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30 | 李工真:今日的德国与未来的欧洲

德国史30 | 李工真:今日的德国与未来的欧洲

00:00
19:35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今天要讲德国史的最后一讲,就是德国的重新统一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把它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纳入到一个民族统一的框架之内来进行,总是比让这个进程处于民族分裂的状况之中更为有利。这是因为,统一的民族发展的框架,比较起处于分裂状况下的民族存在来说,总是能够为这个民族的整体提供更为直接的信息传播形式、更为有保障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更为便利的资源配置,以及更为活跃的资金与劳动力流动的,一句话,总是能够提供更好的现代化发展条件。因此,对于所有那些仍然处于分裂状况民族来说,民族统一总是作为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一种理想来出现的。但是,民族统一的条件又是不能够脱离一个民族的周边国际环境的,不能够脱离历史给它留下来的遗产继承物的。


那么,自从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启程以来,特别是当周边的大国已经用中央集权式的统治方式完成民族集合,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大踏步地迈向现代化社会的时候,而德意志民族的居住地由于地处中欧的特殊地理位置与过去沉重历史的合谋,成为了一个既无明确民族边界、又处于严重分裂中的世界。这种多达近300来个大、小邦国的分裂化,不仅使它成为了欧洲各种势力施展各自野心的竞技场,而且也一再地引起了它周边邻居们对维持它的分裂状态的共同兴趣。即使是那个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根据“维也纳体系”所建立起来的所谓“德意志同盟”,也仍然是作为欧洲的东西方力量的“缓冲地”出现的。一个德意志的世界仍然是分裂的。这种分裂的状况无疑严重地干扰了德意志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因为它使德意志社会现代化不能够在统一的民族框架内步调一致地进行,而只能在各自为政的邦国化框架中非同时性地进行。


然而,由于这个地处中欧的民族处于周边大国的严密的监控之下,这种特殊的国际背景使得它已经一再受到历史性延误的民族统一问题,不可能像其他的欧洲民族那样便利、孤立地解决了。

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300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

 

对于这样的一个局面来说,俾斯麦是非常清醒的。俾斯麦之所以能够在1870年前后的这个时代里,完成德意志或者说小德意志的统一,是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历史机遇,这个历史机遇就是通常我们称之为的“克里米亚效应”。“克里米亚效应”主要是指大国俄国,俄国某一场战争失败了以后,这个庞然大物就要退回去搞改革,处理它自己内部的事情,而无暇来干扰或者说干预中欧的局势,这样就给德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机会,实际上俾斯麦是利用了这种“克里米亚效应”的。


俾斯麦在1871年完成了这场德意志的统一以后,这个德意志大国作为一个民族的统一体,迅速地发展了它的工业化。在俾斯麦退位以后,威廉二世上台以后,又把德国带向了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大战打输了以后,其实欧洲的舞台上又再次出现了一次“克里米亚效应”,为什么呢?因为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实际上是个战败的国家,在军事上是很无能的。在它的战败的一个局势之下,俄国就发生了一场十月革命,在这场十月革命当中就出现了一个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这个俄国一旦出现之后,帝国主义就开始发动了一场对俄国的干涉,所以俄国长期以来都退缩到俄国里这个地盘里边去了,而无暇顾及中欧的局势。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俾斯麦留下来的那个德国,在魏玛时代也仍然是一个基本上民族统一的国家。当然这个国家受到了战争的损失,七分之一的领土和资源被拿走了,但它仍然保持了一个统一体的基本框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由于经济大危机而垮台,希特勒上台了以后,希特勒又要建立一个所谓“大德意志的帝国”,要谋取世界霸权,于是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是二战。第二场世界大战打完了以后,德国就分裂掉了,为什么会分裂?主要是由于这场世界大战打完之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并没有像一战那样战败退回去,或者受到打压。相反,它的力量越出了一国的边界,以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的这样的一个身份,把它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欧。

苏联影响下的世界各国的最大领土范围,1959年古巴革命~ 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

 

那也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没有出现又一次“克里米亚效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局面。这场战争结束了以后,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这片欧洲大陆上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以至于这个大陆也仅仅只能更多地通过美国对欧洲履行“义务”,才可能维持平衡。在一场由反法西斯的盟友向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对手的转化当中,我们看到对战败的德国实行占领和管制的东、西方国家“冷战”式的对立,决定了德国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民族统一体的解体,同时也决定了比在历史上最为狭窄的德国统一版图还要狭窄的领域之内,东、西两个德国的分裂,这就是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德国的分裂。因此,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再度成了一个问题了,也就是即使你是用一种“小德意志”的重新统一,也不可能孤立地依靠德意志人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所以,德国人自己解决不了两个德国的统一问题。

1949-1989年,冷战时期,欧洲的东西方阵营对立

 

那么这两个德意志国家,也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几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欧洲和世界军事格局的缩影。在以“柏林墙”为标志的分界线两边,西欧国家在美国的协助下,保证着联邦德国政治、经济制度与自身制度的相似性;而社会主义的苏联,也保证着民主德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自身制度的相似性,因而两个德国的分界线,也就成为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和政治阵营的分界线和“冷战”的前沿。


两个德国双双地被集合到各自分属的由一个超级大国所维持的规模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之中,而且分别成为了各自体系内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程度最高、财政上最富裕的国家,甚至就连民主德国也成为了人均产值高达一万美元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在“北大西洋体系”之内还获得了远比民主德国在“华沙条约体系”内多得多的对外行动自由。

1961年11月20日,东德意志建筑工人正在修建柏林墙

 

但是,民族重新统一的理想,无论是民主德国人,还是联邦德国人,都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双方都在担心,民族长期的分裂会使分裂的现实永久化。自本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在联邦德国推行的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建立外交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的过程中,无论是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纪念碑前的下跪,还是施密特总理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发表的东、西方和缓的演说,都无外乎想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改变德意志民族的形象,那也就是经济上重新强大起来的德意志人已经革新洗面,不会是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了,而是一支决心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了,他们能够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但是,这种民族分裂的稳定性,又是与两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各自的稳定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德意志重新统一的理想,就像是一只无声的海螺,要想让它再度发出声响,那除非欧洲能再出现一次“克里米亚效应”。

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华沙之跪

 

超乎了同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这样的“效应”竟然再度出现了!苏联在与美国“冷战”式的长期对峙和军备竞赛的消耗当中,在向外不断扩充势力范围的过程中,经济上变得日益困难起来。特别是它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失败,作为它力量虚弱的一个信号,就像过去的沙皇俄国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一样,迫使它再度退缩回去处理它内部的事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世界超级大国连同它的东欧势力范围,陷入了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并带来了1989年11月“柏林墙”的倒塌,因而也给德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过去意想不到的机会。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后,人群涌入,背景中的勃兰登堡门象征着德国的统一

 

联邦德国政府立即抓住了这次良机。赫尔穆特·科尔总理声称:“统一后的德国将绝无其他领土野心,我们将把统一的德国的进程纳入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去,统一的德国将是一个欧洲人的德国。作为欧洲人的德意志人和德意志人的欧洲人,我们将在90年代与我们的东、西方邻居中的朋友们一起共同走向欧洲统一之路。”在作出了“促进德国统一、完善欧洲统一、为世界和平服务”的一系列保证以后,两个德国通过与美、苏、英、法四个占领国所进行的“二加四”谈判,并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形式,终于在1990年10月完成了这场德意志历史上的再度统一。


1990年的10月3号,一面12平方米的黑、红、黄三色的国旗,在《德意志高于一切》的国歌声中,升起在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上。科尔总理声称:“这是本世纪德国历史中最伟大的日子。”这场重新开场的“德意志戏剧”的第一幕,就是新德国的一次性地对不过是10.81万平方公里的原东部地区投入了1万亿马克,这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性投资,也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投资密度最高的一次性投资。四年之后,这趟投资开始收效,1995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高达34600亿马克,而人均产值约为42716马克。而原东部地区的人均产值几乎翻了一番,而在同一时期,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增长了13%!

 

经历了近200年之久的现代化进程,德意志才由过去的一个传统、分裂、专制独裁、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统一、民主、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这近200年的历史,一再证明了欧洲局势对德意志统一强烈的制约作用,也一再证明了德意志对欧洲政局经常性地强烈干扰。

欧洲的德语区,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等

 

对于现今的德意志民族来说,尽管眼前的这场重新统一,结束了“民主代表分裂、专制独裁代表的统一”的德意志社会的旧时代特征,尽管这个统一的德国与整个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制度头一次变得完全相似了,尽管这个新德国的经济又有了新的加速度的发展,但是,从文化民族的统一关系上来看,一个民族若是唯有“让所有讲同一种语言的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屋檐下”,才算得上是最后完成了它建立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任务的话,那么1990年10月完成了这场德意志的统一,仍然称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统一”,而只是西部德意志与老普鲁士奥德河—尼斯河一线以西的部分德意志人的统一,因为在欧洲,如今至少还有1300万以上讲德语的人是生活在奥地利、瑞士以及这个新德国的其他邻国之中的。


因此,要想让所有讲德语的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屋檐下,看来最为理智的方法,在于积极地谋求实现联邦主义的“欧洲联盟”的一体化理想。而这种理想,又恰恰是否定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民族国家”这个现代化概念的,因为它同时也得让所有讲德语的人与至少是基督教文化圈中的其他欧洲人一起,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屋檐下。

德国是货币联盟、欧元区(深蓝色)以及欧盟单一市场的一部分

 

除非包括德意志民族在内的所有的欧洲民族,都认为“民族国家”的组织形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社会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了,因而必须用“新欧洲民族”的整体概念来取而代之,否则,未来的欧洲仍将是不得安宁的。令人感到安慰的是,基督教文化圈中的欧洲人,首先是包括德意志人在内的西欧人、中欧人和南欧人,早已在作“欧洲一体化”运动的伟大尝试了。它的成功将能为所有的这些民族提供远远超出各自民族框架范围之外的更好的信息传播形式、更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更便利的资源配置、更灵活的资金与劳动力流动,并能使他们用“统一的声音”与外部世界对话,因而无疑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现代化发展条件。


在通向统一货币、统一防务、统一外交的21世纪的“欧洲联盟”的道路上,无疑还有种种无法预料的险阻,但是,这场伟大的尝试代表了欧洲人在面临外部世界日益崛起的压力之下,对自身政治、经济、社会长期分裂状态克服的顽强努力,也代表了欧洲人避免自身沉沦命运、走向统一、民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时代步伐。这是一场伟大的探险,一次光荣而艰难的航程。它的成功是可能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取决于在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包括德意志民族在内的欧洲各民族的政治家和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努力。


我们整个德国史的课程就讲到这里,再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微雨落幽燕1969

    第一次在这里写评论 实在是因为这部德国史讲的太好了 脉络清晰 语言凝炼 又雅俗共赏 使我这样非专业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欲罢不能 简直是夜以继日的听到这里 中间跳过了部分法国史 有比较才有鉴别 给李教授👍

    13691108nkj 回复 @微雨落幽燕1969: 比法英史讲的好太多

  • 魔法Vi

    给李工真教授点一万个赞👍👍👍!!!分析全面透彻,逻辑清晰明了,概括总结和细节处理都非常精彩!讲课激情澎湃,扣人心弦!李教授的讲解令德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变得趣味横生,又令人思考和探究!这就是历史的魅力!非常感谢李工真教授,同时感谢喜马拉雅能有sense做这个选题!

  • 洒点点

    李教授的德国史讲的太好了!不仅疏理了德国从古代到近代发展的过程,更重要是详细分析了历史变革的各种关健要速,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希特勒的社会基础,教授不仅讲课选题好,讲课技巧高超,可以说一句废话都没有,受益匪浅,非常欣佩!非常感谢!希望还能继续听老师的其他课程。

  • 1865088vdnh

    作为历史爱好者,听完了李老师的课,使我对德国有了完整的认识,受益匪浅!活到老学到老,我会跟更多喜马拉雅粉丝推荐这档节目的,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听听。

  • Jasmine_0678

    谢谢李老师,受益匪浅🙏

  • EastTyphoon

    精彩、深刻、现实、有激情,想不出更贴切的词来形容李老师的课。强烈推荐专业、非专业人士。

  • 1359346ujsg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中国崛起过程已经呈现一些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类似情景。我们应该从德国的历史发展的成败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 zhouyuanxinli

    李教授讲的特别到位,三十讲后对德国的复杂性一下豁然开朗

  • 1306574oosa

    谢谢李老师,精彩德国史!从历史现象层层剖析到本源。第一遍听只是简单了解,还要多听几遍来学习老师的逻辑辩证思维。关于教育的那节课我听了三遍,对自己的终身教育和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有启发,再次感谢。

  • 云山JS

    感谢李教授 讲解透彻 热情洋溢 对德国史有一个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