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23 | 李工真:电影明星式的新神灵

德国史23 | 李工真:电影明星式的新神灵

00:00
16:51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一堂课讲了寻求非凡领袖人物的这种社会心理,今天我们要讲纳粹主义是如何通过宣传的手段,向广大的民众灌输纳粹主义思想纲领的。


我们前面所讲的过的这种民众中对“卡里斯玛式”的——也就是那种具有通神的能力的、具有个性的——那种领袖人物的个人迷信,它实际上是属于非理性领域中的一种最为原始的宗教现象。不过在现实政治当中,与之平行发展的这种政治现象却恰恰是一场为了谋取、维护、神化权力的阴谋诡计。所以,纳粹运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场新式的宗教运动,一场造就“军事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一场创造“卡里斯玛式元首”的神话。而且,希特勒越是扮演得像是一位上帝派来的天使和拯救民族危亡的救世主,那么这个德意志的所谓军事民族的共同体,就越是对那些渴望摆脱超负荷压力的人们具有吸引力。


我们不可否认希特勒确实是有才能的,尤其是在扮演这种角色上是有才能的,他谙熟现代政治宣传当中的技巧。例如,我们从希特勒对宣传的认识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这样谈到:“所有的宣传都必须通俗易懂,宣传上的知识水平是必须调整到群众中最有限的智力水平上去的。”也就是说你这个政党拿出来的宣传口号,这些东西老百姓要一听就能听得懂,如果这个老百姓群体当中的最一般的人都听不懂你说的这种文绉绉的话,那么这个宣传是不起作用的。所以这个宣传的口号是要降低他的文化水平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一般的人民群众不需要太高的水平就能明白你在讲什么。这是宣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旨。

Heil Hitler “希特勒万岁”是当年纳粹党的拥护者互打招呼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理由是什么呢?希特勒认为“因为群众的接受力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的遗忘的力量就是无比的巨大。”他们接受的能力很有限,但他们很容易忘掉,所以,所有的宣传都必须口号化,必须朗朗上口,反复唠叨,你一旦不使用这个口号,你要转而采用任何更加复杂的语言的时候,群众是没有办法听懂的,那么宣传就会失效。应该说希特勒是摸到了宣传的门道的。


这样的一个所谓的能通神的、把自己打扮为大众化的元首,从来都没有躲在文件山的背后,而是利用了每一个机会出现在群众面前。在一场一场的激情的演说当中,他每每声称自己是“天意的选民”、“人间天堂的元首”、“民族真、善、美圣杯的保卫者”。他还怒斥工业化以来的所有制度的堕落,而且发誓他要召回日耳曼人的美德、力量和健康,他要将犹太骗子手、国际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统统逐出日耳曼民族神圣的庙堂。所以,这样的一些被他称之为“正常伦理道德风尚”的东西,都是为那些对现代化的现实感到愤慨、在政治上又天真烂漫的人们所设计的,为那些在精神上迷失方向的人设计的。

1930年,希特勒演说时的手势

 

我们必须承认,在德国的历史上,还从过去从来没有哪一位“得人心的保民官”能够像希特勒那样,成功地粉碎听众情绪上的抵抗,能够驱动着广大的群众的愤怒和兴奋,激发他们去表达和他一样的意志,希特勒是有这种能力的。希特勒早年有一位追随者叫做奥托·斯特拉塞,此人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谈到这一件事情,他说他“怀着钦佩的心情”观察希特勒的演说,他这样讲道:


“他一走进大厅,先嗅了嗅空气,感受了一下气氛,突然间他发作了,他的语言像一支支射向靶子的利箭,他接触到每个人露出的伤口,让无意识的群众去自由地表达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志向,并向他们讲出他们最想听的话。由于听众的愤慨是互不相同的,因此他此时的目的就是要将他们指向那些特定的靶子,这些特定的靶子就是犹太人、《凡尔赛条约》、杨格计划,以及容忍这些东西的议会民主制。这种统治、陶醉听众的能力,要归于他出色的直觉,因为他知道如何去论证听众们愤慨的公正性。他告诉他们,真正的德意志人已经被狡猾和无情的敌人包围了,最坏的人就混在他们当中,从外表上装着像德意志人一样,但是真正的德意志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就像春天的暴风雨一般不可阻挡!”


几乎所有回忆希特勒演说场面的史料都记载了中产阶级听众对他产生的“宗教般的敬畏感”。例如,1941年以后担任巴登地区纳粹党头目的罗伯特·瓦格纳这个人就这样回忆过希特勒的演说,他说:“当我头一次听这个人演说的时候,我恍然大悟,他所讲的那些东西,正是我想讲而又在当时没有能讲出来的东西!”而后来担任纳粹党宣传部长的约瑟夫·戈培尔这样写道:“是上帝通过他来道出了我们的苦难,他用救世主的语言抓住了我们的痛苦!”这一方面反映出听众意识上的主动需求,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希特勒,这位出生于小官员家庭的流浪汉,是具有对他所来自的那个中间等级的自我理解力的。

希特勒发动的啤酒馆暴动的参与者,最右边为罗伯特·瓦格纳

 

希特勒他懂得如何将德意志社会当中由于现实所产生的压抑表达出来,如何将现实中那种沉默赋予真实的形态,这种沉默是对战败、和平条款的拒绝。而且他看出来,维也纳和平这种现实的和平并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从根本上讲,现实当中的这种和平仅仅只是战争在用另一种手段继续着。所以,他就将政治斗争的手段建立在军事组织的形态上,他把“元首原则”、“划一的统一”、进行战争的装备、旗帜飘扬的党集会都搬上了政党政治的舞台。而这些东西,从更高的程度上讲,既是超现实的,又恰恰是能够打动人心形成人们意识的东西。因为他的影响范围就不单单只是那些陷入败落之中的中间等级大众了,还包括各个阶层中深感“民族压抑”、深感孤苦的意志薄弱者。

 

那么我们要了解希特勒的政治煽动在民众中所产生的效果,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希特勒他的宣传是在人类政治活动当中最先、也是最好地利用了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工具的。也正是利用了这样的一些新技术,希特勒才能够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政治家都更多地将自己兜售给群众,才能够像一位所谓“真正的天使”和“救世主”那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的。


这是一个收音机、扩音器、留声机、飞机技术都得到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正是由于靠了扩音器,才能使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成为可能,而这种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对那些深感孤苦的与会者来说,总是显得特别重要的;也正是靠了飞机,希特勒才能够“像天使一般从天而降”,从一个会场飞赴另一个会场,1932年的7月28日,希特勒甚至创造过一项世界纪录,他一天飞赴了四个城市的会场(而当时的罗斯福在美国进行竞选的时候,就是站在火车头上,慢慢吞吞地由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的);所以正是利用了留声机,才能将希特勒的声音送到无线电广播有限功率之外的德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希特勒把他的演说全部录制成唱片到边远的地区去发行,这就是靠了这个留声机。

1933年2月1日,希特勒在德国电台前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20年代也是一个由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飞跃的时代。那时“电影院无处不在,然而它面临着的是在心理上完全没有准备的一代人,这些年轻人他们在走进电影院以前,就事先将自己的心交给了电影业那些虚幻的作品了。”而希特勒是深知电影对观众的心理价值,所以他首创《新闻周刊》,这是一种免费的加演片,在放正片以前这种不要钱的这种报道新闻时事政治的这种影片是希特勒的一大发明,在一个看电影成瘾的社会里边,能产生一种奇特的广告效应。所以当这种电影里边元首出现的时候,大多数的群众一开始就把他当作电影明星来接受。又经过了他的一番表演,在很多的观众那里都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敬畏感。


而且青年选票的增加,也与这种现代化大众传媒新技术的运用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本身就是“迷茫的一代”,他们早就在寻找能够使他们奉献自身力量的共同目标了,但是他们又被眼前这些数量众多的政党以及各式各样的许诺弄糊涂了。所以希特勒早有所闻,希特勒的演说,可以说是对这些小人物们的“民族共同体心态”的一种呼吁,而这种呼吁正是通过这些新技术手段来扩散的。这些新技术在公共政治生活当中的运用,对青年一代来说,本身就够刺激的了,他们往往事先就做好了接受的准备,那更不要说希特勒还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那些意识,对年轻人的“渴望战斗的情绪”所起的催化作用了。希特勒为他们设计的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民族同志伙伴关系、忠诚、勇气和牺牲”,而这些东西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

1933年5月,纳粹大学生游行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据统计,1931年以后,18~30岁的青年人在纳粹党中的比例达到了61%,这个比例是超过了青年人在总人口年龄结构中的31.1%的几乎一倍!与之相比,社会民主党此时更像是一个老龄党,因为这个党它内部的年轻人仅占19.3%。纳粹党已经达到了61%,你就可以想象纳粹党真的就是一个年轻人的政党了。1932年7月31日的大选当中,纳粹党正是由于青年选票的增加,才在国会获取的席位从107席猛升到230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跳跃。所以不少人看到这样的局面都惊呼起来:“纳粹运动是一场青年运动,它已经无法阻挡了!”所以这个社会的未来是谁的,你就要看年轻人是往哪边倒了。这个大危机的最后的关头,我们看得非常清楚,主要的年轻人都是往激进主义,尤其是纳粹党的这个潮流方面倒的。


那么,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老式的国家权威的自我表现物配合起来使用,那更是希特勒在争夺民心方面远远胜过其他政党的地方。我们大家要知道德国这样的国家和美国、法国、英国这样的国家都不同。在战败和革命以后的共和国年代里边,德国所有的其他政党都没有能够拿出任何可以替代德帝国时代豪华、阔气排场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所反映出来的国家尊严和体面,对德意志人来说是具有很多的意义的。

“救世主”希特勒走过整齐的行列和飘扬的旗帜

 

因为人们在帝制时代看惯了政治游行、旗帜、制服,听惯了配有定音鼓和小号的进行曲的人们,现在却能够在纳粹党的集会当中再度重逢这种场面,而且是更加辉煌的场面。因为这里正是希特勒扮演“救世主”的中心舞台,这里礼仪隆重、行列整齐、旗帜飘扬、音乐满天飞,元首的讲话更是一番宗教的仪式,随后就是通过漫长的徒步行军来展现纳粹党统一意志和严明纪律的精神面貌。毫无疑问,这既能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又能起到威胁潜在敌手的作用。


魏玛共和国并不是在一场真正的内战当中,而是在一场民族主义的狂醉当中没落的。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纳粹主义独裁统治能成为政治安定的德帝国君主制的替代物,本身是有着一种社会心理上的优势的。德皇帝制的崩溃、共和国的瓦解,不过为这位从无名战壕中日益崛起的煽动家打开了道路罢了。希特勒也正是充分的利用了战后年代中这种心理的优势,才由煽动性的政党领袖变成了德意志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课的内容。


下一堂课,我们要谈为什么说纳粹德国是一个暴力现代化的国家。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树叶子_0w

    似曾相识

  • 文斌_4o

    谁抓住了年轻人谁才是更有希望的政党,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一战战败之后不到20年,德国又蠢蠢欲动,挑起又一场战争,李老师的讲课分析有深度,我要慢慢咀嚼领会

  • Shiri2022

    宣传口号化 反复唠叨 这番分析对我们的近现代史也适用哦

  • 毛毛牛bj

    评论又没了!谁吃了?不噎得慌?万一噎死了咋办?

  • 杨梅雨季

    李老师激情满怀,口若悬河,才气滔滔

  • 阿嘿嘿嘿嘿

    希特勒!一开始就是你在视频开始前投放广告!🌿

  • 轻轻的来了_ip

    这种磅礴气势,我们见过

  • JTse_mh

    这个系列的课程 还是英德法 讲的最好 最近在读德国史 这算是很好的辅助读物

  • 李树叶子_0w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陈利生_22

    讲课有激情

    更丰富飞飞飞 回复 @陈利生_22: 声音拉的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