对于那些尚未扩散的癌症,放疗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然而,放疗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先天的不足。

首先,放疗和手术一样,只能对那些没有转移的癌症起到良好效果,对于那些开始扩散的癌症来说,放疗就无能为力了。

那如果我们扩大放疗范围,用放射性光线照遍患者的全身,能不能彻底杀死所有癌细胞呢?

这就要说到放疗的第二个缺陷了。辐射不仅能杀死癌细胞,也会造成癌变。前面说到,放射性元素之所以能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就是因为它具有破坏DNA链条的特性。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DNA链条的破坏,也会导致基因的致癌突变!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人,就是因为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导致不幸罹患白血病,最终离开了人世。

看来,在这场抗癌战争中,放疗的方式也只能陪我们走到这里了。和手术一样,放疗也只能针对早期的、还没有开始转移的癌症;如果癌症已经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话,那医生也就无能为力了。我们还需要一把更趁手的武器,帮助我们打败已经扩散的、顽固的癌症。

于是,医生们开始思考:病人服用药品之后,药物成分也会随着体液的流动而走遍全身,那如果能够找到一种药物,它既可以对癌细胞发起攻击,又不会损伤其他健康的细胞,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治疗癌症的一把最犀利的武器呢?这就是化学疗法的观念。

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很快,一位名叫法伯的美国医生发现,有一种叫做叶酸拮抗剂的药品,它虽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些损害,但它却能彻底杀死白血病细胞。权衡利弊之后,法伯认为,为了治疗危及生命的白血病,就算药品会造成一些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于是,法伯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这种药品。

这种叶酸拮抗剂确实起到了效果,它可以帮那些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延长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命。但到头来,白血病细胞会产生抗药性,然后再次猛烈地复发,将孩子们的生命带走。

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开始寻找更强大的抗癌药物和抗癌方案。

很多,一些医生发现,仅仅使用一种药物治疗白血病,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抗药性。那如果用多种药物的组合去治疗呢?是不是可以在癌细胞产生抗药性之前,彻底把它们杀死呢?但如果药物用的太多,假如病人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强烈的副作用,会不会先于癌细胞而死呢?

最初,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在病人身上使用两种药品的组合,但人们惊喜地发现,两种药品的组合取得的治疗效果,远比一种药品单独使用更有效。

然而,两种药品的组合,显然并不足以彻底杀死癌细胞,仍然有一小部分幸运的癌细胞,在产生了抗药性之后卷土重来。这时,一个名叫斯凯伯的医生提出了一个方案,他打算将四种剧毒的药物组合起来,在病人身上注射,希望通过这种激进的方案,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被称为“VAMP”的疗法,在正统的医生眼里,实在是离经叛道,太过冒险。但斯凯伯决定孤注一掷,他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里独立开展了这项实验,这无异于一场豪赌:如果赢了,那么癌症患者就会迎来一丝曙光,如果输了,斯凯伯将面临法院的指控。

幸运的是,斯凯伯赌赢了!四种药物的组合,确实可以在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产生抗药性之前,彻底杀死它们!

于是,很多患有白血病的孩子,接受了由四种剧毒药物组成的、高剂量长时间的化疗。

这些孩子无比幸运地活了下来,同时,他们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和正常人毫无差别,癌细胞似乎在他们体内彻底消失了——这让医生们产生了空前的乐观,似乎这场旷日持久的抗癌战争,马上就要走到终点了。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那些似乎已经彻底痊愈的患者们,再次回到了医院,CT扫描显示:曾经被药物杀死的癌细胞,又一次死灰复燃。人们刚刚产生的一丝希望,就被癌症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听到这里,可能你的心情也变得低落起来,难道我们真的拿癌症没有一点办法了吗?不要急,接下来,我们将听到第三个重点:面对癌症,难道人类真的没有还击之力吗?

现在,在这场漫长的抗癌之战中,人类虽然已经拿出了手术、放疗、化疗这三样武器,但仍然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这时,有些医生开始转变思路:如果能在病人罹患癌症之前,找到引起癌症的原因,那是不是就可以像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呢?

1775年,一位名叫波希瓦的英国医生发现,在烟囱清扫工当中,阴囊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这让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存在着一些会诱发癌症的因素呢?

经过研究,波希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烟囱中的煤烟,正是阴囊癌的诱因。

波希瓦的发现,为深陷抗癌战争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启示:如果癌症是由外界的某种因素而诱发的,那我们只要针对这些癌症诱因进行积极的预防,是不是就可以降低癌症在人群当中的发病率呢?

很快,医生们就发现,香烟正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致命的致癌物载体。但为时已晚,当时,无数人都深深迷恋着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医生。与此同时,肺癌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流行病。据统计,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短短的二十年间,肺癌的发病率竟然上升了15倍之多!这与香烟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医学界的不懈努力,在美国,人均年香烟消费量从1974年的超过4000支,降低到1994年的2500支,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男性的肺癌发病率也降低了三分之一。

除了香烟之外,人们还发现许多其他可致癌的物质,乙肝病毒就是其中之一。乙肝是一种在亚洲和非洲很常见,但在欧美却非常罕见的疾病。人们发现,在那些长期被乙肝折磨的人群当中,肝癌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出5到10倍。乙肝病毒本身并不是导致肝癌的因素,但病毒会引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随之而来的细胞反复死亡和修复,这才是造成肝癌的罪魁祸首。除了乙肝病毒之外,寄生在人类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长期反复发作的胃炎,进而诱发胃癌。因此,只要清除我们体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大大减少胃癌的发病率。

除了这些直接阻断病因的预防方式之外,医生们还通过早期筛查,发现那些刚刚罹患癌症的患者。在早期阶段,只要积极接受治疗,往往就能把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一部分医生致力于预防癌症发作的同时,另一部分医生仍然战斗在抗癌的前线,他们没有放弃那些已经罹患癌症的患者,而是在继续寻找新的武器。要想找到这件武器,我们就必须回到癌症的起源,去回答一个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癌症究竟是什么?

从这一刻起,我们的抗癌之战就要进入最关键的深水区了,医生们开始思考,我们能不能找到一张全新的作战图,指引我们接近癌症的本质,帮我们打赢这场抗癌之战?

在研究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某些病毒可以在细胞中插入一段病毒基因,从而诱发癌症。那这是不是就说明,诱发癌症的根源,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当中呢?顺着这个思路,许多医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人类基因。

通过对人类基因的研究,医生们发现,在我们的细胞当中,存在着一段被称为“SRC”的基因。这段基因就像一个开关一样,当它被激活的时候,正常细胞就会陷入疯狂状态,开始不断自我分裂和复制。这不就是癌症的原理吗?也就是说,所谓的癌症细胞,实际上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正常细胞,无论是香烟、乙肝,还是化学物质、放射性元素,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够导致癌症发生,正是因为它们能够激活“SRC”这段基因。

现在问题变得明朗起来,只要我们可以瞄准并精确打击癌细胞上那些变异的基因,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对抗癌症了。于是,医生们开始寻找这种像导弹一样,能够精确打击癌细胞的基因靶向药物。

随着赫赛汀、格列卫等一系列靶向药物的先后问世,癌症患者的福音终于来临了。就像一位白血病医生所说的那样:过去,我们看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时,只能爱莫能助地告诉他们,这种致命的疾病预后效果很差,没有其他治疗方法。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病程缓慢的疾病,只要终身口服格列卫,都能颐养天年。

这一次,也许这场抗癌战争真的能够看到曙光了吧。现在,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消灭癌症,因为它就是我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只能选择和癌症共存,并把它变成一种只要长期服药,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慢性病。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为你分享的差不多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是人类在对抗癌症的漫长历史中,曾经进行过的那些探索和尝试,以及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我们即将迎来的美好前景。

首先,我们知道了,癌症并不是一种现代特有的疾病,它存在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但是,由于医学水平的局限性,在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里,人们在治疗癌症时,走上了一条崎岖的弯路。

接着,作者告诉我们,随着解剖学的发展,人类开始深入探索治疗癌症的方法,并先后采用了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三种治疗手段,但不幸的是,由于这些传统手段都有局限性,因此,它们都不能彻底治愈癌症。

最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所谓的癌症细胞,实际上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正常细胞。那么,要想对抗癌症,我们就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预防那些可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新研发的基因靶向药物,对体内的癌细胞进行精确打击。这样一来,只要长期坚持服药,癌症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就是癌症治疗的最终目标,把癌症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