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6

作曲家-6

00:00
21:00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一起学习、讨论:不一YOUNG(免费)


6.6 作曲家

乔瓦尼·萨马尔蒂尼(Giovanni Sammartini,1701—1775),古典奏鸣曲发展的先驱人物,以其古典风格的室内乐而著名。他是格鲁克的老师。其流传至今的主要作品是为室内乐团而写的奏鸣曲(尤其是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例6.47


克里斯托弗·维利巴尔德·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歌剧作曲家,开创了歌剧的改革时代,为后世歌剧作曲家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但对其同时代的作曲家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在用传统意大利风格进行歌剧创作之后,格鲁克最终得出结论:歌剧脚本的戏剧力量应当是歌剧最重要的方面。为实现这一目的,他进行了以下几项革新:(1)取消炫技性的表演,代之以抒情性的简单质朴;(2)致力于用音乐刻画角色的形象,表现角色的情感;(3)重新使用取自神话的情节,这些情节避免了那不勒斯歌剧的复杂情节副线和次要阴谋;(4)使宣叙调更具音乐表现力;(5)将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用作乐音调色板,通过音色变化营造适当的情绪和氛围;(6)运用合唱来产生戏剧性的强度;(7)使歌剧序曲成为对歌剧情绪和精神的引介。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1762)、《阿尔西斯特》(Alceste,1767)、《阿尔米德》(Armide,1777)以及《伊菲姬尼在陶里德》(Iphigénie en Tauride,1779)。(例6.2,6.8,6.31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lip Emanuel Bach,1714—1788),J. S.巴赫的儿子,有时也被称为“柏林巴赫”,著名的键盘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影响了古典主义作品形式和风格的确立,并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用奏鸣曲式创作的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无疑都受到了他的音乐风格的影响。他写有200多首奏鸣曲和钢琴独奏作品,此外还有大量协奏曲和室内乐作品。他的奏鸣曲展现了这一体裁(Genre)的形式结构,但他的快板奏鸣曲乐章中几乎没有主题的发展。(例6.27,6.35,6.39



约翰·文兹尔·安东·施塔米茨(Johann Wenzel Anton Stamitz,1717—1757),曼海姆乐派的创始人,对管弦乐的演奏和创作贡献颇多。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包括:第一次在管弦乐演奏中大量使用有力度的多层次的渐变;将单簧管引入到了管弦乐队中;将小步舞曲作为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创建了全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他创作有约74部交响曲,但这些作品在今天已经很少再进行演出了。(例6.42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18世纪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海顿的职业生涯体现了赞助制度最理想的运作状况。海顿出生于奥地利罗劳,在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作为唱诗班歌童而接受了早期的音乐训练。除此之外,他在音乐方面主要是靠自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C. P. E.巴赫等古典主义作曲家的风格的影响。海顿最终在1761年被任命为埃斯特哈齐宫的副乐长,并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享受着理想的赞助制度。他的职责是遵照埃斯特哈齐亲王的要求为各种场合提供音乐。因此,他被要求用当时的所有的音乐形式去进行创作。海顿管弦乐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他拥有一支随时供他控制支配的管弦乐队。这使得他能够用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和音色来进行实验。正是海顿使得18世纪晚期的音乐具有了统一性,而且,他还完善了古典主义风格。


图6-3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费城自由图书馆)

海顿的音乐创作数量惊人,其中许多作品不幸遗失,留存下的作品也只是到了现如今才以全集的形式出版。他较为重要的作品是交响曲(其中出版有104部)和82首弦乐四重奏。他对古典风格的主要贡献在于:在交响曲第一乐章中添加慢速的引子,扩充了奏鸣曲式的发展部并发展了主题片段,在交响曲和四重奏的慢乐章使用变奏曲,以及运用更为灵活的配器法,由此可以在相互对比的音色中对旋律进行模仿。以下是海顿最著名的作品:伦敦交响曲(第93—104首);晚期四重奏,尤其是《“皇帝”四重奏》(“Emperor”)作品76之三和《“云雀”四重奏》(“Lark”)作品65之五;两部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以及钢琴奏鸣曲。(例6.4,6.7,6.14—6.16,6.19,6.25,6.26,6.30,6.38,6.41,6.49,6.52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J. S.巴赫的儿子,如今被称为“伦敦巴赫”。早年与哥哥 C. P. E.巴赫在柏林进行了音乐方面的初级训练之后,在意大利生活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去往英国,在那里成为英国女王的音乐教师。他是织体轻盈的主调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这种音乐是古典风格的一项重要来源。他写有多部歌剧、钢琴奏鸣曲、交响曲和各种室内乐。(例6.48


卡尔·冯·迪特斯多夫(Karl von Dittersdorf,1739—1799),古典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方面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作曲家,尽管还是被海顿和莫扎特的光芒掩盖了。他的歌剧《医生与药剂师》(Doktor und Apotheker)和多部弦乐四重奏以及一些交响曲仍留存至今。


图6-4 萨拉斯特罗的花园,源自1815年莫扎特《魔笛》在柏林的一次演出。(辛克尔/AKG,伦敦)

卢伊吉·博凯里尼(Luigi Boocherini,1743—1805),作曲家、大提琴家,极其敬仰海顿的音乐,并模仿海顿的风格。其写有大量室内乐,包括100多首四重奏和将近140首五重奏。他的6首大提琴奏鸣曲和4首大提琴协奏曲在如今的大提琴曲目中仍然居于显要的地位。(例6.43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他的创造力和抒情天分使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主要的三位或四位音乐巨人之一。莫扎特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便显示出了卓越的创造力。早年在萨尔兹堡宫廷的氛围中度过,因为他的父亲是那里的小提琴师。他的音乐天分很早便得到了承认,他作为演奏家和作曲家的才能也通过他到重要的宫廷和音乐中心进行的巡演而展示给了几乎整个欧洲。尽管拥有造就成功职业生涯的几近理想化的条件以及过人的才华,但莫扎特的生活却充满了挣扎和失望。与海顿不同,莫扎特从未真正有过赞助者。他是最早的独立作曲家之一,需要千方百计地获得认可和委约,而没有长期的职位作为保障。由于没有赞助者,莫扎特被迫使用当时流行的每一种音乐形式来进行创作,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他的音乐的兴趣。而就在他通过歌剧《魔笛》(DieZauberflöte)逐渐在公众中获得了一些赞誉,并有可能为他带来一个长期的职位时,他却与世长辞,被葬在贫民公墓中。

在风格上,莫扎特是一个保守者。他完善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并没有在海顿的贡献的基础上做出重大的革新。莫扎特认识海顿,他们的友谊很可能也影响了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作品。两人的风格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莫扎特在以下方面独具特色。通常,他的旋律更为抒情、宽广,在其抒情表现性上也更为微妙。他很少对旋律进行严格重复,而是在装饰音、节奏、和声结构或力度方面做出改变。莫扎特很少在他的交响曲中加入慢速引子。他尽情地在旋律与和声上使用半音化手法,这成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前兆。尤其在他的室内乐中,所有声部都同等重要。

尽管莫扎特并没有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手段,但他优雅精炼的古典品味与对戏剧的内心感觉和热爱,致使他针对纯音乐与音乐以外观念的结合问题写出了或许是最为巧妙恰当的解决方案。莫扎特的歌剧可以分为三类:(1)意大利喜歌剧,其中最重要的是《费加罗的婚姻》、《女人心》(Cosi fan tutte)和《唐·璜》;(2)德国歌剧(歌唱剧)——《魔笛》和《后宫诱逃》(Die Entfühung aus demSerail);以及(3)意大利风格的歌剧(正歌剧)——《狄托的仁慈》(LaClemenza di Tito)和《伊多梅纽》(Idomeneo)。

莫扎特创作有600多首作品。其中一些格外杰出的作品是他创作天才的不朽典范。他的至少4部歌剧以及许多钢琴协奏曲被视为这些体裁中最伟大的作品。莫扎特并未按时间顺序使用通常的作品号为自己的作品编号,但在19世纪中期,路德维希·冯·克歇尔(Ludwig von Köchel)对莫扎特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制作出一套主要依照年代顺序的目录。后来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Alfred Einstein)又将这套目录进行了更新,这一编号系统至今仍在使用。(莫扎特的作品号标记为字母 K 后加适当的数字。)

在这位音乐天才的众多作品中,本书的作者尤其希望提请读者关注以下作品:

最后三部交响曲,《降 E 大调第39交响曲》(K.543)、《G 小调第40交响曲》(K.550)和《C 小调第41交响曲》(K.551)。

10部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克歇尔编号387,421,428,458,464,465,499,575,589,590)。

为管乐器和弦乐器而写的室内乐,其中有《A 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为管乐和弦乐而作的 D 大调小夜曲》(K.320)、《为弦乐四重奏和两支圆号而作的 D 大调嬉游曲》(K.334),以及《为弦乐四重奏和两支圆号而作的六重奏》(K.552)。

小提琴协奏曲,尤其是 G 大调(K.216)、D 大调(K.218)和 A 大调(K.219)。

25首钢琴协奏曲,最常上演的是 C 大调(K.415)、降 B 大调(K.450)、G 大调(K.453)和 D 小调(K.466)。

钢琴协奏曲,C 小调(K.467)、C 大调(K.545)、降 B 大调(K. 570)和 D 大调(K.576)。

《安魂弥撒》(K.626)是莫扎特在宗教音乐中的最高成就。(莫扎特并未完成这部作品,他的学生苏斯迈尔(Süssmayr)根据莫扎特的草稿将之补充完成。例6.1,6.3,6.5,6.10,6.11,6.17,6.20,6.22,6.24,6.29,6.32—6.34,6.36,6.37,6.44,6.45,6.50,6.51,6.53)。


宣叙调例 6.1:《你赢得了诉讼》(Hai gia vinta la cause,伯爵),选自《费加罗的婚姻》(Le Nozze di Figaro),莫扎特(Mozart)

合唱与重唱例 6.3:《费加罗的婚姻》,莫扎特

例6.5:《小坎佐纳》(Piu non si trovano),K. 549,莫扎特
例6.10:《唐·璜》(Don Giovanni),莫扎特  
请见例6.1

例6.11:《后宫诱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莫扎特

例6.17:《C 大调弥撒》(Mass in C major)(加冕),K. 317,莫扎特

例6.20:《C 小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C minor),K. 457,第一乐章,莫扎特DWMA,第一卷,第373页

回旋曲 例6.22:《G 小调弦乐四重奏》(String Quintet in G minor),K. 516,末乐章,莫扎特

变奏曲式 例6.24:《A 大调单簧管五重奏》(Clarinet Quintet,A major),K. 581,末乐章,莫扎特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及其他舞曲形式 例6.29:《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K. 525,小步舞曲,莫扎特

例6.32:《费加罗的婚姻》序曲,莫扎特

复调器乐音乐 例6.33:《B 大调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B major),K. 387,末乐章,莫扎特

例6.34:《C 大调第41交响曲》(Symphony No. 41,C major),K. 550,末乐章,莫扎特

例6.36:《C 小调钢琴奏鸣曲》(Sonata in C minor for Piano),K. 457,莫扎特 DWMA,第一卷,第373页

例6.37:《G 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Sonata in G major for Violin andPiano),K. 301,莫扎特

例6.44:《降 B 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7 in B flatmajor),K. 595,莫扎特DWMA,第一卷,第323页

例6.45:《降 E 大调第10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No. 10 in E flat major forTwo Pianos),K. 365,莫扎特

例6.50:《降 E 大调第二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No. 2 in E flatmajor),K. 493,莫扎特

例6.51:《C 大调第19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9 in C major),K.465,莫扎特

例6.53:《D 大调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in D major),K. 239,莫扎特


路易吉·凯鲁比尼(Luigi Cherubini,1760—1842)是最后一位展现出古典主义节制特征的重要作曲家——尽管他在19世纪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特征仍使他被定位为古典主义作曲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在那里,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很快,他在巴黎定居,并使自己的创作生涯和指挥工作都专注于法国风格的音乐。他的歌剧受到了格鲁克改革的影响,但从未获得任何重要的赞誉。他最优秀的歌剧或许是《美狄亚》(Médée),近些年来这部作品重新得到上演。他的两部安魂弥撒展现出其教堂音乐的高品质以及杰出的对位写作。(例6.13,6.18


例6.13:《美狄亚》(Médée),凯鲁比尼(Cherubini)

例6.18:《C 小调安魂曲》(Requiem in C minor),凯鲁比尼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必须不仅被认为是一位古典主义者,也应当被看作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他的作品将在第七章得到更为充分的论述。)其作品的较大一部分体现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但其早期的作品遵循的是古典主义风格。普遍认为,其写于1802年之前的作品是依照海顿传统的模式。尽管偶尔表现出他对古典主义和声和力度上的简单质朴的不耐烦,但他对传统的接受程度还是相当完整的。早期的重要作品包括直到作品53之前的钢琴奏鸣曲、前三部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作品18以及前两部交响曲。(例6.21,6.23,6.40


例6.21:《F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intet No. 1,F major),作品18之一,第一乐章,贝多芬(Beethoven)

例6.23:《A 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 2,A major),作品2,末乐章,贝多芬

例6.40:《C 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 1 in C major),贝多芬


其他作曲家

1.奥地利

F. X. 里希特(F. X. Richter,1709—1789)
乔治·克里斯托弗·瓦根塞尔(Georg Christoph Wagenseil,1715—1777)
米夏埃尔·海顿(Michael Haydn,1737—1806)
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

2.英国

托马斯·阿恩(Thomas Arne,1710—1788)
威廉·博伊斯(William Boyce,1711—1779)

3.法国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François-Joseph Gossec,1734—1829)
约瑟夫·布洛涅·圣乔治(Joseph Boulogne Sain-Georges,约1739—1799)

4.德国

约翰·约阿希姆·匡茨(Johann Joachim Quantz,1697—1773)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1710—1784)
克里斯蒂安·卡纳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1731—1798)
约翰·弗里德里希·彼得·本达(Johann Friedrich Peter Benda,1752—1783)

5.意大利

尼科洛·约梅利(Niccolò Jommelli,1714—1774)
尼古拉·皮钦尼(Niccolò Piccini,1728—1800)
多梅尼科·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1749—1801)

6.美国

威廉·比林斯(William Billings,1746—180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