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圣贤智慧互

239《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问题杂谈圣贤智慧互

00:00
13:03
道德经》问题杂谈

圣贤智慧的互通与圆融

①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万事万物乃性所显之相也!性循众生不同的业,展现根尘万相,这也是“道法自然”的因果规律。因为性至虚、至妙、至柔、至明,摸不得动不得,一摸一动便生成相,用太极图表示,“S”线一波动,就必然(“而不辞”)产生根尘、依正、主客的“万物作焉”,性循业现相,但与性本身无关,性不生不灭(“生而不有”)、不增不减(“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诸法究竟如水月”,“诸法空相”,有业者见万物作焉,无业者清净本然。所以,性本无万法万相(“夫唯不居”),如如不动(“是以不去”)。
②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不分别不执著相者为“常无欲”,不分别六根门头的相,就当下见性(“观其妙”)。“常有欲”的凡夫,见相著相,分别拣择相,不见相见性,故只见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明白性相的关系,故随外境变化而产生各种业,不了生死。“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依性有,性依相显,棉花(喻性)做成了衣帽鞋袜(喻相),衣帽鞋袜就是棉花,故性相同出而异名(称性相,分棉花和衣帽鞋袜,全是假名),究其实质,性相不分,性相不二(“同谓之玄”)。去掉相、名、妄想的分别心,般若实相何有性相之假名(“玄之又玄”)?唯此一心,只此觉性,本无一物(有一物,色即是空,物即是心,相即是性),只是一个圆融宝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称为道。
但有名称,就是“可道”,“可道”非是“常道”。道无言无说,无思维言说相(“道可道,非常道”),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此性(圆融宝觉),究竟一相,无二无别,唯此只此,无有内外,圆满十方,谁给它安名字?故“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已成二相,绝非“常名”。“常道”、“常名”一相无相,绝对独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故“无名”。此“无名”便是无心识的如如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之始”)。老子说的“无名”的“混成之物”,就是我们说的圆融宝觉,它一物不存,但具足一切。六祖惠能以五个“何期自性”表达得很具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为什么给“无名”的“混成之物”安个“道”的名字呢?圣人证得的心法,不用名字怎么给我们交流呢?这就是佛陀讲的“说不可说”。一说必思维,一思维必陷入极性二相的对待中,而圣人是给人们传授一相非极性的“道”,所以叫“道”已非“常道”了,为了交流,“强为之名曰大”,“字之曰道”。这是凡夫不能亲证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名相说教绝非第一义谛,故如来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佛是非极性的“无名”,说“佛”、“菩提”、“涅槃”、“如来”等名相,都是随顺二相“有名”的凡夫而方便说的。“道,常,无名,朴”,“绳绳不可名”,“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非极性一相,永恒常存(“常”),无时空属性,故“不可名”,安不上名字(“其名不去”),“道隐无名”。有名便成二相,一相为此心此性,二相为物,故“有名”为“万物之母”。名、相是分别识心的产物,妄想是对名、相的抽象运算。相、名、妄想就迷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破除相、名、妄想,就契如如、正智。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是如如,就是正智。我们转正觉,见相见性,达到性不异相,相不异性;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的不二如如,这就悟道、明道、证道、成道了。
③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本无一物,冲虚无相,但“不说断灭相”,道可妙用无穷,“具足一切”,“能生万法”,“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道冲”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无所有,但可随众生心,产生一切应该产生的万物(“应所知量”)。其机制是“循业发现”,众生有什么业就发现什么相。“循业发现”,众生业无尽,则发现相无尽,但“冲虚”的道永无穷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用之或不盈”)。性本一无所有,才能现相无穷无尽。佛陀讲:“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老子讲:“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事万物,无不是此妙明元心(“大道”)所显,世间诸所有物(“其可左右”)都是大道所显现的相(“泛兮”)。
“道冲”,道虽一无所有,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本来无一物,但可循业发现万物。只要众生的业存在,就“动而愈出”各种相,业愈复杂,相就愈多,随不同的“S”线的信息结构,产生出无穷无尽的根尘万象、主客万物、依正万类,这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真空妙有和循业发现机制。这种机制,老子称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表示一无所有(“道冲”),“神”表示妙用无穷,不可思议。“不死”表示永恒常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可见,道虽一无所有,但不死寂,妙用无穷,可产生天地万物(“谓天地之根”)。虽生天地万物,但本体不生不灭(“绵绵若存”),不增不减(“用之不勤”),这就是“循业发现”的机制(“玄牝之门”)。“玄牝”喻妙不可言的一个“生殖器”,此“生殖器”产生天地万物,其原理是依“S”线的信息结构,产生阴阳、天地、日月、男女等的一切对待事物,“不死”的“谷神”则是“万物之宗”。“谷神”就是性,天地万物就是相。性虽无形无相(“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但真实存在,“唯此一事实”,叫“一真法界”,“一实境界”,“般若实相”、“妙明真心”、“妙真如性”,“湛兮似若存”(“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佛陀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这就叫“谷神不死”,“随众生心”的业信息结构,妙现万物。
④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玄览”就是指大圆镜智,就是空如来藏,就是吾人的本性。吾人本性的“大圆镜”,因贪著“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而被污染了。现在要清洗(“涤除”)这些污垢(“疵”),污垢就是相。如何清除才能使大圆镜上就无瑕疵了?一切相现在性的大圆镜上(“玄览”),要扫除性上的相,往哪里扫?性外无相,相外无性,妄外无真,真外无妄,相“不异”、“即是”性时,妄=真,真=妄,才能“无疵”!所以,“涤除玄览”的妙法是见相见性,妄即是真,则无事可商量了!如如一相,就“玄览”独耀。
“天门”者,六根也!“开阖”者,根尘相对与否。根尘相对、六根门头能见相见性,就不生识造业,落下烙印,就“无雌”(雌者,接纳也!见相著相之谓)。
“四达”者,指一相无碍也。智慧达到一相,才叫“明白”。一相无外,无所知。无所知,才是知一切。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能到般若无知之境(“无知”),就称圆通(“明白四达”)!
相由性生(“生之”),由性所现(“畜之”),但性本无生(“生而不有”),诸法空相,当体皆空(“为而不恃”),循业现相,实如水月(“长而不宰”)。能明白性由相显,相由性生,生而无生(久蹲者立见空华,未蹲者本无空华可见)之理,就明心见性了,彻悟万法之本来,达此境地,谓之“玄德”。“玄德”者,明心无相,见性无见者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