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巩固:平长《望洞庭》

吟诵巩固:平******

00:00
09:52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描绘洞庭湖秀美的湖光山色,用他们的诗歌咏洞庭湖壮丽的万千气象。其中,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望洞庭》,流传久远、脍炙人口。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一代“诗豪”刘禹锡一起,驻足瞭望,赏湖、观景。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首诗中,有以下几个入声字,让我们先来吟一吟这些突出强调的入声吧:月、白、一。


古人作诗,都会精心选择所押的韵。这首《望洞庭》押的是“歌(o/e)”韵,这个韵为全诗营造了一派空灵、缥缈的境界。让我们再来吟一吟这些押韵的字:和、磨、螺。


平声字拖长来吟诵,例如这两个字词:湖光、银盘。

仄声字声音短而高,例如这几个字词:水翠、里。

 

下面让我们来逐句赏析这首诗。请同学们一边吟诵,一边体会这首诗中那些延长的平声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又是怎样与仄声、入声字巧妙配合,表现出整首诗的声韵之美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吟)


诗人以“湖光秋月”(读)开头,将拖长的平声“湖光秋”(吟)与突出的入声“月”(吟)相连在一起,起伏之间,仿佛澄澈的湖水与皎皎的明月互相映照。而拖长的“相合”“磨”(吟),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湖面,是多么温柔、宁静,别具一种朦胧之美啊。


带上这样的想象,我们来吟一吟这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吟)


再来看看下一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吟)


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关于这座小岛,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湘妃斑竹”的传说。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却在途中逝世。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之赶来,却被大风困在君山。她们二人悲痛欲绝,血和泪洒遍了君山上的竹林,点点斑痕形成了斑竹,又称湘妃竹。


在更早的传说里,还有“七十二仙螺造君山”的故事。洞庭湖早年湖水泛滥,人们常常流离失所。于是,七十二位美丽动人的仙螺少女,为了解救苍生,脱下她们身上晶莹雪白的螺壳,聚集成了这座美丽的君山小岛,她们自己则化成了岛上大大小小的七十二座山峰。也许,诗人将君山比作“白银盘里一青螺”(吟),正是源自这个动人的故事。而从外形来看,君山小岛也恰似一只青螺,小巧玲珑又精致可爱。


银盘和青螺,色泽淡雅、相得益彰,而这句诗更是精妙。远远望去,千里洞庭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吟)。入声字“白”(吟),一字便让我们看到皓月星辉下,湖水银光熠熠;而“银盘”(吟),延长的平声里,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又宛若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让人神往。入声字“一”(吟)与延长的平声韵“青螺”(吟),也似乎强调着,在诗人的眼中、笔下,那葱翠的君山小岛仿佛一颗玲珑的青螺,多么惹人喜爱啊。


带着这样的联想,请跟我再来吟一吟这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吟)

 

历代文人写洞庭湖,总是惊叹于它的广阔无际。而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浩瀚湖面不过一“潭”,千里洞庭不过“银盘”。在吟诵中,“诗豪”刘禹锡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都跃然纸上。请你们用诗人一般昂扬的姿态,再来跟我来吟一吟这全首诗吧!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延长的平声,学习了“诗豪”刘禹锡《望洞庭》的吟诵。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诗圣”杜甫流传千古的名篇《绝句》,练习巩固吟诵中高短的仄声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