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中国人储蓄率高不是因为更节约

30. 中国人储蓄率高不是因为更节约

00:00
18:13

精华笔记 

喜马拉雅的听众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军。


我们印象当中,中国是储蓄率非常高的。的确,不论是从统计数据来看,还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大概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还是比较重视财务稳健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太会超前消费,总是会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现在的90后,好像确实月光族比较多,甚至借贷消费非常普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消费与储蓄的事情。


过去的许多年间,我们总能从电视里听到,要出台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等等。具体出台的政策比如有家电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等。
为什么要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呢?显然就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增长。而我们国家的储蓄率太高了,远远超过美国。高储蓄率则成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敌人。


你可能在电视上常常听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在理论上,对应的是凯恩斯总需求模型,总需求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在不考虑政府支出和对外进出口的简化版凯恩斯总需求框架里,总收入取决于总需求,而总需求又等于消费需求加上投资需求。


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常常假设消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生活的必需消费支出,另一部分则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消费,这个比例就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通常大于0小于1。很好理解,你不可能总是只消费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吧,所以不等于0,而是大于0。也不大可能等于1吧,总要留点钱存起来的。如果忽略掉维持生计的基本消费,再简化一下,可以认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反面就是储蓄率。收入除了消费掉,那就是存起来了。


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中央银行,在我国就是人民银行,会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大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或者直接调低作为利率标杆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当利率低的时候,企业家更容易借到钱,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家进行投资扩张。每多一块钱的投资,总需求或者说总收入就增加一块钱,然后到了下一轮总收入分配给居民,按照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又会进一步消费,又增加了总需求或者总收入,再下一轮继续分配给居民,又开启了新的一轮的消费,不断继续下去。但是每轮增加的数额都会变小,因为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


稍微用一下初中数学里面的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知识,计算一下,最开始每多一块钱的投资,会使得每轮经济分别增长1元、b元、元、元、元……
这里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最终对经济的拉动是倍。这也就是乘数理论。

你可能会怀疑,对消费需求的假设听起来合理,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吗?
事实上,凯恩斯的这套理论是建立在主观的心理分析基础之上,而逻辑上,它并不严密。凯恩斯在概括其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时,把它称之为“正常心理法则”。虽然也指出尚须若干修正,但也不是难事。但对此却再没有更充分的证明或修正了。仅仅只是归结为“人类天性”。作为经济理论的支柱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础之上难以令人信服。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 Kuznets(西蒙·库兹涅茨)在1942年的时候,就指出凯恩斯的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应该越来越低,那么,储蓄占总收入的比例应该表现出稳定增长。而库兹涅茨在当时从数据中观察到,美国人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长,但是储蓄所占收入的份额非常稳定,没有出现凯恩斯预测的稳定增长现象。


这个矛盾被认为是一个悖论,当时成为了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Franco Modigliani(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家庭储蓄理论,发表在1954年,也就是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人们的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人是理性的,为了在一生中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水平,并且使得这一生的总效用水平最大化,就不能根据当前收入的绝对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支出,而是要根据一生所能得到的收入和财产来决定各个时期的消费。所以,人民会把他们当前和未来预期所能得到的全部收入和财产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生的各个时期。在生命不同的时期,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有不同的关系。比方说,在工作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而在退休后,收入小于消费。


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相对应的储蓄率也会和边际消费倾向反向变动。


莫迪利亚尼也因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你应该对
莫迪利亚尼并不陌生,他的另一大学术贡献就是我们前面第九节课上学习过,有关公司资本结构的MM定理。


最近我留意到一些报道年轻人消费与储蓄的新闻。比方说,根据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超过半数还未准备养老储蓄。


相比年纪大的人,90后更容易接受贷款消费的概念。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他们也比老一辈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形式的风靡,通过借贷进行超前消费,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选择。用明天的钱,成就今天的梦想,成为当下十分新潮的消费观念。支付宝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报告显示,和中国人传统习惯“储蓄消费”不同,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数据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与老一辈注重“量入为出”“节约才是硬道理”不同,年轻人观念的变化,对一直在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好兆头。


在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中,人们理性的选择平滑一生的消费。但在现实生活中,理性这点却很难做到。比如,我们也有听到报道说,一些年轻人没有理性规划,超前消费、虚荣消费,误入了校园贷、裸贷等圈套,给自己甚至家庭惹来大麻烦。


针对超前消费,你可能会辩驳说,我国的广义货币,也就是常说的M2,从2008年的约40万亿元,到2018年的约182万亿元,在这十年间如果过度储蓄,那么储蓄的实际购买力会随着M2的泛滥而被稀释,那么还不如早些花掉,超前消费更好。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莫迪利亚尼关于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思考题:在美联储加息周期里,通胀预期没那么强烈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平衡消费和储蓄呢?


希望你听完这堂课以后,能作出更理性的个人消费储蓄决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问_v4

    老师的演讲稿内容中数据来源于哪里?时下美国更趋向于降息,有点滞后美国当下,希望更新内容实时解读

  • 点点滴滴_nm

    很喜欢张军教授的课,有些还是不懂。就储蓄其实作为中年的我是有这个习惯,但是孩子教育,家人医疗包括日常开销都能让自己感觉钱越来越不经用了,这个隐形的通货膨胀让我也很困惑,望老师解答。

  • 罗伯特老师

    年轻人是不是反正买不起房子,所以过一天算一天,把钱都花完?

  • 卡卡真的是卡卡

    中国尤其是中老年人什么储蓄率高 是因为有后顾之忧 ,而我们的80、90后 有房贷 车贷 确实是月光族 那里再有钱储蓄 !

  • 小肉包_海螺姐姐

    自从学习了理财,经济学,我变得越来越小气了但钱包鼓了

  • 我爱吃鲲艮

    大多数开通花呗和信用卡的人并没有超前消费。 只是为了便捷和优惠活动,平时也都是准时还款的。

  • 淡泊宁静淡然

    👍

  • 赵家崖湾

    喜欢

  • 淡泊宁静淡然

    不错

  • 资乎者也

    张老师讲得比文稿要详尽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