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四句教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5单元的第6堂精读课。
《传习录·节选》:四句教。
我们先听一下原文。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我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意思。
这天夜晚,德洪和汝中在天泉桥陪先生坐,各人谈了自己的见解,特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如今,我将要远征,正想给你们来说破这一点。两位的见解,恰好可以互为补充,不可偏执一方。我开导人的技巧,原本有两种。资质特高的人,让他直接从本源上体悟。人心原本是晶莹无滞的,原本是一个未发之中。资质特高的人,只要稍悟本体,也就是功夫了。他人和自我、内和外一切都透彻了。另外一种人,资质较差,心不免受到沾染,本体遭蒙蔽,因此就教导他从意念上实实在在为善除恶,待功夫纯熟后,污秽彻底荡涤,本体也就明净了。汝中的见解,是我用来开导资质特高的人;德洪的见解,是我用来教导资质较差的人使用的方法。两位若互为补充借用,那么,资质居中的人都可被导入坦途。若两位各执一词,在你们面前就会有人不能步入正轨,就不能穷尽道体。”
先生接着说:“今后和朋友讲学,千万不可抛弃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要根据我的话因人施教,自然不会出问题。这原本是上下贯通的功夫。资质特高的人,世上很难遇到。对本体功夫一悟全透,就是颜回、程颢这样的人也不敢妄自尊大,岂敢随便指望他人?人有受到污染的心,若不教导他在良知上切实用为善除恶的功夫,只去悬空思索一个本体,所有事都不切实加以处理,这只不过是修养成了一个虚空静寂的坏毛病。这个毛病不是小事情,所以,我不能不提前向你们讲清楚。”
这一天,钱德洪和王汝中都有省悟。
这一段就是非常有名的“天泉证道”。王阳明把他的学说归纳为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也有学者指出,这四句话有争议,所以,王阳明后来又有补充,变成了八句教,分成四有教和四无教。四有教:物有善有恶,知有善有恶,意有善有恶。针对的是悟性不太高的人,注重的是工夫,在世俗生活里修炼。那么,在世俗的生活,确实存在着善恶的分贝别,我们普通人应该为善去恶。四无教是:物无善无恶,知无善无恶,意无善无恶,心无善无恶。这是针对悟性高的人,着眼于本体,就是说,外在现象总是有善有恶,但本体上,并没有善恶。原有的四句教分开八句教,确实更有体系,逻辑上也更清晰,可以说,是人从凡入圣的最简易的一种方法。所以,王阳明会说他的宗旨都在四句教里了。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精读课:《啾啾吟》: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我是觉得不管是四句教还是八句教,都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我们人生活在世界上,一方面,是世俗层面的规则,确实是有善有恶的,是充满了分别的,另一方面,是终极层面的法则,并没有善恶的分别。如果我们一味执着于分别的世界,那么,就会陷入一个泥潭里面。如果一味执着于超越的世界,那么,就会陷入一个虚幻里面。真正的活法应该是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物有善有恶,知有善有恶,心有善有恶,意有善有恶。故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老师王阳明最后拿走了财富,最好他的亲戚为了财产争斗,这是不是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