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生活百态】记忆自我——总是喜欢打卡拍照?

63【生活百态】记忆自我——总是喜欢打卡拍照?

00:00
12:07

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想先让你设想一个场景:你和朋友终于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待,走进一家负有盛名的网红餐厅或者甜品店,落座点餐之后,大家都兴奋地期待着美食的到来。而当色香味俱全、摆盘精美的菜品被端上桌,有人跃跃欲试就要下筷时,“诶,等一下,让我先拍个照!”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呢?


或者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出去旅游觉得不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就对不起这次出游花的钱,出去吃饭不拍下来加个滤镜就好像白吃了一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朋友似乎还真不少。他们的朋友圈里放满了新鲜事,相册里堆满了一张又一张美食图、景点图。很显然,他们擅于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在之后的日子他们翻看这些照片时,当时的场景都会历历在目。


不过也有这样的人,出游时身边不会带相机,甚至都不会用手机拍照。他们认为拍照会影响体验,而体会当下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不需要在日后回忆细节,只要当时是快乐的,哪怕没有留下任何的照片或者纪念品,这次经历就值得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种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这次课程中,我就来给你好好讲一讲两个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概念,它们分别是「记忆自我」和「体验自我」。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也提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尔曼经过多年对幸福的研究,指出幸福其实是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的概念。在他写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他提出了双重自我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分别是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那什么是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呢?体验自我,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当下的自我,在事情发生着的那个时刻体会它所带来的感觉。正因为体验自我需要依赖于人生中的一个个瞬间,所以通过体验自我所体会到的感受,是无法被储存的。


而记忆自我则正好相反。记忆自我,是存在于记忆和想象中的自我。记忆自我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将之前的经历整合起来,形成对自己人生的叙事。记忆自我所带来的体验,源自于回首过去时发现:曾经的经历是有意义的。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有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种自我呢?其实,我们同时拥有着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是因为它们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记忆自我的第一个功能,它是我们做出评判、和决策的依据。我们在做决定时通常会以自己的经历为参考,而保存之前的经历就是记忆自我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选择伴侣、职业、购置房产这样的大决定,日常的小决定也依赖于记忆自我。


在一个关于假期选择的研究中,志愿者们在春假期间被要求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他们实时的感受,最后还要在假期结束时对其作出一个整体的评价。每天的感受其实就是体验自我,而假期最后的那个评价是基于记忆对之前经历的整合,属于记忆自我的范畴。


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最后的总体评价与他们贯穿整个假期的体验和感受并不相同,也就是记忆自我和体验自我的感受并不能画上等号。当人们被要求选择“日后有机会的话是否愿意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假期”时,他们的决定完全取决于最后的评价,也就是他们的记忆自我,而不是整个过程中客观记录下的感受与分析。那这是记忆自我的第一个功能。


记忆自我的第二个功能,是作为自我价值感认知的来源。每当我们回忆过去,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自己的“记忆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这些都是记忆自我结合之后的产物,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


那说了记忆自我的两个功能,那么我们来说说体验自我。体验自我的功能,是让我们活在当下,获得最直接、及时的满足。它让我们既不沉溺过去,也不忧虑未来,而是有能力去享受当下的小幸福。也许这种幸福转瞬即逝,但却直接而真实。


总的来说,两个自我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可以说很多时候,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是冲突的。而造成这种冲突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两种自我,计算幸福的不同方式。


对于记忆自我来说,主要参考的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而中间部分却往往被忽略了。拍照就是满足了记忆自我计算幸福的一种方式,用照片将一顿饭局、一次旅行最精彩的景物记录下来,就能够加强记忆自我对这段故事的印象。


除了会忽视故事发生的中间过程之外,记忆自我在计算幸福时还会忽视经历的时长。如果一段经历过程中的感受并没有太大的起伏,那么这段经历是长是短,对记忆自我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和朋友开心地畅聊一小时和开心地畅聊一天,在事后回忆起来时,差别是很小的,这就是因为「记忆的幸福程度」不受时长的影响。


而对于体验自我来说,经历的时长却格外重要。时间积累的变化,决定了体验自我的幸福感是增加还是减少。比如说,十分钟的享受大于五分钟的享受,十分钟的煎熬也苦过五分钟的煎熬,等等。这是因为体验自我的感受是实时的,是真切的。每一刻的快乐或痛楚都无法回避,你只能接受,只能去感受。


那回到我们一开始讲的拍照打卡,这就是一个经典的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矛盾。拍照留念,记录下美食美景以便日后重温,这显然是一个服务记忆自我的动作。然而,在我们举起手机、相机拍照时,其实就是占用了切身体会幸福感的时间,减少了体验自我所能感受到的愉悦。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沉迷摆拍而错过了食物口感最佳的时刻,因为费尽心思找一个完美的角度把眼前的美景留下,却没能够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去认真感受眼前风景的美好。当然啦,照片或影像在日后也能勾起你的回忆,但那个当下的感受,却随着那个当下的流逝而离开了。


那说到这儿,相信你也已经很清楚了。总的来说就是,喜欢打卡、拍照的人更看重记忆的幸福,而不拍照的人则更加重视体验的幸福。


可能你会好奇,那这两个自我,是否有优劣之分呢?到底应该更看中体验自我,还是记忆自我呢?事实上,他们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对此可以有不同的喜好和选择。当然,最佳的,既不是一味地追求意义,也不是完全只顾享乐,而是在两个自我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具体你可以怎么做呢?首先你需要去了解,现在的自己更偏向哪一种自我。关于这一点,你可以试着来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有一次旅游的机会,是你所向往去的地方。但是在你去了回来之后,你拍的所有照片都会被删除。并且,你还需要服下一粒药丸,这个药丸会消除掉你所有关于这段旅行的回忆。如果是这样,你还会选择踏上这段旅行吗?


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哪个答案呢?如果你毫不犹豫地回答 “会去”,那么你就是更加重视「体验自我」的人。相反,如果你选择“不去”,那么你是更加注重于满足记忆自我的人。


在了解了自己的偏向之后,你可能还想知道,如果在两个自我之间,失去了平衡,该怎么办你?比如说,明明想要去享受当下,却忍不住不拍照。其实,在你觉得自己过度追求意义,无法尽心地享受当下之乐时,你可以试着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给自己一些纯粹的体验时段。


比如说,列举一些会让你直接感受到快乐的事。它们很有可能是一些在你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瘫倒在床,玩手机,吃甜食,和朋友八卦,等等。接着,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享受当下”的计划。定期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做这些能获得即刻满足、却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拍照做个记录,还是不拍照纯粹体验,都是不同的选择而已。最好的方式自然是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都达到满足。但要记住的是,体验与记忆的平衡状态是没有标准的,所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仙境兔灵

    体验自我多些~人可能会更幸福~毕竟活在现实里~比活在记忆里要真实~(*∩_∩*)~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真实是常态~哈哈~😄~

  • 仙境兔灵

    ( ’ - ’ * )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有些照片好~但是什么都拍~是不是有些累~??~

  • MistRomancer

    要在体验自我的基础上兼顾记忆自我,因为过多拍照留念会影响体验自我的享受。 但现在拍照发打卡朋友圈多半是虚荣心。

  • MaJiahui

    体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平衡~记忆不受时长的影响,而体验则与时长相关。

  • 康桥溪月里的芦苇

     ̄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