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楞伽经05 言说法和如实法,分别指什么
一、知识点
1.法身说法:
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于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四明教行录四曰:‘当知刹刹尘尘,俱说俱听。说听同时,妙哉此境,不可以言想求,不可以凡情测。是大总相法门,寂而常照,法身冥资之境也。’是常寂光土究竟法身之说法也。
2.开悟:
开悟(enlightenment),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3.三圣佛:
三圣佛,佛教人物,是指本土三圣佛,东方三圣佛、华藏三圣佛和极乐三圣佛。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不堕落到要么是恶,这个恶是相,恶不同的意思不都要到这种极端的或者执着一端的意见里面。
2、大会或有佛祖邓氏显法,或现意向,或负扬眉,或动木惊,或是微笑,平生心海,意念动摇。以卢氏等显于法。
3、确实有这么一种苦行的方式,就是瞪着眼睛不眨眼,整宿都不睡。唉,有这么一种方法,像这么一种方法,我们知道都在冷且经里边能够找到它清晰的痕迹,所以人且精是非常重要的。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 13 经治人且经。在前面几讲当中,我不止一次的提到,人且经向来号称难读难懂南京路,我们要感谢赖永海教授所做的工作,他亲自对任前经进行了译注,并且对人且经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做了非常精当的提纲挈领的总结。在上一讲,我为您介绍了人且经的四个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那么这一讲我就接着为您进行介绍。
人且经在思想内容上第五个重要特点是什么?人且经关于与意的关系,语就是言语的语,意就是意义的意任结晶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这种论述也非常具有特色,并且这一个特色就使得人且精对于禅中诞生了极其深远,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影响。这当然就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知道禅宗对于佛教的发展史来讲有多么重要,对不对?人且经把佛法区分为两种。
佛经当中对于佛法有各种各样的区分方法。人且经有一种区分方法是这样的,它把佛法分为言梭法和如实法。言说按照任千金的说法是谁众生信,唯缩种种猪。方便教就是随顺众生的心思,或者他的心理,或者他的认知,用种种的方便技巧来表达的佛法,这个叫言说法。那么什么叫如实法?用人且经的说法是修行者与心所限,黎族分别不多,一亿拒不拒修行佛法的人,根据自己的心,这心就复杂了,里边包括认识,包括意识,包括认知等等这么一个概念,根据自己的心里所呈现的那样脱离了各种分别之间。不堕落到什么里边?不堕落到要么是恶,这个恶是相,恶不同的意思不都要到这种极端的或者执着一端的意见里面。
心理所显现出来的佛法,这叫如实法。人且已经建言说法和如实法的关系是不易。不易。什么叫不易?他们两者不是一样的,而言说法不等于如实法。为什么呢?因为言说是生是灭,亦不生灭。你的言语用来讲述佛法的言语是生生灭灭的,但是它的意义这里是指佛教的教义,它是不生不灭的,对吧?从这个角度来看,言说法和儒士法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为什么又说他不渝?那个异就是相异的异,不同的意思,异常的异。为什么呢?因为言说能够彰显教义,你教义是要通过言语来表达的吗?由于如此,能结晶的观点就很圆融。
一方面,你必须有言说,你必须讲。因为落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落段则无声。文原觉菩萨住佛落种无者,谁说为谁?必须有言语。因为如果不通过言语来表达,不去说法,那么叫法就断灭了。教法如果断灭了,那么哪里来声闻缘绝菩萨?各个佛都没有了吗?如果一切都没有了,谁来说法?佛法又为谁而宣说?所以人千金甲菩萨就应该以各种方便,是各种机缘,随顺众者之心而进行说法。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言说本身,尽管可以彰显佛教的教义,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教义本身。用人千金的说法叫诸法自信离于文字,也就是佛法本身的真如实信,它是脱离于文字的。你不用文字表述,你不去说,佛法依然是在的。或者你用错误的言语,甚至是棒佛的方法去言说佛教,也无损于诸法的自信。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当然不应该执着语言说,不能很简单地根据言语去判定教义。人且经用了好多比喻,那说如果你一味的执着于语言文字,就好比如禅,作茧就是作茧自缚了,你不仅自负,还把别人给束缚住了。
如果你随言取义,也就是说你仅仅根据言说来判断佛教的教义,那么严重了,怎么严重呢?后果,人千金的说法是死堕地狱之中,你死了以后不能解脱,你要堕入到地狱里。轮千金还更进一步的指出,语和意那不一,他们的关系是不一样,也不是相异,也不是不同就不一。但是同时这两者还是有轻重之分的。语和意相比,意比语更为重要。所以在人前经历讲,菩萨摩和萨随于意,莫一文字者,堕于恶界。也就是菩萨们从根本上来说,应该追随教义,应该以教义为依归,而不要执着于文字,如果执着于文字了,那么你就堕落到恶剑当中。
禅宗我们知道后来倡导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语言文字的执着,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中国佛教史上有一种很主流的思想叫依义不依语,依顺教义而不依顺语言,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项,都是受到了冷且经的影响,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人且经思想内容的第六个特点是一些对禅宗的非常具体鲜明的影响,都在冷且经里边能够找到根源。禅宗从一开始比较早的阶段就标举自己是教外别传,标举自己独树一帜,和佛教里边的其他的派别是不一样的,很有新意的。然而随着禅宗本身的发展,它有很多特殊的方法,特殊的方便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禅宗的经典里边经常可以看到的棒鹤,对吧?这咱们都知道,对佛教文化稍微有点兴趣的听众朋友都知道这个棒喝或者疾风,禅中有疾风,讲这种对话的疾风或者扬眉眴目,扬扬眉毛,眨一眨眼睛。这种令人开悟,特别是令人顿悟的方法,在冷且经里边都可以找到它的来源。
冷且经里边有这样一段佛经大会,这是佛陀对大会开始吗?大会普世大会,非一切佛陀皆有言说。言说者。贾利尔说,大会不是在所有的佛图里都有很适当的言语表达的对佛法,而且言说者是假安利,言说本身是一种假名吗?你不能执着于他地吗?大会或有佛祖邓氏显法,或现意向,或负扬眉,或动木惊,或是微笑,平生心海,意念动摇。以卢氏等显于法。
佛陀讲大会在有的地方是用怎样来说法的来显示佛法的。比如说瞪视,瞪着双眼盯着你,或者展现出各种各样异于常态的这种状况。或者眉毛飞扬,动眉毛,或者转动眼睛,或者脸上呈现出笑容,或者不停地皱眉毛,或者不停地发出咳嗽这样的声音,或者摆出一种回忆思念的一种样子,或者人的身体开始晃动摇晃。
这有的佛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宣示佛法的,如不顺事件,但邓氏不顺,令诸菩萨或无声法忍,则诸圣三妹。比如有这样的一种境况是不顺不眨眼,一直睁着眼,不眨眼,这个也会让有些菩萨得到了这种无声伐人的。禅宗史上或者在苦行的当中,确实有这么一种苦行的方式,就是瞪着眼睛不眨眼,整宿都不睡。唉,有这么一种方法,像这么一种方法,我们知道都在冷且经里边能够找到它清晰的痕迹,所以人且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介绍的这两个特点,听众朋友们一听都明白了。那么冷切金跟禅宗的关系就非常的紧密,非常的重要。当然冷且经和禅中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一个话题,我想在下面的主讲当中,我还打算用一讲的这么一个,对我们来讲,现在已经是很宝贵的篇幅,为您做专门的介绍。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楞伽经》。
在前面几讲当中,我不止一次的提到,《楞伽经》向来号称难读、难懂,难进入。我们要感谢赖永海教授所做的工作,亲自对《楞伽经》进行了译注,并且对《楞伽经》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做了非常精当的、提纲挈领的总结。在上一讲,我为您介绍了《楞伽经》的四个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
那么这一讲我就接着为您进行介绍《楞伽经》,在思想内容上这一方面的第五个重要特点是什么呢?《楞伽经》关于语与义的关系,语就是言语的语,义就是意义的义。《楞伽经》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这种论述,也非常具有特色,并且这一个特色,就使得《楞伽经》对于禅宗产生了极其深远,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影响,这当然就非常重要了。因为我们知道禅宗对于佛教的发展史来,是因为我们知道禅宗对于佛教的发展史来讲,有多么重要,对不对?
《楞伽经》把佛法区分为两种,佛经当中对于佛法有各种各样的区分方法,《楞伽经》有一种区分方法是这样的,它把佛法分为言说法和如实法,言说,按照《楞伽经》的说法,是“随众生心,为说种种诸方便”,叫随顺众生的心思,或者他的心理,或者他的认知,而用种种的方便技巧来表达的佛法,叫言说法。那么什么叫如实法呢?用《楞伽经》的说法是:“修行者于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品”,修行佛法的人,根据自己的心,这心就复杂了,里边包括认识、包括意识,包括认知等等这么一个概念。根据自己的心里所呈现的那样,脱离了各种分别之见,不堕落到什么里边呢?不堕落到,到要么是一,要么是异。异是相异,不同的意思,不堕入到这种极端的、或者执著一端的意见里面,心里所显现出来的佛法,这叫如实法。
《楞伽经》讲,言说法和如实法的关系是不一不异。什么叫不一呢?他们两者不是一样的。言说法不等于如实法。因为,为什么?因为言说是生是灭,一不生灭,你的言语用来讲述佛法的言语,是生生灭灭的。对,但是它的意义,这里是指佛教的教义,它是不生不灭的,对吧?从这个角度来看,言说法和如实法,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为什么又说它不异呢?异就是相异的意义,不同的意思,异常的异。为什么呢?因为言说能够彰显教义,你教义是要通过言语来表达的吗?
由于如此,那么《楞伽经》的观点就很圆融,一方面你必须有言说,你必须要讲,因为:“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者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总无者谁说为谁?”必须有言语,因为如果不通过言语来表达,不去说法,那么教法就断灭了。教法如果断灭,那么哪里来声闻啊,圆觉菩萨,各个佛都没有了吗?如果一切都没有了,谁来说法?佛法又为谁而宣说呢?
所以《楞伽经》讲,菩萨就应该以各种方便,各种机缘,随顺众者之心,而进行说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始终要清醒的认识到,言说本身,尽管可以彰显佛教的教义,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教义本身,用《楞伽经》的说法叫,诸法自性,离于文字,也就是佛法本身的真如实性,它是脱离于文字的,你不用文字表述,你不去说,佛法依然是在的,或者你用错误的言语,甚至是谤佛的方法,去言说佛教,也无损于诸法的自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当然不应该执着与言说,不能很简单的根据言语去判定教义。
《楞伽经》用了好多比喻。那说如果你一味的执着于语言文字,就好比如蚕作茧,就是作茧自缚了。你不仅自缚,还把别人给束缚住了。如果你随言曲义,也就是说你仅仅根据言说来判断佛教的教义,那么严重了,怎么严重后果?《楞伽经》的说法是死堕地狱之中,你死了以后不能解脱,你要堕落到地狱里。《楞伽经》还更深一步的指出,语和义不一不异,它们的关系是不一,不一样,也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就是不一不异。但是同时这两者还是有轻重之分的。语和义相比,义比语更为重要。所以在《楞伽经》里讲:“菩萨摩诃萨应随于义,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堕于恶见。”也就是菩萨们应该,从根本上来说,应该追随,叫你应该以教义为依归,而不要执着于文字。如果执着于文字了,那么你就堕入到恶见当中了。
禅宗,我们知道,后来倡导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对语言文字的执着,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中国佛教史上有一种很主流的思想,叫依义不依语,依随教义而不依随语言,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都是受到了《楞伽经》的影响,这个是显而易见的。
《楞伽经》思想内容的第六个特点,是一些对禅宗的非常具体鲜明的影响,都在《楞伽经》里边能够找到根源。禅宗从一开始比较早的阶段,就标举自己是教外别传,标举自己独树一帜,和佛教里边的其他的派别是不一样的,很有新意的。然而随着禅宗本身的发展,它有很多特殊的方法,特殊的方便逐渐显现了出来。比如禅宗的经典里边经常可以看到的棒喝,对吧?这咱们都知道,对佛教文化稍微有点兴趣的听众朋友都知道,这个字,棒喝或者机锋,禅宗有机锋,讲这种对话的机锋,或者扬眉瞬目,扬扬眉毛,眨一眨眼睛,这种令人开悟,特别是令人顿悟的方法,在《楞伽经》里边都可以找到它的来源。
《楞伽经》里边有这样一段佛经,大慧,这是佛陀对大慧开示嘛,大慧菩萨。“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说,大慧,不是在所有的佛土里都有很适当的言语表达的,对佛法,而且言说者是假立,言说本身是一种假名吗?你不能执著于它的嘛。“大慧,或有佛土,瞪视显法、或现异相、或复扬眉、或动目睛、或示微笑、频呻謦欬、忆念动摇,以如是等,而显于法。”佛陀讲,大慧,有,在有的地方,是用怎么样来说法的呢,来显示佛法的。
比如说,更是瞪着双眼盯着你,或者展现出各种各样异于常态的这种状况,或者眉毛飞扬,扬动眉毛,或者转动眼睛,或者脸上呈现出笑容,或者不停的皱眉毛,或者不停的这种发出咳嗽这样的声音,或者摆出一种回忆思念的一种样子,或者人的身体开始晃动、摇晃。这有的佛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宣示佛法的。
“大慧!如不瞬世界,但以瞪视不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比如有这样的一种境况,视不顺,不眨眼,瞪了眼,一直睁着眼,不眨眼。也会让有些菩萨得到了这种无生法忍的。禅宗史上或者在苦行的当中,确实有这么一种苦行的方式,就是瞪着眼睛,不眨眼,整宿的不睡,有这么一种方法,像这么一种方法,我们知道,都在《楞伽经》里边,能够找到它清晰的痕迹。
所以《楞伽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介绍的这两个特点,听众朋友们一听都明白了,那么《楞伽经》跟禅宗的关系就非常的紧密,非常的重要。
当然《楞伽经》和禅宗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一个话题。我想在下面的诸讲当中,我还打算用一讲的这么一个,对我们来讲,现在已经是很宝贵的篇幅,为您做专门的介绍。
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几乎都是在做评价,好像在做学术研究,我们都是凡人,听经只是希望得到开悟,我们不想做什么研究,考证。几乎都是在做评价,好像在做学术研究,我们都是凡人,听经只是希望得到开悟,我们不想做什么研究,考证。
葵葵不吃蔡 回复 @麦琪的诵读: 如果听能开悟,还要修行干嘛?钱文忠老师的讲解,还是让我对经文有比比较全面的了解
感谢赖永海先生! 感谢钱文忠先生! 如果不是两位大德的弘扬和开示,也许我今生都打不开《楞咖经》。
首先要感谢钱教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作了60集的佛教13经系列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百听不厌。只可惜篇幅限制,听得不过瘾。钱教授讲的太好了,不愧为一代明师。会继续跟踪您的足迹,做您的粉丝,感恩!
漫话易学 回复 @雨荷露: 拍马屁第一名
佛就是自己悟的
此事楞严常露布 回复 @1581777odvn: 佛就是自己。
辛苦您了
一辈子作为理工女,退休后终于可以静心学习人类文明的瑰宝--佛教。每天花点时间听钱老师娓娓道来,大有裨益。宗教和科学,一直在人类前行中并行,相互影响,甚至后者不断验证前者。宗教和社会,更是息息相关。个人觉得站在历史的角度了解并学习宗教,是很好的开始。
钱老师辛苦了,几年前就听您讲课
有的佛土就是靠闻香气而度众生的,有的佛土是靠做好吃的度众生,众生舌头一接触美味,他就开悟了。我们这边的人,耳根最利,所以靠说法度生。
🌹🌹🌹🌹🌹🌹🌹🌹🌹🌹🌹🌹🙏🙏🙏🙏🙏🙏🙏🙏🙏🙏🙏🙏
我买了钱文忠老师这个系列,当初只是好奇。想知道佛法究竟是个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有啥用。但是很遗憾,每次听不见三集就困的不行,有的时候路上开车,听的恨不得把车找个地方停下,睡一觉。
逍遥静心 回复 @李敬_gX: 晚上听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