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72 慧远大师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

【佛学课】72 慧远大师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

00:00
09:52

今日金句 



今日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七十二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慧远大师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讲过慧远大师和陶渊明的一段故事,当然那段故事是一个传说,可以看出慧远大师在当时的影响力。慧远大师生于公元334年,到公元416圆寂,整个生活的时间就是东晋的时候。东晋时候,中国是南北分裂的,北方是少数民族的政权。慧远大师年轻的时候生活在山西,那时候是在后赵的统治之下。


他早期一直有志于学习儒家的思想,但据说,21岁那一年遇到道安法师,接触了佛法之后,觉得和佛学相比,儒家道家的思想不够究竟,就跟着道安法师出家了。后来到了庐山,建立东林寺,一直在那里弘法三十多年。慧往远大师在庐山,有一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事,就是他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白莲社,简称莲社。在阿弥陀佛的佛像下,发愿往生西方,这个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净土宗的开端。


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看,慧远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他开启了净土宗,更在于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里,他扮演了一个时代性的角色。


东晋时候,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时期,佛教在中国受到欢迎,又受到各种抵制。慧远站在佛教的立场,为佛教在中国社会生根开花做了不少浇灌性的工作。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和桓玄的来往之中,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的又受欢又受质疑、甚至反对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慧远大师在佛教在中国传播中所做的努力。


桓玄是当时东晋负责军事的最高长官,有点像现在的三军总司令,也有点像军阀。他后来造反把东晋推翻了,建立桓楚政权,但很快被刘裕平定叛乱,桓玄也被人杀死。桓玄第一见到慧远大师,还是一个将军,在打仗间隙路过庐山,就命令慧远下山来见他。没有想到被慧远拒绝了。桓玄只好自己上山,见到慧远后,情不自禁地就行了礼。


但桓玄还是问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请慧远回答,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历来相信发肤身体,是父母所给,不敢毁伤,所以,你怎么能够剃了头发当和尚呢?这句话其实是《孝经》里的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佛教进入中国,在观念上遇到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和儒家的孝道有冲突。那么,慧远怎么回答呢?


慧远以《孝经》里的另一句话作了回答:“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大意是真正的孝是作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赢得好的名声,就是最大的孝顺。


接着,桓玄又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一次打仗他能不能打赢?这个对于佛教徒来说,也很难回答,一则佛教反对算命,二则佛教反对杀生。慧远怎么回答呢?他说:“愿檀越安隐,使彼亦无他。”意思是希望您,还有您的对手都能平安无事。这是一句非常有智慧的回答。


桓玄后来打了胜仗,做了东晋的最高军事官,并且实际上控制了皇帝,就写信请慧远下山来辅助自己,相当于做他的幕僚,但慧远回信委婉谢绝了。大意是自己出家,是想救度沉沦于六道的众生。在朝廷当官虽然挺威风,但能断得了烦恼么?人生短暂,有什么可贪恋的?表明了自己出家修行的决心。


2.

慧远大师与桓玄有过一次著名的争论,就是关于出家人应不应该按照世俗的礼仪礼敬皇帝,说得直白点就是应不应该向皇帝跪拜。桓玄以及当时的统治集团,当然认为沙门应该礼敬王者。


但慧远站在信仰独立的立场,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沙门不敬王者论》,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在家信奉佛法的佛教徒应遵循礼法名教,忠君奉亲,服从教化。但出家修行的沙门则有所不同,他们从事的灵性层面的高尚事业,不应该以世间法为准则,他们应该只向佛陀跪拜,而不应该向世俗的任何人包括皇帝跪拜。


另外,慧远在这篇文章又强调了佛教和儒家其实根本宗旨是一样,都是为了净化人心。又说神仙帝王将相之类,不过是如来化身,把佛教里三身的说法中国化了,变成了“神”的观念。


这篇文章倡导的“沙门不敬王者”,实际上,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在中国历史上,历来佛教和政治的关系,一直是王权大于教权。出家人随顺世间法,服从皇帝,包括藏传佛教,在明清时代开始,像达赖、班禅的转世,都是要经过中央政府的认定授权,这是中国的国情。


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受到鸠摩罗什的批评,认为违背了佛教的宗旨。但是,这篇文章,包括慧远整个的佛学思想和弘法实践,在调和佛教和儒家的伦理和道家的出世哲学之间,做了重大的贡献。很明显,慧远把儒家的孝道、道家的神仙,融进了佛教,虽然多少有点背理原始佛教的宗旨,但这样会让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


事实上,后来六祖慧能的《坛经》,也加进了孝道等中国化的内容。即使这样,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还是经常用儒家的孝道批评佛教。所以,从整个文化历史看,慧远代表了儒释道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法显为什么六十岁还要去印度求法?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之小草

    能听到这么好的课

  • 海之小草

    老师每次听您的课就是一种感恩

  • 明月清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