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谁促成了拿破仑“东山再起”的奇迹

12 | 谁促成了拿破仑“东山再起”的奇迹

00:00
18:03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我因为也搞点学术翻译,平时会特别留心翻译方面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不时会有一些在信、达、雅均表现不俗的译法,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是推崇备至。其中,前辈高人笔下的香榭丽舍、枫丹白露等与法国相关的译名,就是如此。不过,或许是年轻时比较喜欢喝可乐,所以最让我佩服的神译,还得是“可口可乐”。


既然提到了枫丹白露,那我就干脆再和你聊聊拿破仑在“告别院”和老兵们告别前后的事情。此前,已经退位的拿破仑和奥地利等三国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这一条约规定,拿破仑退位后,终身保留皇帝的称号,每年领取200万法郎的年金,拥有厄尔巴岛的完全主权。这个厄尔巴岛是个什么样的岛呢?说白了,就是一个介于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和意大利的地中海小岛。在和老兵挥泪告别后,拿破仑不得不登上英国军舰,前往厄尔巴岛。


不过,这位曾创建法兰西大帝国的人,真的会心甘情愿地终老于这一小岛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拿破仑的英雄史诗,并没有在枫丹白露完全终结,它至少还有一篇不可或缺的“后记”。这篇“光荣的后记”是什么呢?那就是他再度震惊世界的“百日崛起”。


身处孤岛的拿破仑名为皇帝,实为囚徒,但是,他从未放弃过重返欧洲政治舞台的雄心,并始终与国内的波拿巴分子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很快就了解到,波旁王朝在复辟后的倒行逆施,已使整个法国瞬息之间倒向了三色旗这一边。人们在痛恨不得人心的波旁王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忘却了帝国的苦难,而只怀念它的光荣。在这一背景下,军队里的一些官兵首先在发问:拿破仑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再出现?国内舆情的变化,使拿破仑感受到绝处逢生般的喜悦和激动。于是,一个惊人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心头逐渐酝酿成熟。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乘着夜色离开厄尔巴岛


1815年2月26日,在夜色的掩护下,拿破仑率领数百名卫士与近卫军官兵,分别乘坐几艘船只悄然出航。他们巧妙地躲过了英国和法国的巡逻舰,逃离厄尔巴岛,向法国进发。对于这一次冒险行为,拿破仑可谓自信心满满,以至于向跟着他的部下放出了这样的豪言:“我不放一枪就能到达巴黎。”在大多数人看来,这话说的实在是太大了一点,但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拿破仑说到做到,果然不费一枪一弹,就重新返回了巴黎。


这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听到这里,你自然会好奇地想,此等近乎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会发生的呢?对此,我觉得,这一奇迹的出现,最终得归因于人心向背的力量。确切地说,是因为经过大革命洗礼的法国民众,对于波旁王朝复辟后的倒行逆施,已经难以容忍。他们在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法国历朝历代叫路易的国王很多,路易十八是其中排序最后的一位。但在这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名叫路易的国王们,实际上分属不同的王朝,例如,路易九世属于卡佩王朝,路易十一则属于瓦洛亚王朝。


路易十八原来是普罗旺斯伯爵,雾月政变发生后,已经以路易十八自居的他,曾两次写信给拿破仑,提议由两人联手恢复波旁王朝。在拿破仑因战败被迫签署退位诏书的那天,在反法联盟的授意下,元老院宣布法国为世袭君主制,同时召唤路易十八归国即位。早就想坐上国王宝座的路易十八,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回国登基。


1814年4月24日,路易十八即位,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在他登基之际,有一位极端君主派的著名思想家,德迈斯特伤感地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德迈斯特说的没错。它揭示了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1814年的法国,已经不是1789年以前的法国,因为大革命已经使法国上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波旁复辟王朝必须得正视这一切。换句话说,面对与大革命后的“新社会”,到底是妥协还是抗拒这一选项,它非作出自己的抉择不可。


平心而论,在这一问题上,路易十八本人倒还算是识时务者。他心里清楚得很,全盘恢复“旧制度”,也就是大革命以前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可能性不大。他同时也知道,与新体制、新的支配阶级实行必要的妥协,才是自己最为明智的选择。出于这种想法,路易十八在进入巴黎的前一天,发表了著名的“圣多昂宣言”。


在这一著名宣言中,路易十八表态说,将保证制定一部自由主义宪法,尊重民主宪政。还有一点承诺也至关重要,那就是承诺“绝不搞秋后算帐”。过了一段时间,他果然签署了一个宪章,它在法国宪政史上被称为《1814年宪章》,极为重要。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大约40年前,我们在第1讲时首先提到的那位法国人佩雷菲特来到北大课堂的场景。当时,担任司法部长兼掌玺官的佩雷菲特,正随同法国总统访问中国,正在给我们开法国史选修课的张芝联教授面子很大,竟然把佩雷菲特请到课堂,给我们讲了一段复辟王朝史。


《1814年宪章》从其内容来看,可以说是路易十八代表的旧制度与产生于1789年革命的“新社会”相互妥协的产物。如果真照着它来统治,波旁复辟王朝持续的时间,兴许会长很多。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想按照它来统治。


《1814年宪章》


那么这些人都是谁呢?就是随同路易十八回到巴黎的最顽固的保王党亡命分子。那么,这些人有何特点呢?我想,如果要用一两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虽然1789年革命爆发已有25年之久,但这些人仍然是“既什么都没忘记,也什么都没学会”。在百倍的疯狂和仇恨驱使下,这些人竭力地要夺回自己因大革命失去的一切。


你想,他们就此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能不引起广大民众的恐惧和愤怒吗?毋庸讳言,老百姓在过去,对拿破仑的专横统治也不满过,但是,如今这些人的倒行逆施,却更让民众深恶痛绝。于是,很自然的,远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皇帝,一时成了老百姓期盼的对象。


正是这种人心向背,使拥有一支大军,同时获得欧洲各国君主支持的波旁复辟王朝,在1815年3月,竟然被拿破仑率领的一些枪口朝下拿着的人,摧枯拉朽般地给推翻了。如果说这是一个奇迹,那么我们不妨断言,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与其说是拿破仑,倒不如说是那些使复辟王朝日益不得人心的保王党亡命分子。


长话短说,波旁王朝的第一次复辟,被拿破仑的东山再起画上了句号。随后,拿破仑重新统治法国近100天,史称“百日王朝”。如同你肯定知道的那样,导致拿破仑传奇式的军事和政治生涯最终结束的是在滑铁卢的失败。在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路易十八乘坐反法联军的辎重车,进入反法联军占领下的巴黎,再登王位。就这样,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开始。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


再度复辟之后,卷土重来的王党势力大搞反攻倒算,不仅在国内实行了白色恐怖,还大开了杀戒。那么,他们首先把屠刀对准的是谁呢?主要是这样两类人,一类是当年的“弑君者”,“弑君者”这一名称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不过就是当年赞同处死路易十六的国民公会议员;另一类是在拿破仑东山再起的时候,率领人马倒向拿破仑这一边的将领。


如果说路易十八统治时,波旁王朝在法国还搞过君主立宪制的自由主义尝试,那么在他驾崩,他的弟弟以查理十世的称号继位后,波旁王朝在拒绝与“新社会”妥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丧心病狂地反攻倒算,其中包括颁布法令,从国库中取出大把真金白银,“慷慨地”对逃亡贵族在大革命中的所谓财产损失进行赔偿。这一《关于补偿亡命贵族10亿法郎》的法令“慷慨”到什么程度呢?我一说你就有数了,每位流亡者据此可以得到相当于他在1789年从自己财产上所得收入的20倍的“补偿”。他们还提出所谓的“正义和仁爱”法,力图对所有的出版物征收重税,借此使出版物若无官方支持就难以为继。这一切,自然使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当局极为的不满。

1824年,查理十世即位,极端保王派的捍卫者,最后一位波旁家族的法国国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的吊诡再次显现。那么,这一回让我们看到的吊诡之处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极端保王派越是反动,对自由派反而越是有利。由此,自由派很快博得社会舆论的普遍好感,并借助每年举行的议会补缺选举,逐步壮大了在众议院的力量。1830年初,一些议员在议会上,不仅对当时执政的内阁大肆抨击,还向国王呈交了一份由两百多名议员签名的《221人致词》。


这份致词是法国近代史上重要之极的历史文献,为何说它重要呢?主要是,它不仅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要求推翻不得人心政府的意愿,而且还提出了要以代议制取代查理十世及其追随者要全盘恢复的旧制度。面对这些议员的要求,查理十世先是断然拒绝,继而又悍然解散了众议院。为此,自然就得进行新的议会选举。


当时的众议院会议厅


新的议会选举结果出来后,让查理十世目瞪口呆,因为其亲信执掌的内阁的支持者获得的票数,少得可怜。面对这一选举结果,查理十世会怎么办呢?如果你知道他讲过这样的话,就是:“宁可去锯树木做苦力,也不能像英国国王那样进行统治”,就完全可以想得出他会采取何种对策。果然,执意硬干下去他,在7月25日签署了包括取消出版自由、宣布新的选举无效等内容的4道敕令。正是这些倒行逆施的敕令,立马成了1830年七月革命的导火线。


在法国人的笔下,7月27到29日这3天,是“光荣的3日”,同时也是1830年革命的高潮。我们到卢浮宫参观时,目光都会被吸引的那幅尺幅颇大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德拉克洛瓦为纪念这场革命创作的不朽之作。


随着“光荣3日”的胜利,法国再度改朝换代,七月王朝宣告诞生,与此同时,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被画上了句号。为此,在下一讲,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历程中“30多年的退缩”期,特别是退缩期中的第二个阶段——七月王朝时期。


下回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诗情韵韵

    1830年革命 七月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