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04 | 如何抓住世间万象背后的真常实性

楞伽经04 | 如何抓住世间万象背后的真常实性

00:00
14:49

163-楞伽经04 如何抓住世间万象背后的真常实性

一、知识点

1.罗婆那:

罗波那或拉瓦那(Ravana),是楞伽(Lanka,罗刹之都)的罗刹娑之王。

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登场的反派,名字带有「以暴力让人痛泣」的含意,他是僧侣Vishrava和达伊提耶公主Kaikesi所生的其中一个孩子。

因为《罗摩衍那》的关系,在印度文化中,罗波那是邪恶,妖魔的象征。



2.陀罗尼: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按梵语,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


3.地狱:


地狱(hell,naraka),被一些人认为是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地狱的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如佛教、印度教、现今的犹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别、伊斯兰教等,而原教旨主义的犹太教派别并不承认地狱的存在,认为其是受异教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异端概念。


十八层地狱据东汉安世高所译的《十八泥犁经》中,地狱分为十八层,合称为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是指空间的上下,而是在于时间和内容上,尤其在时间之上。十八层地狱是以生前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受罪时间的长短。每一层地狱比之前一层地狱增苦二十倍和增寿一倍,全是刀兵杀伤、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大坑大谷等的刑罚。当到了第十八层地狱时,苦已经无法形容,也无法计算出狱的日期了。


地狱(梵语naraka)十八泥犁纤中,列有十八个地狱,何等为十八呢?就是光就居、居虚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这些都是梵音,全部是一些刀兵杀伤,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大坑大谷等的刑罚。


第一层,拔舌地狱


凡在世之人,挑拨离间,诽谤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辨,说谎骗人。死后被打入拔舌地狱,小鬼掰开来人的嘴,用铁钳夹住舌头,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长,慢慢地拽......后入剪刀地狱,铁树地狱。


第二层,剪刀地狱


在古代男权社会,若妇人的丈夫不幸提前死去,她便守了寡,你若唆使她再嫁,或是为她牵线搭桥,那么你死后就会被打入剪刀地狱,剪断你的十个手指。


第三层,铁树地狱


凡在世时离间骨肉,挑唆父子,兄弟,姐妹夫妻不和之人,死后入铁树地狱。树上皆利刃,自来后背皮下挑入,吊于铁树之上。待此过后,还要入拔舌地狱,蒸笼地狱。


第四层,孽镜地狱


如果在阳世犯了罪,若其不吐真情,或是走通门路,上下打点固旃海,就算其逃过了惩罚,逃亡一生也终有死那天吧?到地府报道,打入孽镜地狱,照此镜而显现罪状。然后分别打入不同地狱受罪。


第五层,蒸笼地狱


有种人,平日里家长里短,以讹传讹,陷害,诽谤他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舌妇。这种人死后,则被打入蒸笼地狱,投入蒸笼里蒸。不但如此,蒸过以后,冷风吹过,重塑人身,带入拔舌地狱。


第六层,铜柱地狱


恶意纵火或为毁灭罪证,报复,放火害命者,死后打入铜柱地狱。小鬼们扒光你的衣服,让你裸体抱住一根直径一米,高两米的铜柱筒。在筒内燃烧炭火,并不停扇扇鼓风,很快铜柱筒通红……看过《封神榜》吗?苏妲己的炮烙,到此你肯定激灵一下。


第七层,刀山地狱


亵渎神灵者,你不信没关系,但你不能亵渎他;杀牲者,别提杀人,就说你生前杀过牛呀,马呀,猫,狗,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也许它们的前生也是人或许还是你的......因为阴司不同于阳间,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牛,马,猫,狗以及人,来者统称为生灵。犯以上二罪之一者,死后被打入刀山地狱,脱光衣物,令其赤身裸体爬上刀山......视其罪过轻重,也许“常驻”刀山之上。


第八层,冰山地狱


凡谋害亲妻亲夫,与人通奸,恶意堕胎的恶夫恶妇,死后打入冰山地狱。令其脱光衣服,裸体上冰山。另外还有赌博成性,不孝敬父母,不仁不义之人,令其裸体上冰山。


第九层,油锅地狱


卖淫嫖*,盗贼抢劫,欺善凌弱,拐骗妇女儿童,诬告诽谤他人,谋占他人财产,妻室之人,死后打入油锅地狱,剥光衣服投入热油锅内翻炸,啪,啪直响!依据情节轻重,判炸N遍......有时罪孽深重之人,刚从冰山里出来,又被小鬼押送到油锅地狱里暖和暖和……


第十层,牛坑地狱


这是一层为畜生申冤的地狱。凡在世之人随意诸杀牲畜,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它们的痛苦上。那么好,死后打入牛坑地狱。投入坑中,数只野牛袭来,牛角顶,牛蹄踩.....另据记载,与之相反的还有名为“刀船地狱”的,未在此十八层地狱之列,后面将补充。


刀船地狱里有“养鸡女”。她头扎双股高发髻,着尖领窄袖襦服,体态丰满秀丽,表情稳重温和,两唇轻抿,嘴角微翘,体现了安逸享乐的情景。她与周围阴森恐怖,受刑人呼天号地,牛头马面狰狞,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如“鹤立鸡群”。告戒世人不要杀生破戒,清苦,但将来死后则其乐无穷;众生在人间贪食鸡和蛋,很乐,但将来下地狱则其苦无穷。同样,“养鸡女”养鸡是“乐”,但将来入地狱是“苦”。


第十一层,石压地狱


若在世之人,产下一婴儿,无论是何原因,如婴儿天生呆傻,残疾;或是因重男轻女等原因,将婴儿溺死,抛弃。这种人死后打入石压地狱。为一方形大石池(槽),上用绳索吊一与之大小相同的巨石,将人放入池中,用斧砍断绳索......


第十二层,舂臼地狱


此狱颇为稀奇,就是人在世时,如果你浪费粮食,糟踏五谷,比如说吃剩的酒席随意倒掉,或是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两口就扔掉。死后将打入舂臼地狱,放入臼内舂杀。稀奇的是如果你吃饭的时候说话,特别是脏话,秽语,骂街,死后同样打入舂臼地狱受罪。所以提醒大家,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特别是骂街。


第十三层,血池地狱


凡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死后将打入血池地狱。投入血池中受苦。我也不大明白,这里说凡难产,吐血,流血而死之人,死后也投入血池中受苦?


第十四层,枉死地狱


要知道,作为人身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阎王爷给你的机会。如果你不珍惜,去自杀,如割脉死,服毒死,上吊死等人,激怒阎王爷,死后打入枉死牢狱。就再也别想为人了。我劝戒在世的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顽强的活下去,自杀是懦弱的表现。特别是那些殉情的傻姑娘们。


第十五层,磔刑地狱


不多见了,不过此罪过很大。即挖坟掘墓之人,死后将打入磔刑地狱,处磔刑。


第十六层,火山地狱


这一层比较广泛,损公肥私,行贿受贿,偷鸡摸狗,抢劫钱财,放火之人,死后将打入火山地狱。被赶入火山之中活烧而不死。另外还有犯戒的和尚,道士。也被赶入火山之中。(这层应该人满为患了)


第十七层,石磨地狱


糟踏五谷,贼人小偷,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之人死后将打入石磨地狱。磨成肉酱。后重塑人身再磨!另外还有吃荤的和尚,道士皆如此。


第十八层,刀锯地狱


偷工减料,欺上瞒下,拐诱妇女儿童,买卖不公之人,死后将打入刀锯地狱。把来人衣服脱光,呈“大”字形捆绑于四根木桩之上,由裆部开始至头部,用锯锯毙。


平常人们所说的十八层地狱,数目是对了,但从意义上却却不见得理解。《十八泥犁经》中讲到这十八层的差别,最主要不在于空间的上下,而在于时间和刑法上的不同,尤其时间上。与罪行等级轻重而排列,若随最短时间的光就居地狱之寿命而言,其一日等于人间三千七百五十岁,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一万岁,也就是人间一百三十五亿年,才命终出狱,逐次往后推,每一地狱各各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所以,到了第十八层地狱,便亿亿亿年为单位,如此长期的受刑时间,可说是名符其实的万劫不复,痛苦和残酷的景象,是世人所难以想像和理解的。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如果我们把如梦如幻的佛法视作一无所有,那就会陷入断灭之间。


2、一切都是空,什么都是空。你会有真上慢,会有一种傲慢,一种自以为是,一种虚妄。


3、既讲空又讲不空,既讲如来藏,又讲阿莱耶斯,既讲性又讲性,那么在这个性向方面,它也是这样进行一种融合的工作。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冷且经。在前面的几讲当中,我先为您大致介绍了繁文本的情况,介绍了人前经现存的三个译本的情况。我讲到过人前经,公认难读,公认难懂,这里边有很多因素,比如上一讲到过有一本的因素,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这部经,它所包含的佛理和学说非常的精妙复杂。那么人且经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说?或者说人且经它的佛教的学说有什么样的特点?要总结得非常有条理,非常清晰,非常简洁,是极其困难的。




然而咱们很幸运,为什么咱们依据的不是中华书局版本的佛教十三经吗?那么这本书是有中国非常著名的佛教学者,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主编的,每一册都有单行本,有这样的一个版本,也有印成一册的人且经。这一侧就是有中华书局版的佛教十三经的主编赖永海教授亲自领衔来进行议注的进行翻译和注解。他前面的导言里边就专门有一节来讲述人且经的思想内容与特色,这是大家手笔,所以总结得非常的精确。人且精就是以人且成的成主。




罗婆纳网恭请佛陀前去说法为引子,以大会菩萨发问为契机来引出如来说法。这不禁从裘纳巴托罗的这译本,也就是刘宋时期的那个译本,它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品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裘纳巴陀螺这译本每一品之前都加了五个字,它的每一品的品名叫什么?一切佛与心是所有佛说法的核心,可见这不尽重要,它的敬礼是高妙,都反映在这五个字里边。一切佛与心,那么这些佛与心,也就是佛说的概要到底有哪些?有大概这么以下几点。人且经首先是统合了大乘佛教的空有两宗,他一方面反复的论述世间万有一切诸法,所有的名相都是如梦如幻,都是假名,都是人们世人妄想分别的结果。所以他说大家要远离这些有无断肠的分别之间。但是另一方面,人且经又指出是梦是幻没错,但是这绝不是说是一无所有。




如果我们把如梦如幻的佛法视作一无所有,那就会陷入断灭之间,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也有问题,对不对?所以人且精他提倡什么?我们一方面要断除这种虚妄分别的观点,但是同时他也倡导要用政治,也就是正确的智慧去观察、去认识,去体悟这些如梦如幻的世间万象背后的珍藏实信。




这个珍藏实信在人前经里边就叫如来藏法生常住之信任。且经甚至把话说得很重,说到什么宁起我剑如须弥山,不起空剑怀针上脉,我宁愿产生我剑好像有一点有的色彩,对不对?我也不要去执着于空见。而且他认为,如果你没有政治,没有正确的智慧,你嘴里别说空,一切都是空,什么都是空。你会有真上慢,会有一种傲慢,一种自以为是,一种虚妄。所以人且经的第一个特色是统合在协调空有两种以及空有这两种观点。




那么人结晶的第二个一个重要特点,它还统合了如来藏和阿莱耶斯。按理说在佛教当中,像如来藏、阿来耶世蒸炉,它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不完全一样的,起码在法相为师中里边,阿莱耶斯和蒸炉不大会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在人前经里,不是人前经就把如来藏和阿莱耶是糅合起来,并且很重要。他提出如来藏诗有冉静两重庆,它有清净的一面,也有染污的一面。




这个观点在后来的中国佛教当中,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影响,当然在这里咱们也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展开了。人且经第三个重要特点是融会性向。佛教史上关于信象的说法或者派别都非常多,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相中无相中,法相中实相中这种说法都是从这个相,这个角度名相的相来命名的。有相中小册就是有相中无相中,像中关学派或者般若类经典,那就是无相中。法相宗那大家都知道就是法相韦氏宗。嗯,他尊奉于前师弟论解深理经,包括人前经,他都很看重这样的经典。石像中就好比天拍、华严等等。而人且经在这一方面把信和相也把它打通了,融合起来了,他充当了一种调和者的角色,既讲空又讲不空,既讲如来藏,又讲阿莱耶斯,既讲性又讲性,那么在这个性向方面,它也是这样进行一种融合的工作。




而第四个特点也是特别重要。在佛性论方面,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人且经也是充满了这种调和融会的色彩,主要是一方面,它综合融会了各中各派以及各种经典。关于一禅题到底有没有佛性的说法,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一禅蹄,这也是一个繁文字音译,只是这种没有善根的人叫一禅蹄,没有善根,根本没有这个根泣的人。那么有些经典,比如相中法相宗的经典,他把这个众生的这个种姓或者佛性有没有佛性分为五类,声纹称总性、原觉总性,如来称总性不定总性无出世功德总性。那么法相中就认为有一类众生是不具备否定性的,所以他怎么着也成不了佛。这里边就有断尽一切善根的一禅笛。但是同时还有另外一些经典,像华研法华经,大半涅槃经,但是主张一切众生,包括那些断尽了一切善根的遗传体,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这个意见是分歧很厉害的,水火不相容的人切金,它对佛性问题也是一禅题到底有没有一禅题?一禅题到底能不能成佛?众生到底是不是都能成佛?还是有一部分众生成不了佛?对这样一个大问题,他也进行了一种调和,他的观点很有意思,人且已经把一禅题分为两种,一种叫菩萨一禅题,有的地方也叫大悲,大慈,大悲的大悲一禅体,还有叫舍善根一禅体,舍单根就所有的善根都没有的,没有上更的这两种遗传体。




大会菩萨在经里边就问佛陀,这两种遗传体就是菩萨遗产体和舍散更一禅体,此中何者必经不入涅槃?就这两者当中,到底哪一种是不能涅槃的?是到达不了涅槃尼尔瓦纳这样的境界的。佛陀的回答出乎意料,朋友们肯定想,那肯定是菩萨一禅蹄能够涅槃,舍善根一禅蹄,善根都不要,都没有善根的他怎么能涅槃呢?但是佛陀的回答是菩萨一禅题,毕竟不如涅槃,而舍散更一残蹄到可以涅槃的。为什么这么说?大乘佛教菩萨,他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对吧?我是不成佛,因为我要度近众生,所以倒是菩萨一禅会毕竟不如涅槃了,而舍散更一禅蹄为什么会涅槃?因为人且经讲以佛微利鼓或食善根生,所以者和佛与一切众生无舍食。故这些遗传题虽然都没有上更的,但是佛力无边,佛法无边,或者有可能这些人的善根又重新生发出来,为什么他们的善根会重新生发出来?有这可能,因为佛是不会放弃一切众生的。人且经的这个说法就对中国佛教里边的佛信理论里边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对于这样一种学说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人且经发挥了极其深刻或者主要的影响。玄奘大师是法相维师中,中国法相维师中的真正的创始人,他都差点接受了人且经的这个思想,后来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印度求法留学时候的老师,当时印度声望最捉住的高僧界显法师的反对,玄奘大师才守住了法相为师中关于佛性的看。法。相位师中是认为无物出世,功德总性,成不了佛的,没有佛性的,我们前面讲到过,是吧?这是人且经的第四个思想特点。人且经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这一点和接下来的一点就要牵涉到人且经和禅中的关系。那么我们刘代在下一讲为您进行。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楞伽经》。


在前面的几讲当中,我先为您大致介绍了梵文本的情况,介绍了楞伽本,对不起。介绍了《楞伽经》现存的三个译本的情况,我讲到过,《楞伽经》公认难读,公认难懂。这里边有很多因素,比如上一讲,讲到过有译本的因素,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这部经,它所包含的佛理和学说非常的精妙复杂。


那么《楞伽经》它主要讲述的,这个是一些什么样的学说,或者说《楞伽经》它的佛教的学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总结得非常有条理、非常清晰、非常简洁,是极其困难的。然而咱们很幸运,为什么?咱们依据的不是中华书局版本的《佛教十三经》吗?那么这本书是由中国非常著名的佛教学者,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主编的,每一册都有单行本,有这样的一个版本,也有印成一册的。《楞伽经》这一册,由中华书局版的《佛教十三经》的主编,赖永海教授亲自领衔,来进行译注的,进行翻译和注解。它前面的导言里边,就专门有一节来讲述《楞伽经》的思想内容与特色,这是大家手笔,所以总结得非常的精到。


《楞伽经》就是以楞伽城的城主,罗婆那王,恭请佛陀,前去说法为引子,以大慧菩萨发问为契机,来引出如来说法。这部经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也就是刘宋时期的译本,它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品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每一品之前都加了五个字,它的每一品的品名叫什么?一切佛语心,是所有佛说法的核心。可见这部经的重要!它的经义之高妙,都反映在这五个字里边,一切佛语心,那么这些佛语心,也就是佛说的概要,到底有哪些呢?


有大概这么以下几点,《楞伽经》首先是统合了大乘佛教的空有两宗。它一方面反复的论述世间万有一切诸法,所有的名相都是如梦如幻,都是假名,都是人们,是人妄想分别的结果。所以它说大家要远离这些有、无,短、长的分别之见,但是另一方面,《楞伽经》又指出是梦是幻没错,但是这绝不是说是一无所有。如果我们把如梦如幻的佛法,视作一无所有,那就会陷入断灭之见,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也有问题,对不对?所以《楞伽经》它提倡什么?我们一方面要断除这种虚妄分别的这种观点,但是同时它也倡导要用正智,也就是正确的智慧去观察、去认识、去体悟,这些如梦如幻的世间万象背后的真常实性,这个真常实性,在《楞伽经》里边就叫如来藏,法身常住之心。


《楞伽经》甚至把话说得很重,说到什么:“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我宁愿产生我见,好像有一点有的色彩对不对?我也不要去执着于空见。而且它认为如果你没有正智,没有正确的智慧,你嘴里别说空,一切都是空,什么都是空,你会有增上慢,会有一种傲慢,一种自以为是,一种虚妄。所以《楞伽经》的第一个特色是统合,在于协调,空有两宗,以及空有这两种观点。


那么《楞伽经》的第二个一个重要特点,它还统合了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按理说在佛教当中,像如来藏,阿赖耶识,它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不完全一样的。起码在法相唯识宗里边,阿赖耶识和真如不大会有直接的关联。然而在《楞伽经》里,不是,《楞伽经》就把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糅合起来。并且很重要,它提出如来藏,藏识,有染、净两重性,它有清净的一面,也有染污的一面。这个观点,在后来的中国佛教当中,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影响。当然在这里咱们也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展开了。


《楞伽经》第三个重要特点,是融汇性、相。佛教史上关于性、相的说法,或者派别都非常多。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宗,无疑是着重法相宗、实相宗,这种说法,都是从相,这个角度,名相的相,来命名的。有相宗,小乘有相宗,无相宗,像中观学派或者般若类经典,那就是无相宗。法相宗,大家都知道,就是法相唯识宗。它遵奉《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包括《楞伽经》,它都很看重这样的经典。实相宗,就好比天台、华严等等。


而《楞伽经》在这一方面,把性和相,把它打通了。融摄起来了,它充当了一种调和者的角色,既讲空又讲不空。既讲如来藏,又讲阿赖耶识。既讲性,又讲相,那么在性、相方面,它也是这样进行一种融合的工作。


而第四个特点,也是特别重要,在佛性论方面,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大问题。《楞伽经》也是充满了这种调和融汇的色彩。主要是,一方面综合融汇了各宗各派以及各种经典,关于一阐提到底有没有佛性的说法,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一阐提,这也是一个梵字音译,指的是这种没有善根的人叫一阐提,没有善根,根本没有根器的人。那么有些经典,比如相宗、法相宗的经典,它把众生的种姓或者佛性,有没有佛性分为五类,声闻乘种姓、缘觉种姓、如来乘种姓、不定种姓、无有出世功德种姓。那么法相宗就认为,有一类众生是不具备佛性的,所以它怎么着也成不了佛,这里边就有断尽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但是同时还有另外一些经典,像《华严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但是主张一切众生,包括那些断尽了一切善根的一阐提,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个意见是分歧很厉害的,水火不相容的。


原来《楞伽经》对佛性问题,也是一阐提,到底有没有一阐提,一阐提到底能不能成佛,众生到底是不是都能成佛,还是有一部分众生成不了佛?对这样一个大问题,它也进行了一种调和。它的观点很有意思,《楞伽经》把一阐提分为两种,一种叫菩萨一阐提,有的地方也叫大悲,大慈大悲的大悲,大悲一阐提,还有叫舍善根一阐提,舍善根,就是所有的善根都没有的,没有善根的,这两种一阐提。大慧菩萨在经里边就问佛陀,这两种一阐提,就是菩萨一阐提,和舍善根一阐提,此中何者,必竟不入涅槃?就这两者,两者当中,到底哪一种是不能涅槃的,是到达不了涅槃,nirvana,这样的境界?佛陀的回答出乎意料,朋友们肯定想,那肯定是菩萨一阐提,能够涅槃,舍善根一阐提,善根他都不要,都没有善根的,他怎么能涅槃呢?


但是佛陀的回答是,菩萨一阐提毕竟不入涅槃,而舍善根一阐提,到可以涅槃的。为什么这么说?大乘佛教,图什么?他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对吧?我誓不成佛,因为我要度尽众生吗?所以,倒是菩萨一阐提会毕竟不入涅槃了。而舍善根一阐提,为什么会涅槃呢?因为《楞伽经》讲:“以佛威利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佛与一切众生,无舍时故。”这些一阐提,虽然把善根都没有,没有善根的,但是佛力无边,佛法无边,或者有可能,这些人的善根又重新生发出来呢?为什么他们的善根会重新生发出来?有这可能,因为佛是不会放弃一切众生的。


这个说法,《楞伽经》的说法,就对中国佛教里边的佛性理论,里边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对于这样一种学说,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楞伽经》产生了,《楞伽经》发挥了极其深刻或者主要的影响。玄奘大师是法相唯识,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真正的创始人,都差点接受了《楞伽经》的思想。后来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印度求法留学时候的老师,当时印度声望最卓著的高僧,戒贤法师的反对,玄奘大师才守住了法相唯识宗关于佛性的看法。法相唯识宗是认为,无出世功德种姓成不了佛的,没有佛性的。我们前面讲到过,是吧?这是《楞伽经》的第四个思想特点。


《楞伽经》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这一点和接下来的一点,就要牵涉到《楞伽经》和禅宗的关系。那么我们留待在下一讲为您进行讲读。


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28936hdkk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

  • 冲哥学强

    🙏

  • zys0

    听过楞严经,不做糊涂人

  • 小舟觅渡何处

    需要重新理解“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了

  • 发光的紫凤梨

    钱老师的态度特别诚恳特别殊胜 让人很听得下去

  • 远镝王

    赞👍

  • 静之逸_8q

    辛苦您了

  • 无墙

    🙏🙏🙏佛若涅槃,那地狱之鬼有谁来度?与其佛度,不如自度。唯有自度,方得涅槃!!

  • 苹果冰化了

    如同一阐提还分两种,所谓方便法门,如此繁复而令人心迷,应该只是为了适配诸多根器而便宜从之。大乘教义,不舍一人,倒是自怨自艾、善根不一的时人,佛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人,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继而爱自己,继而精进呢?

  • 心缘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