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32《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44章(2)
00:00
09:28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是老子给你论证,名利、身命都不重要。如果你过分的贪爱名利和财物,这就是“甚爱”,那你必然要“大费”。“大费”是说你付出的代价太大。“甚爱”,主要指爱名和爱身命。“多藏”,主要指财利。你对名和身太爱,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爱名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以身殉名的“大费”很多。贪色既要劳费你的精神,又会危及你的生命,这都是“大费”。爱财往往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祸端,甚至连命都“大费”上了,俗言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爱身命就要付出医药保养的“大费”,操劳不安的“大费”,还有些求长生不老的人瞎修盲炼,也是“大费”。总之,你只要“甚爱”财色名利,太注重小我身命的保养,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大费”。就是说,你所爱的这些意义不大,所得者少,所付出的多,所以老子说“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你积藏的财货越多,你的亡失就越严重。和珅贪财多藏,最后的下场是“厚亡”,所谓“和珅倒,嘉庆饱”。多藏财货往往招来盗窃贼匪之人。殷纣王敛天下的财色,结果是身国皆亡,这都是“多藏必厚亡”的例子。老子以“甚爱”和“多藏”,说明了财色名利以及贪爱身命都没有好下场,不是“大费”就是“厚亡”。这就否定了,既不追求名与利,也不追求小我的身命,财色名利和注重身命都没有实际的价值,对人生来说不是你应该追求的内容。到此,你自然就会问,那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你也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还有比财色、名利、身命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老子下面讲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为什么老子得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呢?从“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给人们已经指出了,不要追求身命与名利,因为身命与名利的追求,必然“大费”、“厚亡”,那是得不偿失的。只保持身命不冻饿、不疾病、不危及生命就行了,然后以此身命来追求慧命,也就是修道、悟道、证道、得道。这正就是佛陀讲的“安贫守道,惟慧是业”。“安贫”就是“知足”、“知止”,安贫但不危及生命,保持生命的正常运行,但不追求“甚爱”和“多藏”,自然就“不辱”、“不殆”。“辱”指挫折、伤害,“殆”指危险、败亡。你只要不追求名利与身命的“甚爱”和“多藏”,就是“知足”、“知止”,就不会给你带来“辱”和“殆”,这就是佛陀说的“安贫”。“知足”“知止”的安贫,落脚点在哪里?就是修道、悟道、证道、得道,追求无上的智慧,这就叫“惟慧是业”。因为,佛陀说:“除智慧,不可以余法度脱众生”,“戒定为小绳,智慧为粗绳”。为什么要“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呢?因为只有智慧才能解脱众生。解脱众生,就是要叫众生解脱“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以智慧的理论和修法来修道、证道,达到“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也就是,用智慧开显了空性的大我,使得自己的法身慧命成就,就了脱了小我生死轮回的痛苦和灾难,永处法身慧命的常住不灭,这就是老子说的“可以长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刚学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管用什么手段,正当的、不正当的,合法的、非法的,你只要“甚爱”、“多藏”,必然要“大费”、“厚亡”,因为不符合天之道。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天之道的规律,必然要损你的“甚爱”和“多藏”,其结果你就“必大费”、“必厚亡”。
……“知足”、“知止”,这是一种智慧的富有,没有智慧的人是不能“知足”的,也不能“知止”的。更深层意义的“知足”、“知止”,不是二相对待的“知足”、“知止”,不是小我事相的“知足”、“知止”,而是大我开显的“知足”、“知止”,是悟道、证道的“知足”、“知止”。因为二相的“知足”、“知止”,那不究竟,那叫有漏的“知足”、“知止”。二相对待的“知足”、“知止”,只能在某些方面“知足”、“知止”,不能究竟地“知足”、“知止”。比如,你在财色名利上“知足”、“知止”了,只要你的生命能延续,能正常维持,这个方面你就“知足”、“知止”了。但你还没有了脱生死,没跳出轮回,你还没有证空性大我,你还没有到“唯道独尊”,所以这些方面你仍然不能“知足”、“知止”。
在极性对待的世界中,“知足”、“知止”只是对某种特定条件而言的,饥饿了没饭吃,说吃饱了就“知足”、“知止”了;没对象,找了个对象,说有对象了就“知足”、“知止”;没当上高官,作了高官了就“知足”、“知止”了。这样的“知足”、“知止”紧接着就有更大的不“知足”、不“知止”。比如:吃饱了的“知足”、“知止”,就有要吃好、要穿好的不“知足”、不“知止”;找了对象的“知足”、“知止”,就有财产名利追求的不“知足”、不“知止”;当了三品大员的“知足”、“知止”,就有没当一品大员的不“知足”、不“知止”。所以,在二相对待的极性观念中,“知足”、“知止”是一个有限度的范围,而不“知足”、不“知止”才是无止境的。所以,二相对待的层次就没有究竟的“知足”和“知止”。
你就要知道,真正的“知足”、“知止”,究竟的“知足”、“知止”,必须是要达到无限周遍、一相无相的非极性绝对境界,才能真正地“知足”、“知止”。何以故?到非极性的绝对,就把空性大我开显了,“及吾无身”了,只有自己的慧命法身周遍法界,也就是唯我独尊、唯道独尊了,没有主客内外的二相对立了,就了脱了一切不“知足”、不“知止”的前提条件了,这个时候才有一相绝对的真正的“知足”、“知止”。这种究竟的“知足”、“知止”,无足可足,无止可止,只是一个立体真空的“自己”,只是一个“道我”常存,这就是老子说的“可以长久”。所以,你要把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妙道要明白。这都是“玄之又玄”的精深道理。
……常言说的“知足”、“知止”,就“可以长久”。这个长久不是非极性的长久,这是极性对待的长久,是指的不受辱、不受挫折、不危险、不快速消亡的这一种长久,就是保持相对的稳定。也就是说,不要极化,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走极端,就不物极必反。所以,这种“知足”、“知止”不是究竟的,究竟的是在非极性的一相绝对中,才有“知足”、“知止”的“可以长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以道家说同(上)
9493
26
免费订阅
233《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 乙 第9章
31
06:43
232《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44章(2)
31
09:28
231《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44章(1)
30
08:29
230《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76章
34
14:57
229《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17章
35
13:50
228《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乙第7章
52
14:00
227《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79章
44
11:29
226《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68章
43
17:02
225《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73章
36
14:03
224《圣贤智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75章
30
11:06
主播信息
菩提海音
878
加关注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
65.50万
道家真气|道家心法
1891
道家
1.17万
道家篇
603.64万
道家五行药音-以五音养五脏
4889
新道家
7708
道家真气
相关推荐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三国演义的智慧
智慧贤者
章智慧
圣贤的智慧
三国演义的人生智慧
智慧评书三国演义
智慧医疗互联互通之路
网游之智慧贤者
圣贤智慧
道德经009 道家智慧
万雨嫣
3503
道德经146 道家真正的不争智慧
万雨嫣
1973
道德经说什么 28 《道德经》说天道
秦汉墨书
2.31万
道德经说什么 29 《道德经》说境界
秦汉墨书
2.24万
道德经说什么 42 心里放空得大道与智慧
秦汉墨书
1.8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