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楞伽经
07
在六识之外,《楞伽经》加了哪两识
一、知识点
1.六识:
六识,(名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唯识学派则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称为八识。
2.六根:
六根是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佛教中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3.六尘:
《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显色和形色。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你比如一个事物放在,那么我们的眼识可以看到它的形状,我们的耳师识可以听到它的声音,我们的鼻识可以闻到它的味道,我们的舌识可以尝到它的味觉,我们的生识能够去触碰它,感觉它的软硬,这背后都有。
2、阿莱耶斯自生不断灭,远离无偿性错误,摆脱自我论本性无限纯洁。
3、把从很久很久以来传下来的众生形成的妄想分别的这种污染从阿莱叶斯里剔除掉,追求阿莱叶斯的纯净,这就是菩萨们所应该修行应该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冷且经。前面我曾经讲到,为了能够进入很难进入的人前程,换句话说,也就是读懂历来号称难读的这部冷且经。我们除了对冷且经整体的思想内容和特色要有所了解之外,我们还必须尽量准确地去把握冷气经里边经常使用的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是非常精微的、复杂的,而且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的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今天就接着为您介绍这些概念,楞伽经里边还经常用到八世这样的概念,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八师就是认识的识,这是哪八世?前面我们提到过六根六戒,六是,那么是指眼耳鼻舌声。恶,这是六根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声识意识。那么怎么又来了八世?这就是人且经的精妙之处,他又在这六识之外加了恶。意就是意识的意,意义的意,一个字,它跟意识不一样的意和意识不一样,大家注意是第七识和第八识。阿来耶是梵文叫VGI,是指人的感知或者认知,八识当中的前六识,眼耳鼻舌生意是传统佛教就有的这种认知或者感知的途径或者方法。后两种也就是 恶 和阿莱耶斯,则是于切形派的发展,有个加克拉于切形或者叫于加型,这个字都能念,没问题。其中的第七是恶,梵文叫Minus,我曾经出版过一本小书,书名叫莫纳圭一莫纳就是指 Minus 是它的音译,叫莫纳。它的意义叫意阿莱耶时,阿莱耶反问叫阿莱也,它的意义是收藏的藏识,或者也可以读。藏识是指埋在最深处的那种感知或认知。而阿莱伊市,也就是第八世。在冷且经里边又可以称为心,我们的这颗心反问叫祭党人且经还把这 80 又分为两类。
这个佛经当中这种分类法,区分法是非常地繁复的,非常的复杂的。初读佛经的朋友,或者甚至是经常读佛经的朋友,有的时候也会感觉是一头雾水,摸不着边际人窃听把这个 bus 还分为两类,一类叫显现式,一类叫分别事务式。显现实是一类,但它只有这个巴士当中的一种是指阿莱耶斯。
现实的梵文叫什么呢?叫阿卡迪弗吉尼亚。分别事物是指前 7 种眼耳鼻舌生,意义就是掩失耳,失鼻时,舌失声时意识加意。分别事务是梵文叫 fast do, v恶gan bug and fast do 就是事物, vigan bug 就是分别未几年就是认识的事。这两者也就是显现实和分别事务实无差别项互为原因。哎,这复杂了,你看你分类了,但是他们又没差别,他们相互为原因,也就是互为因果。
8 是其中的意识代表思维功能。 5 是眼耳鼻舌盛是代表感觉功能而意识你看眼耳鼻舌、声是五种官能对不对?而意识是这五种官能都有的,它存在于五种官能系统当中,但是又不是这五种官能系统所独占的,或者它所能局限的。所以意识在冷且经里边被认为是事物的形状、形态和特征的摄取。你比如一个事物放在,那么我们的眼识可以看到它的形状,我们的耳师识可以听到它的声音,我们的鼻识可以闻到它的味道,我们的舌识可以尝到它的味觉,我们的生识能够去触碰它,感觉它的软硬,这背后都有。
意识意思是一种事物抽象的形状、形态、特征,你即使身体不去接触,眼睛不去看,舌头不去舔,你都也能够感觉到它。所以意识,也就是八世中的第六世和前面的武士是互为因果,而且它是跟随着武士一起运作的,用佛教的说法叫不断的转促又转离,而他们转促和转离的原因就是第七是 恶 和第八是阿莱耶斯。为什么第七是 恶 和第八是阿莱耶斯能够使他们转出?原因因为 恶 和阿莱耶斯具有转出的诸狮习气。习气反文叫瓦萨纳,又称熏习。熏就是烟熏火燎的熏习,就是习惯的习,是指由于人的妄想分别,他在心中积淀下来时间太长了,形成习惯,所以他就有一种习气,这种习气留在阿莱耶斯当中。
恶 也就是第八识执着于我和我所,他执着于我,认为这个前面我们讲到过我或者我所是妄想分别的主导者和驱动者,第六是意识和前五是眼耳鼻舌生意,不停的相互进行复杂的运作,转出转离转换,而这背后有第 70 亿,实际上就是妄想分别的主导者,而阿莱耶斯这个第 80 就特别的重要了。
阿莱耶斯又被称为如来藏,在前面我们讲过在人且经里边它是融合的这些观念。如来战访问叫德查哥的格尔巴,德塔格德就是如来,格尔巴就是藏或者藏人且经指出如来藏也就是阿莱耶斯,就是善和不善的原因是一切的出生和趋向的作者趋向反问叫干帝 d 就是从动词的 gam恶 来的,根本就是英语的go,德文的 gam恶 就是走向哪里,所以叫去向。如来藏也就是阿莱耶寺,是善和不善的原因是一切出生和趋向的作者。
如来账好比是什么?阿来叶是好比什么呢?这很难理解,但是人切经就像佛经一样,其他佛经一样,非常善于用比喻他是什么比喻就好比演员表演摆脱了我和我所在中趋向,当中转出趋向,我们前面解释过,实际上就只生死轮回了,对吧?在各种趋向当中转出,就假设我钱文忠是演员,我是钱文忠,然后我去演一个对象,比如演一个人叫王文忠,那么我在演他的时候,我就要努力的去演成王文忠,我就要摆脱钱文忠,我本身的性格、样貌、动作习惯、语言特色,就叫摆脱我和我所有的东西,然后在种种的表演当中,种种的王文中的样态当中,他要转出来表达出来,那么这个名为如来杖的阿莱耶斯就和前面的气势一起在运作,只不过其他的气势是刹那生灭的,而阿莱耶斯自生不断灭,远离无偿性错误,摆脱自我论本性无限纯洁,阿莱也是跟前面都不一样,所以追求佛法的菩萨们就应该净化,把自己的阿莱耶士或者也叫如来藏,把它净化。
进化的方法就是通过无法三自信二无我们前面讲到的几个概念,这种的修习法门,你要消除阿莱耶斯上带有的这种。我们前面讲过的第七是 恶 妄想分别,这种留下来的习气也就是熏洗发散了,你要摆脱它,把从很久很久以来传下来的众生形成的妄想分别的这种污染从阿莱叶斯里剔除掉,追求阿莱叶斯的纯净,这就是菩萨们所应该修行应该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人前经里边当然这样的概念,这样的这种很精卫的佛教的理论是非常非常多的,它所涉及的概念当然不止于这些,比如还有无声空性,也就是熟地和禅题,这我们提到过。 5 无建业五种性 6 菠萝蜜,这个我们在别的地方也听到过。涅槃尼尔瓦纳,这我们多次提到过。还有不食肉,你看不吃肉的概念也在冷切镜里边提到过,并且强调。那么关于不实录这个问题,我们在接下来下面几讲的讲解当中会作为重点来为各位听众朋友做逐字地讲。好,那么冷且经里边的一些我们必须了解或者要把握住的一些重要概念,在这一讲当中,我就为您讲解到这里,我还是想表达对黄宝生先生的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因为正是他通过凡汉对刊的研究,才把这些重要的概念讲述的明明白白。如果仅仅通过我们前面讲到的三个一本或者他们之间的比较阅读,我们会有很大的局限。我是很怀疑仅仅通过读三个一本,能不能明白无误地把握人且经这部号称难读的佛经里边所包含的一些重要概念。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楞伽经》。
前面我曾经讲到,为了能够进入,很难进入的《楞伽经》,换句话说,也就是读懂历来号称难读的这《楞伽经》,我们除了对《楞伽经》整体的思想内容和特色要有所了解之外,我们还必须尽量准确的去把握《楞伽经》里边经常使用的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是非常精微的、复杂的,而且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的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要再次感谢黄宝生先生的卓越的研究,他出版了梵汉对勘本的《楞伽经》,并且对这些核心概念和整个经文都进行了现代汉语的翻译和讲解。
那么我们今天就接着为您介绍这些概念。《楞伽经》里边还经常用到是这样的概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识,就是认识的识。这是哪八识呢?前面我们提到过六根、六境、六识,那么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对吧?这是六根,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那么怎么又来了八识呢?
这就是《楞伽经》的精妙之处。它又在八识,它又在这六识之外,加了意,就是意识的意,意义的意,一个字,它跟意思不一样的意,意和意识不一样,大家注意,意是第七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梵文叫(梵音),是指人的感知或者认知。八识当中的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是传统佛教就有的这种认知或者感知的途径或者方法,后两种,也就是意和阿赖耶识,则是瑜伽形态的发展,瑜伽行或者叫瑜伽行,这个字都能念,没问题!其中的第七识是意,梵文叫(梵音),我曾经出版过一本小书,书名叫《末那皈依》,末那就是指(梵音),是它的音译,它的英语叫末那,它的意义叫意识,阿赖耶,梵文叫(梵音),它的意义是收藏的藏,或者也可以读藏识,是指埋在最深处的那种感知或认知。
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识。在《楞伽经》里边又可以称为心,我们的这颗心,梵文叫(梵音),《楞伽经》还把这八识,又分为两类,这个佛经当中这种分类法、区分法,是非常的繁复的,非常的复杂的。
初读佛经的朋友,或者甚至是经常读佛经的朋友,有的时候也会感觉是一头雾水,摸不着边际。《楞伽经》把识,还分为两类,一类叫显现识,一类叫分别事物识。显现识是一类,但它只有八识当中的一种,是指阿赖耶识,显现识的梵文叫什么?叫(梵音)。分别事物识,指其他七识中,眼、耳、鼻、舌、身、意,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分别事物识,梵文叫(梵音),就是分别,(梵音)了,认识的识,这两者也就是显现识,和分别事物识,无差别相互为原因,这复杂了,你看你分类了,但是他们又没差别,他们相互为原因,也就是互为因缘。
八识中的意识,代表思维功能。五识,眼、耳、鼻、舌、身,是代表感觉功能,而意识,你看,眼、耳、鼻、舌、身,是五种官能,对不对?而意识是这五种官能都有的,它存在在五种官能系统当中,但是又不是这五种官能系统所独占的,或者它所能局限的。所以意识在《楞伽经》里边被认为是事物的形状、形态和特征的摄取。
你比如一个事物放在,那么我们的眼识可以看到它的形状,我们的耳识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我们的鼻是可以闻到它的味道,我们的舌识也尝到它的这种味觉,我们的身识能够去触碰它,感觉它的软硬,比如这背后都有识。意识是一种事物抽象的形状、形态特征,你即使身体不去接触,眼睛不去看、舌头不去舔,你都也能够感觉到它。所以意识也就是八识中的第六识,和前面的五识是互为因缘,而且它是跟随着五识一起运作的。用佛教的说法叫不断的转出和转移。
而他们转出和转移的原因,就是因为第七识,意,和第八识,阿赖耶识,为什么第七识,意,和第八识,阿赖耶识能够使他们转出原因,因为意和阿赖耶识具有转出的诸识习气,习气,梵文叫(梵音),又称熏洗,熏,就是烟熏火燎的熏习,就是习惯的习。是指这个一直以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由于人的妄想分别,他在心中积淀下来,时间太长了,形成习惯。所以他就有一种习气,这种习气留在阿赖耶识当中。意,也就是第八识执着于我和我所。他执着于我,认为前面我们讲到过,我或者我所,是妄想分别的主导者和驱动者。
第六识,意识,和前五识,眼、耳、鼻、舌、声、意,不停的相互进行复杂的运作,转出、转移、转换。而这背后有的七识,意,实际上妄想分别的主导者,阿赖耶识,第八识,就特别的重要。阿赖耶识又被称为如来藏,这前面我们讲过,在《楞伽经》里面它是融合的这些观念。如来藏,梵文叫(梵音),是如来。(梵音)就是藏,或者藏,《楞伽经》指出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善和不善的原因,是一切的出生和趣向的作者,趋向,梵文叫(梵音),就是从动词的gati来的,gati就是英语的(英语),德文的(德语),就是走,走向哪里,所以叫趣向。
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是善和不善的原因,是一切出生和趣向的作者。如来藏好比是什么?阿赖耶识好比什么?这很难理解,但是《楞伽经》就像佛经一样,其他佛经一样,非常善于用比喻。它是什么比喻?就好比演员表演,摆脱了我和我所,在趣向当中转出,趣向,我们前面解释过,实际上就指生死轮回了,对吧?在各种趣向当中转出,演员,他本身比如当然假设我不是演员,就假设我前文中是演员,我是钱文忠,然后我去演一个对象,比如叫演一个人叫王文忠。那么我在演他的时候,我就要努力的去演成王文忠,我就要摆脱钱文忠我本身的性格、样貌、动作习惯、语言特色,就叫摆脱我和我所,摆脱我和我所有的东西。
然后在种种的表演当中,种种的王文忠的样态当中,他要转出来,表达出来。那么名为如来藏的阿赖耶识,就和前面的七识一起在运作,只不过其他的七识,是刹那生灭的。而阿赖耶识自身不断免远离无偿性错误,摆脱自我论,本性无限纯洁。阿赖耶识,跟前面都不一样。所以追求佛法的菩萨们就应该进化,把自己的阿赖耶识或者也叫如来藏,把它净化。
净化的方法就是通过“五法”、“三自性”和“二无我”,我们前面讲到的几个概念,这种种种的修习法门,你要消除阿赖耶识上,带有的这种我们前面讲过的,第七识,意,妄想分别,这种留下来的习气,也就是熏习,发散了,你要摆脱它,从很久以来传下来的,众生形成的妄想,分别的这种污染,从阿赖耶识里剔除掉,追求阿赖耶识的纯净,这就是菩萨们所应该修行应该追求的一个最高境界。
《楞伽经》里边当然这样的概念,这样的这种很精微的佛教的理论是非常多的,它所涉及的概念当然不止于这些,比如还有无生、空性、二谛,也就是俗谛和第一义谛、一阐提,我们提到过五无间业、五种性、六波罗蜜,波罗蜜,我们在别的地方也听到过,涅槃,涅槃我们多次提到过,还有不食肉,你看不吃肉的概念,在《楞伽经》里边提到过,并且强调。那么关于不食肉这个问题,我们在,在接下来下面几讲的讲解当中,会作为重点,来为各位听众朋友做逐字的讲读。。
好,那么《楞伽经》里边的一些我们必须要了解或者要把握住的一些重要概念,在这一讲当中我就为您讲解到这里。我还是想表达对黄宝生先生的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因为正是他通过梵汉对勘的研究,才把这些重要的概念讲述得明明白白。如果仅仅通过我们前面讲到的三个译本,或者他们之间的比较阅读,我们会有很大的局限。我是很怀疑仅仅通过读三个译本,能不能明白无误的把握《楞伽经》这部号称难读的佛经,里边所包含的一些重要概念。
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惟戒虚妄与不着相之知难行易矣!...
椤伽经第七识“末那识”,何必译成与第六识同音的“yi”呢,制造理解障碍。
黑暗猎魔者 回复 @听友196379732: 因为都是意识层面的了?
第七意识到底是个什么?好多梵文
讲得可以,但不专业
佛教真的是一门烧脑的学问
确实不专业……
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
这水平还能讲经,无语
末那识
上节和这节我已听了三遍,预计还得听N遍,才能起码名词儿上混个耳熟,至于这些名称含义,希望能在今后章节里的语境中练习着再理解吧!迫切希望钱老师不要纠结200节的问题,讲不完可以接着讲第二季,但一定要讲透啊!您讲的精妙,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啊!我们多听、多体会,思维应该能跟的上,但因不懂梵文,不了解它想说什么啊!
听友242416271 回复 @我是属鱼的_ga: 两个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