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讲|《少年闰土》:听故事与讲故事
 9064
试听180

第三十二讲|《少年闰土》:听故事与讲故事

00:00
12:51

课本内外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部分节选,讲述了童年时代“我”与闰土的交往。


郦师点拨 

《少年闰土》既然是小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了。那么同学们在阅读时也就要需要首先理清人物的身份,《少年闰土》里其实主要就两个人物,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我”。


那么从课文所写的内容来看,闰土是一个从乡下来到城里来到我家做忙月的可爱少年,也是热情的、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在农村生活中丰富多彩故事的人。而这个我是县城里的一个少爷,同时也是一个对闰土怀有真挚情感,并喜欢听他讲故事的人。两个少年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关系,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同时年龄、性格、情趣、经历又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相处虽然短暂,却有着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就人物而言,闰土显然是故事中的第一主人公,是鲁迅着力描写的对象。在相处中,闰土给我讲述了他在农村经历的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课文主要写了四件事,分别是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


当然文章中最著名的画面就是闰土看瓜刺猹的那一幅场景,这段描写的经典就在于首先是色彩感,深蓝、金黄、碧绿、银色,这样鲜明的色彩仿佛一幅水彩画,将海边沙地可以说移到了我们的眼前。其次是动作感,“挂着圆月”、“种的西瓜”“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尽力刺去”、“将身一扭”、“逃走了”,你看这么短的文字里头如此密集的动词聚合在一起,不仅有效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更写出了一个少年的勃勃生机。


如果说对闰土的描写,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和语言的刻画来进行,当然也包括有十分传神的外貌肖像,这是因为我们对一个人的回忆,往往不一定能把他的一切性格外貌都记得那么清楚,但往往会记住那些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一幕。鲁迅这样写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那么三个特征如何突出了闰土的特点呢?你看“紫色的圆脸”自然是由于在海边风吹日晒了。传统民间的风俗就认为戴银项圈是可以保孩子平安的,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他的父亲十分疼爱他,同时说明家里的处境也还是不错的。而毡帽则是绍兴一带农民戴的帽子,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可以说这三个特征突出了闰土的淳朴可爱,也介绍了他生活和成长的背景,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肖像描写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根据所描写的人物性格进行最有特色内容的抓取。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题材,通过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当然许多优秀的小说其实都源于生活,所以会让我们感到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就像闰土这个人物,其实他是有一个生活原型的,他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候的朋友章闰水,但我们必须说小说又不同于生活。鲁迅先生其实是把生活中的很多小伙伴的很多特征综合起来塑造了闰土这样一个人物。


思考探究 

如果同学们来描写你自己或者你最熟悉的朋友,你又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最鲜明的特征来写呢?请同学们自己做一篇小练笔吧!

精选用户评论
  • 是厂

其他用户评论
  • N_I_NE

    我们老师说看kan(第一声)瓜刺猹,先生您读的是看(第四声),到底哪个对呢

  • 声声起

    我记得先生讲过这篇课文样。少年时的伙伴如同少年的时光一样纯美

  • 啄木鸟530

  • 1583052crve

    先生讲得真好

  • 李l守护者

    少年润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初中时学过。今天在听郦波老师讲少年润土,才知道少年润土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的节选。自我感觉可悲呀,读书不用心呀,重新学习,太有意义,年龄大的我,重读小学的课文有意义。感谢老师的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