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初虽效之,终能反之:唐朝灭东突厥之战(下)

10. 初虽效之,终能反之:唐朝灭东突厥之战(下)

00:00
26:42

628年阴历四月,突利为颉利所攻,太宗并不救援,却趁机将割据在河套一代的梁师都集团消灭。“上知突厥政乱,不能庇梁师都,以书谕之,师都不从”。上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击之,突厥大发兵救师都,柴绍等未至朔方数十里,与突厥遇,奋击,大破之,遂围朔方。突厥不敢救,城中食尽。壬寅,师都从父弟洛仁杀师都,以城降,以其地为夏州。


唐朝军队经过长期内战,兵为老兵,将为宿将,作战经验丰富。从隋朝瓦解到唐朝建立,唐帝国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作战,所以这个时期也正是名将辈出的时代。中国军队即便与向来强横的北亚草原骑兵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其专业化更胜一筹。就是靠这样一支军队,唐帝国在此后半个世纪里,将自己的势力往四面八方拓展,往西深入中亚腹地,往东攻灭长期为中原心腹大患的高句丽、百济,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讲,可谓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


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唐太宗本身就是名将,他抓住突厥内乱、天气又削弱突厥实力的良机,于贞观三年冬,突然对以前骄横无比的东突厥发动全面战争。要知道,就在短短两年多前,突厥大军还曾兵临长安城,给新成立的唐帝国造成巨大的恐慌。太宗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行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统军十余万众,皆受李靖节度,分道出击,发动对突厥的全面战争。


突然的军事袭击取得了巨大的战果,颉利可汗被打得措手不及。贞观四年一月,李靖帅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直接攻击颉利可汗本部,将其击溃。被突厥扶持的隋炀帝孙子杨政道和萧皇后被俘,颉利可汗仓促北走碛口,途径今天的呼和浩特西北,又遭到了唐军李勣部的伏击,损失惨重。李靖和李勣两军联手,切断了颉利可汗北逃大漠的道路。颉利可汗既败,窜于铁山,余众尚数万;遣执失思力入见,谢罪,请举国内附,身自入朝。上遣鸿胪卿唐俭等慰抚,又诏李靖将兵迎颉利。靖引兵与李勣会白道,决定袭击颉利可汗。张公谨反对,认为“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李靖说:“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遂勒兵夜发,李勣继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擒其子叠罗施。稍后颉利可汗也被擒。


东突厥各部看到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这么快被唐军破灭,纷纷投诚。东突厥汗国灭亡。太宗初闻李靖破颉利,大悦,对侍臣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高祖)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旧唐书》卷六七《李靖传》)上皇闻擒颉利,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上皇召上与贵臣十馀人及诸王、妃、主置酒凌烟阁,酒酣,上皇自弹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为寿,逮夜而罢。634,贞观八年春正月,颉利可汗卒。命国人从其俗,焚尸葬之。


唐太宗驭人之术。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破颉利牙帐,御军无法,突厥珍物,虏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见,上大加责让,靖顿首谢。久之,上乃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录公之功,赦公之罪。”加靖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户。未几,上谓靖曰:“前有人谗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为怀。”复赐绢二千匹。


此后在北亚虽然不断有些政治起伏,比如薛延陀在贞观二十年的入侵等,但都被唐朝平定。630 年春,西北各部族首领到长安朝见,请求太宗接受天可汗的称号;贞观二十一年,根据各部酋长的请求,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以供往来使者的食宿。唐朝皇帝“天可汗”的头衔一直保持到后期。相对于“皇帝”,“天可汗”是唐朝君主面对游牧世界时的身份,其在中国皇帝之上,增加了新的一层含义。唐太宗视四夷为一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展现出高度的自信。(《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击败突厥并彻底消灭他们的军事力量,是唐太宗最大的军事成就,这场战争改变了北亚的整个均势达半个世纪之久,具有深远的意义。


突厥灭亡后,关于如何处理东突厥灭亡后的遗民的政策,朝廷出现了一场经久而热烈的辩论。颜师古、魏徵、李百药等有名儒家学者,都反对把突厥人引进中国,特别是反对把他们安置在京师附近的地区,不过最后太宗采取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通典》卷一九七《突厥》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在唐朝政治军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突厥人很多,比如如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右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右卫大将军李思摩(即阿史那思摩)等。突厥的遗民在唐朝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贞观后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泰的皇位争夺中,李承乾引进不少突厥贵族子弟。突厥的生活方式也对唐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承乾就非常喜欢穿突厥的衣服,而且会说流利的突厥语。


消灭东突厥之后,太宗又利用西突厥内部的纷争,击败了西突厥。当东突厥在隋代和唐初屡次威胁中国的时候,西突厥正专心经营西方:它和拜占廷帝国联合,压迫波斯。到了太宗时期,统叶护可汗统治下的西突厥统辖有东自今甘肃省长城西端的玉门关,西至萨珊王朝的波斯,南至克什米尔,北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但是此后西突厥帝国突然崩溃,分裂为东、西两个联盟。虽然641年都陆可汗又短暂统一了西突厥,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大部分部落的支持,被迫逃入吐火罗国,受到唐朝册封的乙毗射匮可汗割让了五个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给唐朝,保持跟唐朝的友好关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闪米耳曼

    老师,宋朝不也是农商文明吗,而且宋朝的人口物资也比唐朝要多,宋朝为何很难重现唐朝的辉煌?

    邙洛山 回复 @闪米耳曼: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比如关陇西域、幽州东北亚的丧失。又比如精致懦弱的文明在黑森林里很难生存

  • 方方12321

    突厥就是后来的蒙古游牧民吗?

    邙洛山 回复 @方方12321: 不是

  • 听友187822060

    突厥汗室阿史诗那家族都降唐了吧?后来的后突厥汗国首领是哪些家族的

    邙洛山 回复 @听友187822060: 还在

  • 纯心皓洁

    唐太宗真是戏精,或者说很懂平衡术。李靖灭了东突厥,功高震主,于是让人故意弹劾他,然后再赏赐他。这样胡萝卜+大棒的模式。如果当年李世民自己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回来后,李渊不是各种赏赐,而是一边敲打,一边赏赐,也不会有后面的玄武门之变了。看样子,玄武门之变,还是李渊没有平衡好各方之间的力量。同时,李靖也知道李世民在表演,所以他就“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清朝的雍正和年羹尧就没有平衡好,年羹尧尾巴翘上天,被雍正搞掉了。

  • 吴生sz123

    我操,感觉美国像唐朝,不停打仗

  • 静静_lwu

    孙老师好!颉利可汗北走碛口,碛口是今天的哪里?山西有个碛口,但好像不是在北走的线路上

  • 倔强_wm

    精彩,推荐给教育学的同学,觉得除了知识的收获,还有见识的开悟

  • 爱啃猪蹄蚂化腾

    老师有心了,谢谢。

    邙洛山 回复 @爱啃猪蹄蚂化腾: 希望有点意义

  • 九月天雨

    太爽了!唐太宗真是千古一帝!

  • 赫克托尔_w5

    灭高昌不是侯君集、薛万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