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北京师范大学的姚建彬探访《失乐园》的神秘境地,我是转述师覠默。熟悉弥尔顿的读者都知道,弥尔顿一生著述颇为丰富,他不仅创作了英语诗,还写过意大利语诗、拉丁语诗和希腊语诗;而且还写下了大量拉丁语、英语散文著作,其中包括有关政治、宗教、婚姻教育的多本小册子,另外还有历史著作、书札、字典等等。
他的成名作《圣诞清晨歌》风格清丽,音调铿锵,诗行整齐,彰显了诗人的心灵之美;《莎士比亚碑铭》是献给莎士比亚的最早颂歌之一;《黎西达斯》标志着诗人风格的转变。但是,所有这些作品加在一起,甚至加上《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其成就和荣耀,都无法同弥尔顿的《失乐园》媲美。就像你去读屈原,你只要读一首《离骚》就够了,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屈原还写过《九歌》《招魂》《橘颂》等名篇一样。
在第一讲,我已经对你说过,弥尔顿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有一种自觉的使命担当,他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要做诗人,而且是要做那种为英国诗歌史挣得极大荣誉的诗人。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他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通过多种方式来做准备,完成在剑桥大学的高等教育后,又自觉地自学,并前往欧洲游学,以此来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完成学业后,他拒绝去当牧师,不愿与当时腐败的英国教会同流合污。在英国革命兴起的年代,他站在资产阶级一边,是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堪称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先驱”。因为弥尔顿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所以他才接受克伦威尔政府的聘任,出任外事秘书。虽然他做官的级别不大,但是牵扯的精力却不少,对他的眼睛的损伤尤其明显。
在人生最悲苦的十年,弥尔顿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事业上。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慰藉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悲痛,来舒缓瞎眼失明带来的人生打击。中国古人常讲,人生有三大不朽事业,“立言”,也就是著书立说,是其中最能传之久远、彪炳史册的伟业。
在《失乐园》的写作上,弥尔顿倾注了他全部的才华和精力。你肯定听过这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写出经典作品的诗人,也不是好诗人。很多诗人都像弥尔顿一样,在初登诗坛前,都抱有宏愿,祈求“笔动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每一个诗人在少年气盛之中都会立下雄心壮志。然而,真正能够为之坚持并实践它的,永远只是极少极少的人。弥尔顿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伟大诗人中的一个。
弥尔顿问鼎诗坛宝座的理想,萌芽于少年时代,成熟于壮年时期,实践于人生晚年。按照帕蒂森等学者的考证和研究,弥尔顿最晚从23岁起,就立下了雄心壮志,决心要写出英国诗歌史上最为崇高的作品。这个念头,最早记述在他1632年创作的第2首十四行诗中。弥尔顿在这首诗中吐露的决心,是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果,他还对自己早下了决心而没有实现深深自责。
写这首诗的时候,弥尔顿已经从剑桥大学毕业。不过,他那时还没有选定一个职业。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弥尔顿说,就他心目中的意向来说,他所接受的教育还没有完成,他期待着伟大的人生作为。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像希伯来先知和法官撒母耳那样,将是虔诚献身的一生,献给需要长期训练的工作。弥尔顿在其他著作中,也再三再四地表达了这种想法。
那么,弥尔顿究竟是怎样为英国诗歌史创造出《失乐园》这颗光明四射的明珠的呢?
弥尔顿开始准备创作《失乐园》的时候,确定了长期犹豫不决的两个方面:主题和形式。“早在他决定创作以前,他曾决定以人类的堕落作为主题,而且记叙文或史诗的形式比剧本为好。” 如果再仔细研究弥尔顿留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底稿,以及他1658年前写的诗歌或者小册子,你会发现,《失乐园》中的有些篇章大概在十五六年前就已经写成了。
在《谈谈教长政治》这本小册子里,弥尔顿曾经列出了一百个题目,全是他经常想到可以实现的题目,总的倾向很明显,圣经的题材比世俗的题材更讨人喜欢,其中最突出的是《旧约∙创世纪》中叙述的亚当和夏娃堕落的故事。而在他所想到的关于《圣经》的题材中,《失乐园》的这个书名早已鹤立鸡群。这个时候弥尔顿准备了关于《失乐园》的四份草稿。但草稿毕竟是草稿,离最终的精神结晶还有很大距离。
他差不多用了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来孕育自己的诗歌梦想。在这一点上,让我想到用了差不多三十年来构思《神曲》的但丁,还有花了差不多六十年来构思《浮士德》的歌德。真正伟大的作品,大多数都经过了艰难而又漫长的构思、酝酿阶段。这些伟大的作家和诗人,就像孕育一个“十代单传”的婴儿那样,为自己孩子的分娩做好方方面面的精心准备。
在这样漫长的孕育阶段里,要克服名誉、地位和利益等各种毒蛇的诱惑和纠缠,不然只能等来凌云壮志被销蚀殆尽的命运。弥尔顿像一个意志坚定的老农,他设法拔除内心时不时冒出的杂草或者荆棘,把名誉、地位和利益算计都抛在脑后,通过国内学习、国外旅游、政治论战、担任公务、结交朋友、敦伦夫妇、教养子女等环节来造就自己,尽心尽力浇灌自己的庄稼,直到迎来丰收的喜悦。
在确定了主题和形式后,弥尔顿在着手自己理想中的丰碑之作前,对创作语言也有独特的考虑。你知道弥尔顿创作《失乐园》,用的是什么语言吗?
如果不特别提醒,你或许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人弥尔顿写诗,那肯定是用英语,难道还会是其他的语言吗?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弥尔顿那个时代,事情还真不像你想当然的那样。从弥尔顿在剑桥大学所接受的扎实古典教育和他担任外事委员会的拉丁语秘书来看,他其实完全有能力用拉丁语写作。
他完全可以像在他之前的托马斯∙莫尔一样,用拉丁语来创作。他在写作语言上的犹豫不决,还有更深层的理由:因为他最初并不想“为多数人而写作”。促使他最终决定用英语写作的最重要理由,来源于他的爱国热情。
他虽然瞧不起大众的呼声,但是,他认为英国人是有智慧而又善良的人们,这让他打心底尊重敬爱。正是出于对英国和英国人的热爱,他才最终采用英语,来创作《失乐园》这部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和才华的作品,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祖国的语言在欧洲各国的语言中备受尊敬。弥尔顿出于爱国情怀而选择用英语来创作《失乐园》,意义几乎可以媲美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当初用意大利语创作《神曲》。
但他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写作语言,这一决定同时就限制了他的题材。那个时代的作家或者诗人,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国家诗人,他就只能选择一个本国人民觉得可爱的英雄,选择已经为他们所熟悉的题材和角色。无论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历史来看,还是从中国自己的文学史来看,在古典时代,王侯将相占据主角,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传统。
所以摆在弥尔顿眼前的,就只有在两个题材之间选择:要么是圣经题材,要么是关于英国历史的叙事。毫无疑问,除了《旧约∙创世纪》中按照西方文化谱系叙述的人类祖先堕落的故事外,在英国的历史故事中,有关亚瑟王光辉战绩的传说自然是弥尔顿的上上之选。
弥尔顿在题材选择上所受到的限制,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没有办法设想的。今天的创作者享有空前的自由,凡是人能够想得到的任何题材,作家都可以去写。弥尔顿当年在诗歌题材选择上所面临的限制,迫使他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
经过反复酝酿和细致思考,加上弥尔顿自己的天才是抒情的,而不是戏剧性的,他最终选择了希伯来语圣经中关于人类堕落的这条叙事线索。它所无所不包的广泛性既符合弥尔顿对题材的要求,也符合他的心理素质,更符合他自己的才情。
从萌生理想,到草拟写作方案,再到吟咏口述,由他的朋友和外甥记录下来,直至最终定稿刊印,历时长达三十五年之久,其中的艰难辛苦,我无法想象。1658年5月到1660年5月两年的时间里,弥尔顿吟完了史诗的一半。
就在这个时候,英国革命失败了,查理二世复辟。曾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府服务过的弥尔顿遭到了复辟政权的打击报复:逮捕、坐牢、抄家、焚书等一连串的灾难接踵而至。此时的他,差不多置身朝不保夕的处境,而且写出的诗文还要接受严格的审查。让人特别钦佩的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弥尔顿还是在1665年完成了辉煌史诗《失乐园》。
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我们熟悉的伊甸园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呢?
《失乐园》的故事有两条叙事弧线:一条叙述撒旦(也称为路西佛)反叛天神,在大战失败之后,他和他的天军全部被逐出天界乐园的故事,另一条是亚当与夏娃违犯禁令,偷尝禁果而被逐出地上乐园的故事。两条线索的联结纽带是撒旦引诱亚当、夏娃犯禁这一情节。
史诗从撒旦和其余的造反天使已经被打败,并且被放逐到地狱(史诗里称为塔尔塔罗斯)中写起。而故事的起因则是因为天神宣布其独子为天使、天军的首领,统帅天国。当时还是大天使长的撒旦不满这一决定,于是发动反叛,企图推翻全能的神的宝座。
在地狱首府“万魔殿”,撒旦发表演说,自立为王,意欲集结败军,再次向天神和天军宣战,光复天界。经过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一通激烈辩论,会议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收复天国。此时,撒旦他们获悉上古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目前天神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和一个新族类,一种和他们差不多的生物。会议决定派要员去侦察这个刚刚建成的乐园,引诱这个新的物种——人——前来归顺,从而壮大自己以孤立天神。
撒旦自告奋勇,不顾艰难险阻前去侦察。他冲出地域大门,越过混沌界,向太阳飞奔,侦察到了地球和新乐园的位置。由于混沌王的指点,经过极大的困难,才看到他所寻求的新世界。撒旦巡游大地之后,潜入乐园,进入熟睡的蛇身,趁夏娃独处的时候,凭一番甜言蜜语让夏娃失去了戒心,告诉她如果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实后就既能说话,也会获得理性。
夏娃禁不住诱惑,终于摘吃了禁果,眼睛也明亮起来。她把美味的禁果带给亚当,劝他也吃。亚当一看,惊惧不已,知道夏娃已经犯禁,论罪当死。但是,炽热的爱驱使他决定同夏娃一同堕落,一同赴死,于是他也吃了禁果。违禁偷食禁果后,亚当和夏娃都变聪明了,在发现自己赤身露体之后也懂得了羞耻,于是找来无花果树叶缝起来遮羞。
二人开始争吵,互相埋怨。撒旦回到万魔殿,在全体会众面前夸说自己对人类的阴谋成功。天神派神子向二人宣布判决:他们要被永久逐出乐园,从此靠劳动谋生。天使米迦勒领亚当登上高山,在他面前展示未来事情的远景,一直到洪水的发生。
以上所说,就是《失乐园》的基本故事梗概。朋友,即使我的复述是粗枝大叶的,你是不是也能从中领略到《失乐园》的丰富多彩和万千气象呢?《失乐园》是完全建立在弥尔顿的幻想的基础之上的,它奇特而瑰丽的审美特征令人叹为观止,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但丁在《神曲》里对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想象,也很容易让你把他同卢克来修在《物性论》里表现出的天才想象联系起来。
当然,你也可能会同时联想到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或者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甚至是屈原的《天问》。你只有抛开现实世界的束缚,追随弥尔顿瑰奇的想象力,才能不受阻碍地进入诗人描绘的那个既定场景都布置好了的世界之中,而不是一开始就同诗人闹别扭,反对他的想象。
作为一个理想的读者,在阅读时要学会理性地同诗人和作家合作,这样才能让双方都享受精神的愉快,而不要成为对彼此的伤害或抵触。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分享来自英国诗坛的这座熠熠生辉的丰碑的光芒。
好了,这一讲,我向你讲了弥尔顿的诗歌理想、他的创作方案、他对题材和形式的思考,以及《失乐园》的生成过程和基本的故事梗概,这将为我在后面详细讲解《失乐园》中的艺术形象、《失乐园》的艺术成就和价值等问题,提供不可缺少的前提。我们下期继续在《失乐园》领域进行未知的探索。
看看那些名人,我真想看看普通人脑子里都是水?人家动不动就在多个领域就取得斐然的成绩。再看看自己…… 配活着????
时差15小时z 回复 @无放肆_不青春: 起码你还能意识到这些,还会读大师的名著。可惜大部分人都沉迷于物质世界,贪婪的生存着。
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老师讲的,娓娓道来,有一种自身内在的深刻感受在,更有感染力。
哇哦,大师不出场出声了?
声音很有感染力,讲解清楚
还是喜欢原来的模式,大师来讲,但是众口难调
打卡
我是听你解读《失乐园》内容,不是听你一直说怎么创作的,最难听的一章
转述老师
当你被生活虐得体无完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黑暗苦难悲惨之事,你还会活下去吗?该以什么样勇气活下去?
零落点点 回复 @沉睡就是在睡觉: 活下去吧,毕竟只有这一生,活着就代表还有希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