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短篇小说集》2:刘建丨独立、叛逆,对抗封建陋俗的新女性形象

《泰戈尔短篇小说集》2:刘建丨独立、叛逆,对抗封建陋俗的新女性形象

00:00
18:3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建。在上一讲里,我们了解了泰戈尔短篇小说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所走过的短篇小说创作之路以及他对自己前后两期短篇小说创作的评价。这一讲我们将了解泰戈尔笔下的孟加拉社会生活画图,也就是他的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所以能够赢得崇高声誉,首先在于它们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的孟加拉城乡社会生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泰戈尔时代的印度,本土陈旧的社会秩序与人民的矛盾、殖民主义与印度民族的矛盾日趋尖锐。


反封建是泰戈尔短篇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泰戈尔认为,旧制度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批判旧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潮流。泰戈尔反对旧制度主要体现在对印度教婚姻制度与种姓制度的否定与批判上。这两种制度,集中体现了印度旧制度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中,反对传统婚姻制度的作品数量最多。对于这种制度的种种弊端,如童婚制、妆奁制、一夫多妻制、寡妇殉夫制、禁止寡妇再婚、禁止不同种姓通婚等,他都有所涉及。泰戈尔不断通过作品提出妇女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妇女的出路问题。


童婚制是泰戈尔接触较早的题材。童婚是印度社会由来已久的恶习,五岁至十岁的新娘不在少数。直到今天,在印度的某些地区,这种制度也没有完全绝迹。《河边的台阶》描写一个叫苦森的女子的厄运。


她年仅七岁,就在盛行童婚的年代出嫁,婚后只与丈夫见过一两面就成为寡妇。《客人》中厨师的女儿索纳莫妮五岁即成寡妇。所有这些被迫接受童婚的女孩子,不过是些含苞待放的花朵,却过早遭到野蛮摧残。


妆奁制度是泰戈尔着力抨击的一种封建陋俗。《还债》中的拉姆舒多尔嫁女时欠下亲家一笔奁资,结果几乎倾家荡产,也未能还清债务,女儿还被迫害致死。《海曼蒂》中的女主角之父筹措的奁资中有一万五千卢比是高利贷。这一事实被幻想攀龙附凤的夫家获悉后,海曼蒂备受冷落,终致抑郁而死。这些作品揭露了妆奁制的吃人本质。


一夫多妻制是印度旧婚姻制度的另一侧面。《小妾》涉及童婚问题。哈兰荪多丽婚后多年未育,于是劝丈夫尼巴兰另娶。尼巴兰纳妾后,夫妻之间原先的纯洁爱情荡然无存。旧妇沦为女仆,新妇成为女王。后者不幸死亡后,尼巴兰又像个贼似的在深夜潜回妻子身边。


哈兰荪多丽一声不吭,尼巴兰也默默无语。他们还像以前那样并肩躺下;然而,在正中间横陈着一个死去的少女,他们谁也无法逾越她。


《解脱》中的一个市民,也因发妻不育而另娶。结果两位妻子一气生下一男七女。丈夫因不堪重负而出逃,家里闹出许多笑话。泰戈尔通过此类作品对于一夫多妻制予以严峻批判或冷嘲热讽。


寡妇殉夫制亦称萨蒂制(Sati),是印度教婚姻制度残酷性的突出表现。这种野蛮遗风曾一直绵延不衰,主要为上层社会所遵奉。


泰戈尔在其名篇《摩诃摩耶》中描绘了这样一幕人间惨剧。美丽高洁的摩诃摩耶被迫与自己的恋人分手,嫁给一个在火葬场奄奄待毙的老婆罗门,翌日成为寡妇,被迫按照印度教惯例殉葬,活生生地与亡夫的尸体一同火化。只是由于天降暴雨,她才得以死里逃生,但却永远失去了原先美丽的容貌。她与恋人逃往异乡,要求他永远不可揭开自己的面纱。


一个月夜,他偷看了她那令人目不忍视的面容。摩诃莫邪一怒而去,不知所终。这一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悲剧艺术力量,控诉了这种夺去无数妇女生命的鄙陋风俗,寄寓了他对无端遭到谋杀的青春生命的深切同情。


泰戈尔对印度传统社会禁止寡妇再婚的问题也予以关注。他的许多短篇小说中都有寡妇出现。在妇女依附于男人的时代,寡妇的处境分外凄惨,而正当青春年华即成寡妇的女子更有无限苦楚。


因此,泰戈尔力主寡妇再婚。在《美丽的邻居》中,他以激赏的笔调写两个青年学生同时爱上一个美丽的寡妇。他借小说中主人公之口指出:“寡妇也有一颗活鲜鲜的,有痛苦,有欲望,挺敏感的心。”小说主人公慷慨激昂地揭露了那种美化寡妇守节理论的虚伪性。


泰戈尔不仅描写了深受旧制度迫害的妇女的命运,提出了妇女问题到严重性,而且试图探寻她们的出路。《吉莉芭拉》描写一个敢于冲破礼教束缚,毅然与无赖丈夫分道扬镳的富家少妇的叛逆性格。


书信体短篇小说《妻子的信》中的女主人公麦里娜拉,就是印度的娜拉。她在觉醒之后离家出走,从外地投书丈夫,对整个封建制度发出申讨。这是泰戈尔在为妇女代言,表达她们寻求解放的意愿。


爱情也是泰戈尔描写较多的一个题材他善于借助此类短篇小说表达对种姓制度的批判。长期以来,种姓制度影响了印度社会的许多方面,也影响了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


泰戈尔大胆否定种姓制度的神圣,讴歌忠贞不移的爱情和青年男女的斗争精神。在《弃绝》中,首陀罗出身的青年寡妇苦森与婆罗门出身的大学生赫门达堕入爱河。苦森的保护人设计隐瞒了她的种姓,使一对有情人结成眷属。赫门达的父亲获悉情况后,命令儿子抛弃自己的爱妻。赫门达宁肯失去自己的高级种姓身份,也不愿牺牲爱情。


在《新郎与新娘》中,男主人公一再对抗父母为自己包办婚姻,因而离家出走,最后选择了一个没有种姓的姑娘为妻。这两篇小说表明,年轻人只有与封建制度坚决斗争才有可能赢得纯洁的爱情。


泰戈尔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除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和进步性外,还表现了他极其崇高的美学理想。他把爱情写得美好动人,态度严肃,手法含蓄,构思机巧,富于诗意,值得有志于小说写作者借鉴。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泰戈尔还揭示了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从而丰富了反封建主题的内涵。《原来如此》揭露了地主戈帕尔的伪君子面目,颂扬了青年农民奥奇莫迪的斗争精神。


戈帕尔善施小恩小惠,注意收买人心,晚年又假装虔诚信神。其实,奥奇莫迪就是他与一个穆斯林寡妇的私生子。戈帕尔的形象与英国小说《牛虻》中的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不无相似之处。他的儿子比哈利虽受过高等教育,却对佃户刻薄寡恩,不允许他们少付一个子儿的租金,哪怕缓缴一天都不行。奥奇莫迪就是一个被他逼得起来造反的佃户。残酷的欺压使他铤而走险,持刀去刺杀比哈利。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既是农民困难的根源,也是他们起而反抗的原因。


《献祭》淋漓尽致地嘲讽了婆罗门地主巴达那特的愚蠢。他连娶四房太太都没生下一男半女。于是,他煞费苦心祈求子嗣。


他家里时时刻刻都挤满了星象家、法师、巫医和苦行僧。数不清的符箓、草药和专利药品源源不绝流进他家的大门。

......

当巴达那特考虑着他的珍馐美食将遗留给谁的时候,饥饿的人们用忧虑的眼睛注视着空碗,心里考虑的是他们还有什么东西可吃。


这真是一幅对比鲜明的时代画图。令人绝倒的是,巴达那特一下请来一百个婆罗门为他祭神,让自己的第四房太太喝下他们洗脚的“神水”,而让那些婆罗门足足吃喝了一整天。


此时,因未能及时生育而被扫地出门的前妻出现,带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上门行乞。他正是巴达那特唯一的儿子。


泰戈尔对当时印度的司法机关也颇为不满,对法庭的腐败、法官的酷虐都予以揭露。在《判决》中,法官错判一个无辜妇女绞刑。在《无法挽救的灾祸》中,上级法院的法官只因为与下级法院的法官有宿怨,就将后者判的案子颠倒过来。在《法官》中,一个屡遭抛弃走投无路的贫妇抱子跳井自杀未遂,却把孩子淹死了。法官以谋杀罪判她死刑。


其实,当年正是法官本人诱使她堕落,毁灭了她生活的希望。现在,骗子成了法律的化身。


他自己过去不只对一个妇女犯过罪。如今对任何一个女人,只要犯了社会方面最轻微的过失,他就会给予最严酷的惩罚。


在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身上,泰戈尔集中了旧时代的许多恶劣品质,予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泰戈尔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孟加拉的社会生活。《塔拉普拉松的业绩》写一位不谙世事的穷学者的坎坷遭际。《教师先生》写一位秉性正直的家庭教师霍罗拉尔的悲剧命运。他出身贫寒,只好为富家子弟当家庭教师,以维持自己的学业。富家失窃,他因受到怀疑而愤然辞职,转投一家英国商号任职。一天夜里,他在富家教过的学生宾努设计窃去他经管的三千卢比公款前往英国留学,而宾努之父拒不按儿子留言偿还款项。霍罗拉尔踯躅街头,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于一天之内死去。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拘一格,其中不少作品写得富于人情味。例如,他的名篇《喀布尔人》写一位阿富汗人拉赫曼为了谋生,不惜背井离乡,抛下妻儿,千里迢迢,前往加尔各答走街串巷,贩卖水果,竟然与作家“我”五岁的女儿敏妮相识,成为“忘年交”。


他因讨债伤人,入狱八年,获释后依然惦记着业已长大的敏妮。原来,拉赫曼也有一个女儿,他将自己深藏的父爱倾泻到活泼而可爱的敏妮身上,以致作家夫人怀疑拉赫曼是个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小说尾声揭示了谜底:拉赫曼对“我”说,


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敏妮)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小说接着写道:


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破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

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


作家被这种深挚的父爱深深打动,于是慷慨解囊,资助拉赫曼还乡,以及早与自己的独生女重逢。


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人性,使之成为一个名篇,为各种语言的泰戈尔短篇小说选集所必选。这篇以表现人性见长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也并非全是现实主义的。他写的《饕石》就非常另类,犹如一篇神秘玄幻的海外奇谈。故事发生在一座莫卧儿时代的古老王宫中。


小说中,历史与今世,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不断切换,使得这篇名作成为一篇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泰戈尔可以说是此类小说的真正先驱。


泰戈尔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均有所揭示,但以短篇小说反映得最为强烈,最为集中,也最为深刻,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画卷。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视野广袤,内容宏富,写到了当时印度以孟加拉地区为主的各阶层的大量人物,触及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描绘了一幅幅社会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和一代故事圣手超卓的艺术能力。


在这一讲里,我们了解了泰戈尔不同短篇小说的丰富题材和一些代表性作品下一讲我们将了解泰戈尔短篇小说的以抒情为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


感谢你的收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晅隆公子

    你的声音真让人讨厌

  • 李星瑆NO1

  • 沉默的咸饭

    节约时间涨姿势~

  • 陶无清

    曾经有幸手抄过一遍飞鸟集英文版,就是简单,优美,质朴又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