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树后面是新年的森林

圣诞树后面是新年的森林

00:00
21:56

| 作品: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 Walzer Op.325

| 作曲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



这段日子可以说是节日一个接着一个,刚刚过完圣诞节,马上又要迎来公历的新年,从2017进入2018,迎接一个新的纪年的到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也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新年音乐会,国内的国外的,而在这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新年音乐会,毫无争议,就是在每年的1月1日奥地利当地时间上午在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这场新年音乐会的演奏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咱们国人接触这场音乐会应该是始于1987年,那一年咱们的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场音乐会,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是一件大事。当时这场音乐会的演出也给了国人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从此它就成了最深入人心的一场新年音乐会。当然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都是很大的,每年电视转播的国家数量都在增加,收看的人口也逐年增多。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指挥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哪些特点呢?一是历史非常悠久,如果是现代的新年音乐会(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会)可以追溯到1939年,当时这个音乐会与纳粹有关,是由纳粹开始打造的。当然二战之后纳粹的影响逐渐被去掉,现在已经感受不到当年历史的痕迹了,但实际上其初始时是与纳粹关联的。最早的时候是由某一位指挥连续指挥很多年,其中有的连续指挥了一二十年;到1987年,也即中国开始转播的这一年,那一场音乐会是由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指挥的,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但依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新年音乐会;从这一年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开始每年换一个指挥,当然其换的指挥都是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因此能被请去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对一位指挥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荣耀。这么多年下来换了很多指挥,也有一些指挥曾经重复执棒,隔了几年又去指挥,比如今年(2018年)的意大利指挥家穆蒂(Riccardo Muti,1941~ ,),就已经指挥过四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了,这次应该是其第五次执棒了。所以谁将指挥下一年的新年音乐会,也都是每年乐迷们非常关注的一件事,通常在今年结束时就会宣布下一年的指挥是谁。

这场音乐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曲目是以施特劳斯家族为主。施特劳斯家族包括谁呢?他们是19世纪的一个作曲家族,主要写的都是圆舞曲、波尔卡这两类题材,包括父亲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f Strauss,1827~1870)、爱德华·施特劳斯(Eduard Strauss,1835~1916)。这里的父亲和儿子都叫约翰·施特劳斯,所以为了加以区分,人们称其为“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外国人对于名字的态度和我们中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取名就怕和别人重,绝对不可想象拿父亲的名字直接给孩子用的,但在国外这种事情就很常见,名字用来用去就那么几个,而且还经常因为自己的名字被别人使用而感到高兴与荣幸,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用爷爷的名字命名新生儿,这在我们国家一般是不可想象的。施特劳斯父子四人的创作数量非常大,有上千首的圆舞曲与波尔卡,因此多年来就从他们作品当中选,但实际上其中演出频率最多的还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另外三个人的作品被演出的频率完全无法同其相比,甚至有时整场新年音乐会都没有某一个施特劳斯的作品。这也就是说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曲才能和作品的优秀程度是远远高于其父亲和另外两个兄弟的。

那是不是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每年都不重复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曲目都曾经出现过重复,而且有的在历年中被重复演奏多次,有的达到了十几次之多,像今年(2018年)的曲目就有将近一半是之前曾经演奏过的,另外的部分则是新的曲目。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西方还有一位作曲家叫做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1949),他是20世纪的作曲家,这个施特劳斯与我们说的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们不是一家人,而且创作风格也完全不一样。

在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单中,有一首可以说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客,也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叫做《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作品。

施特劳斯家族写的这些波尔卡、圆舞曲等,取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例如这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还有《美酒、女人和歌》、《邮政速递》、《读者来信波尔卡》等,还有一首叫《亚马逊女战士》,让人想起《神奇女侠》。其实这些标题有的可能与创作有一定关系,有的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起这么个名字。我们之前在讲肖邦圆舞曲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有很强的伴舞性,也即听着他的圆舞曲就可以很自然地跳起舞来,这个特点是很突出的。有一部电影叫做《翠堤春晓》,讲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一段爱情故事,里面用到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还演了他当时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实那部电影基本上是一个浪漫的演绎,那些创作背景都不是真实的。这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比较有特点的一点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在这首曲子里用了维也纳的一种民间乐器,叫做zither琴,是一种拨弦乐,声音非常独特。今年可能也会在音乐会上看到,但曾经有的指挥用小提琴代替这段zither琴的演奏。


zither琴


这首《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属于大圆舞曲,长度比较长,在欣赏这种大圆舞曲时,大家就可以将其当成是一首大圆舞曲套了好多小圆舞曲的结构——

前奏:这首作品的前奏就很长,在前奏的部分用上了zither琴。前奏的开始是乐队,可以想象成维也纳森林的黎明;之后乐队开始一个强奏,又弱下来,又是强奏,然后又弱下来。这就是这首作品的开场,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旋律,主要是气氛的引入;之后会在前奏中听到一点点后面旋律的影子。再之后zither琴进入,最后是乐队再次进来,引子基本结束,开始第一段圆舞曲。共五段圆舞曲。

第一段圆舞曲:全曲最著名的主题,大家在欣赏今年的音乐会演奏时可以注意一下之前讲到过的演奏施特劳斯圆舞曲时第二拍往前抢一点的特点,看看今年的演绎中会不会有这样的处理手法。

第二段圆舞曲:主题与引子中的如出一辙。

第三段圆舞曲

第四段圆舞曲:情绪越来越热烈。

第五段圆舞曲

尾声:五段圆舞曲结束后还有一个很长的尾声,因此整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很长的。尾声先引入,之后出现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也是全曲最重要的主题。欣赏西方音乐需要注意其再现的特点,当我们听到前面最突出的主题再次出现时,基本上这个作品就快结束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标志。在尾声的最后,乐队安静下来,zither琴再次亮相,然后乐队进入,以一个渐强结束这首圆舞曲。

这就是这首非常长大的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希望本讲能对您在1月1日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左右听到这首圆舞曲时有所帮助。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新年音乐会的作品是以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为主,但也演奏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主要是德奥地区的作曲家,包括当时与施特劳斯家族同时代的也是写圆舞曲的几位作曲家,甚至有的当年还是施特劳斯家族的竞争者,当然今天已经高下立判了。还有就是正好赶上当年是某作曲家的诞辰或者逝世的纪念年,例如2001年演奏了李斯特的作品、2009年演奏了海顿的作品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这些作曲家。

在我们“古典音乐说明书”专栏中讲解过的一些名曲也曾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例如奥芬巴赫的《地狱里的奥菲欧序曲》、韦伯的《邀舞》(柏辽兹改编的管弦乐版)、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5号》、苏佩的《轻骑兵序曲》等等。今年也有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出现,除了苏佩,今年还出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出现过的作曲家的作品,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啦!

音符40--.jpg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推荐版本


维也纳爱乐乐团

Wiener Philharmoniker

成立于1842年,是目前最顶尖的古典交响乐团之一,以纯正的德奥风格以及细腻美妙的音色闻名于世,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迷恋其中。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