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冲突】选择困难、纠结、犹豫不决…无外乎这3种心理原因和解决方案

【动机冲突】选择困难、纠结、犹豫不决…无外乎这3种心理原因和解决方案

00:00
17:58

第一章第36讲 动机(5):动机冲突

朋友,你好!欢迎来到《生活中的心理学》,我是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博导,王垒。

这一课,我给大家讲动机冲突。

什么是动机冲突呢?我们先从几个大家都熟悉的真实案例来说起。

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先生在美国学有所成,受到器重。然而,他知道新中国需要他,他义无反顾要回到中国,美国给他高薪俸禄,劝他留下来,说他一个人能值两个师。他依然拒绝,甚至不惜被投放大狱坐牢,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创了我国的火箭与航天事业。

本世纪初,国家跳水队的男一号儿、跳水一哥田亮,男队的台柱子,身背多块世锦赛、奥运会金牌,可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去拍商业广告、影视作品,最后不得不宣布退役,离开了国家跳水队。

就在前段时间,大家都熟悉的某位直播带货女王,可谓带货界的“十段”高手,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营销效果极好,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买单,日进斗金,双11一天就能走货上百亿,多大的GDP体量啊。可却选择逃税,最后被罚十多亿,并遭到全平台封杀,令人唏嘘不已。

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呢?怎么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呢?

真实生活中,人们的需要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儿的,这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地丰富多彩。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互相是有冲突的,也就是说,无法同时满足它们,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会顾此失彼,令人体验到纠结甚至痛苦。比如在上述提到的三个案例中,三位主人公都遭遇了这种需要的冲突。心理学家们把这些需要的冲突归结为几大类,包括:双趋式动机冲突,双避式动机冲突,趋避式动机冲突。我来给大家逐一讲解。

一、双趋式动机冲突:凡是好的我都想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同时有两种需要都希望得到满足的情况,这时候就会产生动机冲突。比如,同时存在着两种对你都非常有诱惑的事情,你都想做,但是你分身无术,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也就无法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这种无法同时满足两种需要都得到实现的动机冲突,就叫做双趋式动机冲突。

比如,某天晚上你遇到了好事,你想去看一场最近正在热映的、好评如潮的电影儿,今天是电影公映的最后一天了。但同时,你的好友又邀请你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party,晚会能见到不少好朋友。那么这晚上你到底是去看电影,还是去参加晚会呢?你只能选择一个,你就会有点儿纠结。

又比如,假设你中了一个大奖,奖励是去欧洲免费七日游,目的地可以是巴黎,也可以是罗马,两者只能选择一个。那么你会选哪一个呢?你两个地方都很想去,对吧?因为两个都是世界名城,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地,都非常吸引你,但是你只能去一个,你只能在两个城市中选择一个。面对这两个同样的诱惑,你就会很纠结,体会到动机冲突。

工作中也是一样,比如,你可能同时拿到了两个公司的职位录取,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大型的头部企业就职,工作很有挑战性,令人跃跃欲试;另一个工作是在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新创业公司就职,但是薪水很高,管理也很人性化。面对这两个工作,你都想去,你会如何做出选择呢?

有的听众朋友可能觉得,好事多多益善,有什么好纠结呢?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好事不能兼得也是挺残酷的。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忠孝不能两全”。比如,南宋名将岳飞要想精忠报国,就不能在家侍奉老母尽孝,而要想在家尽孝侍奉老母,就无法驰骋沙场。所以,忠孝不能两全,就是一个极端的双趋式冲突。这两件事,他都想做,都希望做到,都希望做好。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他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就有了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感人故事。

解决双趋式冲突的办法是视情景而定的。比如,在看电影还是参加晚会这个例子里,你可以通过错开时间来避免冲突。晚会只此一次,电影或许可以再赶个晚场,或者等以后在线上视频平台里看。时间上错开,就避免了同时要满足两种需求的矛盾。

再比如,那个选择去巴黎还是去罗马旅游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两利相权取其重”。你更喜欢哪一个城市呢?哪一个城市对你更有诱惑力呢?你是更想在巴黎的街头体会法兰西的浪漫风情,或者在卢浮宫里欣赏世界知名的艺术品;还是说你更愿意游览罗马和梵蒂冈的名胜古迹,感受一下2000年前西罗马帝国的辉煌呢?如果你能做出判断,你就能够更容易地做出选择。但如果你的确觉得两者实在是旗鼓相当,无法辨出高下,那么你也只能忍痛割爱,有所放弃。因为毕竟生活不止是这七日游,来日方长,以后总还有机会,要想开一点儿。

不要拿好事折磨自己;不要把好事变成痛苦。

在工作选择这个例子里,就看你喜欢什么。如果你看重的是钱,也就是物质回报,你就会选择薪水高的那家公司。如果你看重的是职业成长,看重的是事业回报,那你会选择那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精忠报国这个例子里,你可以想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就是让岳飞选择国这个大家,而不是选择自己的小家,这就是舍身取义,个人利益、家庭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二、双避式动机冲突:凡是不好的都不想要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生病了,你既不想打针,怕疼,又不想吃药,怕苦,在两者之间徘徊纠结。又比如,手机屏幕摔碎了,你既不想挨宰,花那么多钱换个屏,可又不舍得花钱换个新的手机,毕竟这手机才用了一年出头。又比如,你要长期外出旅行,你既不愿意麻烦邻居帮忙照料你的鲜花绿植,但又不忍心把它们放在家里等着枯萎而死。

再比如,在工作中,有两份差事,上司让你挑,一份有点难,一份没意思,你两个都不喜欢,但必须选择一个。

在学习中也有这种场景,文体课要么学芭蕾舞,要么学书法,两个你都不喜欢,但必须选择一个。或者,考试考砸了,你既不敢回家面对父母,可又不想在外流浪、忍饥挨饿。

这些情景都反映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同时遭遇两种不利的或者有伤害的或不情愿的情况,或者是两件事都不喜欢,但躲开了其中的一个,就躲不开另外一个;两个都想避开,但不得不接受其中一个,总得面对一个。这时候人们会体验到纠结、痛苦。这就是双避式动机冲突。古语说,“前有狼,后有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人生万事,总有不能两全的。

那么,如何应对双避式动机冲突呢?方法是:

两弊相权取其轻。

以鲜花的例子来说,与其看着鲜花枯萎而死,不如麻烦一下邻居,何况将来你也有帮邻居的时候。或者干脆把它们送给邻居,美化人家的生活,你自己也开心。“送人玫瑰,留有余香。”至于工作和学习的例子,你要考虑:你是想现在图省事,还是希望做点有价值的事,将来更快乐?把问题放到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做全方位思考,答案就清晰了。

其实,生活中的多数情况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纠结,有时候就是想开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再不行,退一万步讲,“好死不如赖活着”。

生活中不是每个故事都精彩,而且也不必要,否则就活得太累了。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走不尽的路,勇敢面对就是了。世上本无绝人之路,走下去,路就自然有了,因为,路不在脚下,而在心里。

当然,有时也有最极端的情况。大家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吧?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乡亲撤离,战士们诱敌上了狼牙山,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但最后弹尽粮绝,没有任何退路,前面是凶残的日寇,背后是万丈深渊,前后都是死。那么,战士们选择宁死不屈,宁可摔得粉身碎骨,也不向敌人屈服。他们用死,选择了永生。

三、趋避式动机冲突:只要好的不要坏的

第三种冲突是趋避式动机冲突。它是指同一件事情,既有好的、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不利的一面。你得到了好的这一面,你就无法避开不利的这一面;你躲开了有害的一面,你就无法获得它有利的一面。

比如,你又想吃糖解嘴馋,又怕坏了牙齿;又要享受山珍海味,又不想发胖;这就是生活常见的趋避式动机冲突。

再比如,在学习中,你特别想上一门课,内容特别有趣,对将来可能很有帮助,但又听说这个课有点难,而且老师给分非常地吝啬,通常很难拿到高分儿,你就会纠结要不要选这个课。

又比如,职业选择中,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份工作,环境不错,内容有趣,能学到东西,可是工作待遇一般。又比如,有的工作待遇还不错,可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得不到个人成长,可能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再比如,工作中有些活儿很轻松,很容易搞定,但是没什么成就感;而有些任务,担子很重,干得很辛苦,996也未必够用,但是一旦搞定了,功成名就。最普遍的情况是,有人既想工作中省事不花力气,又不愿意年终考核不合格,甚至垫底。还有的时候,你陷入跳槽的困境:离开这个单位吧,很多朋友舍不得,团队的友好氛围也让你很留恋;可是留在这儿吧,得不到晋升提职,前途无望。这时你都会很纠结。

那么,怎么应对这类动机冲突呢?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判断是否“利大于弊”。比如,如果你更想舒适,那你就留在原地不动;如果你更想成长,那么该跳就跳,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你更看重成就需要,你就去找能够成长的地方;如果你更看重亲和需要,那你就去找富有人情味的地方。总之,这些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十全十美的事情。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虽然有很多欢喜和确幸,也有很多矛盾和冲突,有很多不尽人意,它们相互串起来,才叫人生。

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界定什么是利与弊,以及你怎么衡量利和弊的大小。

其实,现实生活就是充满着许多令人纠结的选择,没有事事顺心如意的,没有处处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生活不是画得清清楚楚的棋盘格,每条路都能看得清怎么选择;就算是像下棋,也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得清下一步该怎么走。你自己心里得有一套算法。

生活不是天枰,孰重孰轻,不是量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开篇讲的三个事例。田亮在跳水生涯与演艺生涯之间做选择,这是个双趋式动机冲突:两个都想要。但两利相权,他选择了演艺生涯而放弃了跳水生涯。这多少有些遗憾,因为相对一个演员而言,一个世界跳水明星更为稀缺。何况,这个冲突是可以在时间上错开而避免的:完成跳水生涯再跨界转行不迟嘛。而带货女王的缴税事件,则类似一个趋避式动机冲突:要足额交税,自己就得“少拿点”;而自己多贪点,就没有尽纳税义务。冲突之下,当事人选择了个人利益,出了问题。重要的是,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的刚性要求,不是自选动作,而是规定动作,不应将此放在个人利弊的天平上衡量得失。

至于钱学森,要么在美国享受优渥的生活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但却不能报效祖国;要么回到中国,开创祖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但是就要面对艰苦的生活和科研条件。 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双趋避式冲突,也就是每一个选项对个人都是“有利有弊”的。而钱学森先生选择了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而甘愿放弃个人的小确幸,他为我们树立了面对动机冲突做价值选择的榜样,践行了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这三个事例,以及我们前面讲的各类冲突的解决方案,你可以看到,其实人的行为选择反映了人的价值观。你看重什么、鄙视什么,你推崇什么、厌弃什么,你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是你的价值观的体现。有的人看重事业胜过金钱,有的人看重金钱胜过规则。价值体系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选择失误。所以,建立健全价值观,是应对各种动机冲突的根本基础和指南。否则,就会导致利弊判断失误,那就不只是选择的纠结了,而是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人生与成长就是学会明智地放弃与坚持。

小结

这一课,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动机冲突,我们详细介绍了三种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式动机冲突、双避式动机冲突,以及趋避式动机冲突。我们还介绍了各种动机冲突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与纠结。

下一课,我们讲动机的特殊类型,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成长取向动机和防御取向动机。

我是王垒,感谢收听本期《生活中的心理学》课程,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兵0895

    王教授:建议把讲课的内容,写成一本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