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精读课】《传习录·节选》: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四单元的第6堂精读课,《传习录·节选》: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我们先听一下原文: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著,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家体会一下其中的意思:
先生说:“人生的大毛病,就是一个‘傲’字。身为子女,傲了,必定不孝顺;身为人臣,傲了,一定不忠诚;身为父母,傲了,一定不慈爱;身为朋友,傲了,一定不守信。
因为傲,象与丹朱都是品行不端,结果毁了一生。各位要经常领会体悟一个道理,就是人心原本就是天然的理,天然的理精明纯净,没有纤毫污染,只是有一个‘无我’罢了。心中千万不可‘有我’,‘有我’就是傲。古代圣贤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也只是‘无我’罢了。‘无我’自然会谦谨。谦谨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泉。”
这一段话里有两个人名,一个是丹,一个是象。丹是传说中尧的儿子,象是舜的异母弟弟,在传说中被认为是不肖之子。有时候合称朱象。这一段讲了人不应该“傲慢”,傲慢是很大的毛病。怎么样才能不傲慢呢?王阳明说,要做到“无我”。无我是佛教的概念。佛教里不管是三法印还是四法印。都有“无我”。四法印是,一切行皆无常,一切行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少了一个一切行皆苦。“无我”是佛教非常独特的一个思想。无我最主要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绝对的主体,而是因缘和合的和合,没有主体,只有彼此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绝对孤立的,都在一个更大的整体合系统里。就像金刚经说的:只有达到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让自己跳出自我的格局,跳出人类的格局,跳出存在的格局,跳出时间的格局,融入无限。因为“无我“,所以,会有业力,和因果,因此人应该保持谦逊。如果人不能谦逊,就很难跳出自我的格局。很难觉悟。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在加上每一个人彼此间有因缘和合,有彼此无穷的联系,所以,我们对于别人要谦逊,要慈悲。我慢。在佛教里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觉悟的障碍。
王阳明这里讲无我,更多的强调了自我意识里应该没有私心,应该没有那个自私自利的我,这样你才能发掘出你的良知。要去掉私心,傲慢是一种障碍。和傲慢相关的,是喜欢批评别人,有位朋友经常容易生气而指责别人。先生告诫他说:“学习 一定要反省自己。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反省自己,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呢?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关键在于舜看到的,不是象的不足。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足,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怎么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甚感惭愧。
先生说:“从今以后,你不要去议论别人的是非,要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治。”
先生说:“朋友在一起辩论,或有浅近粗疏的地方,或有显才扬己的地方,都是毛病在发作。只有对症下药才行,不能因此而怀有轻视别人的心。不然,就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了。”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练习课:行为设计练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带着一副不断在老去的躯体,还有一颗会思考会欢笑会悲痛会平静会愤怒的心,这个确实就是我,但其实又不是我。我们应该学习跳出自我的意识,去融入更广阔的境界,而这种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谦逊,一旦你谦逊了,就能看到更真实的自己,更广大的世界。
常反省自己,哪有时间去评判别人的错误!说的就是我,看谁都有问题,说谁都先说缺点。这两天都在为这事烦恼,怎么能改变自己?
根源gy 回复 @子一de神: 反省
无知和愚蠢都不会灭亡,只有傲慢才是
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自己在家这个系统里就想着为家,在工作这个系统中就想着为团队,在社会就想着为社会,利他心就无我。
一路听来,很受益!感恩费教授!感谢感谢!
感谢!🙏🙏🙏
感谢😊
讲的太好了
反省自己
无我自能谦,谦者万善之基,傲者万恶之魁。
古经文对病引述特殊,就像道德经第71章,自己读了“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多少回也是不能绕得出来。听了这节一下思路开宽了不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