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走向终点的艺术绽放大作 | 肖邦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19.走向终************************

00:00
09:13

前面的10讲,我们介绍了肖邦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也认识了一个多面的、立体的肖邦。


肖邦的最后一讲,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创作于1844年,是肖邦晚年时期的作品。


肖邦的晚年时期,其实过得非常坎坷、非常孤独。大家知道,肖邦一直患有肺病。从1843年开始,他的生命力开始慢慢衰弱,甚至需要卧床休息。这个时候,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问题。1844年,肖邦的父亲,还有他最喜欢的学生,相继去世,这些都让肖邦痛苦不已,近乎崩溃。在乔治·桑的笔下记录到:他把自己关在房内,不吃饭,也不说话。

 

但令人安慰的是呢,肖邦的姐姐这个时候来到了法国诺昂,肖邦心情大好。亲姐姐,阔别17年,终于见到一面。他陪着姐姐听音乐会,逛巴黎的名胜古迹。在姐姐的陪伴下,他渐渐对父亲的离世释怀。


这首《B小调钢琴奏鸣曲》呢,就是这样一个悲喜交集的时候写下的。


提到奏鸣曲,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家。相比之下,肖邦的钢琴奏鸣曲数量要少很多,三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间呢,几乎横跨肖邦创作的早、中、晚三个时期。

 查看源图像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奏鸣曲。奏鸣曲的本义是“鸣响”,它也是一种音乐体裁。在16世纪的时候,指一切器乐曲。17世纪发展成为某种小型合奏套曲,比如说三重奏鸣曲,独奏奏鸣曲等等。


肖邦的第一首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是学生时期,十七八岁的作品。创作完第一部之后,也许自己觉得对于奏鸣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自己也不是特别满意。因此,在那之后的十年里,他创作了大量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却唯独没有奏鸣曲。


第二首《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于1837~1839年,这个时期是肖邦创作的高峰时期。在这部作品中呢,肖邦把自己非常喜欢的《葬礼进行曲》放了进去,作为第三乐章。他经常提到并演奏的就是这部奏鸣曲。但是当时人们对这部奏鸣曲争议很大,很多人表示这部作品太过抽象。就连对肖邦十分推崇的舒曼,对这部作品也是颇有微词。

 查看源图像

第三首奏鸣曲,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很多肖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这首奏鸣曲是肖邦晚期创作中,最杰出、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它把肖邦个人的音乐创作活动推到了顶点。无论是在大型作品的把握能力上,还是在作品的思想性上、艺术性上,这首奏鸣曲都显得更为成熟和理性。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奏鸣曲。


这首奏鸣曲呢,整体上既明朗优雅,又带有很深的沉思味道,非常动听。


肖邦其实会把钢琴呢,当成自己的“日记”。因此,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听到的每个音符,其实传递了他的情绪和想法。


比如在第一乐章里,肖邦先是用了大量决绝有力的和弦,然后中间又穿插了一些半音阶跑动。通常半音阶在演奏时,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急促、摇曳、不稳定的感觉。

我来弹一下,你们听


这里的一连串半音阶,就像是一阵阵呼啸的风声,苦闷、凄冷、不知所措。


再比如第四乐章中,肖邦还在音乐中大量使用不对称性的节奏。在双手配合下,好像即性演奏一样。就像这样


这种手法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就是不稳定、不和谐

我们刚才介绍过,肖邦这个时候的心情其实是有点的。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相继去世,和自己亲近的人,关系又出现了裂痕。即便是知道自我排解,这种凄凉的感觉,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他把这些心情都放在了他的琴键里。


记得他的学生曾经描述过:“在他的指尖下,乐句如歌,音符意味着道出来的音节,每个小节呢就像一个个单词,而乐句,则意味着对一个想法的陈述。这一切,即便是不带伤感的朗读,也能让人感受到他作品里的朴素与高贵”。


但同时,肖邦骨子里是有波兰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他始终相信这一切都可以过去。在第一乐章再现部出现的时候,从小调变为大调,最后由几组坚定有力的和弦结束。

什么意思呢?我弹一段,你就明白了


之前我们说过,小调色彩一般较为忧郁、悲伤,而大调色彩却是明朗、坚定的。所以,这里的音乐由忧郁、叹息式的旋律变为明朗、大气的情绪。这一个乐章可以说,承载了肖邦的真实生活以及内心的想法,肖邦通过这样的一个调性改变,透露出他历经磨难后,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奏鸣曲充满了复调音乐的色彩。肖邦非常崇拜巴赫,对巴赫的复调作品可谓是了如指掌。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闲暇之余的肖邦竟然修订过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巴黎版的乐谱。有朋友回忆,在一天早上,看到肖邦一共背谱弹奏了十四首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当在场的人赞叹他的记忆力时,他却说:“那是忘不掉的”。由此可见,巴赫对于肖邦的影响非常大。


在本首作品之中,肖邦处处运用这种技法,让音乐色彩变得更加斑斓,立体饱满的声音,赋予了旋律生命。比如这一段


这首《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呢,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


肖邦这位音乐家,我们用了十一首不同的乐曲来重新解读他。希望这些分享 ,能够让你真正了解肖邦,喜欢肖邦,打消对他的刻板印象。 音乐,不是别人嘴巴里的,只有用心感受过,才能成为自己的。肖邦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会一直带着自己最新的思考去诠释他。


我是李云迪,感谢你的收听。下一位音乐家,我们一起走进浪漫主义时期另一位伟大的“钢琴之王”——李斯特,期待再次与你相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个猪噜

    听着听着满脑子都是去年音乐会的场景,从未有过像此刻这么这么的想你希望今年上海城市剧院这场能照常举行,我也能顺利抢到票,再次在音乐厅见到你

  • Gloria_hzl

    李老师啥时候讲格里格呀?

  • DeeRKiSSWinD__

    肖邦的最后一讲啦

  • 听友254190524

    为什么都只有试听啊?

  • 音乐又不是赛马

    期待再次相见啊,云迪

  • XTChen0301

    咦?这一讲没有文稿吗?我这里没显示

    小意吸 回复 @XTChen0301: 有的嘞!

  • 大西洋羊

    李老师介绍了好几个肖邦体裁的作品,加上背景和曲目分析的内容,让我更了解和喜爱他的音乐。很希望你将来还会有肖邦的新专辑,五年十年我在慢慢等着。

  • 司空宣兒

    听了这11节有关肖邦的课,对肖邦更加了解了。

  • 听友195194045

    这首曲子真的越听越妙

  • 书影江楼月

    听这首奏鸣曲的讲解,不禁让人回忆起去年老师的奏鸣曲巡演,念念不忘啊!何日才能重返音乐厅与你邂逅?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