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幸福家庭】视崖实验——孩子为什么害怕下楼梯?

70 【幸福家庭】视崖实验——孩子为什么害怕下楼梯?

00:00
10:33

不知道你平时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候,会不会留意到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害怕?一点点声响、一个你觉得很可爱的面具,甚至是毛茸茸的小动物,他们可能都会避之不及。当然还有下楼梯这件事情,还在手脚并用。刚会爬行的孩子,面对楼梯那可是一筹莫展,可能“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下楼梯这一件我们觉得还比较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就会觉得很难,很害怕呢?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孩子还没有掌握上下楼梯的技巧。不过,心理学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那就是,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深度感知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让小孩子在面对楼梯时“知难而退”。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视觉能力就是深度知觉,这种能力对人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它可以让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能感觉到对面来的车离我们有多远,站在悬崖上时能感觉到悬崖有多深。如果没有深度知觉,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准确判断距离和深度,很有可能会被汽车撞到,或是摔下悬崖。那为了更加科学地研究深度知觉的能力,科学家们进行了一个实验。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一种叫作“视绝悬崖”的实验装置。我们简称为“视崖”。毕竟,想要研究小孩子深度感知的能力,总不能把他们放到真正的悬崖边上,看他们会不会让自己掉下去吧。那“视崖”这种装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能造成视觉上的悬崖,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悬崖的存在。


具体是这样的,科学家们在屋子里摆了一张4英尺,也就是大约30厘米高的透明玻璃桌子,桌子的中间有一块白色的实木板,我们叫它“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把桌子分为两半,一半贴上红白相间的格子纸,我们叫这边为“浅滩”;另一半,桌子的下面,就是在地上贴上相同的格子纸,我们叫这边为“深渊”,从“中间地带”往下看,就有一种图案直接落下去了的感觉,但其实中间有玻璃桌面的阻隔。


设置好之后,吉布森和沃克找来了36个6-14个月大的小宝宝,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放在中间地带上,然后让这些宝宝的妈妈首先站在深渊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然后再从浅滩的一侧呼喊她们的孩子。结果发现,当宝妈们从浅滩那边喊宝宝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宝宝都会很快地离开中间地带,爬向妈妈;但是如果宝妈从深渊那一边喊宝宝,大部分宝宝都拒绝离开中间地带,有的因为够不到妈妈而嚎啕大哭,还有一些甚至会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存在,但他们还是拒绝爬过去。


那这个实验就说明了,人类在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会对楼梯产生恐惧,因为他们知道那一阶一阶的楼梯背后,是他不了解、不可知的深渊。


但是,这个实验结果能证明人类深度知觉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吗?目前是不能的。因为在这项研究中,所有婴儿都至少有了6个月的生活经历,他们可能已经通过之前的经历而学会了感知深度。然而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还不会爬,不能够参加实验。所以我们目前还是不能知道,到底深度知觉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本领,还是通过后天经验渐渐习得的。


那有些宝妈可能会说了,既然孩子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的能力,能够感知到危险,可以进行自我保护,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儿童摔跤呢?两位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说,这是因为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比他们的行动技能成熟得早。换句话说,他们心理上已经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但生理上还十分不成熟,他们的身体还没有锻炼出足够的技能来应对危险。


实验中,许多婴儿在听到母亲的呼唤,从中间地带转向浅滩,向母亲爬去时,需要借住深侧一边的玻璃来支撑身体,有的甚至会跌倒在深侧一边。如果深侧那边没有玻璃,很多宝宝可能就会真的摔下悬崖了。所以,小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即便孩子能够察觉到危险,仍然需要大人们的保护才能完全杜绝危险的发生。


好了,那我们现在了解了,宝宝对于楼梯产生害怕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宝宝们总要长大,那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来帮助我的宝宝学会下楼梯,克服对于楼梯的恐惧呢?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可以看成是刚刚提到的深度知觉实验的升级版。结果表明,宝宝在面对危险,比如说下楼梯时,妈妈对宝宝的态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采取的行动。


在详细介绍这个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个心理学上的理论,这个理论叫作[社会参照],英文表达为social referencing。这个理论是说,婴儿在发展的特定时期,尤其是两岁半以前,一旦处于一个他不熟悉或者不能肯定的环境中,就会通过对他人情绪的辨别和理解,而形成对某个情境的认识。


比如说,一个婴儿平时最喜欢玩布娃娃,突然有一天,妈妈买了一只泰迪熊,那么婴儿看到这只陌生的泰迪熊,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反应。这时候,如果妈妈的脸上做出鼓励的表情,那么宝宝就会开心地、充满期待地伸手去拿这只熊,也更有可能喜欢上自己的新玩具。但如果妈妈脸上露出厌恶的神情,那么宝宝可能会对泰迪熊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更有可能讨厌自己的新玩具,以后再见到类似的玩具时也会避之不及。婴儿很容易把陌生的环境和他人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社会参照的原理。


那接下来我们要谈论的这个实验,也就是深度知觉实验的升级版,正是运用到了「社会参照」这一概念。在这个实验中,场景没有发生变化。还是那张玻璃桌子,桌子中间有一块白色的实木板,我们叫它“中间地带”。“中间地带”隔开了“浅滩”和“深渊”,“浅滩”与“中间地带”处于同一平面,而“深渊”则距离地面有30厘米的高度。科学家把1岁大的小孩子放在白木板上,让他们的妈妈站在“深渊”的一侧,并在“深渊”上方的玻璃桌面上放了一个玩具。志愿者会向宝宝的妈妈下达指令,妈妈在听到指令后要做出相应的表情,比如“快乐”,“悲伤”,“愤怒”,等等。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科学家发现,当妈妈脸上露出快乐的表情时,几乎所有的婴儿都爬过了“深渊”上方的玻璃,伸手去触碰那个很有吸引力的玩具。要记住,在上一个实验中,宝妈站在“深渊”一侧呼唤宝宝时,可几乎没有宝宝响应妈妈的召唤呀。而当妈妈脸上流露出害怕的神情时,所有的宝宝都没有向深渊一侧转动身体,而是在“中间地带”辗转反侧,最后也没有向深渊迈出一步。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在一个陌生的情境里,婴儿会观察并努力解读母亲的情绪,并在母亲的情绪和环境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回到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幼儿来说,下楼梯是一个陌生的情境,但如果在这个时候,妈妈们可以表现出鼓励的、积极的态度,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可怕,也就会更有可能自己迈出那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如果妈妈自己感觉非常紧张,并将自己的紧张和恐惧传递给了孩子,那么毫无疑问,这也会让孩子更加害怕眼前那不可知的“深渊”。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有没有回答你们的疑问呢?放松心态,用积极喜悦的态度伴随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道关卡,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伙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火鸦小兆

    关卡(qia)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火鸦小兆: 感谢反馈~

  • MaJiahui

    原来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观察环境和父母的情绪

    KnowYourself心理课 回复 @MaJiahui: 对的呢,所以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呢~

  • JoyHuixinGuan

    记得视崖实验是说10个月前没有深度知觉来着。六个月~10个月的宝宝爬过去了

  • 康桥溪月里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