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02 | 北印度人菩提流志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楞伽经02 | 北印度人菩提流志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00:00
16:50

161-楞伽经02  北印度人菩提流志对中国佛教的贡献


一、知识点


1.菩提流志:


菩提流志(佛经翻译家)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12岁时从外道出家,学习数论学说,精通声明、阴阳、历数、地理、天文、咒术、医方等。60岁时遇见大乘上座部高僧耶舍瞿沙,辩论服输,遂改奉佛教。


2.三藏:


三藏,对于佛教经典的一种总称。


“藏”的梵文原意是盛放各种东西的竹箧。佛教学者借以概括佛教的全部经典,有近乎“全书”的意思。“经”是纵线的意思,取其能贯穿摄持各种佛教义理的意义。三藏包括以释迦牟尼口气叙述的“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约束佛教徒行为的“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从理论上解释、发挥经的“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


3.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意译为道希,北印度人。是大乘瑜伽系佛教学者,博通经、律、论三藏,又熟悉刚刚兴起的密宗教法。志在宏法,于北魏永平元年(508年)经西域来到洛阳,受到魏宣武帝的优礼,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译经工作。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是大乘佛教于家系或者于前系的这么一个学者,精通精虑论三藏,而且菩提留子还精通当时刚刚兴起不久的密宗。


2、这个派在北朝的佛教史当中地位很重要,专演实地经论,传承实地经论的叫地论师菩提留之门下称为道北学派,道路的道路,北边的学派任那魔题门下被称为道南学派。


3、所以他担心世人反而会被密中的某些法术所迷惑,不能领会密中的真正的精义,所以他秘而不传。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治冷且经。在上一讲,也就是冷且经的第一讲里,我为您大致介绍了冷且经的梵文本,以及有黄宝生先生出版的凡汉对刊本。那么从这一讲开始,我要为您介绍人且经古代汉语的一本。从历史上看,人且经一共有四个一本,第一个一本是谈不称翻译的四卷本能结晶。唐木秤是中印度人,公元 412 年来到中国, 433 年在中国去世。这是冷且经的第一个译本鉴于佛经的记载的。但是这个译本很早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了,唐代以后就没有人见过这个译本,所以咱们也无从地去推,想去为您做更详细的介绍。




第二个一本是裘纳巴陀螺翻译的,也是试卷,经名叫人且阿巴多罗宝金,这是我们现在有的人且经的最早的一个一本,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个一本还特别的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我们前面讲到过人且经对禅宗的兴起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菩提达摩把冷且经作为硬心的宝典传给弟子们,而他传的这个本子就是裘纳巴陀螺翻译的这部人且阿巴多罗宝金、阿布达拉就是这个梵文的音译。




阿波多罗求纳巴托罗,梵文叫古纳巴德拉,他也是中印度人。古纳巴德尔,这是梵文这个名字吗?如果翻译成汉语就叫龚德贤,古娜功德巴德拉,贤良贤明的意思。他非常喜欢钻研大乘佛教,所以它还有个外号和称号叫磨合岩,磨合岩就是马岩那大称的意思。他在公元 435 年来华,也就是谭污秤去世以后的第二年,他来到中国, 468 年在中国去世。




他是怎么来的?这个裘纳巴托罗是从海陆来的,他沿海道,从印度,沿着海陆来到了广州,而当时的广州刺史看到外来的一个高僧,就上表上奏章去报告了谁报告了刘颂,因为当时是中国南北朝,是南朝的宋,齐良城的宋,他上表给了刘宋的文帝,宋文帝就专门派史杰将裘纳巴陀螺迎到京师,对他非常的尊重,非常的推崇,所以京师的大臣很多都是拜他为师的,裘纳巴托罗刚来的时候,他当然华语不行,也就是中文不行,他感到非常地遗憾。




刚来的时候,但是很快它的中文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公开地为大家讲经,主要讲华严经,同时它能翻译,对吧?它翻冷且经。那么就有这样一个传说,他为了让自己尽快地掌握汉语,他就祈求观音菩萨能够加持他,能够使他的智慧得到增长。于是他在某一天的夜里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里边有一个天神替他换了一个头,把他头给换了,头换完以后,他在汉语一下子突飞猛进,当然这个肯定是一个传说类的,那么他翻译了这部经典,因此这部经典被称为宋义,这个宋大家记住不是这个唐宋、元明清的那个宋,而是刘宋的书。




这是我们现在有的最早的一个一本,历史上的第三个,也是保存到现在的第二个一本是菩提留资翻译的 10 卷本,经名叫路人前经菩提。刘知是北印度人,他的梵文名字叫不 d o g,不 d 就是菩提,我们汉译可以翻译成到OG,就是希望的希,所以它的中文名字叫道希,但是梵文名字叫不dog。




他是大乘佛教于家系或者于前系的这么一个学者,精通精虑论三藏,而且菩提留子还精通当时刚刚兴起不久的密宗。他心怀弘法的志愿,在北魏永平元年,也就是公元 508 年,他是走陆路,他不是走海路裘纳巴陀螺走海路,但他从露露来的经过西域来到洛阳,受到了当时北魏的宣武帝的优待,专门为他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佛经翻译工作。所以菩提留枝的这个本子也叫魏译。




北魏的魏菩提刘知,他在当时很重要,他和另外一位僧人叫勒那摩提,这也是一位从印度来的僧人共同翻译了实地经瑞,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并且菩提琉汁也有好多这种名门子弟,原来是读武学的,拜他为师,所以他弟子很多,那么认了魔题也有很多弟子,他们就开创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叫地论,学派就是以实地经论为依据的地论,这个派在北朝的佛教史当中地位很重要,专演实地经论,传承实地经论的叫地论师菩提留之门下称为道北学派,道路的道路,北边的学派任那魔题门下被称为道南学派。




那么为什么会称为到北学派和到南学派,我们就不展开了,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菩提琉汁和愣了摩提在易经的成就上,以及在推动中国地论学实地经论这个学问的发展上,他们的贡献在余量之间,难逢高下。但是菩提琉之他在密宗的法术上,当时号称独步天下,无人可与抗衡。佛经当中留下一个记载,说他有一次到了一口井旁边,那么井水当然是在下面,他够不着,所以他就使秘法送咒,送了咒以后,这个井水居然自动升起,满到了井栏上,所以菩提琉汁拿自己的钵,也就是碗,哎,顺手就把水给舀上来了,洗漱了一番,旁边人都叹为观止,称其为神圣。




但是菩提刘志他看到,他认识到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推广密中的条件,所以他担心世人反而会被密中的某些法术所迷惑,不能领会密中的真正的精义,所以他秘而不传。菩提刘知没有传秘书,他传了地论学说,同时他还传了一样东西。什么呢?菩提琉汁对中国的净土宗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因为我们知道净土宗可是太重要了,中国佛教,特别是汉帝佛教流传到今天,禅宗净土宗是非常重要的宗派,他是怎么做出贡献的?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叫谭鸾,谭鸾在还没有皈依净土法门之前,他沉浸到江南,向当时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去求长生仙方。最早他还学道教的,但是他后来回北方去了,再回去的途中,在洛阳碰到了菩提琉汁、菩提留枝。就像谭鸾说你追求长生不如追求解脱,并且把他自己翻译的无量寿经论也叫往生论了,就传给了谭鸾。




谭栾得到这个启发以后,就废弃了道家的先方,按照这个经里边讲的念佛法门修行,后来又加以自己的发挥,到各地去行化,为创建净土宗奠定了基础。因此弹鸾被推为中国净土宗的主事。那么从佛教史上来看,大家一般都认为谭鸾的净土学说得之于菩提琉之晚年的事迹不太清楚。我们都知道天平年间,也就是公元 534 到公元 537 年之间,菩提留资还健在的,后来不知所终。当然各地都有关于他的说法,比如黄梅县制,也就是湖北黄梅的县制上说他晚年到了湖北。




菩提留资带来的繁文金卷很多,据记载有一万多家。他首先选择了鱼茄系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我们前面讲过,当时北魏的皇帝对他非常重视,给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并且选拔了比他找到中国的,像那摩提,像佛陀善多伯德山达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跟他合作还播给了他通晓佛学的当时的比较出色的僧人,还有卢氏,那当然他们都识字了,对吧?这个能读会写的一共 1000 多人作为他翻译的助手,而翻译的场所设在皇宫内的太极殿,他易经的第一天,北魏的宣武皇帝亲自驾临现场,并且亲自担任笔授。




什么叫笔授?就是翻译的人叭,把一句经文念出来,旁边用笔把它记在纸上,这个叫笔色。还履行过这么一个仪式的。当然第二天以后,就有当时的僧人,比如僧辩等来接替了颇受的工作。所以菩提琉之他经过了好几年的这个辛苦,翻译出了究竟一层保信论。我们在上一讲到,黄宝生先生把究竟一层保信论的反文本也校刊出版了,翻译了法华经论、实地经论、宝集经论等等这些鱼节系的经典。它的翻译的功绩是很大的。而在佛教史上,因为它翻译的名声太大了,还后来出现了好多传说,比如菩提琉之和那魔体普佛陀善多,这三个人都是三个印度的僧人,最早合作翻译,后来这三个人有点不大对付,宣武帝就下令这三个人分开三个地方翻译,你们都分开,并且每个人的门口都派了警卫看住,不让他们互通消息,你们各自翻译,说翻译出来三个本子一对比,居然只有一个地方不一样,一个地方翻成有不二不尽,一个地方翻成并不二不尽,其余都一样。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了,应该是不符合事实的。




著名的佛教学者吕纯先生,吕秋义先生早就证明了这就是一个传说。菩提刘知,他在当时是翻译界的领袖,在他前后长达将近 30 年的这个翻译的过程当中,他一共翻出了 30 部左右的佛经,整个篇幅有 101 卷,其中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米勒菩萨所问经、盛思为凡天所问经、生密解脱经、路人且经、金刚般若经论、文殊物菩提经论、无量受经论、百字论等等。当时有记载说他的一稿堆满了整整一房间。所以菩提琉之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易经家。而人且经现在保存下来的第二个一本就是菩提留资的一本。好的,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楞伽经》。


在上一讲,也就是《楞伽经》的第一讲里,我为您大致介绍了《楞伽经》的梵文本,以及由黄宝生先生出版的梵汉对刊本。那么从这一讲开始,我要为您介绍《楞伽经》古代汉语的译本。


从历史上看,《楞伽经》一共有四个译本,第一个译本是昙无谶翻译的四卷本《楞伽经》。昙无谶,是中印度人,公元412年来到中国,433年在中国去世,这是《楞伽经》的第译个译本,见于佛经的记载的,但是这个译本很早,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了。唐代以后就没有人见过这个译本,所以咱们也无从的去推想,去为您做更详细的介绍。


第二个译本,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也是四卷,经名叫《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是我们现在有的《楞伽经》的最早的译本,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个译本,还特别的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前面讲到过《楞伽经》,对禅宗的兴起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菩提达摩把《楞伽经》作为印心的宝典,传给弟子们。而他传的本子,就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这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梵文的音译,不堕落,求那跋陀罗,梵文叫Gunabhadra,他也是中印度人。


Gunabhadra,这是梵文的名字,如果翻译成汉语,就叫功德贤。Guna,功德,bhadra,贤,贤良,贤明的意思。非常的喜欢钻研大乘佛教,所以他还有个外号和称号,叫摩诃衍,摩诃衍,mahayana,大乘的意思。他在公元435年来华,也就是昙无谶去世以后的第2年,他来到中国468年,在中国去世。


他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求那跋陀罗,是从海路来的,他沿海到,从印度,沿着海路来到了广州,而当时的广州刺史,看到外来的一个高僧,就上表,上奏章,去报告了谁呢?报告了刘宋,因为当时是中国南北朝,是南朝的宋,宋齐梁陈的宋。他上表给了刘宋的宋文帝,宋文帝就专门派使节,将求那跋陀罗迎到京师,对他非常的尊重,非常的推崇。所以京师的大臣,很多都是拜他为师的。求那跋陀罗刚来的时候,他当然华语不行,也就是中文不行,他感到非常的遗憾,刚来的时候,但是很快,他的中文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公开的为大家讲经,主要讲《华严经》。


同时他能翻译,对吧?他翻译《楞伽经》嘛。那么就有这样一个传说,说他为了让自己尽快的掌握汉语,他就祈求观音菩萨能够加持他,能够使他的智慧得到增长。于是他在某一天的夜里,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里边有一个天神,替他换了一个头,把他头给换了。头换完以后,他的汉语,一下子突飞猛进。当然,这个肯定是一个传说了,是吧?那么他翻译了这部经典,因此这部经典被称为宋译。宋,大家记住,不是唐宋元明清的宋,而是刘宋。这是我们现在有的最早的一个译本。


而历史上的第三个,也是保存到现在的第二个译本,是菩提流支翻译的十卷本。经名叫《入楞伽经》。菩提流志,是北印度人,他的梵文名字叫Bodhiruci,Bodhi就是菩提,我们汉语可以翻译成道,ruci,希望的希。所以他的中文名字叫道希。但是梵文名字叫Bodhiruci。他是大乘佛教,瑜伽系或者瑜伽戏的这么一个学者。精通经律论三藏,而且菩提流支,还精通当时刚刚兴起不久的密宗,他心怀弘法的志愿,在北魏永平元年,也就是公元508年,他是走陆路,他不是走海路,求那跋陀罗走海路,但他从陆路来的,经过西域来到洛阳,受到了当时北魏的宣武帝的优待,专门为他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佛经翻译工作。所以菩提流支的本子也叫魏译,北魏的魏。


菩提流志,他在当时很重要,他和另外一位僧人,叫勒那摩提,这也是一位。从印度来的僧人共同翻译了《十地经论》,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并且菩提流支也有好多这种名门子弟,原来是读儒学的,拜他为师,所以他弟子很多。那么勒那摩提也有很多弟子,他们就开创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叫地论学派,就是以《十地经论》为依据的地论。这个派在北朝的佛教史当中地位很重要。专研《十地经论》,传承《十地经论》的,叫地论师,菩提流支门下,称为道北学派。道路的道,道路北边的学派,勒那摩提门下,被称为道南学派。那么为什么会称为道北学派和道南学派,我们就不展开了。因为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在译经的成就上,以及在推动中国地论学、《十地经论》学问的发展上,他们的贡献是在伯仲之间,就是说他们的贡献在瑜亮之间,难分高下。


但是菩提流支,他在密宗的法术上,当时号称独步天下,无人可与抗衡。佛经当中留下一个记载,说他有一次到了一口井旁边,那么井水当然是在下面,他够不着,所以他就使秘法颂咒。颂咒以后,井水居然自动升起,满到了井栏上,所以菩提流支拿自己的钵,也就是碗,顺手就把水给舀上来了,洗漱了一番,旁边人都叹为观止,称其为神圣。但是菩提流支,他看到,他认识到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推广密宗的条件,所以他担心,世人嘛,反而会被密宗的某些法术所迷惑,不能领会密宗的真正的精义,所以他秘而不宣,菩提流支没有传密术,他没有传密术。他传了地论学说。


同时他还传了一样东西,什么呢?菩提流志对中国的净土宗的形成,有重要的功能。因为我们知道净土宗可是太重要了,中国佛教,特别是汉地佛教流传到今天,禅宗、净土宗是非常重要的宗派啊。他是怎么做出贡献的呢?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叫昙鸾,昙鸾在还没有皈依净土法门之前,他曾经到江南,像当时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去求长生仙方。最早他还学道教的,但是他后来回北方去了,在回去的途中,在洛阳碰到了菩提流支,菩提流支就向昙鸾说明,你追求长生,不如追求解脱,并且把他自己翻译的《无量寿经论》,也叫《往生论》,就给,传给了昙鸾,昙鸾得到启发以后,就废弃了道家的仙方,按照经里边讲的念佛法门修行,后来又加以自己的发挥,到各地去行化,为创建净土奠定了基础。因此,昙鸾被推为中国净土宗的祖师。那么从佛教史上来看,大家一般都认为昙鸾的净土学说,得之于菩提流志。


菩提流支晚年的事迹不太清楚,我们都知道,天平年间,也就是公元534,到公元537年之间,菩提流支还健在的,后来不知所终。当然各地都有关于他的说法,比如《黄梅县志》,也就是湖北黄梅的县志上说,他晚年到了湖北,菩提流支带来的梵文经卷很多,据记载有一万多卷。他首先选择了瑜伽系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我们前面讲过,当时北魏的皇帝对他非常重视,给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并且选拔了比他早到中国的,像摩提、像佛陀扇多,Buddhasanta。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跟他合作,还拨给了他通晓佛学的,当时的比较出色的僧人,还有儒士,当然他们都识字了,这个能读会写的了,一共一千多人,作为他翻译的助手,而翻译的场所设在皇宫内的太极殿。


他译经的第一天,北魏的宣武皇帝亲自驾临现场,并且亲自担任笔受。什么叫笔受呢?翻译的人,叭一句经文念出来,旁边用笔把它记在纸上,这个叫笔受。还履行过这么一个仪式的。当然第二天以后,就有当时的僧人,比如僧辩等,来接替了笔受的工作。


所以菩提流支,他经过了好几年的辛苦,翻译出来《究竟一乘宝性论》,我们在上一讲讲到,黄宝生先生把《究竟一乘宝性论》的梵文本也校勘出版了,翻译了《法华经论》、《十地经论》、《宝积经论》等等,这些瑜伽系的经典。他的翻译的功绩是很大的。


而在佛教史上,还后来因为他翻译的名声太大了,还后来出现了好多传说,比如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善多,这三个人都是三个印度的僧人。最早合作翻译,后来这三个人有点不大对付,宣武帝就下令这三个人分开三个地方翻译,你们都分开,并且每个人的门口都派了警卫,看住,不让他们互通消息,你们各自翻译,说翻译出来三个本子一对比,居然只有一个地方不一样,一个地方翻成“有不二不尽”,一个地方翻成“定不二不尽”,其余都一样。这当然是一个传说了,应该是不符合事实的。著名的佛教学者吕澂先生,吕秋逸先生,早就证明了这就是一个传说。


菩提流支,他在当时是翻译界的领袖,在他前后长达将近三十年的翻译的过程当中,他一共翻出了三十部左右的佛经,整个篇幅有101卷,其中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金刚般若经论》《文殊问菩提经论》《无量寿经论》《百字论》等等。当时有记载,说他的一稿堆满了整整一房间,所以菩提流支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译经家。而《楞伽经》现在保存下来的第二个译本,就是菩提流志的译本。


好的。今天一讲。我就先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尔法龟

    南朝刘宋文帝,即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424~453年在位,年号元嘉。文帝初执政有方,故有元嘉之治。后三次北伐北魏,均告失败,导致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后世辛弃疾慨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

  • 阿尔法龟

    北魏宣武帝,即元恪,也叫拓跋恪。499~515年在位。在位期间,南征北战,疆域大扩,盛极一时。一生崇佛。

  • 影子落凡间

    昙栾和慧远到底谁是净土宗的祖师?

  • 亚米拉尼

    钱文忠老师是以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精讲。很透彻,有感悟🙏。

  • WJWJJ

    忍耐不是美德,愤怒才是。

    王沐淼 回复 @WJWJJ:

  • 猫猪姑

    楞伽城再如何难入,有钱老师讲解的导引,会容易得多!!! …………感恩钱老师

  • ZHANGGUOLI

    怀着满满期待而来,不料每部经浅谈即止,有亏于听众啊!

    阿尔法龟 回复 @ZHANGGUOLI: 师父引进门,修行看各人。

  • 九娘2016

    钱老师再讲一次全本的十三经,不受篇幅时间限制的就好了

  • 哥朵星光

    念梵文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