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一月2次手术:家长不经意一个动作,很可能害了孩子

2岁女童一月2次手术:家长不经意一个动作,很可能害了孩子

00:00
05:16

大家好,我是儿科副主任医师秦艳。

你相信吗?就因为挤了一下耳朵,2岁女宝一个月内竟做了2次手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有一天孩子耳朵“流脓”了,闻起来还有一股臭味。于是,孩子奶奶就把脓液给挤出来了,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高烧不退,到了医院,医生就安排住院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孩子有先天性外耳畸形,学名叫做耳前瘘管,在民间经常被叫做“耳仓”,“聪明孔”。

大家记住孩子耳朵耳廓上的这种小孔,无论是否有分泌物流出,都不能挤。因为一旦挤坏了,很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甚至还要进行手术。

说到耳前瘘管,我再举一个身边朋友的例子。朋友的闺女叫欣欣,3岁了,就是在这样的烦恼中被妈妈带来了儿科门诊。欣欣妈妈告诉我们,欣欣出生的时候,她就发现欣欣的耳朵耳廓上有一个小孔,1年前开始经常出现耳朵发红,小孔里流出脓性分泌物,每次发作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能好转,1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但这次使用抗生素后不仅没有好转,小孔前方的皮肤破溃后也开始流脓,欣欣经常疼哭。

于是,她带着欣欣来儿科寻求解决办法。根据欣欣的病史和体征,我们很容易能知道欣欣这是先天性耳前瘘管继发感染引起的,而相信有这样烦恼的不只是欣欣和欣欣妈妈。

虽然它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也极少会影响宝宝的听力,但你也不能小看它,它里面的结构可复杂着呢。

里面的瘘管可能是单根管道,也可能是多根管道,其走形方向、深浅、长短不一,会通往耳道,甚至是耳后部位。

而且,有的瘘管管腔内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具有分泌功能。一旦分泌物堆积得多了,就会顺着管道流出来。

如果此时瘘管受到挤压,原本通畅的管道很可能会被挤瘪,导致管道被堵住,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流脓等感染症状。

而且,手上带有很多细菌,家长用手挤,发生感染概率会更高。此外挤压也会导致炎症的扩散,加重感染症状。

有关耳前瘘管的护理与注意事项,家长牢牢记在心里:

平时,要保持瘘口清洁,严禁挤压,避免瘘管被感染。

没有分泌物时,日常无需特殊清洁护理;无需治疗

发现瘘管口有分泌物,可用棉签消毒处理,千万不要挤压或用针、牙签等尖锐物品伸进去清理;

如果发现皮肤有红肿、压痛表现,需警惕感染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目前根除感染,手术摘除瘘管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

在急性感染阶段,医生会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如果已经形成脓肿,就需要切开引流了。等炎症治愈,局部红肿消退,炎症得以控制后就可进行手术了。 

耳前瘘管虽然是小病,但是平时不注意护理,感染时不及时就诊,也有可能演变成折磨人的顽疾。因此,希望大家充分了解耳前这个“小洞洞”。总得来说,只要正确护理,耳前瘘管感染的几率并不大,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