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山西博物院 | 木板漆画:木头上画出来的《烈女传》

54 山西博物院 | 木板漆画:木头上画出来的《烈女传》

00:00
14:4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主讲人李惠。这一期,我再为你介绍一件我院珍藏的,来自1500多年前北魏时期的华美无比的木板漆画,我们一起走进北朝这个混乱和融合的年代、艺术觉醒的时代。

木板漆画正面


介绍文物之前,我要先为您讲述两个小故事。在我们的语文和历史课本中,都见过班固和班超两人的名字。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可是您知道吗?他们二人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班彪也是位大学问家。而班彪老先生除了这两个非常了不起的儿子外,还有个非常有才的女儿班昭,她不仅接替哥哥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修注,一篇《女诫》更是成为封建时代女性的行为准则。


在一个家族里能连续出现多为杰出的人才,非常了不起。家风、家学、家训的影响至关重要!除了班昭,还有他们父亲班彪的姑姑——班婕妤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爱妃,善诗赋、有美德,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德于一身的女子。汉成帝让她每天陪伴左右,就连出行时也要她共同乘坐龙撵。


婕妤辞辇


班婕妤劝告汉成帝说:“凡是圣贤的皇帝,时时伴随在身边的应该是朝廷大臣而不是嫔妃。商纣王因过分宠幸妲己,最后落了个亡国毁身的下场,我如果和你乘坐车子进出,你不就跟商纣王没什么两样了吗?”太后听了这件事,对班婕妤极为赞赏,并赞扬她是了不起的女性。类似班婕妤这种高尚品德、聪明才智等的古代妇女的故事,被收录在2000多年汉代的《列女传》中,对后世影响很大。


《列女传》中还记载了一个俩姐妹的故事。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尧帝的两个女儿。尧帝晚年的时候,想选择一个满意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于是,决定禅让传位给舜,并把娥皇女英许配给舜来进一步考察舜的言行举止。舜不负尧的信任,家庭和睦,人民生活稳定,天下大安。


舜帝恪守孝道


到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打算去视察实情。娥皇女英,两位夫人考虑到舜年老体衰,争著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后来,她俩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就是湘妃竹的来历。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刚才为大家讲的这两个故事,不仅被收录在《列女传》中,而且它们还被绘制在了我要为您介绍的木板漆画上。在一尺见方的一角,这些故事最精彩的瞬间,寥寥几笔就被勾勒了出来,而且展现的淋漓尽致。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您可以看到图片。


那么,这木板漆画是在哪被发现、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1965年,山西大同石家寨村的一位农民在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贵族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文物,其中的五块较完整的木板漆画轰动了整个考古学界。


这组木板漆画,每一片长约80cm、宽20cm、厚约2.5cm,两侧都有榫卯。正面和背面都有精彩的漆画,色泽艳丽,以朱红色的漆为底,上面有黑色的漆勾勒的人物和书写的文字,文字部分以黄色为底。漆画从上到下分四层,每层均有单独主题。线描人物大多是宽衣博带、发髻高挽,很明显是汉魏时期的人物形象。


正面:四组画面 四个故事


我们知道,漆器这类有机质文物的保存是最难的,因此在山西发现这样历经千余年、保存状况如此完好的木板漆画,更是极为稀有的文物,价值连城。经过分析检测,这组木板漆画采用的是上好的柏木。制作时,要在柏木的木胎上髹满红漆,红漆是由生漆与朱砂调和而成,刷一层漆后,要放大阴凉通风处阴干,仔细打磨后,再髹红漆,反复若干次,颜料分层十分清晰,各层的厚度十分均匀,最后在上边作画、题字,同时配有黑色、白色、灰蓝等覆盖力强的色彩加以涂染,木板之间通过榫卯连接,严丝合缝,这5片木板漆画可以连缀起来。


背面:四组画面 四个故事


经学者研究,它应该是一组完整的彩绘漆屏风。左、右、后三面围在床榻周边,用来挡风,同时隔开空间,周边还有帷帐。这种床榻屏风在汉魏三国时期是高等级贵族家居中最主要的陈设。


漆围屏石床榻组合复原示意图


汉代是我国古代漆器的鼎盛时期,然而漆器制作极为费时费力。汉代著作《盐铁论》中有关于漆器这样的记载:“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意思是制作一只漆器酒杯花费约一百人劳动和时间的付出,而一扇漆屏风需要上万人的劳动付出,这样我们足以想见当时漆器的珍贵程度。


除了制作工艺复杂外,彩绘漆屏风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上面绘画、写字更是不容易。漆比墨汁更加粘稠,但我们看到这组彩绘漆屏风,人物形象简洁大方,神情活灵活现,文字笔法细腻,自然流畅,一丝不苟,让人不禁感叹工匠的精湛技艺。


刚才为您介绍过的故事,还有西周初期贤德的周室三母、以顺从著称的鲁师春姜等,就像今天的小连环画一样,被分层地绘制在上面,而且每一幅画面的旁边都有题记或引述一段史籍记载,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画中人物的身份及故事。


那么,这精美的木板漆画,或者说彩绘漆屏风的拥有者又是谁呢?


考古工作者在墓葬发掘时,找到了一方墓志和墓志铭。根据墓志内容,我们了解到:这是司马金龙和夫人姫臣的合葬墓。男主人司马金龙,是1500多年前北魏平城,也就是今天大同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一听到他复姓司马,又是南北朝时期人物,距离三国时期很近,那他会不会和我们熟悉的司马懿有关系呢?没错,他还正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九世孙,是西晋、东晋的皇族子弟,出身非常显赫。


一个纯正的汉族皇室子弟怎么会成为北魏的重臣呢?北魏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呢?


这要从司马金龙的父亲司马楚之说起——他原本是南朝东晋的皇族,为了躲避当时的政治斗争,流亡逃走,后来他北上投靠了北魏,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等官职,屡立战功,南破刘宋,北伐柔然,并被封为琅琊王。


复原图:司马金龙与钦文姬宴饮场景 绘画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这是一个从东北大兴安岭山洞里走出来的游牧民族。在1500多年前,他们辗转向中原地区靠近,逐渐地发展、强大。在公元398年的时候,迁都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并定都于此长达97年。


经过不懈努力,北魏结束了五胡乱华120年动荡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但是北魏统治者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民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到了封建社会,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不够。一个从边远迁徙而来的外族人要在中原站稳脚跟,首先要被中原人接收和认可,不仅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更要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主流,这样才能更好地统治整个中原地区,甚至统一当时的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治者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方面向汉族靠拢,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任用汉人为官等等,大量借鉴吸收汉文化。


于是,像司马金龙的父亲司马楚之这样在南朝东晋受到政治迫害的汉族贵族,在北魏反而受到了重用,并且还迎娶了鲜卑公主,生下了司马金龙。所以,司马金龙可以算的上是个标准的汉人与鲜卑人的混血儿,他先后担任镇西大将军、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吏部尚书等官职,并承袭了他父亲的爵位,被封琅琊王。


司马金龙家族始终与北魏皇室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家族成员都身居高位,同时北魏皇室也通过下嫁公主来加强巩固政治关系。司马楚之娶河内公主、司马金龙娶武威公主、司马金龙的孙子司马朏娶了尚华阳公主,因而司马金龙家族有着“父子镇云中,三代尚公主”的美誉。他的墓葬里出土这样珍贵稀有的人物故事彩绘漆屏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木板漆画 正反面


漆屏风上所绘画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衣着服饰等,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还有,漆画一旁的题记和榜题文字,兼具隶书与楷书风格,更是不可多得的北魏书法真迹。但,屏风木框边缘所绘的环状缠枝忍冬纹,又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由此可见,这件漆木屏风正是一件南北朝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虽然北魏所处的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混乱的历史时期。但正是这样的动荡与混乱,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文化大交融,新鲜的元素注入到华夏文化中,再一次激发起了勃勃生机,也促成了随后大唐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达到一个顶峰,这些文化也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好了,关于木板漆画的介绍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山西博物院的文物主讲人李惠,我在山西博物院等你。再会!

【入群指南】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15600055881,备注:国宝来了,通过后提供已购或购买截图。

【入群福利】

加入课程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更有机会获得

博物馆最新信息分享
最新课程抢先试听
入群互动答疑
博物馆限量周边

等等福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悦耳007

    山西博物院的图片是最高清的

  • 一切随风_zd9

  • 听友309571326

    不错

  • 妙音安然

    昨天刚去参观山西博物院,这几样国宝都有幸一观。这档节目的讲解内容具体丰富,但和马未都老师讲解的国宝100对比,稍显枯燥,缺乏趣味性,不够引人入胜。本来还想给孩子听听,但是我这个成年人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估计孩子听起来更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