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
《小夜曲》
Schubert Serenade
| 作曲家:
弗朗茨·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每次和大家问好的时候心情都非常愉快,因为总是非常期待能够把我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与大家分享,也特别希望每次这十几二十分钟的聊天能为您带来愉悦的心情。
上次我们聊了艺术歌曲,既是舒伯特的第一首也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可能有的朋友会发现,艺术歌曲怎么好像同一首歌什么声部都能唱,比如有女中音唱《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也有女高音唱,甚至男高音还唱,男中音可能也唱,当然因为这些声部的音域不同,所以这首歌曲在不同声部唱的时候都会变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升调、降调。艺术歌曲可以变调给不同的声部唱,这一点与歌剧咏叹调就不一样,歌剧咏叹调在原则上是不能变调的,因为其代表一个角色、一个人物,所以这一首咏叹调是男高音的那就是男高音的,不能女高音唱,也不能男中音唱。所以像意大利歌曲还有艺术歌曲,它可以改调,升调、降调、由各个不同声部唱,这都无所谓,但是歌剧咏叹调不能变调,除了有一些歌唱家岁数大了,腕儿又大,高音上不去了,才会降半个音一个音来演唱,但这不是常态,而且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这么做的。
今天再为大家分享一首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非常有名,可以说是闻名遐迩,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叫作《小夜曲》。一提到小夜曲,我又有一个以前说过的话题需要重复,即小夜曲和夜曲是两种体裁,我们介绍过肖邦的《夜曲》,二者的英文名称都不一样,夜曲(nocturne)是N开头的,小夜曲(serenade)是S开头的。我们之前已经欣赏过夜曲了,今天介绍的这是一首小夜曲,这是两种体裁。夜曲更像是一个人的心灵独白,而且主要是器乐独奏,特别是钢琴独奏,一个人在晚上抒情;而小夜曲是有指向和对象的,是青年男子或者恋爱中的男子在自己心上人的窗下或者是自己追求的人窗下弹着吉他演唱的、倾诉自己衷情的一种题材,所以一定不要说成舒伯特的《夜曲》或者肖邦的《小夜曲》,千万不要这样说,这是不正确的。
莱尔斯塔勃
这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当然是由舒伯特作曲,作词是一个叫莱尔斯塔勃(Rellstab,1799~1860)的诗人,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歌词是歌德写的,是歌德的诗,这也是艺术歌曲的一个特点,其歌词通常都是由一些文学修养比较高的、甚至于是大文豪大诗人写的,然后作曲家配成歌,这也是艺术歌曲的一个创作特点。虽然这首《小夜曲》的诗人我们不太熟悉,但是舒伯特还有很多声乐套曲的词是著名诗人席勒写的,所以艺术歌曲显然是在追求一种词曲俱佳的境界。这首《小夜曲》后来收录在舒伯特的一本声乐曲集《天鹅之歌》中,“天鹅之歌”也即是他快去世时的作品,因为天鹅一唱歌就是要死了,所以这首《小夜曲》也是属于舒伯特比较晚期的歌曲之一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就是关于作曲家的创作时期,早期、中期、晚期,早期通常是指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晚期一般我们觉得都要指七老八十了,但实际上一个作曲家的中期、晚期都要根据他的寿命来定,比如舒伯特就活了三十一岁,所以二十八九就算是他的晚期了。
提到这首《小夜曲》,我又想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乐坛往事,演唱艺术歌曲与演唱意大利咏叹调、意大利民歌都不太一样,艺术歌曲非常严谨,所以在声乐演员的演唱方面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允许自己随意的加花、加一些滑音或者改动,但是意大利歌曲就可以,例如《我的太阳》,帕瓦罗蒂和其他男高音每次都在高音那里加一点颤音来显示自己的声音,甚至于歌剧咏叹调也都是会被很多歌唱家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一定改动的,但是艺术歌曲不行。所以过去就曾经有一个20世纪的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一直是以演唱意大利的作品闻名的,他出了一张专辑里面就有舒伯特的这首《小夜曲》,但是显然他当时不知道唱艺术歌曲不能自己加滑音这件事,所以他加了滑音,一旦加了这些滑音之后风格就不一样了,马上意大利拿波里民歌的风格就出来了。所以当时他的唱片一出来以后,立马就被评论界指出风格不对,当时这个歌唱家做出了什么反应呢?他自己掏钱把所有唱片店里还没有卖出去的这张唱片自己买了回来,不让它再流行于世,所以他是一位对自己要求非常非常严格的一位艺术家,也因此如果谁在他回收之前买到了这张唱片,也是非常珍贵的版本了。这件事也让我对这位歌唱家肃然起敬,对自己的要求如此的严格,对学术如此的认真,精益求精,不像现在有一些艺术家,他才不管那些,甚至如果有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他还为自己辩解,说这是创新和个人风格。
我们下面就来看看这首《小夜曲》。刚才那一句可能已经有的朋友听出来了,原来是这个曲子。我们说了,《小夜曲》是青年男子弹着吉他在心上人的窗下倾诉自己的衷情,所以《小夜曲》的伴奏通常都是在模仿吉他。
·前奏:前奏四小节的伴奏音型,后面从头到尾基本上一直是这个音型,也就是吉他拨弦的感觉。歌声在四小节之后进来。前奏大家应该就已经觉得很熟悉了,因为这首曲子实在是太有名了。
·第一段:第一段词唱的是“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然后是间奏,之后继续唱,又是间奏。大家可以听出来伴奏的间奏和歌声好像是互相在对话一样,歌声停的地方伴奏就出来弹一句,仿佛是在与之呼应。然后歌声逐渐向前推进,歌词唱的是“月光照耀大地,树梢在耳语,树梢在耳语”,而伴奏与歌声的旋律正好差一个音乐术语上叫“三度”,也即不是同度,两者合起来有一点和声的效果,舒伯特在这里用了这样一个手法。接着又重复刚才的旋律,但旋律有了一点变化,升高了半个音,这就带来了大小调的色彩变化,变成了大调的色彩,这种大小调交替的色彩的对比是舒伯特在很多作品中都非常爱用的一种手法。之后歌声继续唱下去,然后再次歌声与伴奏形成一个音程,也即两个音不在一个音高。“音程”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也即不在一个音高上,形成了一个和声的效果。然后是伴奏的间奏,之后是第二段。
·第二段:与第一段旋律一样,歌词发生变化:“你听没听见夜莺在歌唱,它在向你恳请,它要用它甜蜜的歌声,诉说我的爱情。”结构与第一段完全一样,之后又是一样的,只有歌词不一样,唱的是“只有夜莺能懂得我的期望和爱的苦衷,然后用它那银铃般的声音感动温柔的心。”这里的手法与第一段完全一样,有小调到大调的对比等等。这两段结束之后,开始出现一个之前没有的、也是把这首曲子推向最后的高潮。
·最后的高潮:歌声唱的是“歌声也会使你感动,呼唤我的心上人来倾听我的歌声。”这里的歌声与钢琴伴奏形成了一个二部的轮唱,也即不一起进,但是同样的旋律,听起来非常有效果,能推动作品的高潮。歌声与伴奏形成了一种“模仿”的手法,也就是通常说的“轮唱”。而且在这里舒伯特非常绝妙的一个写法是歌声没唱完,由钢琴伴奏接过来了,由伴奏把旋律继续下去,之后歌声才开始接着唱。然后又是一次歌声与伴奏之间的音程,一个三度的音程。之后钢琴伴奏由一个大调和弦降为一个小调的和弦,感觉一下暗淡下来,然后歌声唱尾奏,旋律和伴奏合在一起又是一个非常美的效果,旋律和伴奏各有一条旋律,双方交织在一起。
·尾声:歌声结束,但是旋律还没完,再次把旋律交给伴奏,伴奏接过来,完成了作品的结束。这首作品的开头是小调和弦,而结束在大调和弦上。
通过这首《小夜曲》,我们也可以再次感受舒伯特的创作风格,而且这是他晚期的艺术歌曲的风格了。同时,这首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艺术歌曲当中,歌声与伴奏之间这种互相交融、互相呼应的艺术特点,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在艺术歌曲当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它是与歌声浑然一体共同形成整部作品的,缺一不可。
《小夜曲》推荐版本
·歌唱家·
约翰·马克·安斯利
John Mark Ainsley
1963~ ,英国男高音歌唱家,以其柔顺的声音而闻名,尤其擅长对巴洛克音乐和莫扎特的作品进行诠释。在其职业生涯中,热衷于二十世纪的音乐,曾演唱过Hans Werner Henze、Leoš Janáček、Benjamin Britten等人的歌剧。
·钢琴家·
格雷厄姆·约翰逊
Graham Johnson
1950~ ,英国钢琴家,尤其擅长艺术歌曲伴奏。他曾录制37张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全集CD,并在2005年重新发行,其中包括3张舒伯特同时代人与朋友的补充CD。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