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尽性至命

5.17【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尽性至命

00:00
09:46

5.17【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尽性至命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5单元的3堂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尽性至命。我们先来听一下原文: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从本原上说,天命于人则命便谓之性;率性而行,则性便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便谓之教。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过不及,故须修道。修道则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这个道,则道便是个教。此‘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与‘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我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意思:

先生说:“子思的性、道、教,都是从根本上说的。天命在人,那么命就称为性;率性而行,那么性就称为道;修道而学,那么道就称为教。率性是真诚之人的事,正是《中庸》中讲的‘自诚明,谓之性(由于真诚而自然明白事理,称为天性)’。修道是追求真诚的事,正是《中庸》中讲的‘自明诚,谓之教(由于明白事理而能够做到真诚,称为教育)’。

圣人率性而行就是道。圣贤之下的人还做不到不率性,他们的行为要么有所过分要么有所欠缺,所以必须要修道。修道之后,贤明有才的人就不会有所过分,愚昧不肖者就不会有所欠缺,都要依循这个道,道就成了教。这个‘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的‘教’意义相同。‘修道’与‘修道以仁’相同。人能够修道,然后才能不违背道,从而恢复性的本体,这也就是圣人率性的道了。后面讲的‘戒慎恐惧’就是修道的工夫。‘中和’就是恢复人性的本体。就像《周易》上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尽事理率性而为达到天命的境界)’。‘中和’、‘位育’,就是彻底率性达到天命的的境界。”

这一段里,提到子思这个人。公元前483年 到前402年,是孔子的曾孙,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儿子。儒家有一个说法,就是孔子的学说传给曾参,曾参传给子思。子思的门人传给孟子。一般认为,《中庸》这本经典是子思写的。王阳明这一段话里讨论的是子思很有名的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王阳明把这句话和“诚”联系了起来。子思说:“诚者,天下之道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如果人心全为其明德之性作为人性亦即真实无妄的所充溢,人性或理性通往真理的思维规律便能所向无碍、畅通无阻地起作用,这便是一个至诚的实在性。子思认为,圣人之心,至诚如一,具有由诚而明,亦即由性而明的全德。这一段还提到了中和。关于中和,中庸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也可以看作是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子思的中和之道。

子思进一步提出“修道之谓教”。这里所谓“教”,就是实现人的中和之道的根本途径。他认为,把礼法的规范系统化为一种制度系统,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制度,加以社会权威化,而成为一种人人必须遵守而不能有所违犯的普遍社会制约性,这就是人类最主要的“修道”。是一个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为仁”的自我完善过程。

关于子思,文献里有两个他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一个是讲他和孟子的。子思为师,请教假如去管理老百姓,什么是当务之急?子思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轲问道:“贤德的人教育百姓,只谈仁义就够了,何必要说利益?”孔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不仁,则下无法安分;上不义,则下也尔虞我诈,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另外一个故事讲他在卫国的时候,国的君王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子思就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有一天,子思对于卫国的君王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尽心、知性、知天”。儒家的经典像中庸、大学这一些,以前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重要性,其实,关于做人的基本原理,中庸、大学讲的特别透彻,值得我们反复去研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吴思卫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是我背错了吗?

  • MX__v0

    听着听着老师的课就快要结束了啊,且听且珍惜呀。

  • 根源gy

    仁义就是利益。

  • 滑齿龙之王

  • 我是谁从哪来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不是太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