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第三讲(5)抱元守一,与时俱进

《大宗师》第三讲(5)抱元守一,与时俱进

00:00
08:41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抱元守一,与时俱进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那么真人达到了这样的修为后,其心是什么呢?“其心志”,这个“志”,就是心有所居,是居于确定不移的状态。有自己的目标,在自己的道上踏踏实实走下去,不会被别人所转动,这个“志”也是一。有了这个,就可以抱元守一,与世界打成一片。“志”在这里所表现的旨趣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心志”是固定的,不会被别人所动摇,而且能够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他的心思,举心动念,无时无刻不在道上,无时无处不合于道。

“其容寂”,你看他的神态,非常安详,非常平和,没有那种躁动的感觉。“其颡”,现在了不起的人多,聪明绝顶的人多,不像我的额头低。“颡”就是额顶高,前额广阔无限,而且没有皱纹。我的额头又低且向后倾斜,还有皱纹,达不到真人的妙相。真人的妙相是“其颡”,额头又高又平展。你看那些富贵的,额头宽广高厚,仪采动人,表示青年时候就比较顺,没有风霜烙印刻在额头上。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养生学里要讲究春夏秋冬,讲究四时的起居、饮食,也要讲究四时的心情,我们的心情也要通四时。这个四时不仅指春夏秋冬,生住异灭,盈虚消息,这些都叫四时。环境不好的时候,或有人去世了,我们不可能欢天喜地的,还是要“凄然似秋”,庄严肃穆,悲戚流露。“煖然似春”,遇见别人有好事情,生了小孩,结了婚,同喜、同喜,我们都要随喜。这些也是和光同尘的表现,就不多讲了。

“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是变色龙的本事。我们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与之顺应。春夏秋冬、东西南北、高原平原的气候、水土和风俗都有差别,在生活中应该与之适应,为什么呢?“与物有宜”,就很安全嘛。但自然和社会中有常道,有非常道,面对常道,我们可以“与物有宜”,但面对未知的非常道,的确就成了“而莫知其极”了。

我们一定要懂王法。什么是王法?就是圣上立的那些、规章制度,顺随世间正法,与时俱进,这些就是“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万事万法,浩瀚无涯,我们“与物有宜”就行了,以后怎么样,也别管它。

 

圣人用兵的境界

 

《庄子》当然也是老庄学说,也是黄老学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道德经》后,大家都知道这一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庄子这里的“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是引用老子的也是从老子这一句展开来说的。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战争,战争的阴影可以说没有一天停息过。用佛教的话来说叫“劫浊”,在五浊恶世劫浊难免,劫,就是在劫难逃的劫。“春秋无义战”和“汤武革命”,是性质不同的战争。尧舜用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属于圣人之用兵。战争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极端表现。简单来说,社会上的官司、诉讼、吵架、斗殴,对立双方可以说是怨气冲天。佛教里面的五戒,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些都要戒的。为什么呢?会惹是非麻烦啊,对自己生生世世的业力带来更多不干净的因素,带来更多烦恼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口舌之争,都会带来麻烦,都会引起很大的烦恼和痛苦,何况打官司,何况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其实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成玄英在其“疏”中所举的,大家也不陌生:“成汤灭夏,商周代殷,并上合天时,下符人事。所以兴动干戈,吊民问罪,虽复殄亡邦国,而不失百姓欢心故也。”当然,这里必然是当政者失人心,取而代之者则得人心。如果没有桀纣丧失人心,而成汤和文王大得人心,汤武革命就谈不上了。

怎样使自己达到圣人用兵的境界?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圣人用兵是符合道的。宋公明宋大哥大家都知道,梁山泊的好汉也要替天行道,只要能够替天行道,你真的是在道上,解民难于水火之中,当然就不会失民心。圣人之用兵,亡其国而大得人心,这个就是我们执政的人,用兵的人要好好料理的一个事情。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我们古代先贤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与人交往,就要得人心。我跟大家交往,如果我不得各位的心,各位就不会来,我就很凄凉、冷落。为人处世,也是圣人之用兵。道家学说,从开始到最后,从东到西,说上说下,都离不开这个。说生说死,也离不开这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