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心心老师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了:身穿绿衣水里闹,又点头来又弯腰,秋风吹来翻金浪,农民乐得磨镰刀。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没错,这就是水稻了。农民伯伯们辛勤耕耘了一年,金灿灿的水稻丰收了,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来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谷像黄金粒粒香,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可能这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你早就耳熟能详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体会诗中农民劳作的辛苦与不易吧!
(清唱)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这首诗中,有以下几个入声字,我们先来吟一吟这些突出强调的入声吧:日、滴、粒粒。
《悯农》这首诗押的是“u”这个韵,而且押韵的字都是第三声,重复的声音仿佛在向我们强调农民劳作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押韵的字吧:午、土、苦。
平声字拖长来吟诵,例如这几个字词:锄禾、盘中餐。
仄声字声音短而高,例如这几个字词:汗、下。
下面让我们来逐句赏析这首诗。请同学们一边吟诵,一边体会“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规则,感受整首诗的声韵特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吟)
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日”是一个入声字,点出此刻正直午时、日照强烈,而在这酷暑之下劳作,又是多么艰难不易呀!“滴”也是入声,写活了农民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的劳作场景。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感叹农民种田很辛苦、庄稼长成很不易,却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汗流不止的情景作了一番形象地渲染,给我们带来更加具体、真实的触动。让我们在吟诵声中去体会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吟)
再来看看这首诗的下一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吟)
这句诗,上半句连用了五个平声,延长的声音如同无限的感慨。“盘中餐”这原来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东西,然而诗人却敏锐地把它与在烈日之下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突出强调的入声字“粒粒”更是用得巧妙。粒粒粮食的收获与滴滴汗水的付出,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通过一个反问,如同意蕴深远的格言,既凝聚着诗人无穷的思考和真挚的同情,又让每一个读者都不得不发出同样深沉的感叹。
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再来吟一吟这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传这首诗的作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就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据说,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探亲访友。当他与友人相逢,遥望远方,他的朋友在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而李绅此时却被田野里的农夫辛勤锄地的场景所打动,有感而发吟出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同学们,让我们也在吟诵声中,向辛勤的农民倾诉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配乐吟诵)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