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13 | 李工真:市场经济的定海神针:福利制度的起源

德国史13 | 李工真:市场经济的定海神针:福利制度的起源

00:00
23:02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堂课讲了,俾斯麦是如何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德意志帝国。今天我们的课程主要是要介绍,在1871年建立了德帝国以后,在德帝国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德意志人对世界文明所做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这就是福利国家的创立的问题。


首先,德国“福利国家化”政策的起源,是与这个社会从封建农业的经济结构快速地向资本主义的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无产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因为1807年大改革(斯坦因-哈登堡改革,见德国第6讲)以后,整个德国就已经迈向了市场经济的社会,在1834年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德国的工业化大踏步地向前进。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一个传统社会关系的“大裂变时代”已经到来。


首先,“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它导致了技术性的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企业家的所有权,单方面地对收入和财产施加有利于己的决定性影响,这就大大地加剧了这个社会的两极分化。所以工业的繁荣当中不断地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仅靠工资为生的无产者,这些人过去是有等级地位的,但是垮到了无产者的这个行列里面来了,所以他们是一批只能靠工资为生的无产者。


而且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过程的危险性,生产者生存的无保障性也大大加剧。这是因为工业的新机械装置,当时是完全缺乏安全装置的,这就使得技术失误造成的工伤事故变成一种日益增长的危险,这种危险是经常出现的。一个工人一步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终身的残疾,这是非常惨的一件事情。而工人的工资收入是受着经济局势的摆动而强烈地波动的,所以随时都可能发生失业。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从农村涌进城市的打工这些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他们已经导致了城市的极为紧张的住房问题,这都涉及到了无产者的生存问题了。

奥诺雷·杜米埃于1862年创作的油画《三等车厢》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过去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面是有着一种安全保障机制的,那么这套安全机制它是与普鲁士的宗法制度当中的慈善机构的预防性措施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里面包括了很多内容,一个就是容克农庄的等级制度里边,它有着一种所谓“父长制”的特点在里边,就是大财主大贵族,当乡民活不下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有义务来帮你的。我是父亲你是儿子,儿子得听父亲的话,我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不过话又说转来,你真的活不下去了,我也得帮你一把。这是一种相互帮助的一种慈善。


另外一种就是宗法制度里边的这种慈善,就是和教会联系在一起的。在德国乡村,其实在欧洲都是这样的,一个乡村里边的最高的建筑物就是教堂,这就反映了这个居民点上的人们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堂的,说明这个地方他们是接受基督教的。基督教的这套东西,每个礼拜要去做礼拜,你平常还要给教会捐款,这叫做宗教“十一税”,你的收入的十分之一要贡献给教会,但是教会不是白拿你这个钱的,教会在你有难的时候,是要带着这笔筹集起来的财产来帮你的,所以这就为丧失安全保障、丧失生活能力的人提供一种救急性的、预防性的措施,它就是乡间的一种传统式的相互帮助的制度,西方的文化里边是有这个制度的。

1837年,征收“十一税”到期的公告


修道院施舍穷人(1710)

 

当然,如果打工仔离开了这个乡村,跑到城里来了以后,就失去了这样的保障。因为过去乡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彼此认识的,甚至很多人都是亲戚。你别看这个人是财主,那个人是农民,他们说不定还是亲戚关系,乡村的社会里面的人们是生活在认识的熟人当中的。而你进了城以后,你就离开你原来古老的家乡,跑到了一伙陌生人集中的地方去了,没人管你了。所以我们说这些打工仔、无产者,他们在城市里边生活了整整一代人的时候,他们年纪老了,这个时候的问题就非常地突出,疾病、工伤残疾、老龄化问题在他们身上就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构成了一种对他们生存日益明显的威胁。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的,那个有着“温情面纱”的农业共同体文化消失了。而在城市这个工业化的集中地,资产者狂热的“拜金主义”只能使得无产者群众深感自身的贫穷。所以我们看到严酷的经济的事实只意味着他们不过是劳动力的载体,这个社会并不存在着对他们的自由、尊严、个性的任何的承认,不存在人与人之间任何合乎道义的约束,只有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在1869年,社会民主党的建立,这是全人类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就是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它的建立表明已经形成了自身阶级意识并进行反抗的工人群众,他们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已经被组织起来。这样经济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这场“社会裂变”,已经危及到了现存统治秩序,迫使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最后也不得不对社会再分配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去进行一场新的社会组织化的转型,这是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社会民主党代表出席巴塞尔代表大会(1869)


德国社会民主党(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Deutschlands;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

 

当然,最先对这个主张、对这样一个社会裂变进行有控干预的人,并不是德国这个容克国家的最高统治层,而是一批在政治上具有敏感性的改革派的官僚、学者、企业家和神职人员。


首先,我们谈官僚这一伙人,他们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事?普鲁士的官僚本身就以“国家整体利益的辩护人”而自居的。社会裂变导致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与他们当初的改革要推动的目标相左的,所以他们认为:国家当局应该重新返回来承担某种福利上的社会义务,否则这个社会这个裂变就无法制止。


学者阶层不一样,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自居的。尤其是那些人文学者,他们认为唯有自己才可能“充当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调解人”。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这当然因为国家当局的各级官员不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同学,就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学生,所以使得他们认为,他们的理想可以通过这种与官僚阶层的天然联系来实现。所以,他们主张“部分地调整现成社会经济结构,平衡现成社会集团之间的不平等,并使得社会重新地结成一个整体”。


还有一伙人就是资本家了,作为资本拥有者的企业主们,他们为什么赞成福利制度呢?这主要是根据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作出反应的。当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影响到工人的罢工,这些罢工经常性地中断生产过程,影响到他们的利益的获取的时候,他们就往往趋向作出某种让步。是否作出让步、作出多大的让步,那是要取决于工人罢工威胁的程度、资产者财力的大小。


所以在德国很有意思,恰恰是那些拥有最大的财力的工业垄断巨头们,他们是最赞成首先在工人最集中的工矿企业里边“办福利”的。和我们过去的想象是相反的,好像认为资本家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不是的,这些人恰恰就是最热心要办福利,因为办福利可以把优质的劳动力吸引到自己的企业里边来。工人们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在同类企业里边去寻找谁出的待遇更好,我就到哪里去工作,这样就能把优质的劳动力汇集到自己企业里面来。

“资本主义制度金字塔”海报(1911):工人位于最底层

 

还有一种人就是新教的神职人员,他们向往的是专制国家“无冲突的理想社会”,他们害怕社会裂变。他们对于社会裂变的敏感反应当中,不仅有对工业技术现代化的反感,对现代“大城市文明”的厌恶,更有对“拜金主义”狂潮带来的道德沦丧的痛心疾首。不过在其中最起作用的,还是经济现代化导致的两极分化加快了非教会化和非基督教化。信仰上帝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一个工人无论怎么样地祈祷,也无法得到现实生活状况的改善。所以这些神职人员普遍赞成要“进行一场反贫困的十字军远征,要在社会上重新建立起基督教信仰的统治地位”。


所以这四种人他们都是赞成搞福利的,所以这批人就组成了一个“为劳工阶级谋福利的中央协会”,甚至他们里边的学者还和海外的马克思、恩格斯有通信来往,这些通信后来被截获,最后查封了他们的组织。后来这个群体里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派别,叫“讲坛社会主义”,他们在1872年实际上就成为了那个为劳工阶级而斗争的中央协会的继承组织。


他们在1872年重建了这样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现在改名为“社会福利政策协会”。这个组织的最重要的一个领导人就是柏林大学的经济学的教授叫做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他认为:必须要动用国家的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推行“福利国家化”的政策,来实行一种国家社会主义,要把德帝国建成一个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他通过对俾斯麦的影响,使俾斯麦接受了他的思想,俾斯麦就发表了一个声明,认为“只有现在进行统治的国家政权采取措施,方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办法就是由政府去实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中那些看来合理的,并能与我们的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简单地说,不是反对社会主义,而是要由国家政府来搞社会主义。他相信通过这种“福利国家化”的政策,能够在无产者当中制造出忠于国家的思想。


阿道夫·瓦格纳(1835-1917)

 

为什么这个政策叫“福利国家化”呢?福利,很多企业里面都在搞了,但它不是国家化的,是企业家自己个人想干就干,想不干就不干的。而“福利国家化”就是要有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让所有的企业都来搞这个福利,所以这个政策就叫做“福利国家化”政策。


所以我们看到,1883年,工业化国家历史上头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在德国通过,这是全人类的第一部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其中,那么,工人要交的会费是很少的。工人每个月为承担这笔费用要花掉他工资的3%到4%,这是工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同时国家为每一个投保人投放50马克的帝国津贴。


所以这个时候,涉及到国家法律强制和社会自我管理的原则、投保的原则、法定的索赔原则、组织多样性原则的现代社会福利保险制终于建立起来。1911年,德帝国在他的《帝国保险管理条例》当中增设了《遗嘱保险法》,因为很多人退了休以后没两天死掉了,交了一辈子保险费没有享受两天,还留下了孤儿寡母,所以增设的这个《遗嘱保险法》。另外,还特别设立了一个《职员保险法》,不仅仅是产业工人(蓝领),白领也有保险法。到了这个时候,“福利国家化”的政策已经全面开展起来。

俾斯麦亲临外科事故现场(白发老者右侧,俾斯麦被称为社会保险之父)

 

后面的时间里,我们来谈一谈保险法的意义。福利国家保险政策,它的功能和意义是复杂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的动机是容克贵族“国家的利益至上原则”。这是他的动机,因为这样做对德国的这个这个容克领导的这个国家有好处,所以要做并不是首先对穷人有好处,而是为了对付有威胁性的穷人的政策。如果你不给他们保险,他们就要暴动了。


这个政策的主要的得益者是容克贵族和霍亨索伦的王朝。因为在这场工业化的快速的进程当中,三大阶级,容克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并存的复杂化局面当中,容克的国家当局,他们看到了以具有纳税能力的市民(资产)阶级为代价去软化工人反抗上的好处,所以他们接受了“讲坛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凌驾于社会各阶层、各经济利益之上的姿态,稳定地推行这项政策。


而这个政策的推行,市民阶级到了这个时候,就不愿意再和工人阶级进行政治上的联盟来对抗容克贵族了。因为工人运动越强大,就会使得掌握政权的国家权力在市民资产阶级身上挖走更多的钱财,来补贴工人阶级。而且它还产生了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它在社会民主党这个工人政党的领袖人物的心目当中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思考:只要我们拥有议会的大多数,也同样能够为我们的利益服务,所以这就是德国的社会民主党为什么会走向议会制道路的原因。这当然就极大地减轻了容克贵族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也提高了霍亨索伦王室的地位,提高了它的威信。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传统贵族权力精英所执掌的政权,能够在工业化发展的快速进程中死里逃生,而且最后还敢于走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的部分答案是不难在是“福利国家化”政策的推进当中找到的。

1912年议会选举(红色为社会民主党)

 

另外一方面,这项政策是一场“避免社会内部冲突的战略”,它的推行是有利于德意志的对外竞争和扩张的。正如当时的立法者们赞成这个法律,认为:“人们几乎不可能从缺乏任何公正待遇、丧失安全保障、陷入饥饿之中的工人那里去期待必要的爱国主义。”你要人们爱国,你要给他好处,你不给他好处,他凭什么爱你?所以这项政策的推行本身是有利于德帝国时代的“民族集合化道路”的发展的。世界大战打起来的时候,社会民主党人马上宣布“为祖国而战”,和其它所有的政党达成“城堡和平”,在战争期间不进行党派斗争,大家团结一致的对外,实际上也是和福利制度的推行有关系的。


“福利国家化”政策的贯彻,本身也标志着对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一种否认,也是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一种克服。因为它的思想内核当中,包含着对这个事实的承认,那就是“纯粹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法律形式上的自由,并不能为工人阶级的生存提供真正的自由,因而至少必须通过这种社会福利保障去补充这种法律上的自由”。所以这项政策,虽然有人说它不是为了穷人的政策,而是为了对付有威胁的穷人,但它采取的方式不是加剧穷人痛苦,而是减轻穷人痛苦,这就是它的进步性。它毕竟为过去的在生存上毫无保障的工人提供了一张“社会福利网”,而这在其它所有的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当中都是找不到的,德国是第一家。

德国傲视全球的社会福利

 

另外,这个“福利国家化”政策对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有益的。从这以后,工人要到哪个厂里面去就职,他一定要问,你能够向我提供什么样的福利保险。所以它就它成为生产者继续进入生产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一旦从国家的法律上打开这个缺口,这种滑动的方向也就难以逆转。


最后一条,“福利国家化”政策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机制。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工伤事故保险的这个条文,企业家是必须单独地来支付全部工伤事故的保险金的。那个时候的机械装置太简陋了,经常出事,一出事就要赔钱,而且一赔要赔一辈子。这种经济上的不划算,迫使企业家与科技工作者不断地改进陈旧的机械装置,采用更安全、更有效益的技术装备,研究安全生产的措施,这些都无疑推动了技术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个例子也很好,因为工人们交了医疗费,而且交了三分之二,交了这个钱,他就想把这个钱给用回来,所以只要有点小病,他就往医院里边钻。这样一来,医院就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一个延长最后两天生命的场所,真的变成了一个治疗机构了,医院里面就会人满为患,这就迫使政府和社会的加大投资,增设医学院,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这就推动了医药研制和药械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都无疑地促进了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医疗保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这场政策在缓解劳资矛盾、增强民族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的特点,使它从1883年开创以来,就一直在德帝国时代、魏玛共和国时代甚至是第三帝国的时代,直到今天的联邦共和国都不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最后也陆续地为所有的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所仿效。因此,它也成为了德意志现代化发展模式当中最值得肯定、最具有连续性,也始终被保存下来的特点之一。所以我们说福利制度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定海神针。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讲了在德意志帝国后,为了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德国率先创立了保险制度。下一讲,我们仍然来讲德意志帝国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民族心理上的转变——民族主义的崛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披着头到处走

    李老师讲的好有激情,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收获很大!

  • Mercy_s0

    德国史讲的是真的好

  • 甘妹妹

    化繁为简,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激情澎湃的典范。 普通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干货多,感人,记得住

  • Max6660519

    李老师讲的真好,条理清晰,发人深省

  • 公子赵_id

    可怕的德国

    敏以求之_qu 回复 @公子赵_id: 义务教育制度和保险制度都是起源于德国

  • 13761319bqo

    我填超有矽肺病、咬人手足的机器、大厂的保安队(ღ˘⌣˘ღ)!谢谢。

    大梨出奇迹_gh 回复 @13761319bqo: 哈哈哈看了好久才看懂

  • 木易三石_bi

    从熟人社会到契约社会

  • 望江南kingxk

    福利国家化,立法化

  • 吴下阿蒙_jg

    德国史李老师的业务水平真高

  • 我是泡泡茶壶

    讲的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