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依赖:我不做决定,就不用负责

第21节:依赖:我不做决定,就不用负责

00:00
15:31
前面三篇,讲到的是主动攻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谈一谈被动攻击。我将从三个维度,跟大家来展开。这个三个维度分别是:依赖,疾病,和拖延。

先来谈一谈,过度依赖——不决定,就不负责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动攻击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过度依赖。

为什么,过度依赖,是一种被动攻击呢?

大家有注意到我的用词,在依赖前面加了一个“过度”。意思是超过了一个基本可以接受的依赖限度。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对这个世界,对环境,对其他人,都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的,我们也需要这种依赖。依赖与被依赖在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时,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和谐感。不是所有的依赖,都是过度依赖。而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便会对人产生威胁感,攻击性就出来相互比拼了。

让我们来对过度依赖做更多的理解,看一看它是怎么伤到关系的。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画面:当一个人有腿,四肢健全,却不走路,把自己整个的重量都摊在另外一个人身上,那是什么感觉?

我还记得我一个朋友结婚时候的情景。当时的风俗是,好日子新娘子脚不能着地。她老公抱起她,从一楼爬到六楼,没有电梯。她老公一米八个头,她一米六。我问他们,这一个过程幸福吗?男的说,开始我觉得我抱的是个美娇娘,心生欢喜,可是上楼越来越累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猪,太沉了。我最后是像扛麻袋一样的,把她扛上来的。迫不及待地想快一点到达房间扔下这块美丽的肉。我们几个朋友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当天的新娘子,也就是我的朋友说,开始还觉得幸福,终于等到这一天;可是后来他抱不动我了,把我扛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简直不是个人了,感到特别狼狈。挺可怕的一个感觉,我甚至担心他会不会把我直接扔在地上,我感觉他累得身体都在打颤。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让大家看到,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重量都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另一个人是相当辛苦的。在这份疲惫与无助之下,浓烈的爱意也会飘得无影无踪。到最后,感觉并不舒服。

而将重量交托出去的人,其实有很多的不确定,他会恐惧,还有焦虑。在短暂的美好之后,感觉也变得不舒服了。

所以,过了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度,都不舒服。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过度依赖者,虽然四肢健全,但在精神上,却没有骨架支撑,是一副坍塌的躯壳,不能够独立。他们就像藤蔓,缠绕在被依赖者身上。这个被依赖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负重前行的承重者。依赖者并不主动为自己的欲求做出任何直接的行动,而是通过要求被依赖者,来实现愿望。

对于被依赖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攻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样的依赖者一般不会像主动攻击者那样,刀光剑影地出手,而是用他的无助让被依赖者不忍心拒绝,用他的付出牺牲加重被依赖者的内疚。依赖者瞄准的对象,都是典型的老好人。因为好人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不拒绝。

依赖者传递的信息是: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你离开了,我就死了。

最初的时候,因为可以帮助依赖者解决问题,缓解他的无助感,被依赖者会觉得自己的自恋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展现。其内在的声音是:你看,我多厉害,我又帮他解决了一个问题。

但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依赖者甚至长在被依赖者身上,被依赖者会渐渐体会到,有很多是自己满足不了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像我上面讲到的背新娘子的新郎一样,会感到疲惫,感到很愤怒。

这个愤怒,既有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也有对“你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的愤怒。但是又难以表达出来。作为中国式老好人,不表达拒绝,是一个常态。这样长久下来,好人不能够变成坏人来维护边界,但是会变成一个飞人,逃走。

能逃走的还算是比较有力量的。有很多不能逃走,又常年忍受的好人,最悲催。多年愤怒无从宣泄,最后会指向自己,引发抑郁。(关于引发抑郁,我们之前讲抑郁与攻击性章节的时候,专门讲到过,大家有兴趣可以重新去听。)

在我们的生活里,常见的过度依赖者,女性居多,也有不少男性。非常典型的就是,跟随妈妈。即,你走到哪里,妈妈都会跟着,虔心照顾你的吃喝拉撒睡,多年下来,孩子就像成为了一个生活残废者,失去了自理能力。跟随妈妈成功地把孩子攥在了自己手心。因为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这些孩子也会非常依赖妈妈的照顾,也会对能够照顾自己的其他人很迷恋。但是付出的代价,是长不大。

最可怕的是,跟随妈妈因为缺乏界限,把孩子的一切当作自己的一切,同样,也要求孩子承接她的一切,最常见的是为她负责任。她心情不好了,孩子要哄的。不哄,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绝对不是夸张,我是真的见识过这样极致的母亲。她会使出浑身解数,指责,谩骂,奚落,贬低。简言之,你满足我,为我的心情负责任,让我高兴,让我舒服,我就让你有好日子过。你不满足我,不管我死活,你就要受到道德谴责,就该要受到惩罚。

依赖者从来不独立存在,他们将自己匮乏干瘪的灵魂寄生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里。他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生命惨淡,永远在被依赖者那里,寻找辉煌的灯光。因为自己主体性的缺失,他们会非常焦虑和恐惧。并且难以抑制地想要伸出自己的手去抓住另外一个人,渴望在这个人身上,找到那种存在的感觉。这种无意识层面的抓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会让被依赖者感到一种弥漫的窒息感。这些感觉看起来都不像主动攻击那样快意恩仇,而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点地攻陷被依赖者的防线。

再往深处看,那种内心的空虚,长年累月地在依赖者的生命里。但是,依赖者不会轻易让这个感觉浮现。因为,一旦没有了那个被依赖者,孤独就会像魔鬼一样出现,将内心的渴望击得粉碎。这种孤独感,正是一种关系的断裂感,也有那种被丢在荒漠里的被抛弃感,这些感觉非常难以忍受,所以,要去防御。找一个人赖着,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依赖者,内心常有一种很深的羞耻感。那是一种对自己不够强大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曾经有一个朋友这样给我分享。她是一位全职妈妈,生了小孩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上班,因为丈夫的收入还不错。但是因为她并没有直接的收入,所有的吃穿用度,都得从丈夫那里拿到。当她不得不每个月算着花钱,自己想买一个昂贵一点的手包,都没有余钱可以支配的时候,她感到特别深地无助感,也对丈夫为什么不多给她一些钱感到生气,为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而生气,为自己的需求感到很羞耻。因为没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就来责备,甚至憎恨自己的愿望,这在我们生活里,太熟悉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生出这样的生气感,其实还说明他内在在开始反思,并体验着两个个体的分离。但是对于一个绝对依赖者而言,反思,都是奢侈的。他们从来都不愿意睁开眼睛去看,除他之外,还有其他人。他们只觉得她自己依靠着的这个人,就是她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从来也不想分开。在依赖者和被依赖者之间,没有空间去存放思考、体验。

这也是很多被依赖者感到痛苦的原因之一,因他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忍受道德良心的谴责,才能够在依赖者和他之间拉开一点点空间。

很多孤儿寡母,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寡母将所有心力放在孤儿这里,不再婚,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孤儿长大了成家之后,寡母就各种崩溃。因为孩子长大后,离家,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但是,寡母依赖的孤儿一旦离开,她就无法活下去。这使得孩子非常内疚。

很多孤儿,结婚了,带上自己的妈妈,跟家中另一半也相处不好。因为这个家庭系统的动力就变了。母亲不能退位,时刻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眼里仍然是除了儿子无他人。那这个另一半就没有位置了。另一半当然要跟这个母亲较真,又引发各种家庭大战。

过度依赖型的人,基本上不为自己做什么决定,他们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选择一个可以为他们决定,并负责的人。这当然是非常典型的将自己愿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例子了。这其实非常冒险,因为一旦对方不为依赖者负责任,不继续和依赖者玩这种游戏,依赖者就突然失去了营养供给。这个时候,他也被迫不得不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了。

在我上面说的那个全职妈妈的例子里,咱们试想一下,如果我这朋友是经济独立的,想买一个爱马仕,也不至于这么憋屈。但是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依赖她的丈夫,她最终也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当然我要说明一下,她的丈夫还不是那种不给她钱的人,只是的确经济压力也很大。

了解了这么多,我来给大家分享几个小锦囊。

锦囊一,对于一个绝对型的过度依赖者,要想指望他来反思,是很难的。你需要做的是,表达界限。但是不要一开始,就特别清楚。你想啊,他跟你贴得那么近,撕开得太剧烈,疼痛是会让他疯狂攻击的。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比如,如果他在帮你做事情,你可以说“我想自己来做。”多次这样的表达,坚决、温和,大多数都会起作用。

锦囊二,面对自己的“坏”。这个怎么理解呢?依赖者最擅长的武器,就是让你觉得你不够好。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中了这个武器的招。如果他这么说你,你瞬间就觉得自己不好了,那么就是中了圈套。你要做的是,偏其道而行之,绕开他的攻击。他说你不好,不代表你不好。你自己觉得自己好,谁也伤不了你。

锦囊三,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依赖别人的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你需要健全你的骨架,让它能够支撑你。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体验,锻炼自己的人格强度。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锦囊四,试着让自己从依赖的关系里出来。这就是尝试为自己负责。有时候,依赖者也会陷入那种,离开你,我就活不了的幻想里。但实际上要从现实里去确认,是不是真的离开了就一定活不下去。一旦有了这个能活下去的体验,对于现实部分就不会那么惧怕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篇内容。

一,过度依赖,是一种被动攻击。他们会用自己的脆弱让老好人内疚,不忍心拒绝。

二,过度依赖,是将自己的重量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让对方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

三,过度依赖,没有独立性可言,也没有边界可言。他们不做决定,但是仍然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买单。

四,过度依赖,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是在防御孤独,以及羞耻感。


好啦,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如果你有一些感触,欢迎你的留言,期待未来我们更多的互动和碰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