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22 什么是正语?

【佛学课】22 什么是正语?

00:00
15:05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每周福利 

欢迎大家在每条声音的下方留下您对修心课的所想所悟,我们每周将根据评论质量、点赞数综合选出一条评论制作一张专属的优秀评论卡片,并为您送上一本费勇老师的签名书!


本周的优秀评论:




这位听友可以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属于您的小礼物。


期待大家在每一期的课程里,留下您的感悟、分享您的感动、写下您的故事。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二十二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什么是正语?


八正道的第一讲是正见,讲价值观。第二讲是正思维,讲方法论。到了今天第三个,讲语言,就是我们平常说话。平常说话要符合中道,不要走极端。怎么样才能不走极端呢?


佛陀讲了三个原则,就是我们在讲话之前,要考量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本质上的,我们讲话要真实,要言之有物,这是一个基础;第二个因素是效果上的,就是我们讲话,一定要考虑效果,讲的东西要有益于听众;第三个是要考虑方法,就是我们讲话,一定要让听众喜欢听,以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讲。


这是佛陀讲的关于正语的总的原则。


2.

在《大念处经》里,佛陀又很具体地讲了什么是正语。什么是正语呢?离妄语、离两舌、离恶口、离绮语。就是不要讲假话,不要讲是非,不要粗言粗语,不要花言巧语,那么,反过来,就是讲真话,讲不引起是非的话,讲文雅的话,讲实在的话,就是正语。


有一位太子问佛陀,什么是妄语?佛陀就说妄语有两种,有轻有重。一是大妄语,如果受戒的人,不修习智慧,愚痴无智,不能教化他人,兴隆佛法,因为这个缘故被他人轻贱怠慢,没有人来恭敬供养。为了摆脱贫困的缘故,外表伪装为精进,而内里却行为邪浊,并且到处宣传其比丘苦行精进,又宣称自己有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我见到什么佛,见到什么鬼神龙王,这样的人叫作大妄语。如果违犯了这个罪过,那么将来会堕落到地狱。


另外如果讲的话因此丧命,或者破坏他人家庭,破坏他人和睦,或者违背契约,最后让他人嗔恨。这样的行为是犯戒的。堕落到小地狱。这两种情况都是很重的妄语,一定要戒除。


但是佛陀区别了另外一种妄语:至于其他的调戏玩笑,个人言语喜好,或者藏匿之事,或者有的说无,无的说有,并不犯戒,是很轻的妄语。佛陀的意思很清楚,戒律中的妄语指的是伤害性的谎言,至于平时善意的谎言,并不是真正的妄语。


什么是两舌呢?就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在张三面前说李四坏话,在李四面前说张三坏话。什么是恶口呢?就是骂人的话,粗口,攻击性的语言。什么是绮语呢?


《中阿含经》里有一个解释: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应该说却说了。不真实而说。说没有意义的话。不如法理说。应该停止说话的时候不停止。一般绮语比较广泛:低级下流的话、故意恭维的话、挖苦人的话、揭人短处的话、诱使人上当的话、过份夸张的话、引起人邪念的话、讽刺人的话、拿别人的短处开心的话、讽刺打击做善事的人,都属于绮语。


关于正语,佛陀还提到了说什么的问题。他认有些题材比如军事、比如吃喝玩乐等,是没有必要谈论的。另外,那些非要争个谁对谁错的争论,也大多很无聊。正语这个修行,可以看出佛陀对于说话的极其重视。说话不只是一个说话的问题,关乎人的意识,人的命运。所以,一定要好好说话。有些人很有才华,却口无遮拦,最终遭遇坎坷,甚至丢了性命。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叫孔融,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个孔融,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小时候都听过他的故事,《三字经》里有“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孔融小时候,父母拿梨给他们兄弟几个吃的时候,他总是拿最小的吃。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年龄最小,食量也最小,按道理应该拿最小的。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一直以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定格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却在公元20856岁那一年被捕、被杀。孔融出生于公元153年。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东汉未年,一个乱世。但孔融的生活道路却很顺利,他以一个名人的声望,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获得尊重,一直担任各种官职。那么,为什么最终会死于曹操之手呢?向曹操举报孔融的监察官员罗列了孔融四条罪名:


第一条是“不孝”。其实孔融在生活中是一个孝子,他的不孝是因为他说了几句在很特别的话,大意是说父母对于子女并没有什么恩德,子女不过是父亲情欲的产物,而母亲犹如罐头,子女不过寄居在那里,出来了也就没有什么了。又说自己是孔子的再生,说祢衡是颜回再生。既而与祢衡相互赞扬;


第二条是图谋不轨,其实孔融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文人,一个书生,他的图谋不轨,也是说了几句话,他说什么不一定非要姓刘的人才能当皇帝;


第三条是毁谤朝廷,说他有一次见孙权的使者,发了一些牢骚;


第四条是不遵朝仪,大概孔融平时穿衣服比较随意,正式场合也是一副名士派头。


很显然,孔融是因言获罪。所以,孔融临终的时候,写了一首《临终诗》,第一句就是:“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大意是说话说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因为不够严密。他临死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死,和说话有关。


孔融的才华从小受到称赞,因为有才,又有名,所以他特别喜欢发表意见。据说,他十岁的时候,随着父亲到了京城洛阳,一个人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他对门房说:“我是李膺的亲戚。”李膺就接见了他,问他是自己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过来往,所以,我们也算世交了。”在场的人听了,都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人,听其他人夸奖孔融,忍不住说道:“小时候聪明不一定大了就聪明。”孔融马上说:“看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另外一件事,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俘获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曹操的儿子曹丕娶了甄氏。孔融知道了很不高兴,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很奇怪,好像史书上没这回事啊,就问孔融这是真的吗?孔融回答:“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我按照现今发生的事推演出来的。”曹操这才明白是在讽刺自己。


像这样的事,在孔融的一生里应该很多,嘴上绝不饶人,犀利,甚至刻薄。但又才华横溢,但这个横溢的才华,是文才、口才,所以,他的名声也不是那种带兵打仗的实际的名声,是虚名,是文人的虚名。所以,有人把孔融看作中国文人型人格的典型。


3.

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孔融的被杀,是因为生在一个不允许有独立思考的社会里,生活在一个言论不能自由的国家里,如果他是生活在一个现代国家,那么,他不仅不会获罪,还会因为特别的见解,赢得很多关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在宽容的现代社会,口无遮拦、刻薄,也不是值得提倡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传播特别发达,我们随意说一句粗口都有可能被很多人知道,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影响我们的生活。


虽然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一句千真万确的套话,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懂得说话之道,如果有谦逊的品德,那么,一定会成就更大的事业。


孔融临死时候是意识到了,他最后悔的事,是自己的多言。显然他认为自己的悲剧源于自己的多言,从上面我们提到历史史料看,也确实是如此,孔融毁于一张刻薄的嘴。作为孔子的后代,他完全忘记了孔子关于说话的教导。有人曾经问孔子,怎么样才是一个君子?孔子回答:慢慢说话就可以了。孔子的意思其实是,说话要非常谨慎。


司马耕是孔子的学生,是个话特别多,个性急躁的人,他曾问怎样才为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大意是说话必须慎重,做事必须认真,才能成为仁人。


孔子又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一个人言语过多,就会有不能兑现之言,反而丧失了信用,是“巧言乱德”或自取其辱。所以,少说话、不空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就是了。


孔子有一次向学生引用《诗经》上的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并且说:“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如果像这样处世行事立身,难道还会因为说话招来祸患吗?


和佛陀一样,孔子把说话看得很严重,因为说话不只是一个形式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一定要好好说话。佛陀把说话看得比孔子还要严重的一点,就是我们每说一句话,都会有作用,这个作用会反弹于我们自身。叫口业。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修行正语,清净的语言带来清净的生活。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正业?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芦小征

    费老师博学,孔融的经历在《世说新书语》中提到过。扎实的中文功底讲透佛学,八正道与实际生活结合,善知识也。

    回复
    2019-04-26
  • 丁丁_y1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回复
    2019-04-25
  • 零做起点zhou52wen

    慢慢说话,谨慎说话。

    回复
    2019-10-07
  • p彩云轻舟q

    之前听其他的没转成大师之前的音频,开会员就都能听了,现在想要听即使开了会员还要再花699元,会员到期就停了,听蜻蜓FM了。

    回复
    2024-03-20
  • 小宜小宜

    哈哈看到这段绝对要自爆一下,和同学一起成为老师的粉丝蛮久了,以前在群里私下讨论时会称呼老师“nanshen”,直到这次推荐另一同学听这音频,那姑娘直白“听你俩这样称呼,拧巴的我会买么?”,立马醒悟真是一直在绮语了,马上表示知错就改从此只称费老师,同学立马去听了她其实是很有听的愿望的,所以正语真很重要,这次深刻体会到了。感恩老师...

    回复
    2019-04-26
  • 木子_1ra

    @主播,那个年代都有罐头了吗?

    回复
    2023-01-16
  • 听友192412554

    感恩费老师!老师的智慧使我重新认识了佛学,也让我消除了许多人生的迷惑,感恩

    回复
    2022-01-31
  • 刘山人是笨蛋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回复
    2021-10-18
  • 梨樱粉粉猫

    老师讲的太好啦

    回复
    2021-01-03
  • 采薇_2s

    好好说话

    回复
    2020-05-06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