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圣人作为皆依循本性,不敢有丝毫创见

114.圣人***************

00:00
17:22


第六十四章 辅物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辅物,看它本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一个东西在稳定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去把持,它跳动你就很不容易把持。一件事情在未演变到看到征兆之前,还未演变到实体之前,要去改变它、摧毁它、调整它的方向这是比较容易的。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脆,是脆弱、脆嫩的意思。事物在稚嫩的阶段比较容易去分解它,如果我不希望它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它的不好已经有一点稚嫩了,赶快分解它。在事物微弱的时候比较容易去分散它,说“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聪明的人必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已经展开防杜的努力,在国家尚未动乱之前,便已展开治理的作为。还没有乱就已经把乱世给理平了,他订定的规章、法度就会让大家驯服下来。而让规章开始乱、法制开始乱,就等于是事情还没乱,他已经先先乱了。


以上四句,都是在劝勉人们要及早在根本处下功夫,不要等到不可收拾,它的端倪都跑出来、看得到了、坚强了,就不好处理,那个时候再来奋发图强就为时已晚了。


就像人们的修行,及早积功德,比结了很多的冤愆,再去设法清偿要明智得多,不是吗?你同样的时间不如拿去积功累德,及早去学习从心头未起处,保持其原有的清真,还没有起就清真了,这个比心烦意乱之后再急着去寻找安宁的办法,这个要明智得多。


再看下一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之木,双手要合抱起来的大树,或二个、三个、十个人去抱的大树都叫合抱之木。需要用合抱才抱得住这样大的树,它乃是由一丁点的芽所生出来的。毫末,一丁点。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的高台乃是一畚箕一畚箕的土所累积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远行也是由迈开当下一步一步所累积的。我们台湾的长跑选手跑越了一个沙漠,对不对?跑了六七千公里,讲起来六七千公里是非常非常大的数目,可是它还是由一步一步所累积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谁要违反了以上所说的这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就是由很小的累积起来。想刻意要去创另外一个作为,直接可以很大,有办法吗?他终必是要失败的。或想要另外去握有一个法则,终究也是要失去的,他握不住的。因为真理毕竟是真理。真理不因我们的辩驳而改变它的航向,它有它一脉的规则。


以上这一段是在说明,一个事物的成功必须依循一定的基本道理,还有必经的过程,虽应其原理及经历其过程,便是迈向成功的不二的法则。任何想要违反这个简单的自然法则的人,想要抄捷径的人,终必要自食苦果的。任何事情要办得圆满成功,没错,他有一个最捷径,可那个最捷径指的是依循一定原理过程而产生。


修行这个事更是如此。佛,是累积本性造化而创造出来的。好像那个小鸡是累积蛋的每一天的造化,累积二十八天而出来的,一样的。任何轻忽这一项重点的人,或是不去经历这个过程的人,到头终是一场空。万物都是这样累积来的,不是吗?


千里之行是始于足下的,九层之台是始于垒土的,那我请问你:佛是靠什么累积来的呢?总有一个累积嘛!不可能是你这一霎那的念头的空,然后就是佛,然后下一霎那的念头的对待,然后呢?然后又是人,那你这个佛就不叫佛,因你没有定相,对吧?


有定相的东西不再被摧毁,他是慢慢累积来的。累积什么呢?这不是很重要吗?如果这个还没有搞懂,那我们说修行多少年,那就请你归零,因为你还没开始。你不要说我寻道多少年,我几岁开始对道有兴趣,那我残忍的告诉你,那是零,好吗?因为累积什么你还不知道。


说累积功德吗?我可以找出很多书告诉你,累积功德就是下一辈额头很宽、耳垂很长,就是你可以做很大事业赚很多钱,就是很多人会帮助你,你可能享受三辈子五辈子十辈子,你享受不完。但很难保的是,当你财大气粗的时候,你会造出什么孽是很难讲,对吧?没有一本书告诉你说依多少功德上天庭的,从来没有。


到底累积什么才是成佛的唯一路径呢?如来佛有讲:见性成佛累积那个性的造化,性的价值就在它能够做出准确的造化,对不对?不然,你要性干吗?石榴树的性的价值是准确的做出石榴,绝对不会歪一边,一边石榴、一边苹果。苹果树的价值是造化出什么?准确的苹果,人的性造化出什么?准确的佛,就这么一回事。


所以你要累积你的性的什么?造化。它是要过程的,它要时间的。不是这一棵石榴树一清静,然后你就可以吃到石榴了,没有的,它经历什么?过程。所以道要累积什么呢?一定要弄清楚,不要到头来一场空。


不要卖弄你的道龄多少、你几岁开始求道、你读过几本书...这些完全无关紧要的。没有读过一个字的书,不识一个字的石榴树照样长出石榴,对不对?它哪里跟读书有关,跟这些毫无关系的。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的修为跟教化,一切皆根据本性的天然,不敢于本性之外另有作为,所以不败。成功就是靠本性,只有本性才能够成功,所以不敢再另外做别的,也不敢于本性之外另外想要掌握个什么。所以他没有失去,他永远不失去,唯一让你得到保证的是本性。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人们在办事情,常常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要是能够对这个事的终了像起头一般的慎重,快终了时的作为跟起头一样的慎密,那也就不会失败了。


这段是在告诫我们,成道不难,难在于恒心的去执行非常简单的功课。好像九层之台,就是一垒土一垒土,对不对?一畚箕一畚箕,难就难在当你一直垒一直垒垒到感觉没有信心了,你觉得你做不到,你觉得只有这样吗?就这么简单吗?你已经开始动摇。


为什么你动摇?因为你对它的基础原理从来没有去肯定过。你没有去认识,没有架构,你没有对应所有先圣先贤的所有经典,而得到内心非常非常大的信心,你未曾,你只是一个假设,所以到一半的时候你会怀疑。


成道不难,就是这个恒心。去做那个简单功课,难在去经历完那个平淡而漫长的造化过程。一畚箕一畚箕到底有什么新鲜事可看,没有啊!可是慢慢垒,垒到完成的时候是这么样尊贵的殿堂,对不对?当我们看一畚箕一畚箕的时候,朴实无华的,因此很少人能够有始有终,所以老子特以慎终如始来告诫之。


有句话说,修道如初,成道有余,有没有?就讲这个意思。但是这指的是已经掌握正精进方向的人。若是你没掌握这个方向,然后你也是很卖命,一开始就很卖命到后来还很卖命,那只是离道越来越远,所以这个主轴一定要先抓到。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这个不欲就是已经早就具足,叫做不欲,不需要从外面拿。圣人所享受所满足的并非外来,因为人们的欲望乃发自于内,其根本满足也源自于本性的实相也在内,因此圣人不依赖任何身外财宝来获得满足,所以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所要欲的是本性内所具足,唯一做这件事,所以叫“欲不欲。前面这个欲是想做的,想做的是什么?不必做的那件事,叫做欲不欲,圣人所做的就这个事。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不学,是本性早已具足,跟刚刚的不欲是一样的。不必学,石榴树要造化长出石榴要学什么?各位,不必学。人要从一个凡夫做成佛你要学什么?学那个不学。这是有点困难,因为学太多了,你学来一堆每一项都是可以干扰本性的,对吧?开始学,学到不学,学到跟本来的清真是一样的,圣人所学的是恢复那个不必学的学问,不必学的本性,因为那是最深奥的真学问,在本性中早就具足,圣人用教导本性的方法来救正众生的共同迷失,叫“复众人之所过


这个复,就是恢复、救正、救治,因为众生终日所追求的那一份和平、安乐、快乐,那份内在的喜悦。它其实只隐藏在本性之中,不必学的,观照本性的实相就可以了。你就可以非常喜悦的、心甘情愿的、世世都让你当人也无所谓,但这个实相不要失去。


众生所追求的那一份返本还原的奇妙机能、那个造化,也只隐藏在本性之中,所以若是我对修行没有兴趣,但是你希不希望得到内心的安宁跟和平?有没有人反对这一项?我不要这样,每天非常动荡、忧伤,我喜欢这样,有吗?我长那么大我还不曾看过。


我们今天做这做那,我们所为的是什么?内心的满足。不是这样吗?我们拼拼拼拼,然后拼到某一个多高的位阶,我多大的公司,我终于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名片拿出来,我觉得很好看,那一霎你觉得,那令你很安慰很快乐的那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感觉?就是这一份满足。这份满足让你拼几十年,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个满足会变,因为你拼来的成就在哪里?在外面。在外面的会跑的、会变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这样。


世上的东西只要在你身外,哪一样东西不会跑不会变?都会跑都会变的,对不对?所以你拼来的成就很可惜有一天都是徒然,只是成就,你必定要还会失去。但有一个东西却永远不失去。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它是那么清真、它那么满足、它那么喜悦,永远在你里面,永远没有办法离开。


很可惜,你要离开你那个喜悦都没有办法,他只能暂时被掩盖,你用了一个东西,莫名其妙东西把它给掩盖了,你学了很多东西把它掩盖了,你只要开始学习,把那个掩盖的东西拿掉,你学不学,看到原来的东西、看到原来的清真,你有原来的宁静,你有原来的满足,发自内心的。


如果对修行没兴趣,那这个学问对你的帮助也很大很大,对不对?没有比这个更大更好的礼物了。如果对修行有兴趣,要累积本性的造化而达成佛,那个造化在哪里?就在本性中。


所以你学不学欲不欲,这是圣人唯一的。为什么不出户知天下?因为天下造化莫如本性,没有再比本性精妙的。为什么不窥牖见天道?头不必伸到窗外,你可以看到大道的所有一切的奇妙,为什么?因为最妙的道就在人的身上。


人为载道之器,眼睛闭上,为什么不去开始经验?为什么不去观照?为什么不去探索?本性就在我们身内,然而众生终日所汲汲营求的却都在外,对不对?我的身份、我的地位、我的名誉、我的掌声,是不是?恰好都背道而驰,因此圣人不断的著书立说,所大声疾呼的就是为了要纠正这一项的弊端。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所教的只是辅导人们去顺乎自己的本性,就这一项——去顺乎万物的本性。我们运用万物,我们要知道它的性,水有水的性、石头有石头的性,对不对?不敢有一点点个人的创见在里面,坦白讲你没有办法创。


我们现在说从我们身上拿一粒细胞可以复制人,这样叫做创吗?这样不叫创。因为用细胞透过某种方法会变成人,变成猪,那是在细胞里面早就上帝创好的机制,搞清楚吗?你只是运用它。你有没有办法从空气里拿一粒空气做一个人?你没办法,因为老天爷没创,你做的出来都是老天爷创的。


然后说,清炒茄是这个味道,加九层塔你看多好吃,你看这是我创的。这是你创的吗?茄子加九层塔会那个味道,老天爷早就创好了,对吧?拿你一粒细胞放在什么培养皿里面的水会长出一个人,那是老天爷创好的,搞清楚吗?


从此章的欲不欲,跟不学,以及不贵货、不敢为,还有辅万物之自然,看一个书要得到它的主要的意思,你就是要整段,说“不成章不达”对不对?这整章下来你给它看,不学、不欲、不贵货、不在外、不敢为,没有自己的意见,顺万物之自然。


你看这些词,你就可以知道,老子所说的那个努力的重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个最基本点、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那个基本点完全在内,从这些话你慢慢给它累积你就知道,它正是有生命以来早已具足的本性。


所以为什么我字字句句解在修行上,解在本性上?那是因为,各位你在这里听《道德经》你为了是什么?你就是为这件事情。而老子讲《道德经》是为什么?就是要去教育后辈要修行的人,对不对?他不是教物理,他不是教化学的。那至于说人事上怎么应对、怎么样需要,来看这么深的经吗?不需要。你需要的是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不是吗?对吧?


所以他所讲的,你仔细给他前后对照一下,就是讲本性。世上最深奥难测的便是上苍所赐予给我们的这一份本性。这个礼物,就算是圣人也只能去运用本性而已,而非去创造一个本性。


坦白讲圣人就了解本性吗?没有办法了解,本性给他解破,上天所有的枢机他全部拿去了。搞清楚吗?你以为圣人什么都懂,没有。我们之所以称他圣,是因为他已经学不学、欲不欲,他把所有的干扰因素都清除,他的能耐就在这里。


圣人只能引导我们去认识本性,进而去顺应去应用本性,一离开了本性圣人还配称圣人吗?因此连圣人都说“不敢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佛陀说:“见性成佛。”可见本性的尊贵,做出佛就靠我们的性。


那佛很尊贵,那可见做佛的不是更尊贵啊?那是当然更珍贵。佛是谁做的?我的性。我的性的尊贵会差佛吗?不应当差。这根本处你要看清楚,我们这些早已享有本性的人们,还不知道去发掘自身的无尽宝藏,这不是很愚痴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青毛豆

    人努力的重点是在发掘自身无尽的宝藏,修道如初,成道有余!只要做事情有始有终而且慎终如始,每天累积正确的事情,就能圆满自己的本性!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1012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729

  • 积_德

    感恩讲师,让我们有不愚痴的觉醒

  • 学生青草

    常听导师的教化、一天不离开经教而杜众恶缘

  • 1519957mvok

    感恩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