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 路易十四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太阳王”

06 | 路易十四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太阳王”

00:00
19:01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大凡有较多机会和法国人攀谈的外国人都会发现,法国人在缅怀法兰西昔日的强盛与荣耀时,往往会首先充满自豪地提及“太阳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同时还被尊称为“路易大王”。在巴黎的拉丁区,具体地说在先贤祠附近有两所巴黎最好的中学,一所叫“亨利四世中学”,另一所就是以这位“路易大王”来命名的“路易大王中学”。和咱们中国一样,法国人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很希望能为孩子找一个最理想的学区。这两所中学所在区域的学区房,那绝对是巴黎最为抢手的学区房。


圣日耳曼大街上的路易大王中学


这位“太阳王”或路易大王究竟是凭什么,让法国人一提起来就觉得特给自己长脸呢?我想对于一般法国人而言,当然是在这名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最为强势的君主统治下,法国以独家之力,打败众多实力不凡的对手,使法国在欧洲的威望空前显赫。


不过,在史学家们看来,路易十四之所以能在法国历史上占据如此令人瞩目的地位,得归因于正是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的绝对君主制达到了极盛。当时的法国,不仅是这一时期欧洲的首强,而且还成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专制君主争相仿效的榜样。听到这里,想必你会很想知道,法国的绝对君主制何以在路易十四时期达到极盛。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法国的绝对君主制的极盛,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人们在显摆“太阳王”的神勇和功绩时,不能忽略了此前的一些君主所做的努力、打下的基础。


关于法国绝对君主制起步阶段几位前朝君主的相关作为,在上一讲已经提了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由于路易十四属于波旁王朝,对属于和他同一王朝的两位先王,也就是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在发展绝对君主制方面给他打下的基础,还是有必要简单梳理一番。


亨利四世能够开创波旁王朝,得归因于他是胡格诺战争的胜出者。这场在新教、旧教之间展开,打打停停持续了30多年的宗教战争,实在是惨烈之极,后果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在讲圣女贞德时提到的百年战争对法国的破坏程度,都远远比不上这场胡格诺战争,因为百年战争只局限于法国的几个省份,而这场战争却蔓延到全国。难怪亨利四世登基后叹息说:“交到我手中的法兰西已近乎毁灭,对法国人而言,法兰西可以说已不复存在。”


仅1562-1576的十五年间,图中红点即经历屠杀和战斗的地方


更有甚者,在宗教战争期间,不仅国家的统一遭受威胁,王权的威望也严重受损。因而,亨利四世势必得致力于恢复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在这一过程中,亨利四世充分显示了开国君主的胆魄和气势。例如,他在得知波尔多即将发生叛乱时,立马以强硬的语气正告波尔多人:“我是你们的合法国王,你们的首脑。我的王国是身躯,你们的荣誉就是充当四肢,服从身躯,……”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虽然在宗教战争后,率先把绝对王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他不久就遇刺身亡。于是,王位传到了波旁王朝第二代国王路易十三手里。在路易十三统治时期,法国的绝对王权在一度面临不进反退的局面后,又有所发展。不过,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记在路易十三亲政后重用的首席大臣黎塞留的功劳薄上。


红衣主教黎塞留


在我的印象中,国内不少人是在读《三个火枪手》时才知道黎塞留的。在大仲马写的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里,作为机智勇敢的火枪手及其好友要与之斗智斗勇的对头,黎塞留的形象非但一点都不“高大上”,而且还显得较为负面。


那么,真实的黎塞留果真该作如是观吗?非也。这位红衣主教出身的国务活动家执掌权柄的时间很长,有18年之久。他在这18年来始终把巩固与发展法国的绝对君主制作为头等大事。黎塞留后来写过一本书名叫《政治遗嘱》的回忆录,他在书中总结一生政治活动时明确宣称:“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 第二个目标则是“使王国荣耀”。应当说,他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绝对可圈可点。也正因为如此,伏尔泰把黎塞留称为“整个欧洲引人瞩目的人物”。


在黎塞留死后不到半年,路易十三驾崩,王位随即传到了路易十四的手里。不过,路易十四继位时还是个不满5岁的孩子,一直要到23岁时才开始亲政。学界普遍认为,正是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后,绝对君主制在法国达到极盛。


那么,绝对君主制为何能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后达到极盛?关于这一问题,人们自然会就天时、地利、人和之类的扯上各种说辞,但我个人以为,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路易十四对于“国王的职业”有着世所罕见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写过一篇《关于国王职业的思考》,而且还表现在他“超级工作狂”式地日理万机,亲自理政。
或许你还记得,上一讲里我曾说过,自弗朗索瓦一世开始,法国国王的诏书何时以“此乃朕意”这几个字结尾。应当说,这一提法已经够牛了,但它在路易十四那句最有名的名句面前,显然还得甘拜下风,这个名句就是“朕即国家”。


不过,我觉得在此还是需要说一下的是,这句名言虽然一直到现在依然在世人中广为流传,但对于路易十四究竟有没有亲口说过“朕即国家”,法国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考量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还是观其行。不管怎么讲,路易十四亲政后法国王权的至高无上,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体现“太阳王”的威严,使宫廷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路易十四斥巨资,在巴黎西南郊兴建了富丽堂皇、至今仍让世人惊叹不已的凡尔赛宫,同时在宫内设立了五花八门的头衔,借此把大批贵族吸引到宫廷中来。凡尔赛宫的建造不仅让法国多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还为当今的法国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聚宝盆式的旅游资源。当然,这是后话。


凡尔赛宫的镜廊


路易十四国内政策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极度强化王权,那么,他的对外政策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觉得,不妨概括为:使他本人和“他的”法国在国际上受人尊敬。为了扩大法兰西疆域,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他亲政的半个多世纪中,让法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处于战争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法国不时以独家之力大败众多对手,“太阳王”威名远播,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一度如日中天。


1643-1715年的法兰西疆域


纵观路易十四的统治,虽然在其前期法国经济曾出现较为繁荣的局面,国库也一度大为充实。但到了后来这位“太阳王”的国库居然空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还是和这位“太阳王”的好大喜功,尤其是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不惜穷兵黩武分不开的。特别要指出的是,废除南特敕令,更是路易十四在内政外交方面的一大败笔。


为什么呢?因为亨利四世在位时颁布的这一敕令堪称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的第一个范例。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又规定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但是路易十四居然废了这个敕令。它让其他新教国家惊恐万状并导致众多国家结成联盟向法国开战。废除敕令对法国经济、政治、宗教以及民族心态产生的消极影响,更是深刻而持久。相反,当时或后来与法国较量、争霸的一些欧洲国家,却因大量接纳从法国逃出来的既有技术、又有资金的信仰新教的工商业者,获益匪浅。


废除南特敕令后,巴黎禁止传教,新教教徒被逮捕


说到路易十四,我觉得有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得好好向你推荐。和一些曾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一样,路易十四的实际身高并不是很高,也就一米六左右,但因为戴上假发、穿上了高跟鞋,他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显然要高大得多。换句话说,官方制造的国王形象与他身边的人熟知的实情,是存在差异的。这自然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路易十四“公众形象”的制造与传播。


戴上假发、穿上红色高跟鞋的路易十四

据说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


实际上,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大人物们,类似的现象还少吗?因而,也就难怪法国人会常说,“仆人眼里无伟人”。对于这一既饶有趣味、又不乏现实意义的问题,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的《制造路易十四》一书做了别开生面、发人深思的研究。此书商务印书馆已出了中译本,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去找来看看。


关于太阳王路易十四及其“制造”,在向你推荐这本老外写的好书的同时,我觉得还很有必要向你推荐一篇中国学者写的佳作,这就是上海的洪庆明教授写的《制造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兰西文化策略》。


在洪教授看来,路易十四时代存在着一种特有的法兰西文化策略,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在宫廷体制之内来做文章,具体而言就是围绕着君主建立起一整套的象征符号、日常礼仪和修辞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地向臣民表明,惟有王权是整个国家的代表,同时对臣民进行“洗脑”,引导他们认同和服从等级政治秩序;第二部分则是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采取“收放结合、软硬兼施”的策略,对有助于君主政治的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反之则百般打压。在这一文章中,洪教授还剖析了这种文化控制策略对法国的政治和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包括本人在内的不少人读后,免不了会脑洞大开,浮想联翩。


好,这节课我们讲了路易十四和绝对君主制的极盛,下一节课我们会关注这么一个话题,那是什么呢?就是几年前突然在中国走红的,一本法国人写于19世纪的书《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里的“旧制度”(Ancien Régime)是法国史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称的是法国在大革命爆发前社会的、政治的组织制度,实际上就是今天讲的绝对君主制的制度。


由于种种原因,法国国势在路易十四统治晚期实际上已经出现拐点,绝对君主制开始盛极而衰,到了他后人手里,更是困难重重。为此,下一讲,我们将聚焦于法国的“旧制度”如何陷入困境,启蒙运动如何应运而生,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


下回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五行山上2097

    讲的是个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