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马勇 | 联军的复仇,主要针对谁?

9.21 马勇 | 联军的复仇,主要针对谁?

00:00
15:09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勇,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


在上一集我们讲了,清军和义和团对公使馆围困持续了有50多天。这50多天到后来,实际上这件事情弄得很尴尬。对清政府来讲,等于这种围困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撤也不是,继续围困也不是,形成很麻烦的这么一种局面。那么列强也形成一种很尴尬的格局,因为在天津的领事们和军队的指挥官,他们在这个时候就认为进到北京去可能需要很强的兵力,大概需要8万人才能够抵达北京。那么实际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北京僵持了50多天,更重要的是和外部的联系全部中断,结果全世界在这50来天的时间,究竟这些公使和外国人还在不在,都不知道,所以北京就成为全世界注目的中心,但是谁也不知道真相,没有人进到北京来打探一下究竟什么原因。那么这样在这中间才形成上一集我们讲的南方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列强的局部达成了一种妥协,但是仍然不知道北京的这些情况。究竟怎么演化,怎么发展,这个谁也没办法往前预测了。 


那么这样到了84号呢,八国联军完成了大概的集结,其实这时候还有德国的1万多人刚刚从德国出发。84号,联军在天津开始向北京出发。


原来估计在北京周边的清军和义和团是一个很庞大的、有力量的军队。几十万义和团,20多万的清军,应该说能够有很强的抵抗力。结果我们看到,84号联军宣誓出兵,很顺畅地就打到了通州去了,只有10天的时间,814号,联军的先头部队就攻到了北京的城墙边上。814号的夜间,先头部队就通过东便门、朝阳门、永定门,通过这几个城门口就进去了,进去迅速就摸到了公使馆,等于公使馆就安全了,外国人在里边也没受到什么损伤。这时全世界就知道,这些公使都还在,所谓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基本上到这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列强到了北京来之后,一个是德国的军队没来,另外北京有一个治安管理问题。就我们讲北京确实在联军八国联军进去之后受到一些灾难,烧杀抢掠也是事实,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战争混乱时期的一种必然性。


另外要稍微做点区分,也就是说这一次八国联军和上一次的英法联军,就是1860年,40年前的这一次,有某种相似性。凡是发生义和团集结的地方,凡是明确排外的王爷的大院子,大概都成为联军复仇的重点。


那么战争的情况大概就这样子,紧接着就是一个和谈的问题,就怎么来善后处理。其实在这一开始,在中外冲突发生之后,清政府并没有真正要和外国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其实所谓宣战诏书,可能只是一个外交姿态。去分析它和大沽口事件,和裕禄的一个内在的心情,裕禄为了掩饰,当然就误导了朝廷。但裕禄在这场战争当中,后来就死在战场上。但是我个人去看到这些大量的史料之后,我觉得从中外冲突发生之后,清政府的主导者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端郡王、庆亲王、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大臣,并没有说要和外国人决一死战,更不像樊国梁神父讲的,要把外国人都扔到太平洋去,就包括对公使馆,也像慈禧太后后来所讲的,真的要平定公使馆,对于清军来说并不难。清军如果和八个国家的联军去打,可能打不过,但是清军去平定防守力量并不是很大的公使馆,并不难。所以慈禧太后后来就讲,要平定公使馆,那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没有去这么做,而且我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这样确实也都为后来的和谈,为列强不去惩处慈禧太后留下了一个可能性和空间。这个当然也不能讲是她有意识,要为了免除处罚去留的。


当然我们应该理解的就是,慈禧太后发自内心的本真,也并不是要和外国为仇,所以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今天,100年之后也要去注意的,因为毕竟从1860年开始引导中国进步、走向世界,也就是慈禧太后策动的和支持的。那么等到中外冲突发生之后,慈禧太后也是最早在北京的局面恶化的开始——6月上旬,慈禧太后就开始和光绪皇帝商量,要让李鸿章从广州赶快火速到北京来。因为我们知道从曾国藩之后,1870年之后,李鸿章就是中国外交的首选,重大外交事务都由李鸿章出面去处理的。不论是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去欧美访问,李鸿章都是首选,而且是唯一的中国的外交代表。


那么李鸿章接到这个指令之后,也迅速表示北上和列强去沟通。如果他能迅速到北京,坐镇北京或者坐镇天津的话,可能八国联军就不进来了。但是这个时候,列强本身的矛盾又很复杂,另外中国的内部也很麻烦,这是7月中旬。


中国内部现在矛盾和复杂的,就是中国内部有一拨很强硬的要和外国决一雌雄的一个力量,像端郡王、董福祥、庄王,这一波人都大概都是要和外国通过“扳手腕”来决定胜负的。义和团在这也被策动了,就是说不仅不能和外国人妥协,谁和外国人妥协都成为我刺杀的对象。


那么列强本身的矛盾,像德国,德国在义和团这个事件上,吃亏最大,它的公使在北京被枪杀,山东又是它的最重要的投资区域,山东又在这场战争当中,后来也被蹂躏,那么这样德国也就也就不支持中国迅速结束这场战争,迅速议和。


在这种状态,李鸿章就很难。李鸿章就到了上海之后只好滞留在上海。滞留了50多天时间,也没有办法北上去解决这事情。那么他在上海这一段时间,他也不是纯粹就在这就拉倒了,而是把上海弄成了一个新的政治中心。他通过各国驻上海的领事,也通过中国的外交渠道,驻外的使节,他有在上海直接发电报。


那么李鸿章在这个时候,在上海和各个国家的政府的沟通,对于缓解北方的压力,缓解中国的局势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公使和外国也不能联系,中国政府和外国也不能联系,在这个时候好多电报都是李鸿章打给驻外使臣的。所以这个时候,在整个和谈没有正式开始之前,李鸿章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是李鸿章和俄国人的关系,就是1896年,李鸿章刚刚出使俄国,在俄国签了一个《中俄密约》,这也是近代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密约。这个《密约》说保证中国20年没有大事,这个没保证成,迅速就出现了一个义和团战争这样的事情。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俄国还是在履行了《中俄密约》当中的一个“能帮中国就帮中国”的承诺,所以我们这样看,就是俄国在很大程度上帮了李鸿章。


俄国派军舰——走,我用军舰,我来运你到天津去;另外,就是俄国一方面介入八国联军整体出军,同时也保持了自己单独行动的权利。就后来八国联军驻在北京,俄国人说,我撤,俄国就先撤走了。就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俄国和西方国家不同步的行动,在某种意义上是给中国和西方之间的谈判妥协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是总体来讲俄国的态度对于1901年议和起到了很重要的、有助于中国的功能。那么这是俄国的情况。


同时,美国在这个时候也很清楚,美国也不是和这些国家都完全一致,完全站在德国的强硬立场对付中国,也不是这样。美国人在这时候始终在坚持着一条什么样的原则呢?就是对中国这件事情,向中国用兵,调整中国的问题,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多地去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另外也不能够趁机来敲诈中国,让中国付出更多的赔款。


同时,美国政府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中国方面,告诉李鸿章,告诉清政府,美国不会承认其他政府,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态),上一集我们讲南方有称帝重建政府的可能——中国国会,张之洞和唐才常的自立军,两广独立,这所有的计划其实都在美国的这么一个宣布下,都烟消云散。而美国在20世纪的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在主导着世界政治的发展,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后来谈判,可能这都是一些很重要的因素。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去分析所谓八国,所谓十一个国家,基本上格局就定了:那么日本和中国是近邻,英国在中国投资最大,它们也都并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彻底失败的国家。日本讲,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彻底失败的国家,那整个亚洲问题也很复杂。英国在中国投资这么大,英国讲如果中国整个失败了,对英国的利益也有巨大的损害。


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其实当时谈判最难的就是谁?就是德国。德国公使在这次事件当中被枪杀,所以德国这一次也是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德国趁这个机会向中国大举用兵。特别在北京的局势都基本稳定的时候,浩浩荡荡从德国开了1万军队。就整个来收军费。就是养军队你不行动,它也要花钱的。只要它对中国用兵,这些军费,后来都打到所谓“辛丑赔款”当中去了。但是德国也有它的委屈和想法,也没办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政府派出一个最高规格的代表团,专门到德国去赔礼道歉。这个也表明在这次事件当中,中德关系发生了最大的一个冲突。


所以分析这种格局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等到联军815号进到北京,两宫就在这同一天,就离开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带着一大批随员离开北京。过去我们很多时候讲“仓皇出逃”,其实联军包围北京之后快进北京的时候,给宫里边有个通报:太后不要走,皇上也不要走,紫禁城由列强来在外围保护,可以保护它的绝对的安全和尊严。


因为联军的目标是要和中国谈判,你走了之后跟谁谈呢?它不可能和义和团谈,也不能和某一个地方政府谈。这个史料,现在你很公平地去读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它的症结在这。但是为什么联军进来,慈禧太后一定要走呢?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一个威权政府,一种专制体制政府。专制政府最高领导人的这种尊严,大于一切。如果受到一点点(耻辱),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皇帝被抓过去以后怎么处理(靖康故事)?没法处理。你接回来也不行,不接回来也不行,那就很尴尬。所以慈禧太后如果留在北京,她当时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受到某一个士兵的侮辱,你都没办法向国民交代啊。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完全是为了中国体制的尊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联军进到北京的同时,他们就离开了北京,之后到了西安去,到了西安很快就建立了行在[①],就是一个临时的首都在这儿,一切运转都以西安为中心了。


那么在这种状态下,联军进到北京去,很快和中国方面留守北京——就是清政府走的时候给北京任命了留守大臣,另外还有总税务司赫德和他的一套海关系统也都在北京。那么赫德和中国的留守大臣很快和联军司令部接触上了,这样北京的次序也在缓慢重建,比如说最基本的市政建设,城市的公共环境建设,都是因为联军来了而改变。


当然这句话我们不能说因为侵略,所以中国文明了,不能这么讲,但是事实是什么?比如北京,北京在这之前没有公共厕所,所有的人都是随地大小便;还比如北京的自来水,这个过程当中开始建自来水厂。这是不幸中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好处,这个不能去赞美联军来给我们带来了近代文明,不能这么去讲,但是只是讲这个事实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就只是从这个角度去讲。那么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中外之间究竟怎么办?大概这一集我们就讲到这,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你知道我国近代史上被列强破坏过的著名建筑有哪些吗?


如有其他问题,请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后统一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推送哦~~




[①] 也叫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慢跑_gl

    原来教授认为八国联军只是复仇

  • 白羊晓舟

    某些观点不敢苟同!

  • 听风的鱼1

    站位绝对有问题

  • 我是小三羊

    这种说法感觉真不舒服。

  • 我是小三羊

    八国联军犯下滔天罪行,但现在听起来好像这些国家还很仁慈一样似的。

  • 13761319bqo

    谢谢。

  • 楼上看风景看上楼

    烧杀抢掠,火烧北京,圆明园都烧没了?这不提就完了?

  • 毛毛牛bj

    “侵华列强反应不一。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将在京俄国公使和军队撤往天津。英、德等国希望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德国因其公使克林德被击毙而更加忌恨清廷,甚至与英国商定准备拘捕李鸿章,阻挠清廷与俄国的交涉。为此,李鸿章从广州抵沪后迟迟不敢北上。俄国极力为清廷斡旋,力劝英、德放弃了拘捕李鸿章的打算。”(百度百科)

  • 孟夏绿叶蝉

    咦?悄咪咪删我的评论?小编你们心虚啥?

  • 13912568nli

    老马感动得来,美国俄国一片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