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推荐语|希特勒如果生在美国,会是一个好总统?

社会学推荐语|希特勒如果生在美国,会是一个好总统?

00:00
14:54


你好,欢迎收听《人文通识100讲》,我是施展。听完了经济学板块,现在咱们该进入课程的第五部分,社会学板块了。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呢?咱们先看看啥什么是“社会”。


“社会”这个词现在网上太常用了,尤其是在各大直播间里,经常听到主播会去赞那些给自己刷了礼物的粉丝,“社会我王哥,人狠话不多”。这个“王哥”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形象,无论是大金链子小金表,还是一身商务西装,都很可能不是个规规矩矩的人物;但这个人大概会是比较讲义气,或者最起码他得装成讲义气,否则就没法混社会了。


讲不讲义气,是我们判断一个人算不算“社会”的标准之一。那么“义气”的标准又是从哪来的呢?它肯定不是来自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的手上总是拿着一本刑法,然后到处跟人说我很讲义气,人们多半都会躲他远远的,因为这家伙肯定是流氓假仗义。“义气”的标准来自于社会自下而上形成的默认习俗。有些事情,法律没有规定,基于默认习俗人们觉得应该去做,可是要做这些事情就可能让自己承受损失,这种情况下就算你不去做也没人会责怪你,但你宁肯自己承受损失仍然愿意去做,此时人们就会说你很讲义气。真正的“社会人儿”是不会天天在外面吆喝说自己很“社会”的,就像真正孝顺父母的人不会天天在外面嚷,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孝顺一样。因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主动自发,而真正的主动自发是不会天天在外面嚷的。


用“社会人儿”举例来解释社会,看上去有些不严肃,但实际上这里面反映着社会的核心逻辑,那就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自生自发的秩序。社会,是我们观察人类秩序的一个重要视角。人类秩序的形成是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共同推动形成的,两种力量互为条件,互相约束。前面几个板块讨论过的政治、法律,它们研究的都是自上而下的力量,刚刚讲完的经济,以及马上要开始的社会,则属于自下而上的力量。而这些自下而上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政治、法律,这些自上而下的力量构成了制约。


咱们可以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


非洲有个国家叫做利比里亚,很多人经常会把这个国家跟利比亚搞混了,利比亚是北非国家,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利比里亚则是西非国家,人口主要是黑人。


利比里亚这个国家的成立跟美国有关。19世纪初期,美国在西非海岸买了一些土地,用以安置那些在美国获得释放、愿意回到非洲的黑奴,到19世纪中期,这些迁过来的获释黑奴成立了利比里亚这个国家,利比里亚的名字就是自由的意思,意思是自由的国家。利比里亚在立国后,把美国宪法几乎是照搬了过来,然而,在美国运转良好的宪法,在利比里亚运行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呢?这跟利比里亚高度撕裂的社会结构有关。


利比里亚的国民中,美国黑人后裔实际上只占大约5%,剩下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土著黑人。但美国黑人后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几大家族轮流执政,对土著黑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土著黑人被持续统治了130多年,直到1980年,土著黑人军官发动政变,几年后,国家爆发持续十几年的惨烈内战,打得千疮百孔。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宪法,要想正常运转,都需要国内有基础共识才行,而基础共识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的社会不能是严重撕裂的状态。否则,至少有一方会拒绝承认宪法的正当性,那么,以规则决胜负的法律状态就不存在了,只剩下以力量决胜负的战争状态。利比里亚国内的种族歧视使得社会的基础共识成为泡影,那么宪法就只是一张废纸,美国黑人后裔会动用各种手法来控制土著黑人,而土著黑人则会想各种办法来反抗,他们相互之间根本就不是法律关系,而是一种潜在的战争关系。双方都不拿宪法真的当回事,利比里亚也就运转得一塌糊涂了。


所以,考察一个国家的秩序的时候,光看它的宪法是怎么写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看到这个国家具体的社会结构是怎么样的。要去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究竟是撕裂的,还是有共识的?是散沙一般没有凝聚力的,还是有着很强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如果这个国家的宪法设计和它的社会结构之间很不匹配,结果多半就会很糟糕。


说完利比里亚的例子,咱们再来看看美国。


二战后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的灯塔,它的宪法为很多人所向往。但是最近几年美国开始遇到了麻烦,2020年的美国大选尤为明显,双方的选民似乎都陷入了疯狂的状态,甚至有一方的选民居然冲击了国会山,这在以往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越战期间美国社会也曾经面临内在撕裂,但看上去也没有最近几年这么严重。


美国的宪法并没有变化,那为什么这几年会变成这样?原因就在于,美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的撕裂。


和利比里亚的种族歧视不同,美国社会撕裂的主要表现是传统产业的从业者与创新产业的从业者之间的撕裂。这种撕裂的原因在于经济,美国“从0到1”的创新能力极为强大,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实质上挑战它的这种能力,这也让美国经济的宏观数据非常好看。但是,“从0到1”的创新会在单点上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它的财富扩散效应却很差,难以让更多的人分享,所以,就需要有“从1到N”的大规模生产过程,才能带来财富扩散效应。


这些年来美国的创新产业把生产流程大规模外包出去,“从1到N”的生产过程主要在中国完成,结果就是美国的传统产业被晾在了一边。美国传统产业无法有效参与到创新经济的活动中,美国经济的有机统一性就被割裂了;而经济活动都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那么美国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也就被撕裂了。创新产业的人希望美国与中国更多合作,因为这会让自己的收益更大;传统产业的人则不愿美国与中国合作,因为这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两种政策无法折中,于是就出现了美国大选的极度撕裂。


说到这,你就会看到,美国的宪法还是那部宪法,但是社会却不像过去那样是一种有机统一的状态了,于是政治运转就出问题了。但美国遇到的问题还是有节制的,并不会因为撕裂就导致宪法本身被颠覆,这还是跟美国的社会结构相关。


西方有一个笑话,德国人很羡慕地跟美国人说,你们真幸运,没有遇到希特勒这种人,美国人回答,希特勒如果在美国,就又会是一个好总统。为什么美国人会有这种自信?是因为美国的宪法更好吗?当然不是,光看文本的话,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宪法,号称史上最民主的宪法,比美国的更好,但是希特勒想颠覆就把它给颠覆掉了。原因就在于,当时德国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太差,没能力反抗希特勒。而美国社会有着强大的自我组织能力,美国政治不是由一个中央政府自上而下集中式控制的,而是由无数个乡镇和城市等等小共同体自下而上聚合的。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是一种分布式的结构,那些小共同体就相当于分布式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一旦出现什么人想要颠覆宪法,社会就会起来反抗,而这个潜在的颠覆者知道自己搞不定社会,也就会放弃不该有的念头了。


举了几个外国的例子,我再来举一个中国的例子。


有一位我的前辈朋友给我讲过他的一个亲身经历。他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在广州坐火车,在车站就看到一个在广州做生意的温州人,拿着一麻袋的钱,大概十几万吧,想要托人带回温州交给家里人。80年代的时候十几万能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万。这个人在车站转了转,听到一个人在说温州话,就立马过去攀谈了几句,打听清楚了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商量好了帮忙带钱的劳务费用,他就放心地把这一麻袋钱交给了这个刚认识的老乡。我那位朋友目睹了全过程,看得目瞪口呆,觉得这种信用基础简直匪夷所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这也跟中国东南沿海的社会结构相关。


东南沿海地区丘陵遍布,在古代,陆地交通成本很高,朝廷的统治不大容易深入,所以与中国北方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宗族结构就保留得好得多。这些地方的人很早就形成了海外经商的传统,在几百年中,这些商人扩散到了整个东亚的海洋地区,北到日本,南到爪哇,都是他们的身影。在进行这种远距离贸易的时候,传统留下来的宗族结构就构成天然的信用体系,即便没有如今复杂成熟的金融系统做担保,宗族乡亲们之间也可以放心地交易,不担心会被欺骗。


这种基于宗族乡里网络形成的信任结构,哪怕是在西方人打过来之后,也绕不开它。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但是西方人过来了只能做批发贸易,也就是把货物批发运到中国的重要口岸,当时主要的口岸是上海;从上海向其他地方的分销网络,则主要掌握在中国商人的手里。无论是从上海分销到中国内地,还是到日本长崎、韩国的仁川、釜山等地,都脱不开中国商人。原因就在于,西方商人到遥远的东方做贸易,信用基础必须依赖于复杂成熟的金融系统;但当时的远东除了上海,没有哪里有成熟的金融系统,西方商人的生意就难以直接渗透到上海以外,而中国商人基于宗族结构的信任网络,就成了拓展贸易的必须条件。


刚讲的温州人的那个故事,就是东南沿海的宗族乡里信任结构在现代的表现。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东南沿海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更容易发展起来。在中国的金融系统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宗族乡里的结构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必要信用系统,这些宗族乡里结构还与遍及南洋的华人网络直接关联,来自南洋的投资也就更容易进来了。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把课程中的几个板块整合起来理解了。法律带来普遍规则,给人们带来行为的可预期性,人们基于法律可以低成本地合作起来;但是法律本身仅仅是文本,人们对这套文本的正当性是否会有共识,又取决于社会结构;社会本身越是有机统一的,法律秩序就越会顺畅运行,而如果社会是撕裂的,或者自组织能力很差,法律就有可能沦为废纸,人们沦入以力决胜的状态,此时就不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而社会本身是否有机统一的,又与这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紧密相关。


自上而下的政治与法律,自下而上的经济与社会,所有这些要素彼此之间都是高度联动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那么宗教又是起到什么作用呢?答案很简单,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它们关乎的都是外在的物质世界,而宗教关乎的是内在的精神世界。一群人就算在物质世界有着很强的有机统一性,但在精神世界彼此没有认同的话,仍然会是撕裂的。人类是需要通过共享的故事来获得认同,自我组织起来的,宗教就是这种共享故事最初的原型。而一个具体的社会,在进入理性主义的时代后,宗教有可能退出前台了,又得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呢?这是通过这个社会的历史叙述和哲学叙述表达出来的,也是本门课程最后的两个板块会去讨论的。


我做的这个盘点,大概会帮助你更好地把握住整门课七个板块设计的意图,也帮你更好地把握住社会学在知识地图中的位置。


前面讲的各种案例,仅仅是帮助你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个基本了解。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展,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快,社会学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我在前面讲的这些案例,它不仅仅是能帮我们理解前面案例中那些宏大的问题,对于你我身边每天都会面临的具体的小问题,同样也会给出有趣的解释。不过,更加丰富完整的内容探讨,就留待课程中慢慢展开了。


最后我再来说一下为什么要请孟庆延老师来讲这门课程。


孟庆延老师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博士,现在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任教。孟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社会学理论、社会思想史等等,听过我在前面几个板块的推荐语的话,你就会知道,对于学科思想史的研究,是最有助于回溯到元问题的,孟老师在这方面的思考很多,所以我们会想要邀请他来讲这门课。


孟老师又是个特别有趣的人,在学术之外,他还说相声、玩摇滚。而且他不仅仅是玩,还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比如他在中国政法大学就开了一门课叫“相声与中国社会”,是通过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政治与社会的流变,来解读这百余年间相声风格的流变,历史与段子齐飞,既有趣又深刻。


说了这么多,咱们赶快到课程里来听听他怎么讲社会吧。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观天下志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

  • 琦萱蕾蕾

    唉,我是如此幸运,没有机会进入名校,却有机会一下子听到这么多厉害老师的课程!

  • 希斯罗丘

    题目都很吸引我,但依然会忍不住神散,在声音里走丢迷路

  • 社工晴空哥

    期待,有机整合各个部分。

  • 失去麦田的守望者

    所以法律需要顺应社会结合。

  • Alcibi

    特别期待孟老师!

  • 子固非鱼也

    这么说宋江是个社会人

  • 石头加三点

    希特勒上台是在一战德国战败的背景下,复仇情结,引发二战,美国没有这个背景,美国有商业基因,是资本的天下

  • 李李源

    期待后面的课程

  • 听友275488555

    真正的实质见解听着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