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的?青青草地,淡淡泥香,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嬉戏。
清代诗人高鼎,用他的笔写下七言绝句《村居》,纪念他所眷恋的村居生活。让我们在吟诵声中,去回味乡村的清新与明媚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这首诗中,有以下几个入声字,让我们先来吟一吟这些突出强调的入声吧:月、拂、学。
《村居》押的是“an”韵,这个韵开远辽阔,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押韵的字吧:天、烟、鸢。
平声字拖长来吟诵,例如这几个字词:莺飞、儿童。
仄声字声音短而高,例如这几个字词:草长、趁、放。
下面让我们来逐句赏析这首诗。请同学们一边吟诵,一边重点体会诗中吟诵“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规则,感受整首诗的声韵之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吟)
诗中的“莺”(读),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黄鹂鸟。在《村居》这首诗中,诗人以“草长莺飞”(吟)开头,拖长的平声“莺飞”(吟)在短快的仄声字“草长”(吟)之后,起伏之间,黄鹂鸟正穿梭在花丛中,放歌在蓝天下。“莺飞”(吟),两个悠扬的平声,让我们也仿佛随着小鸟,在迷人的乡村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拂”(吟)入声字,点出了杨柳的摇曳轻柔;仄声字“醉”(吟),写活了杨柳的娇姿与神韵。“拂堤杨柳”(吟),草出嫩芽,杨柳拂堤,乡村在蒙蒙的“春烟”(吟)里面,这平声词是那么细软舒适、温柔美好。
带着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来吟一吟这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吟)
再来看看这首诗的下一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
“儿童散学”(吟),平声词“儿童”(吟)与后面的仄声、入声连用,动静结合,让儿童兴致勃勃放风筝的画面如在眼前。孩子们的纸鸢,放飞在“东风”(吟)之中。“东风”(读)拖长的平声中,回荡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回荡着春日的欢声笑语。
“鸢”(读),原指一种善于翱翔的鸟。相传,两千多年前,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制作的,被称为“木鸢”,到了汉代以后,由于造纸术的改进,人们开始用纸制作风筝,改叫“纸鸢”(读)。在这首诗的结尾处,“放纸鸢”(吟),拖长的平声韵尾里,我们的视线,我们的思绪,也不由得跟着“纸鸢”(读),一起放飞在这春光春色之中。
带着这份向往,让我们再来吟一吟这一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
诗的作者高鼎,大约生活在清代鸦片战争之后,关于诗人的生平,后世并没有太多的记录。但从诗中那柔美的春色、舒适的乡村、自在的儿童、高飞的纸鸢,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春天与自由的眷恋,对童真与快乐的向往。也正是因着这一份眷恋与向往不仅属于诗人高鼎,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才能一首诗成就一位诗人。
同学们,让我们在吟诵声中,再次回味这乡村美景的如诗如画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吟诵“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规则。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