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练习课】行为设计练习:积极心态的建构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第四单元的第1堂练习课。关于行为设计的练习。为什么要做行为设计呢?我以前好几次介绍过一种心理学理论,就是情绪是可以建构的,如何建构呢,通过一些细微的行为的设计,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情绪。也就是说,好的心态,不是完全靠思考想出来的,而是要透过一些行为,才会变成事实在在的力量,改变我们的生活。
讲王阳明心学,归结到最后,就是发自内心的行动。没有行动,再回到内心都没有用。也许你会奇怪,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行动?为什么还要那么强调行动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平时的行动,常常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你每天都在忙碌,一会写文案,一会儿发微信,一会儿开车,但你觉得很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忙?你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之中。如果要彻底去改变,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忘了一种改变的方法,就是行为设计,我们可以尝试着为自己设计一些微小的比较容易做到的行为,一步一步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这一节课里,我想分享一下建构积极心态的行为设计。马丁.塞里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90年代出版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讲到:“心理学在过去20年里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 的思维模式。马丁·塞里格曼用心理学框架,把人简化成两种类型的人,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悲观的人之所以悲观,是因为习得性的无助,就是有一种很强烈的意识:我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用。而乐观的人会把失败看作是暂时的,会努力去克服它。悲观的人,通过学习,尤其是通过学习解释的方法,而改变自己,获得乐观的心态。
如果马丁·塞里格曼读过儒释道的经典,会发现,他讲的心理学发现在儒释道里,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将近20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信奉这样的常识,大概也是古代中国人比较乐天的一个原因。王阳明心学可以说是把这种常识变成了强烈的行动哲学。当然,有一个微妙的区别,如果王阳明还活着,可能不是特别赞同用“乐观”和“悲观”来区分两种心态,而是用“成长“和“固定”来区分两种心态,成长心态是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心态是固定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塑造了不同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思维模式。卡萝尔·德韦克在《成长思维》这本书里,描述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比如,考了不及格,固定思维模式的人马上会想到:我很笨。但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想到:这次不及格说明我还不够努力,接下来的学期我要非常努力,不再考不及格。在卡尔看来。如果我们学会把遭遇到的各种事情,尤其是挫折,放在成长型思维方式中去看待,你就会不断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不断成长。这个过程里解释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解释,会给我们不同的力量。关于解释,在前面的练习课里已经做过,不再重复。在这节课里,我们的练习包含一个测试和两个动作。
第一,我们做一个测试。
请阅读下面四句话,分别写下你对该表述是否同意:
(1) 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不管怎么做都很难真正改变
(2) 不管你是哪种类型的人,你总是可以达成实质性的改变
(3)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事,但是你的重要构成部分无法真正改变
(4) 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你这种类型的人
如果你同意第一条和第三条,那么你是定型心态的人,如果你同意第二条和第四条,那么,你是成长心态的人,如果你同意第一条和第二条,那么,你是神经错乱的人)
第二,我们坚持做两个动作,我在课程里反复提到过的两个动作。第一个是呼吸。就是一旦我们有情绪的波动,一旦面临一些事情,养成一个习惯,专注于呼吸。长期专注于呼吸,有利于我们 内心的平静。这是积极心态的基础。第二个动作。就是微笑。但不是强颜欢笑,而是自然而然的笑。不是职业性的微笑,而是发自内心的笑。每天都提醒一下自己,用微笑面对这个世界。你的世界会慢慢改变。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练习课,关于解决问题的行为设计。我们的一生很短暂,最后没有人能够避免死亡,与其悲悲戚戚的活着,不如欢天喜地活着。
减少物质欲望,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简单使人专注,快乐
没这类学识,但因为经历,有意识改变着自己。初心依然没放下:寻找一个真心实意相爱的爱人!只是不再执念!很高兴的是,自己的改变在学习中被验证是对的!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再努力自律,少买点,少吃点,多学点,相信自己就更接近今生的彼岸。即使没有初心的爱,然而,可见更好的自己。感谢老师!有先哲高知的引导,顺其自然而圆满!
情绪是可以建构的,用行动去设计。这堂课的练习方法太赞了👍悲观和乐观,固定心态和乐观心态,怎么转换,这个太重要了!
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他人 论 向内求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在小小空间而窥的宇宙面貌 想来也有些共性的吧
我选择2和4,总是可以改变自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专注于呼吸和自然的微笑
成长思维 专注呼吸 发自内心微笑
在反复听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中获益颇多,希望费老师能继续这类内容的课程,没有华丽的语言,朴素的谆谆教导,可以称得上是心灵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