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论语》7.15

【论语详解】《论语》7.15

00:00
04:19

高老师“钉钉”APP线上直播课开播,喜欢者可加“钉钉”好友15164529901,进群听课。内容涵盖五大板块:

1.《古文观止》研读

以《古文观止》所选篇目为研读对象,重视对文章历史背景的考察,重视对具体文言语词、句法和翻译的讲解,重视对文章思想的提炼。

2. 中国文化趣谈

以古代相关文献为基础材料,抓取具有价值且富有趣味的问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以高老师行旅为核心,讲授他在文化圣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结合经典作品,讲授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4.经典名著导读

以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为研读对象,宏观上研究其成书过程、思想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微观上将对其重要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5.中国作家专题讲座

以中国文学史第一流作家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十四史”中的相关传记,讲授作家生平经历、思想特征,并重点研读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的第篇的第十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曰:“夫子不为也。”


这是冉有和子贡的一个对话。冉有问说咱们老师认不认可国的国君?“夫子是指孔子,因为孔子他当过大夫。在孔子那个时代,凡是当过大夫的人都可以为夫子论语当中的这个夫子,并不全指孔子,我们得看语境那么有说说咱们孔子认不认可国的国君,这个“”我前面说过,它是一个大众动词,所谓的大众动词,就是它作为一个动词,能够和很多名词组成这种动宾的关系。这“为”本意有帮助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引申为赞成,认可


这个卫君并不是卫灵公是指卫灵公的孙子叫公子卫灵公的儿子作为太子,他得罪了南子夫人,后来在魏国待不下去了,他就跑到晋国去了,那么卫灵公死之后就立他儿子的儿子,就是他的孙子公子辄当国君。 那么卫灵公死了,他的儿子叫蒯聩的,从晋国领着军队打回来了,想跟他的儿子来抢君位,父子就起来了,就有这么一个背景


所以说冉有就问了说咱们老师认不认可公子辄呀?因为他当了国君了他跟他爸爸打起来了就说了,说好的。“诺”,就是答应的话“吾将问之”,说我问问孔子那么子贡问他并没有直接说说老师您认不认可这个公子,他没有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伯夷叔齐是什么人?伯夷,叔齐这两人我们介绍过,他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国君特别喜叔齐,而这个伯夷作为长子他就走了,后来叔齐觉得我也不能够独自占有君位,因为本来是我哥哥的,这个叔齐也走了,这哥俩一起最后到首阳山去隐居去了伯夷叔齐他俩是互相往外推这个君位。


国的国君,公子和他的爸爸叫蒯聩,他俩是互相抢君位,正好是相反所以说子贡就说了,说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孔子说了对进行结论性的话,说古之贤人也,这是古代的有道德的贤人那么子说了,“怨乎”,因为他俩互相让,谁都不肯做国君都跑到国外去了,都到山上隐居去了,是不后来很怨悔然后孔子就说了,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他们追求仁德,最后得到了仁德,有什么可后悔的,没当上国君,这不是很正常的事!然后子贡明白这话之后就出来了,说夫子不为也说咱们老师不认可这个卫国的国君


那么这里我们能看到子贡这个人的智慧,这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国人说话的一个基本的风格子贡在论语当中,我们说有很多本事,比如说他聪明,会经商,得也好,还会搞外交,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子贡真正的为老师所认可的孔子的评价有两个字,就是言语,言语就是会说话,这和巧言令色还不一样。


那么孔子说子会说话,在这里表现得就特别明显本来子可以直接问,但是他问了一个相反的例子,如果说孔子不认可伯夷,叔齐的话,那认可国的国君。孔子认可了伯夷叔齐话,那么他就反对卫国的国君这体现出了子的一种聪明智慧这里头也表明了孔子包括孔子的学生是非常关注当时的各个国家的这种军政大事,这是我们讲的论语的第篇的第十五章。 1285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转换:陈妍竹妈妈

文字一校:乔一航

文字二校:滕亚慧

工作协调:朱明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上旋_

    谢谢,受教了!

  • 拙小勤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